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调试对称零点的介质滤波器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3966发布日期:2019-07-19 23:1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易于调试对称零点的介质滤波器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易于调试对称零点的介质滤波器耦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系统对滤波器体积要求越来越高,介质滤波器在性能和体积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在实心介质滤波器中由于寄生耦合的影响,容易导致零点不对称,给生产调试带来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质滤波器耦合结构,其易于调试出对称零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调试对称零点的介质滤波器耦合结构,包括板状介质滤波器本体,且该介质滤波器本体为正方形;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的一侧表面设有四个盲孔: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以及第四盲孔;该四个盲孔呈正方形分布,以该四个盲孔所在的正方形为第一正方形,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以及第四盲孔沿第一正方形的周向依次设置;以介质滤波器本体四边所在的正方形为第二正方形;第一正方形的中心与第二正方形的中心重合;第一盲孔和第三盲孔位于第二正方形的一个对角线上,第二盲孔和第四盲孔位于第二正方形的另一个对角线上;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的四边分别为:与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相对的第一边,与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相对的第二边,与第三盲孔和第四盲孔相对的第三边,以及与第四盲孔和第一盲孔相对的第四边;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第一边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条状缺口,第一条状缺口由该第一边的中心处向介质滤波器本体的中心延伸,且第一条状缺口延伸至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之间;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第三边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条状缺口,第二条状缺口由该第三边的中心处向介质滤波器本体的中心延伸,且第二条状缺口延伸至第三盲孔和第四盲孔之间;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第四边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三条状缺口,第三条状缺口由该第四边的中心处向介质滤波器本体的中心延伸,且第三条状缺口延伸至第四盲孔和第一盲孔之间;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还设有通孔,该通孔与第三条状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通孔位于第一正方形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以及第四盲孔的内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以及第四盲孔的深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径不大于第二盲孔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状缺口、第二条状缺口以及第三条状缺口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状缺口、第二条状缺口以及第三条状缺口的间隙宽度相同。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介质滤波器耦合结构,其易于调试出对称零点。

介质滤波器本体的一侧表面设有四个盲孔: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以及第四盲孔;每个盲孔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形成介质谐振器,包括:由第一盲孔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所形成的第一谐振器,由第二盲孔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所形成的第二谐振器,由第三盲孔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所形成的第三谐振器,以及由第四盲孔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所形成的第四谐振器;四个谐振器组成的四腔耦合产生一对传输零点。

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以及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的通过介质产生的耦合为主耦合;第一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第二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的耦合为寄生耦合,寄生耦合是造成传输零点不对称的根本原因。

由于通孔结构的加入,在使第二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的主耦合改变为负耦合的同时,使第一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以及第二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的寄生耦合也随之改变为负耦合,这样就实现了高频零点靠近通带,低频零点远离通带的不对称的零点。

调整四个谐振器的排布(即同步调整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以及第四盲孔与介质滤波器本体中心的间距),可使第一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以及第二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的磁耦合增大,则可以抵消一部分负耦合,使寄生耦合转变为正耦合,这样就实现了高频零点远离通带,低频零点靠近通带的不对称零点。在负耦合恰好抵消为0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称的零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介质滤波器本体的正视图;

图2是介质滤波器本体的后视图;

图3是介质滤波器本体的立体图之一;

图4是介质滤波器本体的立体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易于调试对称零点的介质滤波器耦合结构,包括板状介质滤波器本体1,且该介质滤波器本体1为正方形;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1的一侧表面设有四个盲孔:第一盲孔21、第二盲孔22、第三盲孔23以及第四盲孔24;该四个盲孔呈正方形分布,以该四个盲孔所在的正方形为第一正方形,第一盲孔21、第二盲孔22、第三盲孔23以及第四盲孔24沿第一正方形的周向依次设置;以介质滤波器本体1四边所在的正方形为第二正方形;第一正方形的中心与第二正方形的中心重合;第一盲孔21和第三盲孔23位于第二正方形的一个对角线上,第二盲孔22和第四盲孔24位于第二正方形的另一个对角线上;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1的四边分别为:与第一盲孔21和第二盲孔22相对的第一边11,与第二盲孔22和第三盲孔23相对的第二边12,与第三盲孔23和第四盲孔24相对的第三边13,以及与第四盲孔24和第一盲孔21相对的第四边14;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1第一边11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条状缺口31,第一条状缺口31由该第一边11的中心处向介质滤波器本体1的中心延伸,且第一条状缺口31延伸至第一盲孔21和第二盲孔22之间;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1第三边13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条状缺口32,第二条状缺口32由该第三边13的中心处向介质滤波器本体1的中心延伸,且第二条状缺口32延伸至第三盲孔23和第四盲孔24之间;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1第四边14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三条状缺口33,第三条状缺口33由该第四边14的中心处向介质滤波器本体1的中心延伸,且第三条状缺口33延伸至第四盲孔24和第一盲孔21之间;

所述介质滤波器本体1还设有通孔4,该通孔4与第三条状缺口33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通孔4位于第一正方形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第一盲孔21、第二盲孔22、第三盲孔23以及第四盲孔24的内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盲孔21、第二盲孔22、第三盲孔23以及第四盲孔24的深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通孔4的内径不大于第二盲孔22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状缺口31、第二条状缺口32以及第三条状缺口33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状缺口31、第二条状缺口32以及第三条状缺口33的间隙宽度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介质滤波器耦合结构,其易于调试出对称零点。

介质滤波器本体1的一侧表面设有四个盲孔:第一盲孔21、第二盲孔22、第三盲孔23以及第四盲孔24;每个盲孔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形成介质谐振器,包括:由第一盲孔21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所形成的第一谐振器21,由第二盲孔22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所形成的第二谐振22器,由第三盲孔23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所形成的第三谐振器23,以及由第四盲孔24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所形成的第四谐振器24;四个谐振器组成的四腔耦合产生一对传输零点。

第一谐振器21与第二谐振22器之间、第二谐振22器与第三谐振器23之间以及第三谐振器23与第四谐振器24之间的通过介质产生的耦合为主耦合;第一谐振器21与第三谐振器23之间,第二谐振22器与第四谐振器24之间的耦合为寄生耦合,寄生耦合是造成传输零点不对称的根本原因。

由于通孔4结构的加入,在使第二谐振22器与第二谐振22器的主耦合改变为负耦合的同时,使第一谐振器21与第三谐振器23之间以及第二谐振22器与第四谐振器24之间的寄生耦合也随之改变为负耦合,这样就实现了高频零点靠近通带,低频零点远离通带的不对称的零点。

调整四个谐振器的排布(即同步调整第一盲孔21、第二盲孔22、第三盲孔23以及第四盲孔24与介质滤波器本体1中心的间距),可使第一谐振器21与第三谐振器23之间以及第二谐振22器与第四谐振器24之间的磁耦合增大,则可以抵消一部分负耦合,使寄生耦合转变为正耦合,这样就实现了高频零点远离通带,低频零点靠近通带的不对称零点。在负耦合恰好抵消为0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称的零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