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8475发布日期:2019-06-13 09:5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逐步向小型化发展。小型化继电器有利于节省安装空间,节约材料成本,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目前继电器总高度仍然较高,不利于后续产品的安装,且抗冲击能力较差,结构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具有抗冲击性强,寿命长的小型电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线圈组件、衔铁、动簧片组件,静簧片组件,该线圈组件、静簧片组件固定安装于底座内,该衔铁和动簧片组件分别位于线圈组件的两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动卡,该推动卡位于线圈组件顶部,其一端与衔铁顶端传动配合,另一端设有开槽和推动部;该动簧片组件与底座相对固定,并设有至少两弹性传动部,至少一弹性传动部穿过开槽,至少一弹性传动部与推动部相对。

所述动簧片组件包括动簧片和引脚;该动簧片设有触点和两第一弹性传动部,该触点位于动簧片顶端,该两第一弹性传动部分别位于动簧片两侧;该引脚与动簧片底端固定连接,并穿过所述底座。

所述动簧片顶部设有一第二弹性传动部,其位于所述触点一侧并穿过所述开槽,该第二弹性传动部顶端与该触点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所述动簧片底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引脚对应设有固定部,该弯折部铆接于该固定部底部。

所述弯折部、所述固定部均与所述底座底面平行;所述固定部设有至少两铆苞,所述弯折部铆接于该铆苞上。

所述推动卡一端设有定位槽;所述衔铁顶端插入定位槽并设有凸块,该凸块抵靠于定位槽顶面;在所述推动卡运动方向上,所述开槽宽度大于对应的弹性传动部厚度。

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轭铁和线圈;该线圈架固定于底座上并设有通孔、斜面台阶、支撑部和让位槽,该让位槽位于通孔一端,该斜面台阶位于让位槽两侧,该支撑部位于斜面台阶上方;该线圈绕设于线圈架外周;该轭铁一端插入通孔内;所述衔铁底端和两侧中部分别抵靠于该斜面台阶和支撑部上。

还包括有压簧,该压簧两端插入所述线圈架一端两侧,压簧中部还设有顶杆;所述衔铁底部对应设有凹槽以供顶杆嵌入,该凹槽具有斜面且与顶杆为点接触。

所述静簧片组件包括上静簧片和下静簧片,该上静簧片和下静簧片穿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动簧片组件两侧。

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定位部,所述推动卡对应设有让位缺口;还包括有壳体,该壳体罩设于所述底座外,该定位部相对固定于该壳体顶部底面与所述线圈组件顶面之间。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其将推动卡设置于线圈组件顶部,其一端与衔铁顶端传动配合,另一端设有开槽和推动部,其动簧片组件设有至少两弹性传动部,当线圈通电,轭铁吸附衔铁并带动推动卡移动,则推动弹性传动部,使其发生形变;当线圈断电,衔铁在压簧顶杆的作用下释放并带动推动卡反向移动,弹性传动部均回位,整体结构设计紧凑、抗冲击性好且寿命长。

2、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其动簧片设置有第一弹性传动部和第二弹性传动部,分别与推动部和开槽配合,且第二弹性传动部顶端与触点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移动过程中,开槽为对应的弹性传动部提供一个冲量,有利于驱动接触的两触点分开,减少瞬粘。

3、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设置有压簧,其两端插接于线圈架上,并设有顶杆与衔铁的凹槽嵌合,使得衔铁紧贴轭铁刀口,进一步定位衔铁。

4、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其动簧片为L形并设有折弯部,引脚的固定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个铆苞,该折弯部该铆苞铆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有利于增大动簧片自由端长度、增强柔性、有利于热传导及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继电器主要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图4为动簧片组件结构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动簧片结构图;

图7为动簧片组件侧视图;

图8为动簧片组件与推动卡连接图;

图9为图8的侧视图;

图10为图8的俯视图;

图11为衔铁和压簧配合示意图(顶杆未插入凹槽);

其中:10、底座,11、第一容置槽,12、第二容置槽,13、定位部,20、线圈组件,21、线圈架,22、轭铁,23、线圈,24、通孔,25、斜面台阶,26、让位槽,27、支撑部,30、衔铁,31、凸块,32、凹槽,40、推动卡,41、让位缺口,42、定位槽,43、挡块,44、凹面,45、推动部,46、开槽,50、动簧片组件,51、动簧片,52、引脚,53、触点,54、第一弹性传动部,55、第二弹性传动部,56、钩部,57、弯折部,58、固定部,59、铆苞,60、静簧片组件,61、上静簧片,62、下静簧片,70、壳体,71、凸部,80、压簧,81、顶杆,82、插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10,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0、线圈组件20、衔铁30、推动卡40、动簧片组件50,静簧片组件60和壳体70等。该底座10顶端开口,并设有多个容置槽,主要包括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12,该第一容置槽11用于容纳线圈组件20,该第二容置槽12用于容纳动簧片组件50等。在底座10顶部还设有定位部13,其位于第一容置槽11上方。

线圈组件20包括线圈架21、轭铁22和线圈23等部件。该线圈23绕设于线圈架21外周。该线圈架21固定于第一容置槽11内,其上设有通孔24、斜面台阶25、让位槽26、支撑部27等。该通孔24为横向贯通,该让位槽26位于通孔24一端底部,用于对线圈23的引出脚作让位。包括有两斜面台阶25,分别位于让位槽26两侧,斜面台阶25上方还设有两支撑部。该轭铁22为U形,其一端插入通孔24内,另一端位于线圈23上方,轭铁22顶面设有凸起,定位部13对应设有小孔,该凸起嵌入小孔实现定位。该线圈架21还设有插脚,该插脚穿过底座10底部。

该衔铁30竖直地设置于轭铁22的刀口端,其底端抵靠于斜面台阶25上,中部两侧抵靠于支撑部26上。还包括有压簧80,该压簧80两端设有插接部82,分别插入两斜面台阶25的外侧。压簧80中部还设有顶杆81,衔铁30底部对应设有凹槽32,通过顶杆81端部嵌入凹槽32,使得衔铁30紧贴轭铁22的刀口端,并有利于衔铁30的定位。该凹槽32具有斜面且与顶杆81为点接触。另外,顶杆81相对于衔铁的凹槽32水平向下延伸,安装后顶杆81与衔铁的凹槽32相配合,对凹槽32施加向下的力,帮助打开衔铁。

该推动卡40位于线圈组件20顶部,其中部设有让位缺口41,以让位定位部13,该推动卡40可相对线圈组件20移动。该推动卡40一端设有定位槽42,定位槽42一侧设有挡块43,另一侧设有凹面44。衔铁30顶端插入定位槽42,其一侧挡块43抵靠接触,另一侧设有凸块31,该凸块31抵靠于凹面44上,从而实现衔铁30顶端与推动卡40对应端的传动配合,即当衔铁30顶端可绕斜面台阶25小角度转动的同时带动推动卡40水平移动。在推动卡40的另一端设有两推动部45和一开槽46。该两推动部45位于底部,该开槽46位于其中一推动部45的内侧。

该动簧片组件50包括动簧51和引脚52。该动簧51为L形,其上设有触点53和若干弹性传动部。该触点53位于动簧51的顶端。该弹性传动部包括有两第一弹性传动部54和一第二弹性传动部55,该两第一弹性传动部54分别位于动簧51两侧,其为沿动簧51中部向上延伸,且与推动卡40的两推动部45一一对应,该推动部45与第一弹性传动部54之间可抵靠接触或不接触。

该第二弹性传动部55为沿动簧51一侧靠近顶端向外延伸,其端部向上弯折并穿过开槽46,顶端还可设置钩部56。该第二弹性传动部55位于触点53一侧,其顶端与该触点53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在推动卡40移动方向上,该开槽46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二弹性传动部55厚度。

该动簧51底端还设有弯折部57,引脚52靠近中部位置对应设有固定部58,引脚52底部穿过底座10。该弯折部57、固定部58均与底座10底面平行,固定部58底部设有至少两铆苞59,优选为三个,弯折部57铆接于该铆苞59上。采用这种固定方式,有利于增大动簧51自由端长度,增强柔性。动簧51厚度小、宽度大,采用3个铆苞59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动簧51热传导及散热。

该静簧片组件60包括上静簧片61和下静簧片62,该上静簧片61和下静簧片62穿设于底座10上,并位于动簧片组件50的两侧。上静簧片61和下静簧片62的顶端均设有触点,底端均设有引脚,该触点与动簧51的触点53相对。

该壳体70罩设于底座10外,壳体70顶部底面设有凸部71,该凸部71抵靠于定位部13顶面。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当线圈23通电,则轭铁22吸附衔铁30,衔铁30顶端带动推动卡40移动,则推动部45推动第一弹性传动部54,使其发生形变,并使动簧51的触点53与其中一静簧片触点接触,此时第二弹性传动部55与开槽46一侧接触产生形变,并距离另一相对侧一定距离;当线圈23断电,轭铁22释放衔铁30,衔铁30顶端带动推动卡40反向移动,第一弹性传动部54和第二弹性传动部55均回位;移动过程中,开槽46远离第二弹性传动部55的一侧提供一个冲量,有利于驱动接触的两触点分开,减少瞬粘。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紧凑,抗冲击性好且寿命长。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