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线缆编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8028发布日期:2019-10-08 22:4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线缆编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编织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线电缆编织机的辅助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同轴线的外导体层具有双重作用:既作为传输回路的导体又具有屏蔽作用,是同轴线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结构。外导体层结构形状的完好是保证其功能性的关键,但外导体层由网线编织成,在收卷过程中容易被压损。

在公开号为cn00114935.0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增加同轴线缆编织层硬度的方法,该同轴线缆由中心导体、包覆在中心导体外围的内绝缘体、围设在内绝缘体外的编织以及包覆在编织外的外被组成。

上述专利较为详尽的公开了同轴线的一些结构特征及编织层特性,在其方案中利用增加同轴线编织层硬度来防止编织层出现特性不良。而同轴线编织层的变形问题产生主要来自同轴线编织工序中的收卷过程。在该过程中需要将同轴线以一定力拉出并保持对同轴线施加一定的拉紧力以避免同轴线散落。甚至还需要将同轴线并列收卷缠绕到料筒上,而这一过程极易导致同轴线相互垒叠导致同轴线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线缆编织设备,其具备有效解决同轴线缆在编织过程后半段收卷过程中变形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同轴线缆编织设备,包括机体、用于编织外导体层的编织机构、用于收卷外导体层的收卷机构,所述编织机构上设置有供同轴线穿出的出线口,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轮、导轮,所述收卷轮设置在出线口的切线方向,所述收卷轮、导轮分别设置在出线口的两侧,所述收卷轮外周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卷线槽、第二卷线槽,所述同轴线经出线口卷绕在第一卷线槽上再经导轮导向至第二卷线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收卷轮收卷同轴线,在切线方向上收卷同轴线以避免同轴线被大角度弯折,同时利用第一、第二卷线槽容纳同轴线,使得同轴线在收卷轮上被单根收紧,避免同轴线多圈堆叠导致其外导电层被压损变形,而通过导轮的设置使得同轴线在第一、第二卷线槽上顺利地平滑过渡,避免同轴线被卷线槽槽口,有效保证同轴线的无损收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卷轮的外周上套设有橡胶圈,所述第一卷线槽、第二卷线槽均设置在橡胶圈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具备弹性的橡胶圈收卷同轴线,避免因为收卷轮的刚性收紧损坏外导体层的结构。同时橡胶圈还能对同轴线施加径向的反作用力,保证同轴线处于张紧状态将其拉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轮的中心与收卷轮的中心设置在同一水平,所述导轮半径小于收卷轮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收卷同轴线的主要作用力集中在收卷轮上,保证同轴线的收卷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轮上设置有第三卷线槽,所述第三卷线槽与第二卷线槽对齐,且所述第三卷线槽的槽宽大于第二卷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同轴线由第一卷线槽转入第三卷线槽最后卷入第二卷线槽的过程中具有充分的活动空间,避免同轴线在转换卷线槽的过程中外形受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分线块,所述分线块通过分线杆铰接在机体上,所述分线块位于第一卷线槽与第二卷线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线块进一步保证同轴线不会在第一卷线槽、第二卷线槽中串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轮的中心处连接一导轮杆,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中心开孔的导轮座,所导轮杆穿设于导轮座中,所述导轮座上穿设有与导轮杆抵紧的固定螺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轮结构可以在机体上的位置灵活调节以对应不同尺寸的同轴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线孔与收卷轮之间设置有一上下可调节的引导块,所述引导块上开设有供同轴线穿过的引导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轴线穿设在引导孔中,利用引导孔引导同轴线的方向,避免同轴线歪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卷轮的外周表面宽度大于橡胶圈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收卷轮上具有供橡胶圈活动的余量以便于橡胶圈位置的调整,使得收卷轮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同轴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利用导轮与收卷轮的配合收卷同轴线,在以必要的收紧力收卷同轴线的同时又使得同轴线始终处于独立的单根收紧状态,有效保证同轴线外形在收卷过程中无损;

2.利用活动式的导轮、引导块、分线块的配合使得本设备适用于各类型号尺寸不同的同轴线加工,保证结构简单又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收卷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收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分线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引导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收卷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机体;2、编织机构;3、收卷机构;31、收卷轮;32、导轮;33、橡胶圈;34、第一卷线槽;35、第二卷线槽;36、第三卷线槽;37、导轮杆;38、导轮座;4、分线块;41、分线杆;5、引导块;51、引导孔;6、同轴线;7、出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同轴线编织设备,用于同轴线外导体层(又称编织层)的自动化加工。线材编织工艺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如公开号为cn206794419u的中国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铜线编织机的输线转盘结构及铜线编织机,在此不做赘述。在同轴线的加工工艺中,完成外导体层的编织之后,受编织过程中各方向作用力的影响呈现不规则扭曲状态,同轴线不能保持平整会影响同轴线本身性能及后续盘卷。因此同轴线编织设备的后段都会设置收卷机构。本方案即是对其收卷机构部分的结构做出的改进。

一种同轴线编织设备,主体是大致呈桌体形状的机体1。机体1上安装有用于编织外导体层的编织机构2,在编织机构2上方则设置有收卷机构3。在编织机构2的中部设置有出线口7,编制好的同轴线6从出线口7被抽出至收卷机构3中。如附图所见,出线口7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机体1上。同轴线6从出线口7中被竖直向上拉出,刚好沿切线方向卷绕在收卷轮31上。而在出线口7与收卷轮31之间设置有一上下可调节的引导块5,引导块5上开设有供同轴线6穿过的引导孔51,利用引导孔51作为辅助保持同轴线6的走向方向。

收卷轮31外周表面套设有橡胶圈33,且收卷轮31外表面的宽度大于橡胶圈33的宽度。在橡胶圈3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凹槽,分别为第一卷线槽34、第二卷线槽35。第一卷线槽34、第二卷线槽35的槽宽基本与同轴线6线径相同。第一卷线槽34、第二卷线槽35的槽深略小于同轴线6线径。第一卷线槽34、第二卷线槽35的横截面大致成v型或者u型设置。仅利用第一卷线槽34、第二卷线槽35对单圈同轴线6提供位置引导,即在收卷轮31上缠绕多圈同轴线6时,多根同轴线6并不能嵌在同一卷线槽内。

在收卷轮31的旁边设置有导轮32,导轮32的中心位置连接有导轮杆37。导轮32与导轮杆37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体1上则设置有导轮座38。导轮座38中心开孔,导轮杆37插设在导轮座38内。在导轮座38的外表面穿设有两颗螺丝。通过螺丝抵紧导轮杆37以实现导轮杆37的固定。同轴线6首先绕在第一卷线槽34内,在同轴线6绕第一卷线槽34接近一圈后,同轴线6转而绕至导轮32上。在导轮32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卷线槽36。第三卷线槽36与第二卷线槽35对齐。且三卷线槽的槽宽略大于第二卷线槽35的槽宽。同轴线6经导轮32引导转至第二卷线槽35内。同轴线6在第二卷线槽35中走约1/4弧长后,沿竖直向下方向被抽出收卷轮31至卷线筒上。

在收卷轮31背向导轮32的一侧设置分线块4。该分线块4通过一分线杆41铰接在机体1上。通过旋转分线杆41使得分线块4可以与卷线轮表面的橡胶圈33抵触。通过分线块4确保隔开第一卷线槽34、第二卷线槽35内的同轴线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