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聚合物动力电池化成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2672发布日期:2018-11-20 20:59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聚合物动力电池化成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业的发展,现有的锂离子聚合物动力电池化成夹具装置因接触不良、操作不简便等问题,越来越不能满足锂离子聚合物动力电池产业批量化、自动化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适应锂离子聚合物动力电池产业批量化、自动化的发展需求,解决电池夹具装置接触不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适应自动化生产的电池夹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聚合物动力电池化成夹具装置,包括电池夹具本体,所述电池夹具本体的上安装面划分成并排的左电压针安装区和右电流针安装区,所述电池夹具本体的侧面设有接线端子,其中接线端子的外端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接线端子的内端分别延伸至左电压针安装区和右电流针安装区,用于与相应的电池夹具左电压针和电池夹具右电流针接触连接;所述左电压针安装区安装多片用于接外部电压的电池夹具左电压针,而所述右电流针安装区安装多片用于接外部电流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其特征在于:电池夹具左电压针依次从上到下相互叠加形成层状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组件,其中层状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组件的头端用于夹持电池极耳,尾端通过相应螺栓锁定连接于所述电池夹具本体的左电压针安装区;电池夹具右电流针依次从上到下相互叠加形成层状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组件,其中层状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组件的头端用于夹持电池极耳,尾端通过相应螺栓锁定连接于所述电池夹具本体的右电流针安装区;层状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组件与层状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组件平行布置,并且二者之间留有均匀的间隙;所述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长度从下到上渐减,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尾端对齐,头端均向上翻折形成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一夹持边,相邻两第一夹持边之间留有用于夹持电池极耳的第一间隙;所述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长度从下到上渐减,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尾端对齐,头端均向上翻折形成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二夹持边,相邻两第二夹持边之间留有用于夹持电池极耳的第二间隙;最底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与最底层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等长,并且最底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与最底层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尾端对齐,保持头端相应的第一夹持边和第二夹持边位于同一平面上,定义最底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为贴合电池夹具本体的电池夹具左电压针;最底层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为贴合电池夹具本体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

所述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头端均向上翻折90°形成垂直布置的第一夹持边,最上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第一夹持边位于最内侧,而最底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第一夹持边位于最外侧。

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第一夹持边从外向内高度渐减,并且第一夹持边位于同一斜平面上。

第一夹持边前边沿为矩形齿型结构,且矩形锯齿之间过渡光滑。

所述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个数为3片。

所述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头端均向上翻折90°形成垂直布置的第二夹持边,最上层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第二夹持边位于最内侧,而最底层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第二夹持边位于最外侧。

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第二夹持边从外向内高度渐减,并且第二夹持边位于同一斜平面上。

所述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个数为4片。

使用时,将电池极耳卡入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第一夹持边间隙内以及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第二夹持边间隙内,电池夹具左电压针接电压,电池夹具右电流针接电流;而电池夹具本体的接线端子与外部设备相连即可;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矩形齿与电池接触,圆滑的齿面保证了接触对电池极耳最小的伤害,多片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设计降低了接触电阻,平头设计能够很好的减少电池化成是的接触不良对探针造成2次伤害,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装置简单,更换方便;2、电池夹具左电压针圆滑的齿面保证了接触对电池极耳最小的伤害,电池夹具右电流针多片的设计降低了接触电阻,平头设计能够很好的减少电池化成是的接触不良对探针造成2次伤害,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聚合物动力电池化成夹具装置,包括电池夹具本体1,所述电池夹具本体1的上安装面划分成并排的左电压针安装区11和右电流针安装区12,所述电池夹具本体1 的侧面设有接线端子,其中接线端子的外端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接线端子的内端分别延伸至左电压针安装区11和右电流针安装区 12,用于与相应的电池夹具左电压针和电池夹具右电流针接触连接;所述左电压针安装区11安装多片用于接外部电压的电池夹具左电压针2,而所述右电流针安装区12安装多片用于接外部电流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3,电池夹具左电压针2依次从上到下相互叠加形成层状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组件,其中层状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组件的头端用于夹持电池极耳,尾端通过相应螺栓锁定连接于所述电池夹具本体的左电压针安装区;电池夹具右电流针3依次从上到下相互叠加形成层状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组件,其中层状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组件的头端用于夹持电池极耳,尾端通过相应螺栓锁定连接于所述电池夹具本体的右电流针安装区;层状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组件与层状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组件平行布置,并且二者之间留有均匀的间隙4;所述电池夹具左电压针2的长度从下到上渐减,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尾端对齐,头端均向上翻折形成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一夹持边21,相邻两第一夹持边之间留有用于夹持电池极耳的第一间隙;所述电池夹具右电流针3的长度从下到上渐减,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尾端对齐,头端均向上翻折形成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二夹持边31,相邻两第二夹持边31之间留有用于夹持电池极耳的第二间隙;最底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与最底层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等长,并且最底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与最底层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尾端对齐,保持头端相应的第一夹持边和第二夹持边位于同一平面上,定义最底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为贴合电池夹具本体的电池夹具左电压针;最底层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为贴合电池夹具本体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

所述电池夹具左电压针2的头端均向上翻折90°形成垂直布置的第一夹持边21,最上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第一夹持边位于最内侧,而最底层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第一夹持边位于最外侧。

电池夹具左电压针2的第一夹持边21从外向内高度渐减,并且第一夹持边21位于同一斜平面上。

第一夹持边21前边沿为矩形齿型结构211,且矩形锯齿之间过渡光滑。

所述电池夹具左电压针2的个数为3片。

所述电池夹具右电流针3的头端均向上翻折90°形成垂直布置的第二夹持边31,最上层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第二夹持边位于最内侧,而最底层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第二夹持边位于最外侧。

电池夹具右电流针3的第二夹持边31从外向内高度渐减,并且第二夹持边位于同一斜平面上。

所述电池夹具右电流针3的个数为4片。

使用时,将电池极耳卡入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第一夹持边间隙内以及电池夹具右电流针的第二夹持边间隙内,电池夹具左电压针接电压,电池夹具右电流针接电流;而电池夹具本体的接线端子与外部设备相连即可;电池夹具左电压针的矩形齿与电池接触,圆滑的齿面保证了接触对电池极耳最小的伤害,多片的电池夹具右电流针设计降低了接触电阻,平头设计能够很好的减少电池化成是的接触不良对探针造成2次伤害,提高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