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插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692发布日期:2019-01-13 16:50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多孔插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孔插板,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多孔插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智能化的提高,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电子、电器设备迅速增加,原有的插座数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同时使用多种电子、电器设备的需求。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可以增加插座插孔的多孔插板,人们通过使用这些多孔插板,可以方便地使用多种电子、电器设备。

然而,对于现有的多孔插板,由于插孔数量的增加,其同时也就增加了插板自身的重量,当多孔插板的插头插入插座插孔时,则会出现稳固性和安全性问题。具体地说,会存在以下缺陷:

1)多孔插板自身重力因素,使其插入插座后易出现插座掉落和松动问题;

2)多孔插板的插头安全因素,插头无法完全插入至插座插孔中,插头的部分外露存在安全隐患;

3)多孔插板插孔数量的限制,无法实现具有更多插孔数量的多孔插板。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多孔插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孔插板,其中,包括:

本体,包括第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头对应地插入插座的第一插孔;

固定结构,连接于所述本体,当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时,所述固定结构以将所述本体固定于所述插座上。

上述的多孔插板,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插头,连接于所述本体,当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时,所述第二插头对应地插入所述插座的第二插孔。

上述的多孔插板,其中,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插头及所述本体。

上述的多孔插板,其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插头通过枢转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凹槽;所述本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前盖与后盖,所述前盖具有顶面,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面。

上述的多孔插板,其中,所述顶面上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底部开设有收纳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收纳孔收纳于所述本体的内部时所述第二插头位于所述收纳腔的腔体内,所述连接件的位于所述本体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连接件伸出所述收纳孔时所述限位部顶抵所述收纳腔的底部外侧。

上述的多孔插板,其中,所述本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前盖与后盖,所述前盖具有顶面,所述顶面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固定结构包括U型支撑件,所述U型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二插头于所述U型支撑件内滑动地插入所述插座的第二插孔。

上述的多孔插板,其中,所述连接件为双面胶体,所述双面胶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插头。

上述的多孔插板,其中,所述连接件为二个磁铁,所述二个磁铁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头上,所述二个磁铁的其中之另一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二个磁铁的磁性相异。

上述的多孔插板,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粘接片,所述粘接片粘附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插头穿过所述粘接片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时,所述粘接片还粘附于所述插座上。

上述的多孔插板,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多个无痕钉,所述无痕钉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时,所述无痕钉连接于承载所述插座的墙面或桌面上。

本实用新型针对于现有技术其功效在于:

1、可以实现多孔插板上更多插孔的设计,提高应用效率,满足同时使用更多电子、电器设备的需求;

2、扩大了多孔插板的使用范围,无需对插座进行任何改进更换,方便家庭和办公使用;

3、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延长了多孔插板、插座的使用寿命;

4、保证了插头的连接稳固性,提高了多孔插板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固定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前盖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1为图8中磁铁与第二插头配合示意图;

图8-2为图8中磁铁与后盖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无痕钉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实施方式和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固定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的收纳状态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插板包括:本体11及固定结构12,本体11具有第一插头111,第一插头111对应地插入插座2的第一插孔21;固定结构12连接于本体11,当第一插头111插入第一插孔21时,固定结构12以将本体11固定于插座2上。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12包括:第二插头121及连接件122;第二插头121对应地插入插座2的第二插孔22;本体11包括相互扣合的前盖G1与后盖G2,前盖G1具有顶面S1,连接件122的一端设置有凹槽1221,第二插头121通过枢转件123可转动连接于凹槽1221,第二插头121可绕连接件进行0°-180°的旋转,第二插头为绝缘材料制成,不具有导电效果,连接件122的另一端位于本体11内部且连接于顶面S1。其中,以枢转件123为一楔形件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再进一步地,顶面S1上开设有收纳腔Q,收纳腔Q的底部开设有收纳孔K,连接件122穿过收纳孔K,以使连接件122的至少部分收纳于本体11的内部时第二插头121位于收纳腔Q的腔体中。

更进一步地,连接件122位于本体11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22,连接件122完全伸出收纳孔K时第一限位部1222顶抵收纳腔Q的底部外侧。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111为三极插头或二极插头,第二插头121为二极插头。

请参照图5-6,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前盖示意图。如图5-6所示,本体11包括相互扣合的前盖G1与后盖G2,前盖G1具有顶面S1,顶面S1上开设有缺口114,U型支撑件126设置于前盖G1的盖体内侧并连接于缺口114的两侧,第二插头121于U型支撑件126内滑动地插入插座2的第二插孔22。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部127,第二限位部127连接于U型支撑件126的两侧边,第二限位部127能阻止第二插头121完全滑入前盖G1。同时第二限位部127上有凹槽1271,可便于用手指推动第二插头121。后盖G2上有凸出的第三限位部128,能阻止第二插头121脱出本体11。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多孔插板的结构与图1示出的多孔插板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相同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现将不同部分说明如下。如图7所示,固定结构12包括第二插头121及连接件122;第二插头121对应地插入插座2的第二插孔2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2为双面胶体,双面胶体的一面粘接于后盖G2上,双面胶体的另一面粘接于第二插头12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后盖G2上开设有容置槽113,双面胶体设置于容置槽113中。

请参照图8及图8-1、8-2,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1为图8中磁铁与第二插头配合示意图;图8-2为图8中磁铁与后盖配合示意图,图8及图8-1、8-2示出的多孔插板的结构与图7示出的多孔插板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相同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现将不同部分说明如下。如图8及图8-1、8-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2为二个磁铁1223、1224,磁铁1223设置于第二插头121上,磁铁1224设置于后盖G2上,二个磁铁1223、1224之间的磁性相异,通过二个磁铁1223、1224之间产生的吸力将多孔插板固定于插座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后盖G2上还可开设有容置槽113,磁铁1224设置于容置槽113中后磁铁1224与后盖G2齐平,第二插头121上开设有容置槽1211,磁铁1223设置于容置槽1211中后磁铁1223与第二插头121的后端面1212齐平,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磁铁1224设置于后盖G2上且凸出后盖G2,磁铁1223设置于容第二插头121的后端面1212上且凸出后端面1212。

请参照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如图9所示,固定结构12包括粘接片124,粘接片124粘附于后盖G2上,粘接片124上开设有对应于第一插头111的第四插孔1241,第一插头111穿过粘接片124的第四插孔1241插入第一插孔21时,粘接片124还粘附于插座2上。

请参照图10-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插板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无痕钉安装示意图。如图10-11所示,固定结构12包括多个无痕钉125,无痕钉125设置于后盖G2上,第一插头111插入第一插孔21时,无痕钉125连接于承载插座2的墙面3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头111插入第一插孔21时,无痕钉125连接于承载插座2的桌面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承载插座的结构进行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上述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