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板式端子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0938发布日期:2019-05-17 19:5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栅板式端子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上下双排进线的栅板式端子台。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也称为接线端子或端子台,可以快速实现电线与电线、电线与电路板、以及电路板与电路板的连接,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电连接器形式和结构千变万化,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电连接器。

现有技术中栅板式端子台或栅栏式端子台的结构通常包括塑胶本体、接线模块和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针脚从塑胶本体的底部穿出,用于与PCB焊接等,接线模块用于连接导线和导电端子,以实现导线到PCB等的电气连接。参见图1和图2,一种上下双排进线的栅板式端子台,上排的接线模块与下排的接线模块呈台阶状排布,上排接线的导电端子及下排接线的导电端子从塑胶本体底部穿出,可焊接在PCB板上,以实现信号传递,这种结构的栅板式端子台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且在应用时,相关电子元器件都需要焊接到端子台出脚所在的PCB板上,大小不一的电子元器件需要摆放在同一平面上,空间利用率较低;同时,当相关电子元器件较多时,布线较长较细,传递信号的灵敏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栅板式端子台,增加了端子台的信号输出点,且信号输出更加灵敏,摆脱了上下双排进线栅板式端子台应用的局限性,提高了性能及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栅板式端子台,包括一个或多个接线单元,所述接线单元包括塑胶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上排锁紧件、下排导电端子和下排锁紧件,所述塑胶本体包括呈台阶状排布的前排本体部和后排本体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包括具有螺孔的下排端子本体和自所述下排端子本体一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下排针脚,所述下排端子本体容置定位于所述前排本体部内设置的前排端子槽中,所述前排本体部正面具有供导线插入的前排进线口,所述下排锁紧件与所述下排端子本体上的螺孔螺纹连接,将经所述前排进线口插入的导线锁紧到所述下排端子本体上,所述下排针脚从所述前排本体部的底部穿出;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具有螺孔的上排端子本体和自所述上排端子本体周边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一端子壁及上排针脚,所述上排端子本体容置定位于所述后排本体部内设置的后排端子槽中,所述后排本体部正面具有供导线插入的后排进线口,所述上排锁紧件与所述上排端子本体上的螺孔螺纹连接,将经所述后排进线口插入的导线锁紧到所述上排端子本体上,所述上排针脚从所述后排本体部的底部穿出;对应所述第一端子壁设有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子包括抱环和弹性悬臂,所述后排本体部的背面靠近底部位置形成有暴露所述第一端子壁的底端的槽口,所述后排本体部的背面还形成有用于竖直固定待连接PCB板的固定结构,所述抱环套接于所述第一端子壁的底端,所述弹性悬臂经所述槽口凸出于所述后排本体部的背面,并能够弹性抵接待连接PCB板。

进一步的,所述抱环包括抱片、自所述抱片左右两侧向内折弯形成的左折弯和右折弯,所述抱片、所述左折弯和所述右折弯围成一个带缺口的环体,所述环体过盈配合套在所述第一端子壁上,且所述抱片与所述第一端子壁之间设有卡扣连接的卡点和卡槽;所述弹性悬臂包括自所述抱片的底部向外折弯形成的弧形折弯、自所述弧形折弯向上折弯形成的直立片、自所述直立片顶端向外折弯形成的第一斜臂和自所述第一斜臂向内折弯形成的第二斜臂,所述第一斜臂与所述第二斜臂的连接处形成抵压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上排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所述上排端子本体相对或/和相邻的一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端子壁,所述后排本体部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端子壁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第二端子壁两侧形成有卡刺,所述第二端子壁插置于所述定位槽内,并通过所述卡刺过盈装配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壁和所述上排针脚位于所述上排端子本体周边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接线单元肩并肩排布,多个所述接线单元的塑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左支撑柱、右支撑柱和至少一挂钩,所述左支撑柱设于所述塑胶本体的背面的左边缘处,所述右支撑柱设于所述塑胶本体的背面的右边缘处,所述左支撑柱与所述右支撑柱相对的两侧形成有相对的两个插槽,至少一挂钩位于所述左支撑柱和所述右支撑柱之间,待连接PCB板插入并支撑于两个所述插槽内时,所述挂钩卡在待连接PCB板的顶端。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接线单元的塑胶本体的背面设有隔板,待连接PCB板上具有与所述隔板一一对应的隔板槽,待连接PCB板插入并支撑于两个所述插槽内的同时,所述隔板槽卡在所述隔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排锁紧件包括上排垫片和上排螺丝,所述上排螺丝穿过所述上排垫片并与所述上排端子本体上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下排锁紧件均包括下排垫片和下排螺丝,所述下排螺丝穿过所述下排垫片并与所述下排端子本体上的螺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栅板式端子台,改变了传统上排接线的导电端子的结构,在上排导电端子的端子本体上增设了第一端子壁,并对应第一端子壁增加设计了弹性端子,由弹性端子与第一端子壁的套接,将上排导电端子的电性经塑胶本体的背面开设的槽口引出至塑胶本体的背面,从而增加了端子台的信号输出点,摆脱了上下双排进线栅板式端子台应用的局限性。且产品背部的信号输出点与产品底部伸出的上排针脚是接触导通的,信号输入可以互通,使背部信号输出更加灵敏。通过在塑胶本体背部设计固定结构,可以将待连接PCB板立式装入,这样,产品背部可立式装入PCB板与背部信号输出点接触导通,可以大限度节省应用空间,提高栅板式端子台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栅板式端子台的正面视图;

图2为现有栅板式端子台的背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栅板式端子台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栅板式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排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塑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栅弹性端子、待连接PCB板与塑胶本体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附图的结构中各组成部分未按正常比例缩放,故不代表实施例中各结构的实际相对大小。其中所说的结构或面的上面或上侧,包含中间还有其他层的情况。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栅板式端子台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栅板式端子台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排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塑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栅弹性端子、待连接PCB板与塑胶本体装配示意图。

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栅板式端子台,包括一个或多个接线单元,所述接线单元包括塑胶本体1、上排导电端子2、上排锁紧件3、下排导电端子4和下排锁紧件5,所述塑胶本体包括呈台阶状排布的前排本体部11和后排本体部12,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包括具有螺孔的下排端子本体41和自所述下排端子本体一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下排针脚42,所述下排端子本体容置定位于所述前排本体部内设置的前排端子槽中,所述前排本体部正面具有供导线插入的前排进线口13,所述下排锁紧件与所述下排端子本体上的螺孔螺纹连接,将经所述前排进线口插入的导线锁紧到所述下排端子本体上,所述下排针脚从所述前排本体部的底部穿出;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具有螺孔的上排端子本体21和自所述上排端子本体周边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一端子壁22及上排针脚23,所述上排端子本体容置定位于所述后排本体部内设置的后排端子槽中,所述后排本体部正面具有供导线插入的后排进线口14,所述上排锁紧件与所述上排端子本体上的螺孔螺纹连接,将经所述后排进线口插入的导线锁紧到所述上排端子本体上,所述上排针脚从所述后排本体部的底部穿出;对应所述第一端子壁设有弹性端子6,所述弹性端子包括抱环61和弹性悬臂62,所述后排本体部的背面靠近底部位置形成有暴露所述第一端子壁的底端的槽口15,所述后排本体部的背面还形成有用于竖直固定待连接PCB板7的固定结构16,所述抱环套接于所述第一端子壁的底端,所述弹性悬臂经所述槽口凸出于所述后排本体部的背面,并能够弹性抵接待连接PCB板。

上述结构中,下排导电端子4和下排锁紧件5与传统栅板式端子台的下排接线的导电端子及锁紧件相同,但改变了传统上排接线的导电端子的结构,在上排导电端子的端子本体上增设了第一端子壁,并对应第一端子壁增加设计了弹性端子,由弹性端子与第一端子壁的套接,实现电性连接,并将上排导电端子的电性经塑胶本体的背面开设的槽口引出至塑胶本体的背面,从而在栅板式端子台背部增加了信号输出点,摆脱了上下双排进线栅板式端子台应用的局限性。且产品背部的信号输出点与产品底部伸出的上排针脚是接触导通的,信号输入可以互通,使背部信号输出更加灵敏。通过在塑胶本体背部设计固定结构,可以将待连接PCB板立式装入,这样,产品背部可立式装入PCB板与背部信号输出点接触导通,可以大限度节省应用空间,提高栅板式端子台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的,参见图6,所述抱环包括抱片611、自所述抱片左右两侧向内折弯形成的左折弯612和右折弯613,所述抱片、所述左折弯和所述右折弯围成一个带缺口的环体,所述环体过盈配合套在所述第一端子壁上,且所述抱片与所述第一端子壁之间设有卡扣连接的卡点614和卡槽24;所述弹性悬臂包括自所述抱片的底部向外折弯形成的弧形折弯621、自所述弧形折弯向上折弯形成的直立片622、自所述直立片顶端向外折弯形成的第一斜臂623和自所述第一斜臂向内折弯形成的第二斜臂624,所述第一斜臂与所述第二斜臂的连接处形成抵压触点625。这样,通过卡点与卡槽的卡扣连接,以及抱环与第一端子壁的过盈装配,可以实现弹性端子与上排导电端子的装配及定位连接,实现弹性端子与上排导电端子的电性连接,以将上排导电端子的电性引出至塑胶本体的背部。弹性悬臂由弧形折弯、直立片、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组成,并在第一斜臂与第二斜臂的连接处形成抵压触点,可以实现弹性接触待连接PCB板的铜箔的功能,保证电性连接可靠。即弹性悬臂与待连接PCB板上的铜箔过盈接触,实现传递信号的目的。

优选的,参见图5,所述上排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所述上排端子本体相对或/和相邻的一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端子壁25,所述后排本体部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端子壁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第二端子壁两侧形成有卡刺26,所述第二端子壁插置于所述定位槽内,并通过所述卡刺过盈装配进行固定。这样,通过第二端子壁、卡刺与定位槽的配合,实现了上排导电端子定位在塑胶本体中的功能,但不限于此,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第二端子壁的定位。同样,也可以通过端子壁、卡刺与定位槽的配合结构,实现了下排导电端子定位在塑胶本体中的功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5,第一端子壁22和所述上排针脚23位于所述上排端子本体周边的同一侧,这里上排端子本体呈方形。但不限于此,所述第一端子壁22和所述上排针脚23还可以排布在上排端子本体周边的不同侧面。

优选的,参见图7,多个所述接线单元肩并肩排布,多个所述接线单元的塑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左支撑柱161、右支撑柱162和至少一挂钩163,所述左支撑柱设于所述塑胶本体的背面的左边缘处,所述右支撑柱设于所述塑胶本体的背面的右边缘处,所述左支撑柱与所述右支撑柱相对的两侧形成有相对的两个插槽164,至少一挂钩位于所述左支撑柱和所述右支撑柱之间,待连接PCB板插入并支撑于两个所述插槽内时,所述挂钩卡在待连接PCB板的顶端。这样,通过左、右支撑柱上相对的两个插槽及若干挂钩的配合,可以实现支撑定位待连接PCB板的功能。

优选的,参见图7和图8,相邻两个接线单元的塑胶本体的背面设有隔板17,待连接PCB板上具有与所述隔板一一对应的隔板槽71,待连接PCB板插入并支撑于两个所述插槽内的同时,所述隔板槽卡在所述隔板上。这样,隔板槽卡在隔板上,以更好的固定住待连接PCB板。

优选的,参见图3,所述上排锁紧件包括上排垫片和上排螺丝31,所述上排螺丝穿过所述上排垫片并与所述上排端子本体上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下排锁紧件均包括下排垫片和下排螺丝51,所述下排螺丝穿过所述下排垫片并与所述下排端子本体上的螺孔螺纹连接。这样,通过螺丝与端子本体上螺孔的螺纹连接,可以将导线锁紧到导电端子的端子本体上,实现与导线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下双排进线的栅板式端子台装配时,参见图8,首先,将上排导电端子插入塑胶本体的后排本体部的后排端子槽中,上排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壁的底端从塑封本体背面的槽口露出,然后将弹性端子的抱环由下至上套在上排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壁上,此时,弹性端子抱环的左折弯与右折弯与端上排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壁过盈配合,抱片上的卡点卡入上排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壁上的卡槽内,实现弹性端子与上排导电端子的装配连接。最后,将待连接PCB板由上至下从塑胶本体的背部左右支撑柱的相对的两个插槽插入,在待连接PCB板插到槽底后,塑胶本体背部的至少一挂钩卡在待连接PCB板的顶端,从而将待连接PCB板固定住,此时弹性端子的抵压触点与待连接PCB板上的铜箔过盈接触,实现传递信号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