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4291发布日期:2019-03-19 23:4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利用自发光的发光机制,不需要背光源,将其应用于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较薄,有利于实现其轻薄化设计。同时,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显示亮度高、视角广、响应速度快等优势。

目前,oled发光层材料主要为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其中,荧光材料的内量子产率较低(内量子效率最大为25%),导致采用荧光材料作为发光层材料的oled的发光效率较低。磷光材料的理论内量子产率可达100%,但是磷光材料基本为重金属配合物,导致采用磷光材料作为发光层材料的oled的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在确保显示面板的成本较低的前提下,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阴极与阳极,以及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阳极之间的发光层;

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一空穴传输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第一给体-受体型材料和给体型材料,所述第一给体-受体型材料和所述给体型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第二给体-受体型材料和受体型材料,所述第二给体-受体型材料和所述受体型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其中,

所述激基复合物发出具有第一颜色的光线,且所述激基复合物的单重态能级与三重态能级之间的差值δest≤0.3ev。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阴极与阳极,以及位于阴极与阳极之间的发光层;通过设置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层,第一发光层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其中,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第一空穴传输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激基复合物发出具有第一颜色的光线,且激基复合物的单重态能级与三重态能级之间的差值δest≤0.3ev,可利用该激基复合物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机制发光,可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同时,激基复合物(也可理解为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主要为有机化合物,而不需要稀有金属元素,从而有利于使激基复合物的成本较低,从而可确保显示面板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激基复合物的能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中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第一空穴传输材料的能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激基复合物的能级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该显示面板10包括:发光元件20,发光元件20包括阴极201与阳极202,以及位于阴极201与阳极202之间的发光层203;发光层203包括第一发光层203b,第一发光层203b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与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形成激基复合物;或者,第一发光层203b包括第一给体-受体型材料和给体型材料,且第一给体-受体型材料和给体型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或者,第一发光层203b包括第二给体-受体型材料和受体型材料,且第二给体-受体型材料和受体型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其中,激基复合物发出具有第一颜色的光线,且激基复合物的单重态能级s1与三重态能级t1之间的差值δest≤0.3ev。

其中,显示面板10为子发光显示面板,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0可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其中,发光元件20的发光原理主要包括载流子注入、载流子传输、载流子复合和激子退激发光四个过程。具体的,当给发光元件20施加一定的电压时,阴极201的电子和阳极202的空穴传输并注入到发光层203,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13中复合,形成激发态的激子,该激发态的激子不稳定,会释放能量;该释放的能量中的一部分能量使发光层中发光分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发光。

示例性的,阴极201的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al)、镁(mg)、银(ag)、铟(in)、锡(sn)、钛(ti)以及它们的合金;还可包括多层复合金属材料,例如氟化锂/铝(lif/al)、氧化锂/铝(li2o)/al、氧化钡/铝(baf2/al);还可包括其他有助于电子注入的材料及其组合,当然还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可用作阴极的材料。

示例性的,阳极202的材料可包括金属,例如铜(cu)、金(au)、银(ag)、铁(fe)、铬(cr)、镍(ni)、锰(mn)、钯(pd)、铂(pt)以及它们的合金;还可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还可包括导电性聚合物,例如聚苯胺、聚吡咯、聚(3-甲基噻吩);还可包括其他有助于空穴注入的材料及组合,当然还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可用作阳极的材料。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衬底基板100。衬底基板100可为柔性基板或刚性基板。其中,柔性基板的材料或刚性基板的材料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一种或几种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发光层203b包括由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形成的激基复合物,通过设置该激基复合物的单重态能级s1与三重态能级t1之间的差值δest≤0.3ev,可使三重态能级t1中的电子通过吸收环境热上转换到单重态能级s1中(示例性的,图2中以第二路径path2示出该路径),即在激基复合物的分子内部发生反向系间窜越(reverseintersystemcrossing,risc)。该部分上转换到单重态能级s1中的电子继而跃迁回基态s0(示例性的,图2中以第三路径path3示出该路径),电子由单重态能级s1跃迁回基态s0的过程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发光。与此同时,原本处于单重态能级s1中的电子也跃迁回基态s0(示例性的,图2中以第四路径path4示出该路径),向外辐射能量,同时发光。由此,可提高发光层203的发光效率,从而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10的发光效率。同时,激基复合物(也可理解为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主要为有机化合物,而不需要稀有金属元素,从而有利于使激基复合物的成本较低,从而可确保显示面板的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激基复合物的单重态能级s1与三重态能级t1之间的差值的取值范围仅为示例性的说明,而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中的激基复合物的实际需求,设置上述能级差值的取值范围,示例性的,可为δest≤0.15ev,或者δest≤0.05ev,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单重态能级s1中的电子还可通过内转换过程回到基态s0(示例性的,图2中以第五路径path5示出该路径),三重态能级t1中的部分电子也可通过内转换过程回到基态s0(示例性的,图2中以第七路径path7示出该路径);三重态能级t1中的部分电子还可以直接跃迁至基态(示例性的,图2中以第六路径path6示出该路径),发出磷光;或者三重态能级t1中的部分电子还可以通过三重态-三重吸收作用跃迁(示例性的,图2中以第一路径path1示出该路径)到更高的三重态能级(示例性的,图2中以高三重态能级t2示出)中。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结构,将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分别以圆形和三角形单独示出,以示区分。实际器件结构中,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形成了激基复合物后,二者并不单独存在。此外,图1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发光层203b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的结构,可参照图1理解第一发光层203b包括第一给体-受体型材料和给体型材料的结构;以及可参照图1理解第一发光层203b包括第二给体-受体型材料和受体型材料的结构,本文附图中不再单独示出后两种结构的结构图。

可选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第一发光层203b包括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和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包括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与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表面的方向z上相互邻接,且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位于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靠近阴极201的一侧。

其中,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与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的接触面位置处形成激基复合物,用于发光。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中靠近阴极201一侧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不与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接触,因此,对应位置处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仍可起到传输电子,提高电子传输效率的作用。从而,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在作为第一发光层203b的一部分的同时,还可复用为电子传输层,由此,可简化发光元件20的膜层结构,从而简化显示面板10的结构。

其次,形成该第一发光层203b的工艺制程中,可将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在独立的工艺制程中分别形成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和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由此,工艺制程中需考量的工艺参数较少,利于降低第一发光层203b的制作难度,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0的制作难度。

可选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第一发光层203b中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共混形成第一发光层203b;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二电子传输层204,第二电子传输层204位于第一发光层203b靠近阴极201的一侧。

如此设置,可提高第一发光层203b中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和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第一发光层203b的有效发光面积,从而提高第一发光层203b的发光效率。同时,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在该结构中作为第一发光层203b,而不作为电子传输层。通过设置第二电子传输层204位于阴极201与第一发光层203b之间,可提高电子由阴极201向第一发光层203b传输的传输效率,从而利于提高发光元件20的发光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的发光效率。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4示出的结构,可理解,第一发光层203b中的第一给体-受体型材料和给体型材料可共混形成第一发光层203b;以及可理解第一发光层203b中的第二给体-受体型材料和受体型材料可共混形成第一发光层203b,通过采用共混的方式,可使第一发光层203b中的两种材料充分混合,增加两种材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发光层203b的有效发光面积,从而提高第一发光层203b的发光效率。

可选的,形成激基复合物的吉布斯自由能满足:-δgex>0.28ev;

其中,–δgex=[e*exciton(ea*)–eexciplex];

或者,–δgex=[e*exciton(ed*)–eexciplex];

δgex代表形成激基复合物的吉布斯自由能,e*exciton(ea*)代表构成激基复合物的受体型材料的分子的激子能量,e*exciton(ed*)代表构成激基复合物的给体型材料的分子的激子能量eexciplex代表激基复合物的能量。

如此设置,有利于利用给体型材料或受体型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吉布斯自由能的取值范围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中的激基复合物的实际需求,设置吉布斯自由能的取值范围,示例性的,可为-δgex>0.45ev,或者-δgex>0.57ev,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形成激基复合物的受体型材料的分子的三线态能级et(a)与激基复合物的三线态能级et(e)满足:et(a)>et(e);形成激基复合物的给体型材料的分子的三线态能级et(d)与激基复合物的三线态能级et(e)满足:et(d)>et(e)。

如此设置,可将激子有效地限制在第一发光层中,即可提高激子的利用率,从而可提高发光元件中第一发光层的荧光量子产率,即有利于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强度。

此外,与构成激基复合物的单体组分(包括受体型材料或给体型材料)相比,激基复合物的光致发光谱红移,且激基复合物的半峰全宽(fullwidthathalfmaxima,fwhm)更宽,基于此,有利于在更大的视角范围内进行视角色偏的调节,从而有利于增大显示面板的视角范围,实现宽视角显示。

可选的,受体型材料为三[2,4,6-三甲基-3-(3-吡啶基)苯基]硼烷、1,3-双[5-(4-叔丁基苯基)-2-[1,3,4]噁二唑基]苯、4,7-二苯基-1,10-菲啰啉、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4,6-双(3,5-二(3-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2,4,6-三(1,1'-联苯基)-1,3,5-三嗪、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2,8-二(二苯基氧膦基)二苯并噻吩、2,5,8-三(4-氟-3-甲基苯基)-1,3,4,6,7,9,9b-七氮杂非那烯、2,4,6-三(3-(1h-吡唑-1-基))-1,3,5-三嗪、2,4,6-三(3-(二苯膦氧)苯基)-1,3,5-三嗪、3',3”',3””'-(1,3,5-三嗪-2,4,6-三基)三[[1,1'-联苯基]-3-腈]、2,4,6-三(3'-(3-吡啶基)(1,1'-联苯基-3-基)-1,3,5-三嗪、2,2'-[1,1'-联苯基]-3,3'-二基双[4,6-二苯基-1,3,5-三嗪]、2-(4-联苯)-5-(对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4,6-三(3-(吡啶基)苯基)-1,3,5-三嗪、1,3,5-三[(3-吡啶基)-3-苯基]苯、5',5””-磺酰基-双(1,1':3',1”-三联苯基)、2,4-双[4-(二苯膦氧基)苯基]-吡啶以及4,6-双(3,5-二(吡啶-4-基)苯基)-2-甲基嘧啶中的至少一种;给体型材料为9,9'-二苯基-6-(9-苯基-9h-咔唑基-3-基)-9h,9'h-3,3'-联咔唑、9,9-双[4-(咔唑基-9-基)-苯基]芴、2,7-二叔丁基-9,9-双[4-(咔唑基-9-基)-苯基]芴、9-螺[9h-芴-9,9'-[9h]噻吨]-2-基-9h-咔唑、4,4-二(9-咔唑)联苯、4,4'-双(9-咔唑基)-2,2'-二甲基联苯、9,9'-1,3-苯基二-9h-咔唑、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5-[3-(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5h-[1]苯并噻吩[2,3-e]吡啶并[3,2-b]吲哚、5-[3-(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5h-[1]苯并噻吩[3,2-c]咔唑、5-[3-(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5h-吡啶并[3,2-b]吲哚、4,4',4”-三[苯基(间甲苯基)氨基]三苯胺、n3,n3,n6,n6-四(4-甲氧基苯基)-9-(1-萘基)-9h-咔唑-3,6-二胺、n,n′-二苯基-n,n′-(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4'-[双(2,4,6-三甲基苯基)硼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胺、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4,4'-(9h-芴-9-亚基)双[n,n-双(4-甲基苯基)-苯胺、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10,10'-(1,3-亚苯基)双[9,10-二氢-9,9-二甲基-吖啶以及4-(9,9-二甲基-9h-芴-2-基)-n,n-二苯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给体-受体型材料为9,9'-(5,5-二氧代-2,8-二苯并噻吩二基)双[3,6-双叔丁基-9h-咔唑、10,10'-(磺酰二-4,1-亚苯基)双[9,10-二氢-9,9-二甲基-吖啶、9-[3'-(4,6-二苯基-1,3,5-三嗪-2-基)[1,1'-联苯基]-3-基]-9h-咔唑、6-(9,9-二甲基-10(9h)-吖啶基)-3-甲基-1h-2-苯并吡喃-1-酮、3-(4,6-二苯基-1,3,5-三嗪-2-基)-9-苯基-9h-咔唑、9,9',9”,9”'-[(6-苯基-1,3,5-三嗪-2,4-二基)二-5,1,3-苯基三基]四-9h-咔唑以及9,9',9”-[5-(4,6-二苯基-1,3,5-三嗪-2-基)-1,2,3-苯基三基]三-9h-咔唑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给体-受体型材料为为9,9'-(5,5-二氧代-2,8-二苯并噻吩二基)双[3,6-双叔丁基-9h-咔唑、10,10'-(磺酰二-4,1-亚苯基)双[9,10-二氢-9,9-二甲基-吖啶、9-[3'-(4,6-二苯基-1,3,5-三嗪-2-基)[1,1'-联苯基]-3-基]-9h-咔唑、6-(9,9-二甲基-10(9h)-吖啶基)-3-甲基-1h-2-苯并吡喃-1-酮、3-(4,6-二苯基-1,3,5-三嗪-2-基)-9-苯基-9h-咔唑、9,9',9”,9”'-[(6-苯基-1,3,5-三嗪-2,4-二基)二-5,1,3-苯基三基]四-9h-咔唑以及9,9',9”-[5-(4,6-二苯基-1,3,5-三嗪-2-基)-1,2,3-苯基三基]三-9h-咔唑中的至少一种。

如此,上述多种材料的选择,可增加激基复合物材料选择的自由度。

示例性的,上述各材料的结构式可由下列结构(h1)-(h47)示出。

其中,结构式(h46)和(h47)中的“-cbz”的结构为:结构式(h1)-(h47)代表的化学物质依次为:三[2,4,6-三甲基-3-(3-吡啶基)苯基]硼烷(tris-[3-(3-pyridyl)mesityl]borane,3tpymb)、1,3-双[5-(4-叔丁基苯基)-2-[1,3,4]噁二唑基]苯(1,3-bis(5-(4-(tert-butyl)phenyl)-1,3,4-oxadiazol-2-yl)benzene,oxd-7)、4,7-二苯基-1,10-菲啰啉(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phen)、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4,6-双(3,5-二(3-吡啶)基苯基)-2-甲基嘧啶(4,6-bis(3,5-di-3-pyridylphenyl)-2-methylpyrimidine,b3pympm)、2,4,6-三(1,1'-联苯基)-1,3,5-三嗪(2,4,6-tris(biphenyl-3-yl)-1,3,5-triazine,t2t)、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1,3,5-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2-yl)benzene,tpbi)、2,8-二(二苯基氧膦基)二苯并噻吩(2,8-bis(diphenylphosphoryl)dibenzo[b,d]thiophene,ppt)、2,5,8-三(4-氟-3-甲基苯基)-1,3,4,6,7,9,9b-七氮杂非那烯(1,3,4,6,7,9,9b-heptaazaphenalene-2,5,8-tris(4-fluoro-3-methylphenyl),hap-3mf)、2,4,6-三(3-(1h-吡唑-1-基))-1,3,5-三嗪(2,4,6-tris[3-(1h-pyrazol-1-yl)phenyl]-1,3,5-triazine,3p-t2t)、2,4,6-三(3-(二苯膦氧)苯基)-1,3,5-三嗪(2,4,6-tris[3-(diphenylphosphinyl)phenyl]-1,3,5-triazine,po-t2t)、3',3”',3””'-(1,3,5-三嗪-2,4,6-三基)三[[1,1'-联苯基]-3-腈](3',3”',3””'-(1,3,5-triazine-2,4,6-triyl)tris[[1,1'-biphenyl]-3-carbonitrile],cn-t2t)、2,4,6-三(3'-(3-吡啶基)(1,1'-联苯基-3-基)-1,3,5-三嗪(2,4,6-tris[3'-(3-pyridinyl)[1,1'-biphenyl]-3-yl]-1,3,5-triazine,tm3pybpz)、2,2'-[1,1'-联苯基]-3,3'-二基双[4,6-二苯基-1,3,5-三嗪](2,2'-[1,1'-biphenyl]-3,3'-diylbis[4,6-diphenyl-1,3,5-triazine],dtrz)、2-(4-联苯)-5-(对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biphenyl-4-yl-5-(4-tert-butylphenyl)-1,3,4-oxadiazole,t-bu-pbd)、2,4,6-三(3-(吡啶基)苯基)-1,3,5-三嗪(2,4,6-tris[3-(3-pyridinyl)phenyl]-1,3,5-triazine,3n-t2t/tmpytz)、1,3,5-三[(3-吡啶基)-3-苯基]苯(1,3,5-tri[(3-pyridyl)-phen-3-yl]benzene,bmpybp/tmpypb)、5',5””-磺酰基-双(1,1':3',1”-三联苯基)(5',5””-sulfonyl-bis(1,1':3',1”-terphenyl),btps)、2,4-双[4-(二苯膦氧基)苯基]-吡啶(2,4-bis[4-(diphenylphosphinyl)phenyl]-pyridine,bm-a10)、4,6-双(3,5-二(吡啶-4-基)苯基)-2-甲基嘧啶(4,6-bis(3,5-di(pyridin-4-yl)phenyl)-2-methylpyrimidine,b4pympm)、9,9'-二苯基-6-(9-苯基-9h-咔唑基-3-基)-9h,9'h-3,3'-联咔唑(9,9'-diphenyl-6-(9-phenyl-9h-carbazol-3-yl)-9h,9'h-3,3'-bicarbazole,tris-pcz)、9,9-双[4-(咔唑基-9-基)-苯基]芴(9,9-bis[4-(carbazol-9-yl)-phenyl]fluorene,cpf)、2,7-二叔丁基-9,9-双[4-(咔唑基-9-基)-苯基]芴(2,7-bis(tert-butyl)-9,9-bis[4-(carbazol-9-yl)-phenyl]fluorene,cptbf)、9-螺[9h-芴-9,9'-[9h]噻吨]-2-基-9h-咔唑(9-spiro[9h-fluorene-9,9'-[9h]thioxanthen]-2-yl-9h-carbazole,txfcz)、4,4-二(9-咔唑)联苯(4,4'-bis(n-carbazolyl)-1,1'-biphenyl,cbp)、4,4'-双(9-咔唑基)-2,2'-二甲基联苯(4,4'-bis(9-carbazolyl)-2,2'-dimethylbiphenyl,cdbp)、9,9'-1,3-苯基二-9h-咔唑(9,9'-(1,3-phenylene)bis-9h-carbazole,mcp)、5-[3-(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5h-[1]苯并噻吩[3,2-c]咔唑(5-[3-(9-phenyl-9h-carbazol-3-yl)phenyl]-5h-[1]benzothieno[3,2-c]carbazole,btcz-pcz)、5-[3-(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5h-[1]苯并噻吩[2,3-e]吡啶并[3,2-b]吲哚(5-[3-(9-phenyl-9h-carbazol-3-yl)phenyl]-5h-[1]benzothieno[2,3-e]pyrido[3,2-b]indole,btdcb-pcz)、5-[3-(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5h-吡啶并[3,2-b]吲哚(5-[3-(9-phenyl-9h-carbazol-3-yl)phenyl]-5h-pyrido[3,2-b]indole,dcb-pcz)、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4,4',4”-tris(carbazol-9-yl)-triphenylamine(tcta)、4,4',4”-三[苯基(间甲苯基)氨基]三苯胺(4,4',4”-tris[phenyl(m-tol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n3,n3,n6,n6-四(4-甲氧基苯基)-9-(1-萘基)-9h-咔唑-3,6-二胺(n3,n3,n6,n6-tetrakis(4-methoxyphenyl)-9-(1-naphthalenyl)-9h-carbazole-3,6-diamine,dpnc)、n,n′-二苯基-n,n′-(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n4,n4'-diphenyl-n4,n4'-bis(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tpd)、4'-[双(2,4,6-三甲基苯基)硼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胺(4'-[bis(2,4,6-trimethylphenyl)boryl]-n,n-diphenyl-[1,1'-biphenyl]-4-amine,tpapb)、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4,4'-cyclohexylidenebis[n,n-bis(4-methylphenyl)aniline],tapc)、4,4'-(9h-芴-9-亚基)双[n,n-双(4-甲基苯基)-苯胺(4,4'-(9h-fluoren-9-ylidene)bis[n,n-bis(4-methylphenyl)-benzenamine,dtaf)、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n,n'-bis(1-naphthalenyl)-n,n'-bis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npd)、10,10'-(1,3-亚苯基)双[9,10-二氢-9,9-二甲基-吖啶(10,10'-(1,3-phenylene)bis[9,10-dihydro-9,9-dimethyl–acridine,dacb)、4-(9,9-二甲基-9h-芴-2-基)-n,n-二苯基-苯胺(4-(9,9-dimethyl-9h-fluoren-2-yl)-n,n-diphenyl-benzenamine,tpaf)、9,9'-(5,5-二氧代-2,8-二苯并噻吩二基)双[3,6-双叔丁基-9h-咔唑(9,9'-(5,5-dioxido-2,8-dibenzothiophenediyl)bis[3,6-bis(tert-butyl)-9h-carbazole,t-cbz-so)、10,10'-(磺酰二-4,1-亚苯基)双[9,10-二氢-9,9-二甲基-吖啶(10,10'-(sulfonyldi-4,1-phenylene)bis[9,10-dihydro-9,9-dimethyl-acridine,dmac-dps)、9-[3'-(4,6-二苯基-1,3,5-三嗪-2-基)[1,1'-联苯基]-3-基]-9h-咔唑(9-[3'-(4,6-diphenyl-1,3,5-triazin-2-yl)[1,1'-biphenyl]-3-yl]-9h-carbazole,cztrz)、6-(9,9-二甲基-10(9h)-吖啶基)-3-甲基-1h-2-苯并吡喃-1-酮(6-(9,9-dimethyl-10(9h)-acridinyl)-3-methyl-1h-2-benzopyran-1-one,mac)、3-(4,6-二苯基-1,3,5-三嗪-2-基)-9-苯基-9h-咔唑(3-(4,6-diphenyl-1,3,5-triazin-2-yl)-9-phenyl-9h-carbazole,dptpcz)、9,9',9”,9”'-[(6-苯基-1,3,5-三嗪-2,4-二基)二-5,1,3-苯基三基]四-9h-咔唑(9,9',9”,9”'-[(6-phenyl-1,3,5-triazine-2,4-diyl)di-5,1,3-benzenetriyl]tetrakis-9h-carbazole,ddcztrz)以及9,9',9”-[5-(4,6-二苯基-1,3,5-三嗪-2-基)-1,2,3-苯基三基]三-9h-咔唑(9,9',9”-[5-(4,6-diphenyl-1,3,5-triazin-2-yl)-1,2,3-benzenetriyl]tris-9h-carbazole,tcztrz)。

可选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中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第一空穴传输材料的能级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lumo能级lumo(a)与第一空穴传输材料的homo能级homo(d)满足:2.50ev≤lumo(a)-homo(d)≤3.10ev。

其中,如此设置,可使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波长范围在440nm-490nm之间,即可实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为蓝色。

可选的,第一颜色为蓝色。

其中,现有技术中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发光效率难以同时提高,同时制作成本难以降低。如此设置,可利用激基复合物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机制发出蓝色的光,从而在确保制作成本较低的前提下,提高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进而可在显示面板10的整体成本较低的前提下,提高显示面板10整体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显示面板10的实际需求,设置第一颜色为绿色、红色、黄色或其他颜色,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2,激基复合物的单重态能级s1与三重态能级t1之间的差值δest≤0.2ev。

如此设置,可降低电子在激基复合物的分子内部发生反向系间窜越的难度,有利于实现电子从三重态能级t1向单重态能级s1的跃迁,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光元件20的发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激基复合物的单重态能级s1与三重态能级t1之间的差值δest≤0.2ev,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0的实际需求,设置δest≤0.15ev或δest≤0.08e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发光层还包括第二发光层和第三发光层,第二发光层发出具有第二颜色的光线,第三发光层发出具有第三颜色的光线,第一颜色、第二颜色以及第三颜色混合形成白光。

如此设置,有利于应用该显示面板显示彩色画面,或者实现白光oled。

其中,第二发光层和第三发光层的发光机制也可为热激活延迟荧光机制,如此,可提高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的整体发光效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发光层和第三发光层的材料可分别由单一非掺杂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单独构成;也可由发光主体材料和热激活延迟荧光客体材料掺杂构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红色。

如此设置,显示面板可基于三基色(红、绿、蓝)显示彩色画面或发出白光。下文中,对显示面板显示彩色画面和形成白光oled的情形分别说明。

可选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20b、第二发光元件20g以及第三发光元件20r,第一发光元件20b包括第一发光层203b,第二发光元件20g包括第二发光层203g,第三发光元件20r包括第三发光层203r。

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0b发出具有第一颜色的光线,第二发光元件20g发出具有第二颜色的光线,第三发光元件20r发出具有第三颜色的光线,第一颜色、第二颜色以及第三颜色混合形成白光。

如此设置,显示面板10可基于三种颜色显示彩色画面。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面板10包括三个发光元件,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0中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可根据显示面板10的实际需求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6,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三电子传输层207和第二空穴传输层208,第三电子传输层207位于第二发光层203g和/或第三发光层203r与阴极201之间,第二空穴传输层208位于第二发光层203g和/或第三发光层203r与阳极202之间。

其中,第三电子传输层207用于提高电子由阴极201传输至第二发光层203g和/或第三发光层203r的传输效率,第二空穴传输层208用于提高空穴由阳极202传输至第二发光层203g和/或第三发光层203r的传输效率;因此,有利于增多第二发光层203g和/或第三发光层203r中的电子和空穴的数量,提升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从而提高第二发光层203g和/或第三发光层203r的发光效率。由此,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的发光效率。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6,该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第一载流子功能层205和第二载流子功能层206;其中,第一载流子功能层205位于阴极201靠近第三电子传输层207的一侧,第一载流子功能层205用于提高电子的注入效率,示例性的,第一载流子功能层205可包括电子注入层;第二载流子功能层206位于阳极202靠近第二空穴传输层208的一侧,第二载流子功能层206用于提高空穴的注入效率,示例性的,第二载流子功能层206可为空穴注入层。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6,该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第一微腔调整层203gh和第二微腔调整层203rh;其中第一微腔调整层203gh位于第二发光层203g与第二空穴传输层208之间,用于调整第二发光元件20g的微腔效应,提高第二发光元件20g的出光效率,示例性的,第一微腔调整层203gh可为空穴传输层;第二微腔调整层203rh位于第三发光层203r与第二空穴传输层208之间,用于调整第三发光元件20r的微腔效应,提高第三发光元件20r的出光效率,示例性的,第二微腔调整层203rh可为空穴传输层。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6,该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光取出层209。示例性的,阳极202为反射电极时,光取出层209位于阴极201远离阳极202的一侧,光取出层209用于提高光取出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显示面板10的结构,并未穷尽显示面板10的所有膜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其他的功能层,例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以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或图8,在由阴极201指向阳极202的方向(图中方向z的箭头的指向的反方向)上,第一发光层203b、第二发光层203g和第三发光层203r依次层叠设置。

如此设置,该显示面板10可实现基于白光oled进行照明。

可选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或图10,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电荷产生层cgl1;电荷产生层cgl1设置于第一发光层203b与第二发光层203g之间。

其中,电荷产生层cgl1用于将电子由第一发光层203b传输至第二发光层203g,从而确保足够多的电子传输至第二发光层203g中与同步传输至第二发光层203g中的空穴复合,利于实现电子和空穴具有较高的符合效率,从而可实现第二发光层203g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9或图10,该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附加电荷产生层cgl2,附加电荷产生层cgl2设置于第二发光层203g与第三发光层203r之间。附加电荷产生层cgl2一方面可用于将电子由第二发光层203g传输至第三发光层203r,另一方面可用于将空穴由第三发光层203r传输至第二发光层203g,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二发光层203g中的电子和空穴的数量相等,且第三发光层203r中的电子和空穴的数量相等;进而,利于实现第二发光层203g中和第三发光层203r中电子和空穴具有较高的符合效率,从而可实现第二发光层203g和第三发光层203r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9,电荷产生层cgl1包括第四电子传输层cgl1e,第一发光层203b包括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和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位于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靠近阴极201的一侧;第四电子传输层cgl1e位于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与第二发光层203g之间,且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与第四电子传输层cgl1e相互邻接。

其中,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靠近第一电子传输层2031一侧中第一空穴传输材料203h与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形成激基复合物;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与第四电子传输层cgl1e邻接的一侧不与第一电子传输材料203e接触,因此,对应位置处的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中的空穴传输材料仍具有传输空穴,提高空穴传输效率的作用。由此,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可与第四电子传输层cgl1e共同形成电荷产生层cgl1。从而,第一空穴传输层2032在作为第一发光层203b的一部分的同时,还可复用为空穴传输层,由此,可简化发光元件20的膜层结构,从而简化显示面板10的结构。

可选的,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1或图12,发光层203还包括第四发光层203y,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发光层203b与第四发光层203y层叠设置,第四发光层203y发出具有第四颜色的光线,第一颜色与第四颜色混合形成白光。

如此设置,该显示面板10可实现基于白光oled进行照明。同时,通过设置仅两种颜色混合即可形成白光,可简化显示面板10的膜层结构,降低显示面板10的设计难度,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0的成本。

可选的,第四颜色为黄色。

如此设置,该显示面板10可基于蓝色与黄色的混合形成白色光线,从而实现照明。

针对上文出现的各膜层,说明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子传输层204、第三电子传输层207、第二空穴传输层208、第一载流子功能层205、第二载流子功能层206、第一微腔调整层203gh、第二微腔调整层203rh、光取出层209、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荷产生层cgl1(包括第四电子传输层cgl1e)以及附加电荷产生层cgl2所采用的材料和膜层结构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一种或几种材料和膜层结构,示例性的,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可为具有电子传输特性的有机化合物、金属、金属化合物、金属合金、金属掺杂电子传输化合物或几种材料的组合,例如,可为镱(yb)掺杂乙基化合物;示例性的,电子注入层的材料可为金属薄层/乙基化合物,或为乙基化合物/金属薄层,例如,可为镱(yb)薄层/乙基化合物,或为乙基化合物/镱(yb)薄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子传输层204、第三电子传输层207、第二空穴传输层208、第一载流子功能层205、第二载流子功能层206、第一微腔调整层203gh、第二微腔调整层203rh、光取出层209、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荷产生层cgl1(包括第四电子传输层cgl1e)、附加电荷产生层cgl2/第一发光层203b、第二发光层203g以及第三发光层203r的形成方式可包括热蒸镀、溅射、旋涂、浸渍、离子镀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成膜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示例性的,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3,显示装置3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1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0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的,显示装置30可以包括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