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边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282发布日期:2018-10-30 23:2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门边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试验箱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边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环境试验箱行业中,门体设计中需要考虑试验箱内的工作温度与湿度情况,在工作情况下门体边缘要设计门边加热功能防止门边结露或冰冻,门体的观察窗也需要做电加热防雾处理,以及门开关信号、门灯照明等等;在这些功能中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有供电导线,但门是经常要做开关门动作,这就对导线的柔软性、抗疲劳性,以及布线的美观性提出了要求。

在现有环境试验箱产品均采用箱体与门之间外露导线连接,外部加一层保护套管。在这种方式下首先就是影响外形美观,其次就是导线的套管与导线在开关门动作时形成扭曲拉伸,造成长时间后套管开裂,导线的断股,导线的外凸起被刮蹭损坏等,影响产品的质量。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隐藏式安装的门边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门边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保护外罩、第一绝缘孔板、第一固定支架和多个第一对接端子,第一对接端子包括组装部、焊接部及对接针头,焊接部和对接针头分别位于组装部的两端,第一绝缘孔板上设置与第一对接端子一一对应的多个安装孔,第一对接端子通过组装部组装至第一绝缘孔板上的安装孔中,第一绝缘孔板组装至第一固定支架的端部,第一固定支架组装至第一保护外罩内侧,第一对接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固定支架与第一保护外罩围成的空间内,对接针头受到轴向压力时向内收缩、轴向压力撤销时自动回弹;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保护外罩、第二绝缘孔板、第二固定支架和多个与第一对接端子一一对应的第二对接端子,第二绝缘孔板上设置与第二对接端子一一对应的多个安装孔,第二对接端子固定组装至第二绝缘孔板的安装孔,第二绝缘孔板组装至第二固定支架的端部,第二固定支架组装至第二保护外罩内侧;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后,所述第一对接端子通过对接针头与第二对接端子电连接。

其中,第一保护外罩中空设置,且具有未封堵的底部和一端部;第一固定支架封堵第一保护外罩的底部,第一绝缘孔板封堵第一保护外罩的一端部。

其中,第一固定支架包括主体部和一对组装部,一对组装部自主体部的两侧垂直延伸设置,一对组装部位于第一保护外罩的一对侧壁的内侧,通过将组装部固定至第一保护罩的侧壁的内侧实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一保护罩的连接,主体部封堵第一保护外罩的底部。

其中,主体部上设置圆形开口,圆形开口为第一连接器提供线缆通道。

其中,第一绝缘孔板固定至一对组装部的端部上。

其中,第一固定支架还包括孔板安装部,孔板安装部垂直设置于主体部的一端,第一绝缘孔板固定至孔板安装部上。

其中,第一对接端子的组装部与第一绝缘孔板的安装孔采用密封圈或者灌胶、涂胶的方式封装。

其中,对接针头弹性滑动嵌设至组装部中。

其中,第一保护外罩和第二保护外罩均为金属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门边连接器组件采用隐藏式安装,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触碰导通,在频繁的开关门中只有对接针头的软接触,没有导线的扭曲拉伸动作,提高可靠性;且隐藏式安装,没有外露导线,产品外观整洁美观,整体视觉感官更优;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可以分别嵌入式装入门体和箱体,门边没有外侧凸起,对门体动作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门边连接器组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门边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对接端子和第二对接端子对接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第一对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第二对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边连接器组件,请参照图1所述门边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门边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

第一连接器10包括第一保护外罩1、第一绝缘孔板3、第一固定支架2和多个第一对接端子4。

第一对接端子4包括组装部41、焊接部42及对接针头43,焊接部42和对接针头43分别位于组装部41的两端;焊接部42用于电连接至电路板或线缆;对环境试验箱来说,要想实现门边加热、门灯照明等功能,门体边缘布设有线缆,因此,焊接部42一般与线缆连接。要实现第一对接端子4的弹性伸缩功能,对接针头43一般滑动嵌设至组装部中,例如,对接针头采用弹性部和接触部的两段式设计,弹性部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或弹性材料,组装部呈中空设计以容纳对接针头。

第一绝缘孔板3大致呈平板状。第一绝缘孔板3上设置与第一对接端子4一一对应的多个安装孔(未标示),第一对接端子4通过组装部组装至第一绝缘孔板3上的安装孔中。将第一对接端子4与第一绝缘孔板3二者进行组装时,第一对接端子4的组装部与第一绝缘孔板3的安装孔采用密封圈、灌胶或者涂胶的方式进行封装。优选地,第一对接端子4的组装部组装至第一绝缘孔板3的安装孔后采用环氧树脂胶对连接位置处进行封装,进而提高第一对接端子4与第一绝缘孔板3的结合力和防尘、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第一对接端子4还包括挡止凸台44,所述挡住凸台44位于组装部41和对接针头43之间,挡止凸台44的径向尺寸大于组装部41的径向尺寸,进而在组装部41和挡止凸台44的连接位置处形成挡止面,第一对接端子4与第一绝缘孔板3组装后,挡止凸台44的挡止面抵靠于第一绝缘孔板3上。

进一步地,对接针头43的对接端部呈平面状、凸出曲面状,或是曲面引导面和平面端面光滑连接的形态。

第一绝缘孔板3组装至第一固定支架2的端部,第一固定支架2组装至第一保护外罩1内侧,第一对接端子4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固定支架2与第一保护外罩1围成的空间内,对接针头受到轴向压力时向内收缩、轴向压力撤掉时自动回弹。第一保护外罩1中空设置,且具有未封堵的底部11和一端部12;第一固定支架2封堵第一保护外罩1的底部,第一绝缘孔板3封堵第一保护外罩4的一端部。

具体地,第一固定支架2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22和一对组装部21。一对组装部21自主体部22的两侧垂直延伸设置,一对组装部21位于第一保护外罩1的一对侧壁的内侧,通过将组装部21固定至第一保护罩1的侧壁的内侧实现第一固定支架2和第一保护罩1的连接,主体部22封堵第一保护外罩1的底部。

优选地,第一固定支架2的主体部22上设置圆形开口(未标示),圆形开口为第一连接器10的焊接部提供线缆通道。

关于第一绝缘孔板3组装至第一固定支架2的端部,至少包括以下两张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第一绝缘孔板3的两端固定至一对组装部21的端部上。实施方式二:第一固定支架2还包括孔板安装部(未标示),孔板安装部垂直设置于主体部22的一端,第一绝缘孔板3固定至孔板安装部上。

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保护外罩9、第二绝缘孔板7、第二固定支架8和多个与第一对接端子4一一对应的第二对接端子6。第二绝缘孔板7上设置与第二对接端子6一一对应的多个安装孔(未标示),第二对接端子6固定组装至第二绝缘孔板7的安装孔,第二绝缘孔板7组装至第二固定支架8的端部,第二固定支架8组装至第二保护外罩9内侧。

具体地,第二对接端子6至少包括对接部61、焊接部62和组装部63,对接部61和焊接部62分别位于组装部的两端。第二对接端子6的焊接部62用于电连接至电路板或线缆;对环境试验箱来说,要想实现门边加热、门灯照明等功能,门体边缘布设有线缆,因此,第二对接端子62的焊接部62一般与线缆连接。对接部61具有对接平面610,对接部61与组装部63呈台阶状设置。

第二绝缘孔板7大致呈平板状。第一绝缘孔板7上设置与第二对接端子6一一对应的多个安装孔(未标示),第二对接端子6通过组装部组装至第二绝缘孔板7上的安装孔中。将第二对接端子6与第二绝缘孔板7二者进行组装时,第二对接端子6的组装部63与第二绝缘孔板7的安装孔采用密封圈、灌胶或者涂胶的方式进行封装。优选地,第二对接端子6的组装部组装至第二绝缘孔板7的安装孔后采用环氧树脂胶对连接位置处进行封装,进而提高第二对接端子6与第二绝缘孔板7的结合力和防尘、防水性能。第二对接端子6组装至第二绝缘孔板7后,对接部61通过台阶面抵靠于第二绝缘孔板7上。

第二绝缘孔板7组装至第二固定支架8的端部,第二固定支架8组装至第二保护外罩9内侧,第二对接端子6的焊接部位于第二固定支架8与第二保护外罩9围成的空间内。第二保护外罩9中空设置,且具有未封堵的底部91和一端部92;第二固定支架8封堵第二保护外罩9的底部,第二绝缘孔板7封堵第二保护外罩9的一端部。

具体地,第二固定支架8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80和一对组装部81。一对组装部81自主体部80的两侧垂直延伸设置,一对组装部81位于第二保护外罩9的一对侧壁的内侧,通过将组装部81固定至第二保护罩9的侧壁的内侧实现第二固定支架8和第二保护罩9的连接,主体部80封堵第二保护外罩9的底部。

优选地,第一保护外罩1和第二保护外罩9均为金属保护罩。

第一连接器10的组装流程包括:先将第一对接端子4与第一绝缘孔板3进行组装并采用环氧树脂胶封装,封装好后采用万用表及兆欧表测试第一对接端子4之间的绝缘电阻值(绝缘电阻值需大于500兆欧)及第一对接端子4两段通断,确认测量合格后进行与第一固定支架2的安装。采用四支M3不锈钢螺丝实现第一固定支架2与第一绝缘孔板3二者的连接。第二连接器20的组装方式与第一连接器10相同,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组装好后分别安装至环境试验箱的门体与箱体预留孔位。在这个安装环节需要根据门体与箱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微调,确保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在开关门动作时能对中并牢靠紧固;再次进行绝缘与导通测量,测量合格后连接两端的线缆及负载进行工作测试,导通及负载工作正常后最终安装第一保护外罩1和第二保护外罩9。

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对接后,第一对接端子4的对接针头与第二对接端子6的对接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门边连接器组件采用隐藏式安装,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触碰导通,在频繁的开关门中只有弹簧针的软接触,没有导线的扭曲拉伸动作,提高可靠性;且隐藏式安装,没有外露导线,产品外观整洁美观,整体视觉感官更优;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可以分别嵌入式装入门体和箱体,门边没有外侧凸起,对门体动作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门边连接器组件还包含有附加功能--门开关的控制信号,在开关门时电连接器的通断信号传送给PLC控制,实现门打开与关闭的警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