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直流用带状电缆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9205发布日期:2018-12-21 19:4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直流用带状电缆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用带状电缆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各种电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与蓄电池正负极相连的是直流电缆,包括两根电力电缆,还有一个接地电缆,因此一次施工通常需要敷设三根电缆,传统上电缆的敷设是一根一根进行的,全部敷设到位后,再一起排列好,相邻两根电缆之间留好间距。这样施工的工作量非常大,电缆也很难排列整齐,很多不可见的区域,两根电力电缆通常完全靠在一起,两根电缆都在接触的部位放热,接触的部位又接触不到空气,容易造成局部过热,且整体外周为圆形,散热面积有限,不利于提高电缆的载流量。

传统绝缘电缆通常采用裸铜导体,裸铜导体外周通常包覆PVC绝缘层,为提高电缆的抗干扰性能,通常在PVC绝缘层外周包覆屏蔽层,在屏蔽层外周包覆橡胶护套层。电缆在通电后会发热,PVC绝缘层的工作温度低,热老化寿命短,使得电缆的传输容量小,过载能力低,而且火灾时烟雾、酸气危害大。采用单层屏蔽,屏蔽效能差。为使得电缆更加柔软,便于安装,通常电力电缆导体由多根细铜丝组成,在细铜丝的外周直接包覆PVC绝缘层,电工在采用电工刀剥除绝缘层,压装线鼻时,容易将部分铜丝割伤,甚至出现少量断股,在线鼻装好后,检验人员很难鉴定出来,导致电缆的实际导体面积偏小,降低了载流能力。

很多电缆在敷设前需要预先切割出需要的长度,然后两端压装线鼻,因为电缆在运抵施工现场时处于盘绕状态即全部盘绕在电缆盘架上,无法丈量电缆的长度。通常需要寻找一块比较空旷的地面,将盘绕的电缆沿直线退捻释放,然后丈量电缆的长度后进行切割。由于电缆从盘绕状态被释放在地面上,沿程无法将电缆固定在直线状态,在盘绕应力的作用下,电缆不可避免地处于弯曲状态,难以弯曲丈量准确。如果电缆切割后偏短,在电缆敷设到位时就会出现末端无法与相应的桩头连接,很多情况下,会导致整根电缆的报废。为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施工人员在采购或者切割电缆时往往预留较长大的余量,电缆末端会出现较长的冗余,只好将其盘绕在电缆槽中,不但造成材料的浪费,现场的凌乱,而且造成电缆槽中的电缆密度过高,散热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用带状电缆束,施工效率高,排线规范美观,且电力电缆的屏蔽效果好,载流量大,安全性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直流用带状电缆束,包括两根电力电缆和一根接地电缆,两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呈一字型排列,且接地电缆位于最外侧;所述电力电缆包括电力电缆导体,所述电力电缆导体由600~800根直径为0.2mm的镀锡铜丝绞合而成,所述电力电缆导体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碳纤维导电纸,所述电力电缆碳纤维导电纸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所述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外周包覆有镀银铝丝屏蔽网且两者之间实现粘接,所述镀银铝丝屏蔽网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所述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为玻纤布的内表面涂覆铝箔而成,所述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为环向重叠绕包且重叠覆盖率为20%,所述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所述电力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所述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的外壁均匀设有六至十二道半圆形凹槽,各半圆形凹槽沿螺旋线方向均匀盘绕在所述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的外壁,所述螺旋线的螺距为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外径的5~10倍,所述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的外壁每隔一米均匀涂覆有长度标识;相邻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交联聚乙烯外护套之间分别通过交联聚乙烯扁平带相互连接,所述交联聚乙烯扁平带的宽度方向沿各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共同直径延伸,各交联聚乙烯扁平带宽度方向的中部分别设有向下凹陷的V形缺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交联聚乙烯扁平带将相邻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连接成为电缆束,这样一次施工就可以同时完成三根电缆的敷设,大大提高了电缆施工的效率,降低了安装工作量;且各电缆之间的间距绝对保持一致,十分美观,绝对不会出现两根电缆完全贴靠在一起现象,确保符合施工规范,在电缆束的两端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电工刀从V形缺口处将交联聚乙烯扁平带切开,实现端头处的各电缆分离,以便于与各自的桩头连接。交联聚乙烯扁平带还增大了电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良好地散热。电力电缆采用镀锡铜丝做导体与裸铜丝相比耐蚀性、抗氧化性能更强,使用寿命更长;电力电缆导体由600~800根直径为0.2mm的镀锡铜丝绞合而成,在保证载流量的基础上使导体更加柔软,便于敷设,电力电缆碳纤维导电纸对外周的铜丝起到保护作用,便于电力电缆导体与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剥离,也可以避免外周的铜丝被电工刀切伤。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耐热性好,着火时烟雾小,使导体的过载能力提高;在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外周包覆有镀银铝丝屏蔽网、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和电力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屏蔽效果好。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无毒,阻燃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好,耐温可达90℃以上。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的外壁均匀设有六至十二道半圆形凹槽,一方面增大了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的表面积,提高了散热性能;另一方面半圆形凹槽不是沿轴线方向延伸,而是沿螺旋线方向盘绕,当两根电缆发生贴合时,半圆形凹槽可以保证接触处的空气流通,避免贴合紧密段过长导致局部过热。施工时,只需根据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外壁上的长度标识即可知道电缆的准确长度,不会造成电缆过度冗长的浪费,也避免电缆冗余带来的危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外侧电力电缆的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上连接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交联聚乙烯翅片,所述交联聚乙烯翅片的轴线与所述交联聚乙烯扁平带位于同一条直径线上。交联聚乙烯翅片可以提高该侧电缆的散热性能,也可以使电缆束与外侧的其它电缆保持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交联聚乙烯扁平带的厚度为3~4毫米,所述V形缺口的深度为交联聚乙烯扁平带厚度的1/3~1/2。既保持可靠连接,又便于切割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电力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采用两上两下的纹路,总覆盖率为65%。两上两下的纹路与四上四下相比更加柔软,覆盖率为65%足以保证屏蔽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镀银铝丝屏蔽网为150~300目。内屏蔽网的包裹直径比较小,采用150~300目的镀银铝丝屏蔽网既保证了内屏蔽网的屏蔽效果,又使其比较柔软,便于包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的厚度为2~3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接地电缆包括接地电缆导体,所述接地电缆导体的截面积为所述电力电缆导体截面积的三分之一,所述接地电缆导体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碳纤维导电纸,所述接地电缆碳纤维导电纸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所述接地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单面铝箔层,所述接地电缆单面铝箔层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所述接地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接地电缆理论上没有电流,采用较小的导体面积,且采用单面铝箔层和铜丝编织屏蔽层,可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直流用带状电缆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力电缆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力电缆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右视图。

图5为图1中接地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力电缆;1a.电力电缆导体;1b.电力电缆碳纤维导电纸;1c.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d.镀银铝丝屏蔽网;1e.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1f.电力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1g.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1.半圆形凹槽;1h.长度标识;2.接地电缆;2a.接地电缆导体;2b.接地电缆碳纤维导电纸;2c.接地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d.接地电缆单面铝箔层;2e.接地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2f.接地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3.交联聚乙烯扁平带;3a.V形缺口;4.交联聚乙烯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直流用带状电缆束包括两根电力电缆1和一根接地电缆2,两电力电缆1和接地电缆2呈一字型排列,且接地电缆2位于最外侧;相邻电力电缆1和接地电缆2的交联聚乙烯外护套之间分别通过交联聚乙烯扁平带3相互连接,交联聚乙烯扁平带3的宽度方向沿各电力电缆1和接地电缆2的共同直径延伸,各交联聚乙烯扁平带3宽度方向的中部分别设有向下凹陷的V形缺口3a。

外侧电力电缆1的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上连接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交联聚乙烯翅片4,交联聚乙烯翅片4的轴线与交联聚乙烯扁平带3位于同一条直径线上。

交联聚乙烯扁平带3的厚度为3~4毫米,V形缺口3a的深度为交联聚乙烯扁平带3厚度的1/3~1/2。

如图2至图4所示,电力电缆1包括电力电缆导体1a,电力电缆导体1a由600~800根直径为0.2mm的镀锡铜丝绞合而成,电力电缆导体1a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碳纤维导电纸1b,电力电缆碳纤维导电纸1b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c,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c的外周包覆有镀银铝丝屏蔽网1d且两者之间实现粘接,镀银铝丝屏蔽网1d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1e,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1e为玻纤布的内表面涂覆铝箔而成,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1e为环向重叠绕包且重叠覆盖率为20%,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1e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1f,电力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1f的外周包覆有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的厚度为2~3毫米。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的外壁均匀设有多道半圆形凹槽1g1,图2为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的外壁均匀设有十二道半圆形凹槽1g1。各半圆形凹槽1g1沿螺旋线方向均匀盘绕在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的外壁,螺旋线的螺距为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外径的5~10倍。

图3、图4为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的外壁均匀设有六道半圆形凹槽1g1,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的外壁每隔一米均匀涂覆有长度标识1h。根据情况还可以在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的外壁均匀设有八道、十道半圆形凹槽1g1等。

镀锡铜丝与裸铜丝相比耐蚀性、抗氧化性能更强,使用寿命更长;电力电缆导体1a由600~800根直径为0.2mm的镀锡铜丝绞合而成,在保证载流量的基础上使导体更加柔软,便于敷设,电力电缆碳纤维导电纸1b对外周的铜丝起到保护作用,便于电力电缆导体1a与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c剥离,也可以避免外周的铜丝被电工刀切伤。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c的耐热性好,着火时烟雾小,使导体的过载能力提高;在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c的外周包覆有镀银铝丝屏蔽网1d、电力电缆单面铝箔层1e和电力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1f,屏蔽效果好。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无毒,阻燃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好,耐温可达90℃以上。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的外壁均匀设有六至十二道半圆形凹槽1g1,一方面增大了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的表面积,提高了散热性能;另一方面半圆形凹槽1g1不是沿轴线方向延伸,而是沿螺旋线方向盘绕,当两根电缆发生贴合时,半圆形凹槽1g1可以保证接触处的空气流通,避免贴合紧密段过长导致局部过热。施工时,只需根据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1g外壁上的长度标识1h即可知道电缆的准确长度,不会造成电缆过度冗长的浪费,也避免电缆冗余带来的危害。

电力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1f采用两上两下的纹路,总覆盖率为65%。两上两下的纹路与四上四下相比更加柔软,覆盖率为65%足以保证屏蔽效果。

镀银铝丝屏蔽网1d为150~300目。内屏蔽网的包裹直径比较小,采用150~300目的镀银铝丝屏蔽网1d既保证了内屏蔽网的屏蔽效果,又使其比较柔软,便于包裹。

如图5所示,接地电缆2包括接地电缆导体2a,接地电缆导体2a的截面积为电力电缆导体截面积的三分之一,接地电缆导体2a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碳纤维导电纸2b,接地电缆碳纤维导电纸2b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c,接地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c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单面铝箔层2d,接地电缆单面铝箔层2d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2e,接地电缆铜丝编织屏蔽层2e的外周包覆有接地电缆交联聚乙烯外护套2f。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