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9093发布日期:2019-06-11 22:0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oled)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近180°视角、使用温度范围宽,可实现柔性显示与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被业界公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显示装置。

oled器件通常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的阳极、设于阳极上的空穴注入层、设于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设于空穴传输层上的发光材料层、设于发光材料层上的电子传输层、设于电子传输层上的电子注入层、及设于电子注入层上的阴极。oled器件的发光原理为半导体材料和有机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具体的,oled器件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to)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材料层,并在发光材料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

oled按照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无源矩阵型oled(passivematrixoled,pmoled)和有源矩阵型oled(activematrixoled,amoled)两大类,即直接寻址和薄膜晶体管矩阵寻址两类。其中,amoled具有呈阵列式排布的像素,属于主动显示类型,发光效能高,通常用作高清晰度的大尺寸显示装置或者柔性显示装置。

现有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扇出(fanout)区的多个邦定引脚(pad),该多个邦定引脚与驱动芯片进行邦定(bonding),通常现有的多个邦定引脚位置设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所有的邦定引脚的虚拟延长线相交于中心轴线的同一点,另一种情况是位于中心轴线左右两边的部分邦定引脚的虚拟延长线相交于中心轴线的第一引脚,而位于中心轴线左右两边的另一部分邦定引脚的虚拟延长线相交于中心轴线的不同于第一引脚的第二引脚。然而这两种情况都不能避免因邦定引脚位置偏差而导致邦定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有利于减少邦定引脚与驱动芯片的对位误差,提高邦定引脚与驱动芯片的对位精度,从而提升邦定良率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设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扇出区、位于所述扇出区中的多个邦定引脚以及与所述多个邦定引脚邦定的驱动芯片;

所述扇出区包括中心区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两侧的第一虚拟区和第二虚拟区;所述多个邦定引脚包括均位于所述中心区的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位于所述第一虚拟区的多个第三引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虚拟区的多个第四引脚;

每个邦定引脚具有一条从其本身延伸出的虚拟延长线;

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与多个第二引脚相对于一条中心线一一对应对称分布,且部分第一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与该部分第一引脚对应的部分第二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分别相交于所述中心线上的不同位置;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和多个第四引脚相对于所述中心线一一对应对称分布或者相对于所述中心线不对称分布,且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的全部或部分第三引脚相互平行,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引脚中的全部或部分第四引脚相互平行。

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中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一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与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中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二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均与所述中心线平行;

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一引脚以外的其他第一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与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二引脚以外的其他第二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分别相交于所述中心线上的不同位置。

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一引脚以外的其他第一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从靠近中心线向远离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二引脚以外的其他第二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从靠近中心线向远离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方向与中心线垂直。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和多个第四引脚相对于所述中心线一一对应对称分布;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远离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三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与所述多个第四引脚中远离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四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均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平行;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除远离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三引脚以外的其他第三引脚均与靠近所述第三引脚的第一引脚平行;所述多个第四引脚中除远离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四引脚以外的其他第四引脚均与靠近所述第四引脚的第二引脚平行。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和多个第四引脚相对于所述中心线不对称分布;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的数量与多个第四引脚的数量不相等;所述多个第三引脚均与靠近所述第三引脚的第一引脚平行,所述多个第四引脚均与靠近所述第四引脚的第二引脚平行。

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一引脚以外的其他第一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相等;

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一个第二引脚以外的其他第二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相等;

所述第一方向与中心线垂直。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靠近所述第一引脚的一个第三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0°-110°;

所述多个第四引脚中靠近所述第二引脚的一个第四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0°-110°。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靠近所述第一引脚的一个第三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除靠近所述第一引脚的一个第三引脚以外的其他第三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

所述多个第四引脚中靠近所述第二引脚的一个第四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多个第四引脚中除靠近所述第二引脚的一个第四引脚以外的其他第四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中除靠近所述第一引脚的一个第三引脚以外的其他第三引脚均相互平行;所述多个第四引脚中除靠近所述第二引脚的一个第四引脚以外的其他第四引脚均相互平行。

当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等于所述多个第四引脚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时,所述多个第三引脚和多个第四引脚相对于所述中心线一一对应对称分布,否则,所述多个第三引脚和多个第四引脚相对于所述中心线不对称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设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扇出区、位于所述扇出区中的多个邦定引脚以及与所述多个邦定引脚邦定的驱动芯片;所述扇出区包括中心区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两侧的第一虚拟区和第二虚拟区;所述多个邦定引脚包括均位于所述中心区的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位于所述第一虚拟区的多个第三引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虚拟区的多个第四引脚;每个邦定引脚具有一条从其本身延伸出的虚拟延长线;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与多个第二引脚相对于一条中心线一一对应对称分布,且部分第一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与该部分第一引脚对应的部分第二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分别相交于所述中心线上的不同位置,将全部或部分第三引脚设置成相互平行的邦定引脚,以及将全部或部分第四引脚设置成相互平行的邦定引脚,有利于减少邦定引脚与驱动芯片的对位误差,提高邦定引脚与驱动芯片的对位精度,从而提升邦定良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多个邦定引脚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第二实施例的多个邦定引脚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第三实施例的多个邦定引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设于所述显示区10一侧的扇出区20、位于所述扇出区20中的多个邦定引脚30以及与所述多个邦定引脚30邦定的驱动芯片40;

所述扇出区20包括中心区21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21两侧的第一虚拟(dummy)区22和第二虚拟区23;所述多个邦定引脚30包括均位于所述中心区21的多个第一引脚31和多个第二引脚32、位于所述第一虚拟区22的多个第三引脚33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虚拟区23的多个第四引脚34;

每个邦定引脚30具有一条从其本身延伸出的虚拟延长线301;

所述多个第一引脚31与多个第二引脚32相对于一条中心线50一一对应对称分布,且部分第一引脚31的虚拟延长线301与该部分第一引脚31对应的部分第二引脚32的虚拟延长线301分别相交于所述中心线50上的不同位置;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和多个第四引脚34相对于所述中心线50一一对应对称分布或者相对于所述中心线50不对称分布,且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中的全部或部分第三引脚33相互平行,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中的全部或部分第四引脚34相互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将位于第一虚拟区22和第二虚拟区23的全部或部分邦定引脚30设置成相互平行的邦定引脚30,也就是将全部或部分第三引脚33设置成相互平行的邦定引脚30,以及将全部或部分第四引脚34设置成相互平行的邦定引脚30,有利于减少邦定引脚30与驱动芯片40的对位误差,提高邦定引脚30与驱动芯片40的对位精度,从而提升邦定良率和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虚拟延长线301从邦定引脚30的短边延伸出来。

具体的,所述多个第一引脚31中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一引脚31的虚拟延长线301与所述多个第二引脚32中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二引脚32的虚拟延长线301均相对于所述中心线50平行;

所述多个第一引脚31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一引脚31以外的其他第一引脚31的虚拟延长线301与所述多个第二引脚32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二引脚32以外的其他第二引脚32的虚拟延长线301分别相交于所述中心线50上的不同位置。

具体的,所述第一虚拟区22和第二虚拟区23的作用是在邦定引脚30与驱动芯片40进行对位邦定时,额外设置的两个区域来补偿对位精度。

具体的,请参阅图2,在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引脚31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一引脚31以外的其他第一引脚31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从靠近中心线50向远离中心线50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多个第二引脚32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二引脚32以外的其他第二引脚32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从靠近中心线50向远离中心线50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使本发明的多个邦定引脚30中多个第一引脚31和多个第二引脚32分别朝不同方向收敛,提高邦定引脚30与驱动芯片40的对位精度,从而提升邦定良率和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与中心线50垂直。

具体的,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和多个第四引脚34相对于所述中心线50一一对应对称分布;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中远离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三引脚33的虚拟延长线301与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中远离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四引脚34的虚拟延长线301均与所述中心线50平行;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中除远离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三引脚33以外的其他第三引脚33均与靠近所述第三引脚33的第一引脚31平行;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中除远离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四引脚34以外的其他第四引脚34均与靠近所述第四引脚34的第二引脚32平行。

具体的,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中除远离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三引脚33以外的其他第三引脚33的虚拟延长线301与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中除远离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四引脚34以外的其他第四引脚34的虚拟延长线301分别相交于所述中心线50上的不同位置;

所述第三引脚33的虚拟延长线301与第四引脚34的虚拟延长线301的交点的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引脚31的虚拟延长线301与第二引脚32的虚拟延长线301的交点的位置。

也就是说,从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来看,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邦定引脚30的位置关系是:以中心线50为界限,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间向两边依次为垂直-逐渐减小的锐角-垂直,由于在对位时,邦定引脚30出现热膨胀导致邦定引脚30偏移,引起对位精度偏差,将位于第一虚拟区22和第二虚拟区23的多个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设计成锐角有利于进行对位精度补偿。

具体的,请参阅图3,在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引脚31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一引脚31以外的其他第一引脚31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从靠近中心线50向远离中心线50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多个第二引脚32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二引脚32以外的其他第二引脚32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从靠近中心线50向远离中心线50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使本发明的多个邦定引脚30中多个第一引脚31和多个第二引脚32分别朝不同方向收敛,提高邦定引脚30与驱动芯片40的对位精度,从而提升邦定良率和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与中心线50垂直。

具体的,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和多个第四引脚34相对于所述中心线50不对称分布;

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的数量与多个第四引脚34的数量不相等;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均与靠近所述第三引脚33的第一引脚31平行,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均与靠近所述第四引脚34的第二引脚32平行。

也就是说,从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来看,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邦定引脚30的位置关系是:以中心线50为界限,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间向两边依次为垂直-逐渐减小的锐角,由于在对位时,邦定引脚30出现热膨胀导致邦定引脚30偏移,引起对位精度偏差,将位于第一虚拟区22和第二虚拟区23的多个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设计成锐角有利于进行对位精度补偿。

具体的,请参阅图4,在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引脚31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一引脚31以外的其他第一引脚31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相等;

所述多个第二引脚32中除靠近所述中心线50的一个第二引脚32以外的其他第二引脚32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相等。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与中心线50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中靠近所述第一引脚31的一个第三引脚33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0°-110°;

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中靠近所述第二引脚32的一个第四引脚34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0°-110°。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中靠近所述第一引脚31的一个第三引脚33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中除靠近所述第一引脚31的一个第三引脚33以外的其他第三引脚33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

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中靠近所述第二引脚32的一个第四引脚34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中除靠近所述第二引脚32的一个第四引脚34以外的其他第四引脚34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中除靠近所述第一引脚31的一个第三引脚33以外的其他第三引脚33均相互平行;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中除靠近所述第二引脚32的一个第四引脚34以外的其他第四引脚34均相互平行。

具体的,当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等于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时,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和多个第四引脚34相对于所述中心线50一一对应对称分布,否则,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和多个第四引脚34相对于所述中心线50不对称分布。

也就是说,从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来看,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邦定引脚30的位置关系是:以中心线50为界限,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间向两边依次为垂直-相同的锐角-趋于或等于90°-钝角,为了避免邦定引脚30的收敛方向突然改变,引起应力不均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所述多个第三引脚33中靠近所述第一引脚31的一个第三引脚33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0°-110°,所述多个第四引脚34中靠近所述第二引脚32的一个第四引脚34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0°-110°,可以使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从锐角逐渐过渡到钝角,避免邦定引脚30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变化过大造成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设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扇出区、位于所述扇出区中的多个邦定引脚以及与所述多个邦定引脚邦定的驱动芯片;所述扇出区包括中心区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两侧的第一虚拟区和第二虚拟区;所述多个邦定引脚包括均位于所述中心区的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位于所述第一虚拟区的多个第三引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虚拟区的多个第四引脚;每个邦定引脚具有一条从其本身延伸出的虚拟延长线;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与多个第二引脚相对于一条中心线一一对应对称分布,且部分第一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与该部分第一引脚对应的部分第二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分别相交于所述中心线上的不同位置,将全部或部分第三引脚设置成相互平行的邦定引脚,以及将全部或部分第四引脚设置成相互平行的邦定引脚,有利于减少邦定引脚与驱动芯片的对位误差,提高邦定引脚与驱动芯片的对位精度,从而提升邦定良率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