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2914发布日期:2019-09-29 17:02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盖板。



背景技术:

锂电池具有电压高、寿命长、能量密度高、轻便等优点,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其安全性能比其他二次电池要差,当动力锂电池过充时,其内部电解液等材料会裂解产生气体,使得电池外壳鼓涨破裂,让氧气进去与堆积在负极表面的锂离子反应,进而发生爆炸。现有的用于锂电池外壳的盖板,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且防腐蚀和耐高温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防腐蚀和耐高温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正极螺座、负极螺座、正极柱、负极柱、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所述正极螺座和负极螺座分别设置在盖板本体的两端,所述正极螺座和负极螺座上分别设置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分别安装在盖板本体的下方并与正极螺座和负极螺座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盖板本体下表面还设置有正极绝缘支架和负极绝缘支架,所述正极绝缘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矩形开口,所述第一矩形开口与正极连接片对应,所述负极绝缘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开口,所述第二矩形开口与负极连接片对应,所述正极螺座为包胶导电pps材料,所述负极螺座为包胶绝缘pps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柱为铝材极柱,所述负极柱为铜铝复合极柱。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螺座和负极螺座之间设置有防爆阀和注液孔,所述防爆阀上贴有透明塑胶保护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绝缘支架和负极绝缘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本体为长方形铝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绝缘支架和负极绝缘支架的材料均为阻燃pp。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孔的有效螺纹深度为4.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防腐蚀和耐高温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的俯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1、正极螺座2、负极螺座3、正极柱4、负极柱5、正极连接片6和负极连接片7,所述盖板本体1为长方形铝板,所述正极螺座2和负极螺座3分别设置在盖板本体1的两端,所述正极螺座2和负极螺座3上分别设置有正极柱4和负极柱5,所述正极柱4和负极柱5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螺纹孔8,所述正极连接片6和负极连接片7分别安装在盖板本体1的下方并与正极螺座2和负极螺座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盖板本体1下表面还设置有正极绝缘支架9和负极绝缘支架10,所述正极绝缘支架9上设置有第一矩形开口,所述第一矩形开口与正极连接片6对应,所述负极绝缘支架10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开口,所述第二矩形开口与负极连接片7对应,所述正极绝缘支架9和负极绝缘支架10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通孔11。

所述正极螺座2为包胶导电pps材料,所述负极螺座3为包胶绝缘pps材料,pps材料熔点为280度,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且防腐蚀性能好可有效防止烂壳。

所述正极柱4为铝材极柱,所述负极柱5为铜铝复合极柱。

所述正极螺座2和负极螺座3之间设置有防爆阀12和注液孔13,所述防爆阀12上贴有透明塑胶保护膜14,具有较好的防爆性能,安全性高,能够完全避免锂电池过充时的爆炸现象。

注液孔13设置在防爆阀12一侧,该注液孔13主要用于注射锂电池的电解液。

所述正极绝缘支架9和负极绝缘支架10的材料均为阻燃pp,阻燃性能好。

所述螺纹孔8的有效螺纹深度为4.5mm,螺纹孔8总深5.5mm,螺纹可承受扭矩3.0N.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防腐蚀和耐高温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