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201发布日期:2019-02-10 22:3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一种新的清洁能源,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性好、重量轻、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的储能系统中。尤其在电动汽车储能领域,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成为首选电池种类。

锂电池具有标称电压高、比能量髙、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而且绿色环保,无污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MP3等数码产品中,同时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国防装备等行业也开始了应用。传统的轻型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组或轻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将多个电池做成电池组,再将电池组进行串并联组合形成电池,电池大小不同时需要更改电池组的大小后拼装,费时费力,同时传统的连接方式会产生内阻增加,使用过程发热,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设备,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组包括支架上壳、连接支架和两个端支架,端支架位于连接支架的两侧,端支架与连接支架之间形成空腔体,电芯放置于空腔体内,端支架最外侧设有端板,支架上壳位于连接支架的上方,连接支架与支架上壳之间设有汇流排;

进一步,模组还包括用于将端支架、端板以及连接支架相连的扎带;

进一步,端板外设有用于固定扎带的扎带卡槽;

进一步,连接支架至少2个以上,电芯至少2个以上;

进一步,连接支架与连接支架之间形成空腔体,电芯放置于空腔体内;

进一步,连接支架与端支架外侧壁上端分别设有卡块;

进一步,支架上壳通过卡块卡于连接支架与端支架外;

进一步,连接支架侧壁设有开口向外的对称凹槽;

进一步,连接支架内侧壁设有汇流排凹槽,汇流排放置于该汇流排凹槽内;

进一步,端支架外侧壁设有开口向外的对称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连接支架采用镂空设计,使电芯与和电芯成组在一起存在一定的空间,可解决电芯变型带来的影响和热膨胀带来的危害;(2)确保电芯极柱间距一致,从而保证焊接时位置准确;(3)连接支架上设有汇流排凹槽,使汇流排位置固定,从而保证焊接时位置准确,优化了装配工艺,从而增强了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安全性,其工艺简单易操作以及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连接支架示意图

图中标记:101端板,102端支架,103电芯,104连接支架,105汇流排,106支架上壳,107扎带,108汇流排凹槽,109卡块,110扎带卡槽,1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电芯103,模组包括支架上壳106、连接支架104和两个端支架102,连接支架104为7个,电芯103为8个,端支架102位于连接支架104的两侧,端支架102与连接支架104之间形成空腔体,连接支架104与连接支架104之间也形成空腔体,电芯103分别放置于空腔体内,连接支架104与端支架102外侧壁上端分别设有卡块109,支架上壳106通过卡块109于端支架102和连接支架104扣紧,模组还包括用于将端支架102、端板101以及连接支架104相连的扎带,端支架102最外侧设有端板101,连接支架104侧壁设有开口向外的对称凹槽111,连接支架与支架上壳之间设有汇流排105,连接支架104内侧壁设有汇流排凹槽108,汇流排105放置于该汇流排凹槽108内,端支架102外侧壁也设有开口向外的对称凹槽111。

实施例2

端板101外设有用于固定扎带107的扎带卡槽110,用于固定扎带,防止扎带掉落,其余同实施例1。

工作原理:

端支架102位于连接支架104的两侧,端支架102与连接支架104之间形成空腔体,相邻两个连接支架104相连接也形成空腔体,电芯103分别放置于空腔内,连接支架104上设有汇流排凹槽108,再进行busbar激光将汇流排105焊接于汇流排凹槽108内,汇流排105用于电芯103与电芯103正负极串联或者并联,端支架102最外侧设有端板101,起绝缘作用,在用扎带107将端板101、端支架102、连接支架104捆扎紧,连接支架104与端支架102外侧壁上端分别设有卡块109,支架上壳106通过卡块109于端支架102和连接支架104扣紧,完成装配。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