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连接器的新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631发布日期:2019-02-12 21:0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端子连接器的新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端子连接器的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端子连接器通常焊接在PCB板上,它是一种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起到紧固、连接、载流的重要作用。然而对于现有多数的端子连接器而言,其仍存在一些不足的是容置在连接器中的金属端子与连接的PCB板之间连接不够稳固,导致传输的稳定性差;而且还会导致设备在运作过程中因其连接不稳固而需要增加检查和维修的次数,提高了设备整体的运行费用。而且现有的端子连接器缺少与PCB板组装时的定位功能,使得端子连接器和PCB板组装时的组装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连接器的新型结构,其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端子连接器存和PCB板之间连接存在连接不稳固而导致传输稳定性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端子连接器的新型结构,包括有至少一绝缘本体、至少一金属端子、至少一金属弹片和至少一锁紧螺丝,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设有第一螺孔、底面设有定位柱、一侧面上设有端子容置腔,该端子容置腔和螺孔贯穿连接;所述金属端子上表面设有第二螺孔、一侧面设有接线孔、底面延伸有一连接部,该接线孔和第二螺孔贯穿连接;所述金属弹片设于金属端子上,该金属弹片设有一穿孔,穿孔与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锁紧螺丝于第一螺孔中穿过穿孔与第二螺孔螺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条和第一安装槽,相应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槽;每两绝缘本体之间可通过第一安装条和第一安装槽插入到第二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槽中固定拼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条位于绝缘本体的前侧上方,第一安装槽位于绝缘本体的后侧下方;所述第二安装条位于绝缘本体的后侧下方,第二安装槽位于绝缘本体的前侧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槽的长度相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条的长度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条呈燕尾槽结构设置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呈与燕尾槽相互配合安装的梯形凸部结构设置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弹片包括有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第三片体,所述穿孔位于第一片体上;该第一片体承托于金属端子的上表面,第二片体于第一片体的末端向下折弯,第三片体向后折弯于金属端子的接线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于端子容置腔的中间位置凹设有一让位凹腔,连接部经该让位凹腔向下延伸至绝缘本体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容置腔为绝缘本体上设置的两个,所述定位柱位于每两端子容置腔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螺孔是呈上端大,下端小的沉头螺孔结构设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绝缘本体的底面设置的定位柱,将金属端子容置在端子容置腔内且金属端子底面延伸有连接部;当端子连接器与PCB板组装时,就可以通过定位柱安装在PCB板的定位孔中定位,而连接部就可以插入到PCB板中连接;借此不仅可以防止误插,提高插接准确性;而且还可以使得连接部与PCB板连接更为可靠,从而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加之通过在绝缘本体的两侧设置安装槽和安装条,可以依据实际设备的需要组合成一个或者多个,使得其设置更为灵活、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2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金属端子和金属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本体 101、第一螺孔

102、端子容置腔 103、让位凹腔

11、定位柱 12、第一安装条

13、第一安装槽 14、第二安装条

15、第二安装槽 20、金属端子

21、第二螺孔 22、接线孔

23、连接部 30、金属弹片

301、穿孔 31、第一片体

32、第二片体 33第三片体

40、锁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端子连接器的新型结构,包括有至少一绝缘本体10、至少一金属端子20、至少一金属弹片30和至少一锁紧螺丝40。

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0上表面设有第一螺孔101、底面设有定位柱11、一侧面上设有端子容置腔102,该端子容置腔102和第一螺孔101螺孔贯穿连接,该端子容置腔102和第一螺孔101可以依据实际生产需要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101是呈上端大,下端小的沉头螺孔结构设置的;所述绝缘本体10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条12和第一安装槽13,相应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条14和第二安装槽15;每两绝缘本体10之间可通过第一安装条12和第一安装槽13插入到第二安装条14和第二安装槽15中固定拼接。更为详细地说,该第一安装条12位于绝缘本体10的前侧上方,第一安装槽13位于绝缘本体10的后侧下方;所述第二安装条14位于绝缘本体10的后侧下方,第二安装槽15位于绝缘本体10的前侧上方。该第一安装条12和第二安装槽15的长度相等,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条14的长度相等。采用设置的安装条和安装槽可以使得绝缘本体10的设置更为灵活,可以适应多种设备的接线需求,实现了端子连接器的通用。该第一安装条12和第二安装条14呈燕尾槽结构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5呈与燕尾槽相互配合安装的梯形凸部结构设置的。

所述金属端子20上表面设有第二螺孔21、一侧面设有接线孔22、底面延伸有一连接部23,该接线孔22和第二螺孔21贯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绝缘本体10于端子容置腔102的中间位置凹设有一让位凹腔103,连接部23经该让位凹腔103向下延伸至绝缘本体10外;端子容置腔102为绝缘本体10上设置的两个,所述定位柱11位于每两端子容置腔102之间。

所述金属弹片30设于金属端子20上,该金属弹片30设有一穿孔301,穿孔301与第一螺孔101和第二螺孔21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锁紧螺丝40于第一螺孔101中穿过穿孔301与第二螺孔21螺合连接。所述金属弹片30包括有第一片体31、第二片体32和第三片体33,所述穿孔301位于第一片体31上;该第一片体31承托于金属端子20的上表面,第二片体32于第一片体31的末端向下折弯,第三片体33向后折弯于金属端子20的接线孔22内。接线时,芯线就可以插入到接线孔22中,然后就可以通过锁紧螺母40向下螺旋将第三片体33下压以此压住芯线。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绝缘本体10的底面设置的定位柱11,将金属端子20容置在端子容置腔102内且金属端子20底面延伸有连接部23;当端子连接器与PCB板组装时,就可以通过定位柱11安装在PCB板的定位孔中定位,而连接部23就可以插入到PCB板中连接;藉此不仅可以防止误插,提高插接准确性;而且还可以使得连接部23与PCB板连接更为可靠,从而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加之通过在绝缘本体10的两侧设置安装槽和安装条,可以依据实际设备的需要组合成一个或者多个,使得其设置更为灵活、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