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3982发布日期:2019-07-19 23:1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技术的不断地革新,高性能电池市场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动力型蓄电池在严寒冬季或北方较寒冷的地区,受温度影响,普通铅酸电池容量急剧锐减,一次充电续行里程明显缩短,造成客户的抱怨及换修率上升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蓄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蓄电池,通过使筋条与框体水平方向上的框条呈30°倾斜设置,且将筋条端部与框体之间设置为一体化结构,使得在保证整体极板物理内阻最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极板的导电性能,同时,可利用胶体电解质在极板周围形成固态保护层,避免极板因震动或碰撞而产生损坏,防止极板被腐蚀,同时也减少了蓄电池在大负荷使用时,出现极板弯曲和极板间的短路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蓄电池,包括电池壳,所述电池壳内腔中部垂直设有AGM隔离板,所述AGM隔离板一侧设置有正极板以及另一侧设置有负极板,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顶部均固定设有桥板,所述正极板对应位置的桥板顶部设置有正极接线柱以及负极板对应位置的桥板顶部设置有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均贯穿电池壳,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包括有框体和筋条,所述筋条设置于框体内部,所述电池壳顶中部设置有凹槽以及底部设置有散热通槽,所述凹槽一侧设置有注胶体管以及另一侧对应设有压力平衡阀。

优选的,所述筋条与框体水平方向上的框条呈30°倾斜设置,所述筋条端部与框体之间设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筋条数量设有多个,多个筋条均匀分布于框体内侧。

优选的,所述桥板截面形状为T字形,所述桥板端部分别与电池壳、极板以及AGM隔离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均设置有多个,且其外部均配合设有胶套。

优选的,所述散热通槽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散热通槽分别对应设置于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底部,所述散热通槽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散热通槽顶部的槽径等于极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凹槽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板和提手,所述限位板数量设有两个,且关于电池壳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板中心位置贯穿设有通孔,所述提手两端均贯穿设置于通孔内,所述提手两端均固定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轴截面形成的矩形大于通孔的轴截面形成的矩形。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固定板以及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手中部表面环绕设有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使筋条与框体水平方向上的框条呈30°倾斜设置,且将筋条端部与框体之间设置为一体化结构,使得在保证整体极板物理内阻最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极板的导电性能,同时降低正极板的钙的含量和提高合金中锡的含量,达到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2、通过向电解液中添加胶体而形成胶体电解液,可对极板周围形成固态保护层,避免极板因震动或碰撞而产生损坏,防止极板被腐蚀,同时也减少了蓄电池在大负荷使用时,出现极板弯曲和极板间的短路的情况;

3、通过设有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散热通槽,一方面可提升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散热性能,另一方面能避免极板表面脱落的活性物质的堆积而造成的极板的短路,保证了电池的正常使用,也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壳、2AGM隔离板、3正极板、4负极板、5桥板、6正极接线柱、7负极接线柱、8胶套、9框体、10筋条、11散热通槽、12凹槽、13 固定板、14限位板、15提手、16挡板、17复位弹簧、18注胶体管、19压力平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新型蓄电池,包括电池壳1,所述电池壳1内腔中部垂直设有AGM隔离板2,所述AGM隔离板2一侧设置有正极板3以及另一侧设置有负极板4,所述正极板3与负极板4顶部均固定设有桥板5,所述正极板3对应位置的桥板5顶部设置有正极接线柱6以及负极板4 对应位置的桥板5顶部设置有负极接线柱7,所述正极接线柱6和负极接线柱 7均贯穿电池壳1,所述正极板3和负极板4均包括有框体9和筋条10,所述筋条10设置于框体9内部,所述电池壳1顶中部设置有凹槽12以及底部设置有散热通槽11,所述凹槽12一侧设置有注胶体管18以及另一侧对应设有压力平衡阀19。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筋条10与框体9水平方向上的框条呈30°倾斜设置,所述筋条10端部与框体9之间设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筋条10数量设有多个,多个筋条10均匀分布于框体9内侧,可使得在保证整体极板物理内阻最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极板的导电性能,同时降低正极板3 的钙的含量和提高合金中锡的含量,达到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桥板5截面形状为T字形,所述桥板5端部分别与电池壳1、极板以及AGM隔离板2固定连接,可防止电池壳1 内的电解液出现泄漏的情况,同时,可以使极板与接线柱之间形成通路,用以辅助完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接线柱6和负极接线柱7均设置有多个,且其外部均配合设有胶套8,可避免灰尘等杂物积聚在接线柱的表面,确保接线柱具备良好的导电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通槽11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散热通槽11分别对应设置于正极板3以及负极板4底部,所述散热通槽11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散热通槽11顶部的槽径等于极板的厚度,一方面可提升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散热性能,另一方面能避免极板表面脱落的活性物质的堆积而造成的极板的短路,保证了电池的正常使用,也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12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13,两个所述固定板13之间设置有限位板14和提手15,所述限位板14数量设有两个,且关于电池壳1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板14中心位置贯穿设有通孔,所述提手15两端均贯穿设置于通孔内,所述提手15两端均固定设有挡板16,所述挡板16轴截面形成的矩形大于通孔的轴截面形成的矩形,可利用挡板16与限位板14的配合使用来对提手15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板16与固定板1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7,所述复位弹簧17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3以及挡板16固定连接,可在电池安放在指定位置后,松开提手15,使提手15在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不影响电池的整体视觉美感。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提手15中部表面环绕设有弧形凹槽,方便操作人员用手提起电池。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2,使用时,可以通过注胶体管18向电池壳1内部的电解液中添加胶体而形成胶体电解液,胶体电解液以复合高分子纳米级SiO2 为主要原料,添加了高分子稳定剂(聚乙二醇)和亲水性超细玻璃纤维,可与硫酸、水分子建立较强的网络结构,其中,高分子稳定剂(聚乙二醇)能有效防止各种组分分层,防止胶体电解质水化,而超细玻璃纤维在胶体电解质中则成为胶体电解质的“加强筋”,可有效防止胶体电解严重开裂,从而增强胶体抗拉强度和耐振动性能,其较强的吸液能力提高了电解液扩散和传输速度,避免了硫酸分层现象,提高了充电接受能力和蓄电池循环寿命,而桥板5可以使极板与接线柱之间形成通路,用以辅助完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并且在电池安放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用手握住提手15将电池提起,安放在指定位置后,松开提手15,使提手15在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复位,不影响电池的整体视觉美感;

参照说明书附图3,在制作极板时,使筋条10与框体9水平方向上的框条呈30°倾斜设置,且将筋条10端部与框体9之间设置为一体化结构,使得在保证整体极板物理内阻最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极板的导电性能,同时降低正极板3的钙的含量和提高合金中锡的含量,达到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