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6712发布日期:2019-04-29 11:49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流互感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骨架。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

目前,传统的电流互感器一般采用普通UU型骨架,需要人工在其一侧的内槽组装大电流线圈,并将大电流线圈的一端引出缠绕在普通UU型骨架底端的引脚上,再将大电流线圈的一端锡焊在引脚上,最后将线圈的两侧采用绝缘胶烤干进行防护,这样生产电流互感器使生产工时长,消耗大量人力,并且易出现缠脚不良、焊锡不好、点锡不符合要求的缺陷,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电流互感器骨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骨架,其具有节约生产成本、生产工时短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该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流互感器骨架,包括骨架主体,所述骨架主体上设有初级侧和次级侧,所述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设有间隔块,所述初级侧设有初级绕线区和第一磁芯安装区,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设置在所述初级绕线区的一侧;所述次级侧设有次级绕线区和第二磁芯安装区,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设置在所述次级绕线区一侧;所述初级绕线区设有容线空间,所述容线空间贯穿所述初级绕线区;所述容线空间内设有初级绕线。

较佳地,所述容线空间为圆柱形插孔,所述圆柱形插孔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绕线为铜线,所述铜线的直径和所述圆柱形插孔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铜线设有弧形段和引脚段,所述弧形段和所述引脚段的连接处形成卡位部;所述引脚段的数量为2个,所述引脚段之间的距离和两个所述圆柱形插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较佳地,所述铜线的直径为1.80mm-2.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和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都设有贯穿空间,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和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通过所述贯穿空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和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都设有用于安装磁芯的凹槽。

较佳地,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底部设有两个引脚,所述引脚的直径小于所述铜线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主体底端还设有3个固定块,所述3个固定块的高度相齐平。

较佳地,所述固定块的高度为1.2mm-1.5mm。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绕线区和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的两侧还覆设有电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容线空间设置初级绕线,取代以往技术中大电流线圈和引脚,避免了以往因人工将大电流线圈安装在电流互感器的内槽以及将大电流线圈和引脚焊接在一起而造成的人力浪费和出错率高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流互感器右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初级绕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骨架主体1。

初级侧2,初级绕线区21,容线空间211,初级绕线212,弧形段2121,引脚段2122,卡位部2123,第一磁芯安装区22,贯穿空间221,凹槽222。

次级侧3,次级绕线区31,第二磁芯安装区32,引脚321。

间隔块4。

固定块5。

电木6。

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4,一种电流互感器骨架,包括骨架主体1,所述骨架主体1 上设有初级侧2和次级侧3,所述初级侧2和次级侧3之间设有间隔块4,所述初级侧2设有初级绕线区21和第一磁芯安装区22,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22设置在所述初级绕线区21的一侧;所述次级侧3设有次级绕线区31和第二磁芯安装区32,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32设置在所述次级绕线区31一侧;所述初级绕线区21设有容线空间211,所述容线空间211贯穿所述初级绕线区21;所述容线空间211内设有初级绕线2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初级绕线212代替以往技术中大电流线圈和引脚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初级绕组,生产方便,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参照图1,所述容线空间211为圆柱形插孔,所述圆柱形插孔的数量为2个。

参照图4,所述初级绕线212为铜线,所述铜线的直径和所述圆柱形插孔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铜线设有弧形段2121和引脚段2122,所述弧形段2121和所述引脚段2122的连接处形成卡位部2123;所述引脚段2122的数量为2个,所述引脚段2122之间的距离和两个所述圆柱形插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较佳地,所述铜线的直径为1.80mm-2.00mm。

参照图2,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22和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32都设有贯穿空间221,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22和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32通过所述贯穿空间 221连接。

参照图2和图5,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22和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32都设有用于安装磁芯的凹槽2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222和所述贯穿空间221都是用于安装磁芯7,所述磁芯7为UU型结构,所述磁芯7可以穿过所述凹槽222 和所述贯穿空间221卡设于所述骨架主体1上。

参照图1,所述第二磁芯安装区32底部设有两个引脚321,所述引脚321 的直径小于所述铜线的直径。

参照图2,所述骨架主体1底端还设有3个固定块5,所述3个固定块5的高度相齐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3个固定块5,利用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增加了电流互感器在PCB板上使用时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固定块5的高度为1.2mm-1.5mm。

参照图1,所述初级绕线区21和所述第一磁芯安装区22的两侧还覆设有电木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电木6用与增加安全距离,且所述电木6为环保绝缘材料,价格便宜,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初级绕线,在生产所述电流互感器骨架的时候,直接将所述初级绕线插接在所述容线空间,代替了以往技术中的大电流线圈和引脚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初级绕组,减少了人力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