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孔封钢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3957发布日期:2019-07-19 23:14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孔封钢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孔封钢珠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封钢珠作为整个工序中的一个重要工序,钢珠打入注液孔中的偏移度及深浅度直接影响后期电池的使用情况,如果钢珠打入注液孔过深、过浅或打偏,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电池漏液,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孔封钢珠装置,可解决锂离子电池制作工艺中钢珠打入注液孔过深、过浅或打偏,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电池漏液,造成不可逆后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孔封钢珠装置,包括握把和冲头,所述握把和冲头固定连接;所述冲头包括冲头本体、钢珠定位柱及外套,所述钢珠定位柱设置在冲头本体的正下方,所述外套的底部敞口,所述冲头本体固定在外套内部,所述钢珠定位柱卡接在外套的底部敞口处,所述钢珠定位柱与外套之间设置容纳腔;

所述钢珠定位柱为中空柱状,所述冲头本体的底部设置凸块,所述冲头本体的凸块可穿越钢珠定位柱的中空部分;

所述凸块处于容纳腔里,所述钢珠定位柱可在容纳腔里上下移动;

所述冲头本体的凸块上套设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直径大于钢珠定位柱中空部分的最大宽度;

所述冲头本体为永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握把与外套的顶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冲头为圆锥状,所述冲头顶部大,底部小。

进一步的,所述握把为圆柱状。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为橡胶或塑料外套。

进一步的,所述钢珠定位柱的中空部分为圆柱状,直径小于等于钢珠直径 0-0.2mm。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可完全容纳钢珠定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钢珠定位柱凸出容纳腔的最大高度小于等于钢珠直径三分之一。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冲头底部的钢珠定位柱吸入钢珠,然后钢珠中心对准注液孔,敲打圆柱握把顶部,当钢珠定位柱接触电池时开始缩于容纳腔,直到橡胶外套接触电池,钢珠停止嵌入注液孔,本实用新型可保证钢珠完全嵌入电池内部,又能保证不过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保证钢珠完全嵌入电池内部,又能保证不过嵌;

(2)通过磁铁取代真空,可解决由于电解液堵住真空孔的问题,减小故障率;

(3)冲头可拆卸,方便清洗,部件更换;

(4)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孔封钢珠装置,包括握把1和冲头2,所述握把2为圆柱状,方便拿握,所述冲头2为圆锥状,底部小不会遮挡视线,冲头2由外套22、冲头本体21、钢珠定位柱25、复位弹簧23组成,所述外套为橡胶外套,耐磨而且减轻装置重量,冲头本体21为永磁铁,具体由高硬度、高导磁材料制成的永磁铁;所述握把1与冲头2通过螺纹柱11、内螺纹26连接,所述螺纹柱11设置在握把1的底部,内螺纹26设置在外套22的顶部,连接后冲头2内部冲头本体21卡于橡胶外套22,顶部抵于螺纹柱11,保证永磁铁无晃动;

所述外套22由耐腐蚀、耐磨高硬度橡胶材料制成,圆锥橡胶外套22底部高于冲头本体21底部0-0.2mm;

所述复位弹簧23放置于高硬度永磁铁与钢珠定位柱25之间的容纳腔24内,通过复位弹簧23可控制钢珠定位柱25伸缩于容纳腔24内,封完钢珠后将钢珠定位柱25顶出容纳腔24;

所述容纳腔24可完全容纳钢珠定位柱25;

所述钢珠定位柱25中部为圆柱状中空,直径小于等于钢珠直径0-0.2mm,凸出容纳腔24高度小于等于钢珠直径三分之一;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用圆锥冲头2吸入钢珠3,然后钢珠3对准注液孔,敲打圆柱握把1顶部,当钢珠3定位柱25接触电池时开始缩于容纳腔24,直到橡胶外套22接触电池,钢珠3停止嵌入注液孔,此方法可保证钢珠3完全嵌入电池内部,又能保证不过嵌。

综上可知,本实施例可保证钢珠完全嵌入电池顶壳,又能保证不过嵌,保证封口效果;通过磁铁取代真空,可解决由于电解液堵住真空孔的问题,减小故障率;冲头可拆卸,方便清洗,部件更换;总之,本实施例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