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型母线的段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0970发布日期:2019-05-17 19:50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型母线的段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输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型母线的段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管型母线段间连接有内置接头和外置接头两种连接形式,目前技术现状为1.内置接头由于无法有效的检查搭接面是否可靠接触,易出现接头处局部过热的问题;2.外置接头虽然可以有效的检测接头处的搭接情况,但外观臃肿,无法满足业主外形美观的要求。

中国专利201420428587.1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管型母线的绝缘套管,两根被连接的管型母线的端头均插入绝缘套管内,还包括导电棒或导电管,导电棒或导电管分别插入两根管型母线的端头内,且与管型母线端头内壁过盈配合。

上述过盈配合具体是将两根管型母线的端头压接在导电棒或导电管外壁上。

上述过盈配合具体是通过在两根管型母线与导电棒或导电管接触的内壁上设置表带触指或弹簧触指实现。

上述绝缘套管内壁与管型母线插入绝缘套管的端头外壁之间设有内屏蔽层。

上述绝缘套管外壁设置有外屏蔽层。

上述绝缘套管与管型母线绝缘配合的端口处分别设置有屏蔽层。

上述绝缘套管内屏蔽层、绝缘套管、外屏蔽层及端口处屏蔽层整体浇注而成。

此对比文件的技术方案属于一种通常采用的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虽然通过导电棒或导电管分别插入两根管型母线的端头内的技术方案,使得主母线与接口外径一致;满足了外形美观的要求,但是内置接头由于无法有效的检查搭接面是否可靠接触,易出现接头处局部过热的问题,因此对母线的保护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型母线的段间连接结构。具体地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铜衬管的直径与管型母线内径一致,铜衬管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根管型母线的端头内;

铜抱箍从铜衬管与管型母线的接缝处卡住两根管型母线的端头和铜衬管;并在缝隙处填充全绝缘填充物,使得主母线与接口外径一致;

不锈钢抱箍卡在铜抱箍外面;

半导电层包裹在不锈钢抱箍外面;

绝缘层C、电容屏B、绝缘层B、电容屏A、绝缘层A从里向外交替包裹在半导电层外面,且最外面一层为绝缘层A;

接地屏包裹在绝缘层A外面;

包饶收束层包裹在接地屏外面;

绝缘护套包裹在包饶收束层外面;

绝缘黑护套包裹在绝缘护套外面。

进一步的,所述铜抱箍采用机加工,内表面形成光滑的接触面,作为接口连接的搭接面,保证接触面电流过渡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采用N+1层绝缘层和N层电容屏交替包裹在半导电层外面,N的数量根据电压等级确定:

当管型母线上电压≥10kV时,N≥4;

当管型母线上电压≥20kV时,N≥9;

当管型母线上电压≥35kV时,N≥14。

以上数据经过反复测试,在保证绝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均衡磁场,彻底解决管型母线段间连接结构的过热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采用防油密封条包裹在绝缘护套外面靠近接头的两侧;采用防水密封条包裹在绝缘护套外面远离接头的两侧;

所述防油密封条和防水密封条在同一层面。

所述绝缘黑护套包裹在绝缘护套和防油密封条和防水密封条外面。

进一步的增强了接头的密封防水防油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结构中铜抱箍采用机加工,内表面形成光滑的接触面,作为接口连接的搭接面,保证接触面电流过渡可靠。

2.本结构采用了电容降压的原理,利用多重电容屏分层降压,保证绝缘可靠和磁场均衡。

3.本结构采用铜衬管与铜抱箍相结合的方式连接两段铜管母线,并在缝隙间填充全绝缘材料,从而使得主母线与接口外径一致,满足了外形美观的要求。

4.本结构采用防油密封条和防水密封条封闭接头的两端,进一步的保证了接头的密封防水防油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管型母线段间连接结构轴向剖面图。

图2是管型母线段间连接结构纵向剖面图。

图中标号:1—绝缘黑护套,2—绝缘护套,3—包饶收束层,4—接地屏,5 —绝缘层A,6—电容屏A,7—绝缘层B,8—电容屏B,9—绝缘层C,10—半导电层,11—不锈钢抱箍,12—铜抱箍,13—铜衬管,14—全绝缘填充物,15—防油密封条,16—防水密封条,17—待连接管型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管型母线的段间连接结构,包括绝缘黑护套1、绝缘护套2、包饶收束层3、接地屏4、绝缘层A5、绝缘层B7、绝缘层C9、电容屏A6、电容屏B 8、半导电层10、不锈钢抱箍11、铜衬管13和铜抱箍12;

铜衬管13的直径与管型母线17内径一致,铜衬管13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根管型母线17的端头内;

所述铜抱箍12从铜衬管13与管型母线17的接缝处卡住两根管型母线17 的端头和铜衬管13;并在缝隙处填充全绝缘填充物14,使得主母线与接口外径一致

所述不锈钢抱箍11卡在铜抱箍12外面,起进一步固定的作用;

所述半导电层10包裹在不锈钢抱箍11外面;

所述绝缘层C9、电容屏B8、绝缘层B7、电容屏A6、绝缘层A5从里向外交替包裹在半导电层10外面,且最外面一层为绝缘层A5;

所述接地屏4包裹在绝缘层A5外面;

所述包饶收束层3包裹在接地屏4外面;

所述绝缘护套2包裹在包饶收束层3外面;

所述绝缘黑护套1包裹在绝缘护套2外面。

所述铜抱箍12采用机加工,内表面形成光滑的接触面。

所述连接结构采用N+1层绝缘层和N层电容屏交替包裹在半导电层10外面,N的数量根据电压等级确定:当管型母线上电压≥10kV时,N≥4;

当管型母线上电压≥20kV时,N≥9;

当管型母线上电压≥35kV时,N≥14。

所述连接结构,采用防油密封条15包裹在绝缘护套2外面靠近接头的两侧;

采用防水密封条16包裹在绝缘护套2外面远离接头的两侧;

所述防油密封条15和防水密封条16在同一层面。

所述绝缘黑护套1包裹在绝缘护套2和防油密封条15和防水密封条16外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