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693发布日期:2019-05-24 20:4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E-SIM技术的发展,对于体积小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而言,其通讯功能变得必不可少,因此对天线的性能要求很高。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小型化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智能手表在满足其小型化设计时,由于智能手表的体积较小,因此,置于智能手表内部的电路板的面积也减小,从而导致天线所需的地平面的长度不足,严重影响天线在低频段(频率为900Mhz以下频段)的性能。

此外,智能手表的使用状态通常为佩戴在用户手臂上的状态。由于人体为导电体,因此,手臂对天线信号的损耗非常大,加上本身天线所需的地平面的长度已经不足,这两方面结合严重影响用户佩戴时的天线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解决可穿戴设备体积小以及在佩戴使用状态时的信号衰减问题,有效提高天线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内设有电路主板及天线结构,所述设备壳体包括金属中框以及连接于所述金属中框底部的绝缘底盖;

所述天线结构包括天线馈电模块及若干间隔设置的接地点,所述若干接地点及所述天线馈电模块均设于所述金属中框,且所述天线馈电模块设于间隔设置的所述若干接地点之间,以使所述金属中框设置所述天线馈电模块以及所述若干接地点的位置形成天线辐射体;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设于所述绝缘底盖,所述导电部件连接于其中一所述接地点,且所述导电部件连接于所述金属中框未设置所述接地点的位置,以使所述导电部件的表面形成天线的接地延长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天线调谐模块,所述电路主板上设有与所述天线调谐模块连接的射频模块,所述天线馈电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调谐模块连接,以实现所述天线馈电模块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点包括第一接地点、第二接地点、第三接地点以及第四接地点,所述天线馈电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点和所述第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三接地点临近所述第二接地点设置,所述第四接地点位于所述第三接地点及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且所述第四接地点临近所述第一接地点设置;

所述金属中框对应所述天线馈电模块及所述第二接地点之间的位置形成第一辐射体,所述金属中框对应所述第一接地点及所述天线馈电模块之间的位置形成第二辐射体,所述金属中框对应所述第一接地点及所述第四接地点之间的位置形成第三辐射体,所述金属中框对应所述第二接地点及所述第三接地点之间的位置形成非辐射体,且所述非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点,所述导电部件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金属中框的所述非辐射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天线调谐电路以及第四天线调谐电路,所述第一天线调谐电路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地点导通连接或断开连接,所述第四天线调谐电路用于与所述第四接地点导通连接或断开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接地点断开连接时,所述第四天线调谐电路与所述第四接地点导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天线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接地点导通连接时,所述第四天线调谐电路与所述第四接地点断开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功能模块、第二功能模块及第三功能模块,所述第一功能模块在所述绝缘底盖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天线馈电模块及所述第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二功能模块在所述绝缘底盖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点及所述第三接地点之间,所述第三功能模块在所述绝缘底盖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接地点及所述第四接地点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膜内注塑于所述绝缘底盖内,或者所述导电部件设于所述绝缘底盖的用于接触人体手臂佩戴面的外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盖包括所述外表面及朝向所述金属中框设置的内表面,所述导电部件膜内注塑于所述绝缘底盖内时,所述导电部件至所述内表面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导电部件至所述外表面的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为薄板状结构或者是环形薄板状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包括接地面,所述接地面平行于所述绝缘底盖的所述外表面,所述接地面形成所述天线的接地延长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在所述绝缘底盖的所述外表面的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绝缘底盖的所述外表面的面积的十分之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的外边缘至与其相对的所述绝缘底盖的外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2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断缝内填充有绝缘材料,所述导电部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绝缘底盖的材质为塑胶、硅胶、陶瓷或玻璃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满足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设计要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通过设置金属中框和连接于金属中框底部的绝缘底盖,将天线馈电模块和若干接地点设置在金属中框,从而使得金属中框设置该天线馈电模块及接地点可作为天线辐射体,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满足用户对于金属壳体外观的质感要求,同时由于金属中框的一部分可作为天线的辐射体,从而无需采用大尺寸和大重量的陶瓷贴片天线,满足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设计要求。

(2)天线的性能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增设导电部件,并使得导电部件设于绝缘底盖,然后将导电部件连接于其中任一接地点及将导电部件连接于金属中框未设置接地点的位置,从而使得金属中框未设置接地点的位置可不参与天线的辐射,从而使得导电部件的表面可形成天线的接地延长面。这样,利用导电部件可增加天线所需的地平面,从而解决可穿戴设备体积小,地平面长度不足以及佩戴在手臂上时造成天线低频段的信号衰减的问题,进而达到提升天线在低频段的信号的目的。

(3)可穿戴设备的体积更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限定绝缘底盖必须为绝缘材料,同时通过将导电部件采用膜内注塑或者是贴设在绝缘底盖平行于用户手臂佩戴面的底面的方式,使得导电部件不仅可实现作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面使用,同时也使得导电部件无需占用设备壳体内部的空间,减少对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的占用,使得可穿戴设备的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此外,该导电部件为薄板状结构或者是环形薄板状结构,由于其厚度很小,因此,即使设置在绝缘底盖的底面,也不会影响用户佩戴的舒适感,设计更加人性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图(电路主板未示出);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设置该导电部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设置该导电部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设置该导电部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佩戴在手臂模型上的模拟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传统的可穿戴设备与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佩戴在手臂模型上的无源辐射效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解决可穿戴设备体积小以及在佩戴使用状态时的信号衰减问题,有效提高天线的性能。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0以及导电部件20,该设备壳体10内设有电路主板11和天线结构,该设备壳体10包括金属中框10a以及连接于金属中框10a底部的绝缘底盖10b。该天线结构包括天线馈电模块12a及若干间隔设置的接地点,该若干接地点及天线馈电模块12a均设于金属中框10a,且天线馈电模块12a设于间隔设置的若干接地点之间,以使金属中框10a设置该天线馈电模块12a以及该若干接地点的位置形成天线辐射体。该导电部件20设于绝缘底盖10b,该导电部件20连接于其中一个接地点,且该导电部件20连接于金属中框10a未设置该接地点的位置,以使导电部件20的表面形成天线的接地延长面。

在本实施例中,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由于智能手表的整体体积小且使用状态为佩戴状态,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满足智能手表的小型化设计的同时,也能够解决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臂上时,手臂对智能手表的天线信号的影响,有效确保智能手表的天线性能。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因此,在设备本体10内还设有与电路主板11电连接的电池110,该电池110用于对电路主板11供电。具体地,该电池110可设于电路主板11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中框10a的材质可为铝合金、镁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质,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而且质轻、金属质感强,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外观质感要求。具体地,该金属中框10a优选用铝合金的材质,且该金属中框10a为上下开口的方形框体,其上部开口主要通过显示屏来实现封盖,而其下部开口则通过与其连接的绝缘底盖10b来实现封盖。为了防止影响天线的信号,同时使得设置在绝缘底盖10b的导电部件20能够成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部件,因此,该绝缘底盖10b需采用绝缘材质,例如玻璃、塑胶、硅胶或陶瓷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底盖10b选用塑胶材质,以使智能手表具有轻便的效果,同时也能起到隔热的效果,防止用户佩戴时设备壳体1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发热而烫伤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天线馈电模块12a与电路主板11的连接,在设备壳体10内还设有天线调谐模块13,在电路主板11上设有与天线调谐模块13连接的射频模块11a,该天线馈电模块12a的另一端与天线调谐模块13连接,以实现天线馈电模块12a与电路主板11的连接。具体地,天线调谐模块13设置靠近该天线馈电模块12a设置,且天线调谐模块13设置在电路主板11与天线馈电模块12a之间,以便于天线调谐模块13与射频模块11a的连接,进而便于与电路主板11的连接。该射频模块11a通过天线调谐模块13和天线馈电模块12a将射频信号传输至该金属中框10a上,从而实现信号的辐射。

在本实施例中,该若干接地点可包括第一接地点121、第二接地点122、第三接地点123及第四接地点124,该天线馈电模块12a位于第一接地点121和第二接地点122之间,该第三接地点123临近第二接地点122设置,该第四接地点124位于第三接地点123及第一接地点121之间,且该第四接地点124临近该第一接地点121设置。具体地,为了便于划分金属中框10a上的位置,以进一步利用金属中框10a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该金属中框10a对应天线馈电模块12a以及第二接地点122之间的位置可形成第一辐射体101,该金属中框10a对应第一接地点121和天线馈电模块12a之间的位置形成第二辐射体102,该金属中框10a对应第一接地点121及第四接地点124的位置形成第三辐射体103,该金属中框10a对应第二接地点122及第三接地点123的位置形成非辐射体104,且该非辐射体104与第二辐射体102相对设置。以该金属中框10a为方形框体为例,由于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因此该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与金属中框10a连接的表带30。因此,以金属中框10a连接表带30的位置作为其两端,而未连接表带30的位置则作为两侧,由此,该第一辐射体101为金属中框10a连接有其中一表带30的一端,该第二辐射体102为金属中框10a的其中一侧,而第三辐射体103则为与第一辐射体101相对的一端,非辐射体104同样为金属中框10a的另一侧,并与该第二辐射体102相对设置。采用这种划分方式,可使得较为靠近天线馈电模块12a位置的金属中框10a均可作为天线的辐射体,从而进一步便于天线的辐射。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天线在不同频段的信号收发,设备壳体10内还设有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和第四天线调谐电路142,该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用于与第一接地点121导通连接或断开连接,该第四天线调谐电路142用于与第四接地点124到导通连接或断开连接,以实现控制该第一接地点121、第四接地点124与第一辐射体101、第二辐射体102及第三辐射体103的耦合。具体地,若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与第一接地点121导通连接,则此时,该第四天线调谐电路142应与第四接地点124断开连接,此时,第一辐射体101可收发高频段(2300~2700Mhz)的信号,而该第二辐射体102则可以收发中频段(1710~2170Mhz)的信号。而若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与第一接地点121断开连接时,则此时,第四天线调谐电路142应与第四接地点124导通连接,此时,第二辐射体102和第三辐射体103均可收发低频段(900~960Mhz)的信号。

这样,利用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第四天线调谐电路142分别控制与第一接地点121、第四接地点124的通断,进而控制第一接地点121与第一辐射体101、第二辐射体102的耦合,以及控制第四接地点124与第二辐射体102、第三辐射体103的耦合,从而不仅可实现天线在中高频段的信号的收发,同时还可满足天线在低频段信号的收发,有效提高天线的低频段的信号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该设备壳体10内还设有第一功能模块151、第二功能模块152及第三功能模块153,该第一功能模块151可靠近第一辐射体101设置,第二功能模块152可靠近非辐射体104设置,该第三功能模块153可靠近第三辐射体103设置。具体地,该第一功能模块151可为摄像模组,该第二功能模块152可为扬声器,该第三功能模块153可为麦克风。

进一步地,为了合理安排摄像模组在设备壳体10内的位置同时不影响摄像模组的取景、成像,该摄像模组在绝缘底盖10b上的投影位于天线馈电模块12a及第二接地点122之间。

同理,由于该第二功能模块152可为扬声器,因此,为了便于布置扬声器的出声孔,该扬声器在绝缘底盖10b上的投影位于第二接地点122和第三接地点123之间。

同理,由于该第三功能模块153可为麦克风,因此,为了便于设置该麦克风的拾音孔,以便于用户对准拾音孔发出声音信号,则该麦克风在该绝缘底盖10b上的投影位于第三接地点123和第四接地点124之间。

将不同功能模块靠近金属中框10a的不同位置设置,可有利于合理布置该不同功能模块在设备壳体10内部的位置,进而使得设备壳体10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结合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导电部件20可作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部件,因此,该导电部件20可通过第一连接件21连接于第一接地点121,该导电部件20可通过第二连接件22连接于金属中框10a的非辐射体104。具体地,在导电部件20通过第一连接件21连接于第一接地点121时,与该第一接地点121连接的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应直接连接到电路主板11的地平面,这样,才能够使得导电部件20的表面可作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面使用。因此,该第一连接件21可靠近该第一接地点121设置,而该第二连接件22应位于靠近该非辐射体104的位置,且由于非辐射体104是由金属中框10a对应第二接地点122和第三接地点123的位置形成,因此,该第二连接件22与非辐射体104连接时,第二连接件22可选择连接于第二接地点122或第三接地点123。即,事实上,导电部件20可通过第二连接件22连接导通至第二接地点122,也可通过第二连接件22连接导通至第三接地点123,当然,也可同时导通该第二接地点122和第三接地点123,此时,使得该非辐射体104不参与天线结构的辐射,即,该非辐射体104可作为天线的地使用,进一步增加了天线的馈地面积。

应该得知的是,该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均可为弹片、导电泡棉。

进一步地,该导电部件20可为金属薄片,例如可为铜片、铝合金片或者镁铝合金片。该导电部件20可通过膜内注塑的方式注塑于绝缘底盖10b内,也可设置在绝缘底盖10b的用于接触人体手臂佩戴面的外表面。若采用膜内注塑的方式,则该绝缘底盖10b可为塑胶,在注塑时在绝缘底盖10b内部膜内注塑金属薄片,从而该金属薄片可形成该导电部件20。而若该导电部件20设置在绝缘底盖10b的用于接触人体手臂佩戴面的外表面,则该导电部件20可通过粘贴的方式粘贴在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但不论是上述哪一种方式,都应该注意的是,该导电部件20并未设置在设备壳体10的内部,因此,不会占用设备壳体10的内部空间,同时又能够利用导电部件20削弱人体手臂佩戴面对天线的影响。

具体地,绝缘底盖10b包括用于接触人体手臂佩戴面的外表面以及朝向金属中框10a设置的内表面,该导电部件20膜内注塑于该绝缘底盖10b时,该导电部件20至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导电部件20至外表面的距离。优选地,采用膜内注塑时,该导电部件20应尽可能靠近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即,导电部件20越靠近用户的手臂佩戴面,则天线的性能提升效果则越好。这是因为,只有当导电部件20靠近用户的手臂佩戴面时,其与用户的手臂佩戴面之间才能形成耦合,而如果导电部件20距离手臂佩戴面较远,例如若导电部件20位于设备壳体10内部,即位于金属中框10a内时,则可能导致其与手臂佩戴面较远,因此,则不利于天线的性能提升。

进一步地,该导电部件20可为实心的薄板状结构或者是环形薄板状结构,例如,该导电部件20可为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等等的薄板状结构,同样也可为圆环、方环、椭圆环、三角环等环形薄板状结构(如图4至图6所示)。且该导电部件20的厚度较小,应近似等于该绝缘底盖10b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因此,该导电部件20并未增加该绝缘底盖10b的厚度,使得该设备壳体10整体的厚度均能够满足用户的轻薄化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部件20包括接地面,该接地面平行于该绝缘底盖10b的与手臂佩戴面接触的外表面,该接地面则形成天线的接地延长面。即,若用户佩戴该智能手表时,则该导电部件20的接地面平行于用户的手臂佩戴面,这样,对于智能手表内部的天线而言,可相当于在绝缘底盖10b和手臂之间增加了一个接地的延长面,从而增加天线的性能,减少手臂对天线的低频段的信号的影响,达到提升天线在低频段(860~960Mhz)的信号的目的。

进一步地,该导电部件20在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面积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也就是说,该导电部件20的面积不应过大,以确保导电部件20与金属中框10a的边缘之间应具有一定的距离,以提升天线的性能。但应注意的是,该导电部件20的面积也不宜过小,过小的话,对于天线而言,该导电部件20作为接地延长面的效果不佳。但应注意的是,该导电部件20的面积也不宜过小,过小的话,对于天线而言,该导电部件20作为接地延长部件的效果不佳。优选地,该导电部件20在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上的投影面积大致等于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面积的十分之一,此时,对于天线的性能提升效果最优。可以理解的是,该导电部件20在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投影面积也可近似等于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面积的八分之一、七分之一、六分之一、五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等。

更进一步地,该导电部件20的外边缘至与其相对的绝缘底盖10b的外边缘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2mm。具体地,如图4所示,以导电部件20为方形薄片,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也为近似方形为例,该导电部件20的中心与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中心共线,该导电部件20在宽度方向上的外边缘至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2mm,该导电部件20在长度方向上的外边缘至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长度方向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L也应大于或等于2mm。这样,既能够保证导电部件20可增加天线的接地平面,同时也能够使得导电部件20与第一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若导电部件20与第一部分之间的距离太短,则容易造成干扰,使得天线的性能不仅得不到提升,反而还可能下降。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该导电部件20的外表面至与其相对的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距离L应大于或等于2mm。

优选地,该导电部件20的外边缘至与其相对的绝缘底盖10b的外边缘的距离为2mm、2.5mm、3mm、3.5mm、4mm、4.5mm、5mm等。

可以理解的是,该导电部件20在宽度方向上的外边缘至绝缘底盖的外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外边缘的距离与导电部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外边缘至绝缘底盖的长度方向上的外边缘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若想要距离相等,则导电部件的中心与绝缘底盖的中心重合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佩戴在手臂模型的模拟示意图。应该得知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验中采用的手臂模型200的材质为硅树脂和碳基化合物,其对电磁波有损耗。按照CTIA技术规范的记载,手臂模型200对电磁波的影响指标包括介电常数,而介电常数跟频率有关,介电常数越大,则其对天线信号的衰减就越大,因此,本实用新型选用的手臂模型200对天线信号的衰减系数和人体真实手臂近似等同。

如图8所示,图8中的实线上有方形点的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增加了导电部件20的设计的无源辐射效能曲线,图8的实线则为传统的智能手表的无源辐射效能曲线,即未增加导电部件20的设计的无源辐射效能曲线。从图8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导电部件20的方案,由于导电部件20的接地面可作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面,即增加了天线的接地面,因此,在天线的低频段(860~960Mhz)的辐射效能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对天线在低频段(860~960Mhz)的信号的衰减降低了,有效提高了天线在低频段的性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智能终端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