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6290发布日期:2019-01-08 20:5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配网馈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在到货的仓库调试、安装后投运前现场调试、投运后的检修工作中,都需要使用终端测试仪接入电压、电流、开关量等信号。因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需要满足户外运行的防护等级,测试需要接的端子全在箱体内部,需要打开两道箱门,甚至拧开几枚螺丝才能见到。

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除电流端子设置有测试线专用插孔外,电压、开关量的信号都没有设计测试端子。且不同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内部二次接线完全不同,必须对着二次接线图在箱内查找电压信号线、开关量信号线的走向,并设法在相应回路中裸露的端子上连接。因这些裸露的端子并不是为测试信号接入而设计的,没有测试线专用插孔,通过测试夹子或插针连接时都不会很牢固,测试线轻轻晃动一下便可能造成某个夹子或插针与端子之间松脱,导致测试工作无法继续开展,甚至引起电流回路开路或电压回路短路而损坏测试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插座,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试过程中需要打开箱体,并容易造成某个夹子或插针与端子之间松脱,导致测试工作无法继续开展,甚至引起电流回路开路或电压回路短路而损坏测试仪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座,用于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测试,包括:航空插头、电缆和插座本体;

所述航空插头用于与箱体底端的插口进行插接,航空插头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插座本体连接,所述插座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检测的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航空插头包括电压插头和电流插头;

所述电压插头包括第一插头本体及设置插座本体内的第一至第四引脚,所述插座本体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引脚配合的第一至第四插孔,所述电流插头包括第二插头本体及设置在插座本体中的第五至第十引脚,所述插座本体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五至第十引脚配合的第五至第十插孔,所述第一至第十引脚均通过芯线与所述第一插头本体和所述第二插头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第十引脚分别为1TVa、2TVc、1TVb、2TVb、相电流、b相电流、c相电流、相电流公共端、零序电流和零序电流公共端。

进一步地,所述航空插头还包括开关量插头,所述开关量插头包括第三插头本体及设置在插座本体中的第十一至第二十引脚,所述插座本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十一至第二十引脚配合的第十一至第二十插孔,且所述第十一至第二十引脚均通过芯线与所述开关量插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十一至第二十引脚分别为分别为合位、分位、储能﹢、储能-孔、未储能位、遥信公共端、合闸﹢、合闸-、分闸﹢和分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十引脚在所述插座本体上顺时针方向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包括外皮和所述芯线;

所述芯线均设置在所述外皮中。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板和面罩,所述第一至第二十引脚均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十插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面罩上,另一端向所述底板延伸,且所述面罩对应所述插孔位置上设置有文字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为空心圆柱形,且所述插孔的材质为铜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座,用于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测试,包括:航空插头、电缆和插座本体;所述航空插头用于与箱体底端的插口进行插接,航空插头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插座本体连接,所述插座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检测的插孔。采用上述的方案,航空插头的一端与箱体底端的插座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插座本体中,且在插座本体上设置了多个用于检测的插孔,这样在检测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设备与插孔配合即可完成检测,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试过程中需要打开箱体,并容易造成某个夹子或插针与端子之间松脱,导致测试工作无法继续开展,甚至引起电流回路开路或电压回路短路而损坏测试仪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航空插头;200-电缆;300-插座本体;110-电压插头;120-电流插头;130-开关量插头;310-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座,用于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测试,包括:航空插头100、电缆200和插座本体300;

所述航空插头100用于与箱体底端的插口进行插接,航空插头100通过所述电缆200与所述插座本体300连接,所述插座本体30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检测的插孔310。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310为空心圆柱形,且所述插孔310的材质为铜材。

在具体工作时,使用此插座进行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测试工作时,根本无需接触终端内部接线,避免了人身触电风险。且高处作业仅限于插三个航空插头100的简单操作,显著降低了高处坠落的风险。使用此插座进行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测试工作时,接线方法和流程步骤简单可控,易于完成,不会出现因缺少某个连接配件而导致测试回路无法连接的意外情况,显著提高了测试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座,用于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测试,包括:航空插头100、电缆200和插座本体300;所述航空插头100用于与箱体底端的插口进行插接,航空插头100通过所述电缆200与所述插座本体300连接,所述插座本体30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检测的插孔310。采用上述的方案,航空插头100的一端与箱体底端的插座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插座本体300中,且在插座本体300上设置了多个用于检测的插孔310,这样在检测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设备与插孔310配合即可完成检测,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试过程中需要打开箱体,并容易造成某个夹子或插针与端子之间松脱,导致测试工作无法继续开展,甚至引起电流回路开路或电压回路短路而损坏测试仪器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航空插头100包括电压插头110和电流插头120;

所述电压插头110包括第一插头本体及设置插座本体300内的第一至第四引脚,所述插座本体300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引脚配合的第一至第四插孔310,所述电流插头120包括第二插头本体及设置在插座本体300中的第五至第十引脚,所述插座本体300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五至第十引脚配合的第五至第十插孔310,所述第一至第十引脚均通过芯线与所述第一插头本体和所述第二插头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第十引脚分别为1TVa、2TVc、1TVb、2TVb、相电流、b相电流、c相电流、相电流公共端、零序电流和零序电流公共端。

进一步地,所述航空插头100还包括开关量插头130,所述开关量插头130包括第三插头本体及设置在插座本体300中的第十一至第二十引脚,所述插座本体30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十一至第二十引脚配合的第十一至第二十插孔310,且所述第十一至第二十引脚均通过芯线与所述开关量插头13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十一至第二十引脚分别为分别为合位、分位、储能﹢、储能-孔、未储能位、遥信公共端、合闸﹢、合闸-、分闸﹢和分闸-。

在具体工作时,使用此插座进行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测试工作时,无需开箱查找内部二次回路的端子,也不需要在测试线上加装夹子或插针来连接端子,仅需将此专用插座三个航空插头100分别插入终端底部对应的航空插口,便可用通用标准测试线插头在插座面板上根据各插孔310的定义进行信号回路的可靠连接,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再出现回路接头松动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引脚分别为1TVa、2TVc、1TVb、2TVb,这样可输入Uab和Ucb两路线电压到终端装置;第五至第十引脚分别a相电流、b相电流、c相电流、相电流公共端、零序电流、零序电流公共端,可输入三路相电流和一路零序电流到终端装置;第十一至第二十引脚分别为合位、分位、储能﹢、储能-、未储能位、遥信公共端、合闸﹢、合闸-、分闸﹢、分闸-,可输入分位、合位、未储能三个遥信信号到终端装置,还可接收装置开出的储能、分闸、合闸三个信号,这样在具体的检测的过程中,直接对应的插脚进行检测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十引脚在所述插座本体300上顺时针方向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200包括外皮和所述芯线;

所述芯线均设置在所述外皮中。

其中,芯线规格均为RVVP2.5mm2,即直径为2.5毫米带屏蔽层的软铜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十引脚在所述插座本体300上顺时针方向排布,以便于芯线汇集至外皮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插座本体300包括底板和面罩,所述第一至第二十引脚均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十插孔31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面罩上,另一端向所述底板延伸,且所述面罩对应所述插孔310位置上设置有文字说明。

本实施例中,在插孔310一端设置在面罩的表面,插孔310的另一端向引脚的一端延伸,并且面罩上与插孔310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文字说明,文字说明与插孔310另一端对应的引脚的名称相同,以保障检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