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3164发布日期:2018-12-14 23:0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插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产能高,制造成本低,且结构稳定可靠的接插件。



背景技术:

接插件也叫连接器。国内也称作接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接插件,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

接插件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另一个重要的机械性能是接插件的机械寿命。机械寿命实际上是一种耐久性它是以一次插入和一次拔出为一个循环,以在规定的插拔循环后接插件能否正常完成其连接功能作为评判依据。

接插件的制造工艺一般包括,冲压、电镀、注塑、组装、检测。然而对某些特殊领域使用的高精密接插件,或者特殊接插件,其制造工艺会有差别。例如某些接插件中,对五金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要求几近苛刻,然而往往由于接插件的整体大小要求,材质要求,注塑,电镀、焊接时候的高温及特殊环境影响,对接插件中的五金件的形态及相互位置关系影响很大。至使接插件在制程工艺阶段难以保证五金件的形态及相互位置关系要求。从而产生不良品。当然,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不少改进设计,但是往往会使制造成本大大增加,或者制程工艺难度增加。如此则间接的增加了制造成本。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接插件,所述接插件整体结构稳定,五金件在整个制程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问题,并且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就可完成,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插件,包括由金属材质制成的若干个五金件及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且至少部分包覆在所述五金件外围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插接部及与所述插接部一体连接的基部,所述插接部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并形成插接空间,插接部的开口端形成插接口,所述插接部的另一端被基部封闭连接,所述五金件包括突伸至所述插接部的插接空间内的接触部、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基部内且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插接部连接的固持部及由所述固持部进一步延伸出塑胶件外的对接部,所述塑胶件的基部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结构腔,所述五金件的固持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部,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部至少部分结构从结构腔露出并形成定位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五金件的定位部由对应固持部靠近接触部所在端的一侧垂直于固持部折弯延伸形成,所述至少一个结构腔的深度大于五金件的固持部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包括呈筒状的基部外壁、由所述基部外壁一端形成的与所述插接部一端连接且用于封闭插接部一端的基部端壁及形成于所述环形筒状基部外壁内的固持壁,所述五金件的固持部埋设固定于所述固持壁内,所述结构腔由基部外壁、固持壁及基部端壁共同围设分割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持壁呈直板状将所述结构腔切分呈前后两部分并形成第一结构腔和第二结构腔,所述基部还包括有若干个结构隔离壁,所述若干个结构隔离壁分别将第一结构腔和第二结构腔分隔呈多个独立空间,所述基部端面成蜂窝状结构,各所述五金件的至少一个定位区域分别一一对应露出于各独立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五金件上形成有多个定位部,其中同一五金件上的至少两个定位部沿对接连接器插拔方向分别位于固持部的两端,同一五金件上的所述至少两个定位部分别形成有定位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五金件上的至少一个定位部突伸至对应结构腔内成悬臂状,悬空于对应结构腔内的部分形成定位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部的插接口位置内表面形成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包括有临近插接口的第一倾斜部、沿插入方向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的直线部及沿插入方向与所述直线部连接的第二倾斜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插拔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度,沿插拔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部的长度小于第二倾斜部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部包括上下对应且间隔平行设置的顶板和底板及分别连接所述顶板和底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前视所述插接件,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呈弧形状,所述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基部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对接空间,所述底板内表面向上突设形成防呆结构,沿插拔方向上,所述防呆结构呈凸肋状,所述防呆结构一端延伸至与基部端面连接,另一端向插接口方向延伸,沿插拔方向,所述防呆结构的长度大于所述接触部的长度,所述左侧板的弧形内表面上形成有直面段,沿插拔方向上,所述直面段的一端延伸至与基部端面连接,另一端向插接口方向延伸,沿插拔方向,所述直面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接触部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件还包括与所述基部端缘连接的尾部,所述尾部大致呈圆环形,尾部与基部的自由端端面边缘连接一体,所述尾部外围直径大于基部外围直径,所述尾部上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若干个五金件的对接部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尾部的内侧表面形成凹凸状凸轮结构,所述五金件的对接部由固持壁向上突伸出基部的端面外且未超出尾部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接插件通过对五金件的结构设计,配合塑胶件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接插件整体结构稳定,五金件在整个制程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等问题,并且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就可完成,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插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接插件自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接插件的右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接插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接插件的前视图。

图6是图1所示接插件自另一角度看的部分立体分解结图,其展示了其中一个五金件从接插件分离出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4所述接插件自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4所述接插件自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接插件剖视图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接插件接插件100包括有塑胶件1和五金件2组成,所述五金件2由金属板通过冲压折弯形成,所述塑胶件1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于五金件2外围。所述五金件2与塑胶件1通过一次注塑形成。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所述塑胶件1侧视之大致成“L”形,包括扁平状的插接部11、与所述插接部垂直一体连接的基部12及与所述基部12端缘连接的尾部13。所述插接部11界面大致呈操场的形状,所述插接部1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插接部11的一端形成开口状插接口110,所述插接部 11的另一端被基部封闭连接。所述插接部11包括有上下对应且间隔平行设置的顶板111和底板112及分别连接所述顶板111和底板112两侧的左侧板 113和右侧板114。前视所述接插件接插件100,所述左侧板113和右侧板114呈弧形状(参图5所示)。所述顶板111、底板112、左侧板113、右侧板114及基部12共同围设形成有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空间101。

请参图9结合图7所示,所述插接部11的插接口110位置内表面形成有导引部115,所述导引部115包括有临近插接口110的第一倾斜部1151、沿插入方向与所述第一倾斜部1151连接的直线部1152及沿插入方向与所述直线部1152连接的第二倾斜部1153。本实用新型中,沿插拔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部1151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部1153的倾斜角度;沿插拔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部1151的长度小于第二倾斜部1153的长度。如此设计可保证与对接连接器插拔时的插拔导引手感,同时又兼顾到最佳的导引效果,此外还不会增加接插件接插件100的查接口110的开口尺寸。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底板112内表面向上突设形成有防呆结构1121,沿插拔方向上,所述防呆结构1121呈凸肋状,所述防呆结构1121一端延伸至与基部12端面连接,另一端向插接口110方向延伸至底板112沿插拔方向的靠近中间位置。上述左侧板113的弧形内表面上形成有直面段1131,沿插拔方向上,所述直面段1131的一端延伸至与基部12端面连接,另一端向插接口110方向延伸至底板112沿插拔方向的靠近中间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直面段1131及防呆结构1121均用于实现对接连接器防反插功能,所述直面段1131及防呆结构1121沿插拔方向上的长度基本相同。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所述基部12外形轮廓大致呈圆柱状。所述基部12包括有环形筒状基部外壁122、由所述筒状基部外壁122一端形成的与插接部11一端连接且用于封闭插接部11一端的基部端壁121及形成于所述环形筒状基部外壁122内的用于固定五金件2的固持壁12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形筒状基部外壁122围设形成有结构腔120,所述固持壁123呈直板状将所述结构腔120切分呈前后两部分并形成第一结构腔121和第二结构腔 1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持壁123由基部端壁121进一步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基部12还包括有四个结构隔离壁124,其中两个隔离壁124将第一结构腔121隔离呈三个独立空间,另外两个隔离壁124将第二结构腔122隔离呈三个独立空间。请参考图2及图6所示,所述隔离壁124及固持壁123将整个结构腔120分割成蜂窝状结构,使得基部12整体结构稳定。

请参阅图6至图9所示,所述五金件2大致呈“L”形,包括有突伸至所述插接部11的插接空间101内的接触部21,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固持壁 123内的直板状固持部22、连接所述接触部21和固持部123并且被埋设于所述基部端壁121内的衔接部23及由所述固持部123进一步延伸出塑胶件1 外的对接部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五金件2设置有三个,各五金件2左右排列呈一排设置。各所述五金件2的固持部22靠近接触部21所在端的一侧垂直于固持部22折弯延伸形成有定位部25,所述定位部25的端缘至少部分露出塑胶件1外形成定位区域251。所述固持部123靠近对接部24的一端的两侧边进一步延伸形成有若干用于增加五金件2与塑胶件1的保持力的固持倒刺26。

请参阅图4、图6至图9所示,所述各五金件2的定位部25的定位区域 251露出于所述结构腔120内,具体的,各所述五金件2的所述定位区域251 露出于对应结构腔121的其中一个独立空间内。所述定位区域251用于成型时模仁从结构腔120内插入抵持,防止注塑成型时五金件2发生跑位。本实施例中,露出有定位区域251的结构腔120的深度大于五金件2的固持部22 的长度。

当然,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各五金件2上可以形成多个定位部25,同一个五金件2上的多个定位部25可以沿不同方向折弯延伸形成(例如一个向前,一个向后)。同一个五金件2上的多个定位部25分别从固持壁123的两侧分别露出至不同结构腔120的独立空间内形成定位区域251,如此注塑成型时,可通过多个模仁从前后两侧抵持定位区域251,防止注塑成型时五金件2发生跑位。本实施例中,各五金件2位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前方的定位区域251露出的结构腔120的深度大于五金件2的固持部22的长度。

当然,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五金件2上的定位部25可以折弯延伸的更长一些,例如延伸至凸出固持壁123而于各结构腔120内成悬臂状,悬空于各结构腔120内的部分形成定位区域251,如此注塑成型时,可通过模仁夹持住所述定位区域251,同理用于防止注塑成型时五金件2发生跑位。本实施例中,各五金件2位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前方的定位区域251露出的结构腔120的深度大于五金件2的固持部22的长度。

请参阅图4及图6所示,所述尾部13大致呈圆环形,其与基部12的自由端端面边缘连接一体。所述尾部13外围直径大于基部12外围直径,所述尾部13上形成有缺口131,所述缺口与上述三个五金件2的对接部24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尾部13的内侧表面形成凹凸状凸轮结构。所述五金件2的对接部24由固持壁123向上突伸出基部12的端面外且未超出尾部13的端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接插件100通过对五金件2的结构设计,配合塑胶件1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接插件100整体结构稳定,五金件在整个制程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等问题,并且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就可完成,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操作方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