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0846发布日期:2019-04-29 13:3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天线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天线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通讯数据的需求也随着提高,但为了便于人们携带,移动终端设计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薄,移动终端内放置天线的空间也越来越有限,天线作为数据通讯的必备部件,由于受限于手机内部环境,天线之间的走线往往距离很近,进而面临天线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和移动终端,可以避免低频走线区与中高频走线区之间的干扰,提高天线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其包括高频走线区和中低频走线区,所述中高频走线区和所述低频走线区间隔设置;所述中高频走线区包括位于两端的中高频第一部分和中高频第二部分,所述中高频第一部分上设有中高频馈电点,所述中高频第二部分与所述低频走线区相邻设置,所述中高频第二部分与所述低频走线区之间存在缝隙,所述中高频第二部分与所述低频走线区缝隙耦合,以实现中高频走线区对天线信号的收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天线支架和天线,所述天线如上述所述天线,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天线支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顶部或底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和移动终端,通过中高频走线区与低频走线区相邻设置,使得中高频走线区与低频走线区相互耦合,在移动终端有限的空间内,避免低频走线区与中高频走线区之间的干扰,提高天线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支架以及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支架以及天线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支架以及天线的另一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支架以及天线的又一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发明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和移动终端。以下将对天线和移动终端进行详细说明。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设备。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包括天线1和天线支架2,天线1设置在天线支架2上,天线1和天线支架2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底部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1和天线支架2也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顶部位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天线1和天线支架2还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侧边位置。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支架以及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天线1包括中高频走线区11和低频走线区12,中高频走线区11和低频走线区12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为分离的两部分,两者并不相连,可以把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看作两个不同天线。目前大多数天线只有一个馈电点,低频和中高频性能都通过一个天线实现,不同频段之间需要通过天线调谐器(tuner)调谐实现,当需要使用的频段组合不同时,通过天线调谐器(tuner)调谐频段时,会导致其中某个频段谐振偏移,天线性能下降,通过设置不相连的中高频走线区与低频走线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中高频走线区11包括中高频第一部分111和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中高频第一部分上设有中高频馈电点113,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走线区12相邻设置,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走线区12之间存在缝隙,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走线区12缝隙耦合,以实现中高频走线区11对天线信号的收发。可以理解的是,相邻设置的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走线区12之间距离可以很小,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走线区12之间距离可以在0.8-1.5mm之间,例如,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走线区12之间距离可以为0.8mm、1mm、1.2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低频走线区12包括低频馈电点121、接地点122、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低频主体走线部123包括与中高频第二部分111相邻的第一边线1231,该第一边线1231与中高频第二部分112平行,可以理解的是,中高频第二部分112靠近第一边线1231的侧边与第一边线1231平行,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相邻的低频走线区12相互耦合。通过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相邻的低频走线区12之间缝隙耦合,中高频走线区11的性能得以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高频走线区11还包括过渡部114,过渡部114的一端与该中高频第一部分111连接,过渡部114另一端与中高频第二部分112连接,低频走线区12包括低频馈电点121和低频馈电点122,低频馈电点121和中高频馈电点113设置在过渡部114的同一侧。中高频馈电点113与低频馈电点121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该距离可以在5mm-20mm之间,例如,中高频馈电点113与低频馈电点121之间距离可以为10mm、14mm、18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高频馈电点113位置可以在整个低频走线区12的中间位置,中高频馈电点113位置也可以在低频馈电点121附近,但中高频馈电点113与低频馈电点121之间距离需大于或等于5mm。可以理解的是,设置过渡部114的目的是为了将中高频走线区11第一部分111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间隔设置,使高频走线区第一部分111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存在一定的距离,避免在有限的移动终端空间内由于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设置太近而产生的相互干扰问题,以及避免在有限的移动终端空间内中高频馈电点113与低频馈电点121设置太靠近而产生的相互干扰问题。

天线支架2包括支架顶面21、支架端面22、第一侧边23、第二侧边24和第三侧边25,第二侧边24为支架顶面21与支架端面22相交形成的侧边,支架顶面2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孔26。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需要设置连接孔26的位置和数量。例如,天线支架2可以通过6个连接孔与其他部件连接。支架端面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出音孔27,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需要设置出音孔27的位置和数量。支架端面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该连接端口的位置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需要设置。例如,连接端口可以为耳机孔和usb连接端口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在支架端面设置的连接孔26、出音孔27或连接端口的位置导致天线支架形状发生改变时,天线也根据其改变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为了更清楚对天线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支架以及天线的结构俯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高频走线区11还包括过渡部114,过渡部的一端1141与该中高频第一部分111连接,另一端1142与中高频第二部分112连接,中高频第二部分112包括与过渡部114连接的连接端1121,从该连接端1121向低频馈电点121方向延伸形成中高频第二部分112的第一子部分1122,从该连接端向远离低频馈电点121方向延伸形成中高频第二部分的第二子部分112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部份1122的末端指向低频馈电点方向,第二子部分1123的末端指向远离低频馈电点方向,通过设置两个不同朝向的第一子部分1122和第二子部分1123,使得中高频第二部分的第一子部分1122可以实现一部分高频天线性能,中高频第二部分的第二子部分1123实现中频天线性能。

其中,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第一边线1231之间距离较小,该距离可以在0.5mm-1mm之间,例如,0.6mm、0.7mm、0.8mm等。中高频第二部分112可以与第一边线1231相邻且平行,使得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区123之间缝隙耦合,低频主体走线部123走线为从低频馈电点121开始沿着第二侧边24向第三侧边25方向走线,天线低频主体走线部123设置在支架顶面21和支架端面22上。通过低频主体走线部123大面积走线以及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之间缝隙耦合,使中高频走线区的性能得以提升。

其中,通过过渡部114与中高频第二部分112的位置关系以及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的位置关系,既能使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之间缝隙耦合,又能将中高频走线区第一部分111与低频走线区12部分间隔设置,不但能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移动终端空间,而且能避免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之间的干扰问题,还能提升天线中高频走线区11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还有另一种结构。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支架以及天线的另一结构俯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中高频走线区11的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上述实施例的中高频第二部分112的结构不同。具体的,从连接端1121向低频馈电点121方向延伸形成中高频第二部分112。可以理解的是,中高频第二部分112的末端指向低频馈电点121的方向,通过设置与低频走线区12走线相反的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使得中高频走线区11信号流向与低频走线区12信号流向相反,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第一边线1231之间距离较小,该距离可以在0.5mm-1mm之间,例如,0.6mm、0.7mm、0.8mm等。中高频第二部分112可以与第一边线1231相邻且平行,可以理解的是,中高频第二部分112靠近第一边线1231的侧边与第一边线1231平行,使得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区123之间缝隙耦合。低频主体走线部123走线为从低频馈电点121开始沿着第二侧边24向第三侧边25方向走线,天线低频主体走线部123走线覆盖支架顶面和支架端面。通过低频主体走线部123大面积走线以及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之间缝隙耦合,使中高频走线区11的性能得以提升。

其中,通过过渡部114与中高频第二部分112的位置关系以及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的位置关系,既能使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之间缝隙耦合,又能将中高频走线区第一部分111与低频走线区12部分间隔设置,不但能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移动终端空间,而且能避免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之间的干扰问题,还能提升天线中高频走线区11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还有另一种结构。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支架以及天线的另一结构俯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中高频走线区11的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上述实施例的中高频第二部分112的结构不同。具体的,从连接端1121向远离低频馈电点121方向延伸形成中高频第二部分112。可以理解的是,中高频第二部分112的末端指向远离低频馈电点121方向,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第一边线1231之间距离较小,该距离可以在0.5mm-1mm之间,例如,0.6mm、0.7mm、0.8mm等。中高频第二部分112可以与第一边线1231相邻且平行,可以理解的是,中高频第二部分112靠近第一边线1231的侧边线与第一边线1231平行,使得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区123之间缝隙耦合。低频主体走线部123走线为从低频馈电点121开始沿着第二侧边24向第三侧边25方向走线,天线低频主体走线部123设置在支架顶面21和支架端面22上。通过低频主体走线部123大面积走线以及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之间缝隙耦合,使中高频走线区11的性能得以提升。

其中,通过过渡部114与中高频第二部分112的位置关系以及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的位置关系,既能使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之间缝隙耦合,又能将中高频走线区第一部分111与低频走线区12部分间隔设置,不但能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移动终端空间,而且能避免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之间的干扰问题,还能提升天线中高频走线区11的性能。

以上多个实施例通过设置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之间缝隙耦合,以及低频主体走线部123大面积走线,以及过渡部114与中高频第二部分112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但能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移动终端空间,而且能避免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之间的干扰问题,还能提升天线中高频走线区11的性能。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天线结构,请结合图2和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低频走线区12包括低频馈电点121、接地点122,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从低频馈电点121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低频主体走线部123与中高频走线区11间隔设置,低频主体走线部123的走线长度大于中高频走线区11的走线长度,低频主体走线部123的走线面积大于中高频走线区11的走线面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为从低频馈电点121指向第三侧边25方向,低频主体走线部123包括低频第一部分1232和低频第二部分1233,低频第一部分1232设置在第一端面上,低频第二部分1233设置在第二端面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面为支架顶面21,第二端面为支架端面22,低频第一部分1232和低频第二部分1233分别设置在支架顶面21和支架端面22上,通过将低频主体走线部123设置在天线支架不同的端面上,使得低频主体走线部123能占据移动终端有利的辐射位置,提高低频走线部12的天线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还包括寄生走线部124,寄生走线部124与低频主体走线部123相连,寄生走线部124形状为弧形,寄生走线部124贴合第一侧边23设置,寄生走线部124和中高频第二部分112分别设置在所述低频馈电点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架形状发生改变时,寄生走线部124形状以及位置也会相应做出调整,寄生走线部124在中高频走线区11的高频频段上形成一个天线谐振,从而让天线中高频走线区11在高频的一部分频率范围上有天线效率,使中高频走线区11的天线性能得以提高。

此外射频架构上,低频走线区12的所有频段为一个射频通路,通过射频馈线或射频cable线连接至低频走线区12的低频馈电点121。中高频走线区11的所有频段为另一个射频通路,通过射频馈线或者射频cable线连接至中高频走线区11的中高频馈电点113。

为了防止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信号之间的干扰,在两个不同的射频通路上,放置相应的滤波网络,低频走线区12射频通路设置有中高频信号滤波网络,中高频走线区11射频通路设置有低频信号滤波网络,滤波网络通过串并联电容电感器件搭建,或使用相应的低通或高通滤波器。

综上所述,通过将中高频走线区11和低频走线区12设置为两个独立天线,避免天线调谐器(tuner)调谐对中高频走线区的影响,通过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的缝隙耦合以及低频走线区12大面积走线,使得中高频的天线性能得以提升,通过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的位置关系,既能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移动终端空间,还能避免中高频走线区11与低频走线区12之间的干扰。

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100包括天线装置10、存储器20、显示单元30、电源40以及处理器5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100的限定。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天线装置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天线。天线装置10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网络设备(例如,服务器)或其他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通信,完成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收发。

存储器20可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20存储的应用程序中包含有可执行程序代码。应用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5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的应用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显示单元3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到移动终端100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30可包括显示面板。

电源40用于给移动终端100的各个部件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4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处理器50是移动终端100的控制中心。处理器5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100进行整体监控。

此外,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块、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天线和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