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含传感组件的光电混合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3193发布日期:2019-03-19 20:2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含传感组件的光电混合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缆,尤其涉及一种内含传感组件的光电混合缆。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的缆线大都只作为光缆或者电缆单独使用,给实际使用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我国城市整体规划进程,为了同时满足信息传输和电力传输的需求,光电综合缆已经逐步代替传统缆线,可以同时实现信息传输和电能传输。但由于缆线基本都是通过架空、直埋或者管道等形式进行敷设,很难对缆线的运行情况及所处的环境变化进行直观的巡视,对于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很难定位、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内含传感组件的光电混合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含传感组件的光电混合缆,包括中心单元、电源线、光纤、外部填充绳、信号线、包带、外部芳纶编织层、外护套;中心单元包括中心填充绳、传感组件、内部芳纶编织层、传感组件引出线,内部芳纶编织层紧密包裹在中心填充绳、传感组件外表面,所述传感组件引出线从内部芳纶编织层的缝隙中引出的;电源线、光纤、外部填充绳、信号线绞合在中心单元外表面,并在外依次包裹有包带、外部芳纶编织层、外护套。

所述光纤为紧包光纤或着色光纤,所述光纤外表面为光纤塑料套管,所述光纤内间隙填充有阻水胶。所述外护套为热塑性聚氨酯护套,厚度为厚度2.8-3.3mm。所述中心单元、电源线、光纤、外部填充绳、信号线、包带之间间隙填充有阻水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综合缆具备通信、供电、监测、传感等功能,可以避免生产几根光缆或电缆,达到节约材料的效果;只施工敷设一次,降低了多根缆敷设时的施工费用。并且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进度快,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中心单元,2、电源线,3、光纤,4、光纤塑料套管,5、外部填充绳,6、信号线,7、阻水胶,8、包带,9、外部芳纶编织层,10、外护套,11、中心填充绳,12、传感组件,13、内部芳纶编织层,14、传感组件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含传感组件的光电混合缆,包括中心单元1、电源线2、光纤3、外部填充绳5、信号线6、包带8、外部芳纶编织层9、外护套10;其中电源线2、光纤3、外部填充绳5、信号线6绞合绞合在中心单元1外表面,它们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阻水胶7,并在外依次包裹有包带8、外部芳纶编织层9、外护套10。

光纤3为紧包光纤或着色光纤,光纤3外表面为光纤塑料套管4,在光纤3内部间隙填充有阻水胶7。外护套10为热塑性聚氨酯护套,厚度为2.8-3.3mm。

如图2所示,中心单元1包括中心填充绳11、传感组件12、内部芳纶编织层13、传感组件引出线14,内部芳纶编织层13紧密包裹在中心填充绳11、传感组件12外表面,传感组件引出线14从内部芳纶编织层13的缝隙中引出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含传感组件的光电混合缆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中心单元生产:根据传感组件的大小选择中心填充绳,在中心填充绳外表面进行内部芳纶编织层的编织,编织至需要放置传感组件的位置,将中心填充绳截断,放置传感组件,继续进行内部芳纶编织层的编织,并将引出线从内部芳纶编织层的缝隙中引出,继续按要求重复上述步骤,制备得到中心单元;

第二步、缆芯绞合:将电源线、光纤、外部填充绳、信号线在中心单元外表面进行绞合,绞合到传感组件位置时,将绞合线中需要与传感组件引出线进行连接的连接后,进行绝缘处理,绞合过程中填充阻水胶,绞合后绕包包带;

第三步、外部芳纶编织:根据所需的拉力要求设计芳纶根数及规格,在包带外编织外部芳纶编织层,从而提供缆的抗拉性能;

第四步、外护套挤制:在外部芳纶编织层外挤出热塑性聚氨酯外护套,采用挤压式挤出,保证护套与芳纶层紧密结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