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恒温控制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536发布日期:2019-05-24 20:4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恒温控制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恒温控制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在行驶使用过程中,电池包内各个电芯的储存的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电能外,还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散发出去,由于电池包布置的电芯数量巨大,产热量也非常大,这些热量如不及时散发出去,将对电池包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产生重大隐患。

不同的环境温度对电芯的能量存储密度和能量释放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电池包内的电芯受环境温度影响充放电性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图1所示,目前电动汽车电池普遍采用圆柱形单个电池作为电池包的电芯,多个电芯组成一个电池组,多个电池组组成电池包。现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普遍采用风冷技术,风冷虽然成本和技术门槛都较低,但是风冷技术只能降温而不能实现保温,当温度低时,无法发挥电池包的最佳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恒温控制管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电池包与循环管道不能更好的配合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恒温控制管道结构,包括与电池组配合的循环液管道;

所述循环液管道包括内部循环液管道、边部循环液管道及角部循环液管道;

所述内部循环液管道的外侧面由四个弧形部分组成;

所述边部循环液管道的外侧面包括两个弧形部分;

所述角部循环液管道的外侧面包括相邻的两个直角边及一个弧形部分,所述弧形部分的弧度与电芯的外侧面弧形配合。

所述内部循环液管道中,四个弧形部分的弧顶相对设置,相邻两个弧形部分之间通过一个第一平面相连接。

所述边部循环液管道为,两个弧形部分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二平面连接,两个弧形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三平面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连接。

所述角部循环液管道为弧形部分通过第六平面与一个直角边连接,通过第七平面与另一个直角边连接。

所述内部循环液管道的两端、所述边部循环液管道的两端及所述角部循环液管道的两端均包括有管道连接部和过渡部分;

所述管道连接部为圆管形结构,在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环形密封槽,密封圆环设置于所述环形密封槽内。

包括第一管道端盖及第二管道端盖;

所述第一管道端盖上设置有第一端盖进口、第一端盖出口、第一管道进口及所述第一管道出口;

所述第一端盖进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端盖出口与所述第一管道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管道端盖上设置有第二端盖进口、第二端盖出口、第二管道进口及所述第二管道出口;

所述第二端盖进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端盖出口与所述第二管道出口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进口的内侧壁、所述第一管道出口的内侧壁、所述第二管道进口的内侧壁及所述第二管道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循环液管道结构,能够与电芯的接触更紧密,同时对电池组形成一个管梁式的力学框架支撑结构,对电池组的结构强度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另一方面,本装置所用的循环液管道结构充分利用电芯间的间隙,对电池组的电芯数量不会造成影响,从而有效确保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电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部循环液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边部循环液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角部循环液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连接部与管道端盖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部循环液管道,2边部循环液管道,3角部循环液管道,10过渡部,20连接部,30密封圆环,101弧形部分,102第一平面,201弧形部分,202第二平面,203第三平面,204第四平面,205第五平面,301弧形部分,302第六平面,303第七平面,210环形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针对电池包内的单个电池组进行管道装置结构设计,电池包内的多个电池组之间可通过水管将多个该装置的进出口之间分别连通。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恒温控制管道结构,包括与电池组配合的循环液管道;如图2、图4及图6所示,循环液管道包括内部循环液管道1、边部循环液管道2及角部循环液管道3;内部循环液管道设置于电池组内部,边部循环液管道及角部循环液管道设置于电池组的外边部及角部。

如图3所示,内部循环液管道1的外侧面由四个弧形部分101组成,四个弧形部分分别与周边四个电芯的外表面配合,从而更加充分的吸收电芯散发出来的热量;内部循环液管道中,四个弧形部分的弧顶相对设置,相邻两个弧形部分101之间通过一个第一平面102相连接。内部循环液管道采用导热效率高的金属薄板制成,传热效率高且重量轻。

如图5所示,边部循环液管道2的外侧面包括两个弧形部分201;边部循环液管道为,两个弧形部分201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二平面202连接,两个弧形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三平面20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平面204和第五平面205连接。边部循环液管道同样采用导热率高的金属薄板制成,传热效率高且重量轻;其两个弧形部分分别与周边的两个电芯外表面配合,从而能够充分吸收电芯散发出来的热量。

角部循环液管道3的外侧面包括相邻的两个直角边及一个弧形部分301,弧形部分的弧度与电芯的外侧面弧形配合。

角部循环液管道为弧形部分通过第六平面302与一个直角边连接,通过第七平面303与另一个直角边连接。

如图8所示,内部循环液管道的两端、边部循环液管道的两端及角部循环液管道的两端均包括有管道连接部20和过渡部分10。

管道连接部为圆管形结构,在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两个环形密封槽,密封圆环设置于环形密封槽内,密封圆环高出环形密封槽210。通过连接部,使得上述三种循环液管道与管道端盖相连接。

本申请还可以包括第一管道端盖及第二管道端盖;

第一管道端盖上设置有第一端盖进口、第一端盖出口、第一管道进口及第一管道出口;

第一端盖进口与第一管道进口连通,第一端盖出口与第一管道出口连通;

第二管道端盖上设置有第二端盖进口、第二端盖出口、第二管道进口及第二管道出口;

第二端盖进口与第二管道进口连通,第二端盖出口与第二管道出口连通;

第一管道进口的内侧壁、第一管道出口的内侧壁、第二管道进口的内侧壁及第二管道的内侧壁均设置有两个环形凹槽,如图9所示,将连接部插入上述各进口或出口时,密封圆环30高出环形密封槽的部分会进入到环形凹槽内。

采用的第一管道端盖与第二管道端盖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当上述各循环液管道的连接部被压入到管道端盖的管道进口或管道出口时,连接部的密封圆环与管道端盖之间形成过盈配合的关系,形成有效的两道密封,避免循环液的泄漏。

以上仅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应的变化、改进、或同等替换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改进、变化或替换均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