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33872发布日期:2020-10-02 10:2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钮。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电器智能设备种类多样化,现可通过一按钮实现对一种或多种智能电器的控制,如,按钮与智能音箱的搭配,可以实现音箱自动播放,也可配合实现门铃功能;或按钮可与智能音箱和空调同时搭配,通过设置按钮与智能音箱和空调搭配使用时的操作方式,则可选择不同的按压方式进而实现对智能音箱和空调的控制。

由于按钮作为智能电器的配件,其以小巧实用为主,销售方式多以赠送为主,但目前按钮的组装方式复杂,其中按钮的电路板等需要螺丝等与壳体固定,即需要专门的安装工具进行各部件的组装,组装效率低,直接影响了按钮的加工成本。

为此,亟需提供一种按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钮,组装工艺简单,无需借助安装工具。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按钮,包括按压盖和底盖,以及设置所述按压盖和所述底盖之间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按压盖的一侧设置有触发开关,还包括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设置在所述按压盖和所述底盖之间,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盖均与所述中框组件卡接,所述按压盖与所述中框组件选择性卡接,所述按压盖被按压时,所述按压盖能脱离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的卡接并触发所述触发开关。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中框组件包括:

连接板,其能放置所述电路板;

边框,沿所述连接板周向设置,所述边框上设置有朝所述边框内部延伸的第一卡勾;

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被所述连接板支撑,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卡勾抵接。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底盖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底盖设置有第二卡勾,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卡勾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卡接。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边框设置有能与所述按压盖选择性卡接的按压卡合部,所述按压卡合部包括沿按压方向设置的复位限位部和活动槽,所述按压盖设置有第三卡勾,所述第三卡勾能与所述复位限位部抵接,且所述按压盖被按压时,所述第三卡勾能在所述活动槽中移动以远离所述复位限位部。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按压卡合部设置于所述边框外侧,所述按压盖包括能包覆所述边框的翻边,所述翻边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三卡勾,所述第三卡勾能从所述边框外侧与所述按压卡合部卡接。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按压盖的按压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被配置为能使所述按压盖朝与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所述按压盖设置有按压复位柱,所述电路板对应所述复位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按压复位柱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复位件抵接。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复位件,多个所述复位件绕所述连接板的中心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复位件为与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的弹片。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中框定位柱,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能套设所述中框定位柱的第一定位孔。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中框定位柱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按压盖设置有按压定位柱,所述底盖设置有底盖定位柱,所述按压定位柱和所述底盖定位柱均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孔为阶梯孔,包括直径较大的底盖定位部和直径较小的按压盖定位部,所述底盖定位柱能与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抵接。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按压定位柱包括沿所述按压方向设置的按压限位部和按压定位部,所述按压定位部能伸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所述按压限位部能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端面抵接。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底盖定位柱设置有第三定位孔,所述按压定位柱能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到达所述第三定位孔内。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按压盖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底盖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安装位,所述连接板对应所述电源安装位设置有便于更换电源的第三通孔。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底盖设置有扳手槽,所述扳手槽被配置为便于所述底盖脱离所述中框组件。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底盖朝向所述第三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电源安装位中电源的凸起。

作为上述按钮的可选方案,所述按压盖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按压柱,所述按压柱与所述触发开关抵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中框组件,使得电路板、按压盖以及底盖均通过卡接的方式与中框组件连接,整个按钮的组装无需借助安装工具即可完成连接,提高了按钮的组装效率,降低了按钮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按钮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按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设置有触发开关和电源的电路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设置有触发开关和电源的电路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中框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中框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中框组件和电路板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b-b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d处放大图;

图13是图1中c-c截面示意图。

图中:

1、按压盖;11、按压柱;12、第三卡勾;121、滑动斜面;13、按压复位柱;14、按压定位柱;141、按压限位部;142、按压定位部;

2、底盖;21、第二卡勾;22、底盖定位柱;221、第三定位孔;23、扳手槽;24、凸起;

3、电路板;31、电路板卡扣;32、卡槽;33、第一定位孔;34、第二通孔;

4、中框组件;

41、边框;411、第一卡勾;412、按压卡合部;4121、复位限位部;4122、活动槽;4123、导向斜面;

42、连接板;421、支撑部;422、第二卡凸;423、第一通孔;424、中框定位柱;4241、第二定位孔;425、弹片;426、第三通孔;4261、容纳部;4262、电池扣手部;427、凸缘;

5、触发开关;6、纽扣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按钮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按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设置有触发开关和电源的电路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设置有触发开关和电源的电路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中框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中框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中框组件和电路板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钮,其作为一种电子配件,可与智能音箱、空调、冰箱等一种或多种智能电子设备搭配使用,充当智能电子设备的遥控器,以控制各电子设备相应操作。具体该按钮包括按压盖1、底盖2以及设置有控制器的电路板3,控制器可实现与其他智能电子设备的通讯连接,并且电路板3上设置有能被按压盖1触发的触发开关5。当按钮的控制器与其他电子设备完成通讯连接后,用户可通过按压按钮的按压盖1来触发触发开关5,进而间接实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控制。具体可选,如图3,按压盖1内设置有与触发开关5抵接的按压柱11。其中可选按压柱11设置于按压盖1的中心位置,以便用户按压按压盖1时可直接将按压力作用于按压柱11上。

如图2,该按钮还包括能与按压盖1、底盖2和电路板3卡接的中框组件4,中框组件4设置在按压盖1和底盖2之间,电路板3和底盖2均与中框组件4卡接,按压盖1与中框组件4选择性卡接,按压盖1被按压时,按压盖1能脱离与中框组件4之间的卡接并触发触发开关5。通过设置中框组件4,使得电路板3、按压盖1以及底盖2均通过卡接的方式与中框组件4连接,整个按钮的组装无需借助安装工具即可完成连接,提高了按钮的组装效率,降低了按钮的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按钮呈扁圆盒状,按压盖1呈碗状,包括按压部和沿按压部轴向设置的翻边;底盖2呈圆盘状,底盖2能与按压盖1的开口适配,形成能容纳电路板3的容置腔;其中中框组件4和电路板3均可位于容置腔中,本实施例中翻边能完全包覆边框41,这样可使按钮的内部元件均位于容置腔内,从而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其中,关于中框组件4与电路板3的卡接:参照图4、7和9,中框组件4包括能放置电路板3的连接板42,以及沿连接板42周向设置的边框41,其中可选,连接板42朝向按压盖1的一侧凸设有支撑部421,且支撑部421位于边框41内;边框41上设置有朝向边框41内部延伸的第一卡勾411,电路板3的一侧被支撑部421支撑,另一侧被第一卡勾411卡接,以限制电路板3脱离中框组件4,其中电路板3的两侧分别被支撑部421和第一卡勾411限制,从而避免了电路板3沿按压方向的上下移动。为较好地卡接电路板3,可在电路板3对应第一卡勾411的位置设置电路板卡扣31。同时也可在边框41上设置多个第一卡勾411。于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的轮廓与边框41内轮廓适配,且均为圆形,边框41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第一卡勾411。另外,为避免电路板3绕中框组件4转动,可选边框41上设置第一卡凸,电路板3设置有能与第一卡凸适配的卡槽32,以限制电路板3在中框组件4内沿周向运动。

关于中框组件4与底盖2的卡接:参照图4、7、10和11,底盖2设置有第二卡勾21,且底盖2位于连接板42的一侧,如图10和11所示,底盖2位于连接板42的下方,连接板42设置有第一通孔423,第二卡勾21穿过第一通孔423与连接板42的另一侧卡接。可选地,为了使第二卡勾21与连接板42卡接稳定,连接板42连接第二卡勾21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二卡勾21适配的卡凸。其中第二卡勾21穿过第一通孔423后可朝任意方向与连接板42卡接。本实施例中,底盖2绕其中心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二卡勾21,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第二卡勾21均朝向中框组件4中心设置,另一组相对的两个第二卡勾21朝向边框41设置,即背离中框组件4中心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可选第二卡勾21均朝边框41设置,也可均朝中框组件4中心设置。其中,支撑部421将电路板3支撑后,连接板42、边框41、电路板3和支撑部421之间形成连接空间,第一通孔423位于电路板3下方,第二卡勾21从第一通孔423伸入连接空间内,并与连接板42卡接,连接空间的设置可以为第二卡勾21提供容纳空间,以减小按钮在垂直于按压方向上面积的占用,利于按钮的小型化。

关于中框组件4与按压盖1的选择性卡接:参照图3、7、10和12,本实施例中,按压盖1在翻边内侧设置有第三卡勾12,相应地,边框41外侧设置有能与按压盖1选择性连接的按压卡合部412,其中基于按压盖1需能沿按压方向按压以及能沿复位方向复位,按压方向与复位方向相反,因此按压卡合部412包括沿按压方向设置的复位限位部4121和活动槽4122,第三卡勾12能被复位限位部4121限制其沿复位方向移动,且能在活动槽4122中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复位限位部4121。具体地,复位限位部4121包括垂直于按压方向的第一限位平面,活动槽4122的槽底设置有导向斜面4123,相应地,第三卡勾12设置有能与第一限位平面抵接的第二限位平面,第三卡勾12还设置有能与导向斜面4123接触的滑动斜面121。当按压盖1被按压时,第二限位平面与第一限位平面相互远离,滑动斜面121与导向斜面4123贴合;当按压盖1复位时,滑动斜面121与导向斜面4123相互远离,第二限位平面与第一限位平面贴合实现卡接。可见,翻边处的第三卡勾12与按压卡合部412连接,使得第三卡勾12沿平行于按压方向能与复位限位部4121抵接,以避免按压盖1脱离中框组件4,同时第三卡勾12位于活动槽4122中,能限制其绕中框组件4中心转动。于本实施例中,按压卡合部412分别沿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

上述中框组件4与按压盖1连接的按压卡合部412设置在边框41外侧,且能使按压盖1沿按压方向和复位方向自由移动;电路板3和底盖2均与边框41内侧的结构卡接,其中用于卡接电路板3的第一卡勾411设置于边框41靠上部分,底盖2直接穿过第一通孔423与位于边框41内侧的连接板42卡接,卡接位置位于边框41靠下部分。通过将分别与按压盖1、电路板3及底盖2卡接的各个卡合部在中框组件4上合理布置,使得整个按钮的结构更加紧凑,利于按钮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为较好地限制电路板3、按压盖1、底盖2绕中框组件4中心转动,如图7所示,可选在中框组件4上设置中框定位柱424,其中中框定位柱424偏离中框组件4中心设置,相应地,如图5和6所示,可在电路板3上设置第一定位孔33,中框定位柱424穿设于第一定位孔33中,且电路板3边缘被边框41限制,从而限制电路板3绕中框组件4中心旋转。另外,如图3和4所示,按压盖1和底盖2上分别设置有按压定位柱14和底盖定位柱22,其中可选中框定位柱424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241,如图13所示,按压定位柱14和底盖定位柱22可分别从中框定位柱424两侧穿设于第二定位孔4241中,以避免按压盖1和底盖2绕中框组件4中心转动。并且,中框组件4通过一个中框定位柱424可实现对电路板3、按压盖1和底盖2三者在周向上的定位,结构简单可靠,组装方便,从而简化了按钮的定位方式,同时提高了按钮各部件的整体连接性。本实施例中,中框组件4关于其中心对称设置了两个中框定位柱424,按压盖1设置有两个按压定位柱14,且分别位于按压柱11两侧;底盖2设置有两个底盖定位柱22,以提高按钮中各部件定位可靠性。

进一步可选地,参照图12,第二定位孔4241为阶梯孔,包括直径较大的底盖定位部和直径较小的按压盖定位部,底盖定位柱22能与阶梯孔的阶梯面抵接。相应地可选底盖定位柱22直径较大,以使底盖定位柱22具有足够的强度。于本实施例中,底盖定位柱22设置有第三定位孔221,按压定位柱14能穿过第二定位孔4241到达第三定位孔221,以此可实现按压盖1与底盖2两者之间的直接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中框定位柱424可为阶梯柱,电路板3上的第一定位孔33穿设定位柱较窄的部分后,能与中框定位柱424的阶梯面抵接,进而使得中框定位柱424不仅可以限制电路板3在中框组件4中转动,还能为电路板3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

另外可选地,如图3和13所示,按压定位柱14与中框定位柱424配合能限制按压盖1绕中框组件4中心转外,还能限制按压盖1沿按压方向的移动距离。具体可选,按压定位柱14包括沿按压方向设置的按压限位部141和按压定位部142,其中按压限位部141与定位部呈阶梯柱结构,按压定位部142能伸入第二定位孔4241内,按压限位部141能与第二定位孔4241的端面抵接。按压盖1未被按压时,按压限位部141与第二定位孔4241端面之间存在距离;按压盖1被按压时,按压限位部141与第二定位孔4241端面抵接即限制按压盖1的按压距离。

此外,按钮中的按压盖1沿复位方向复位时,还需借助复位件为其提供的推力。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复位件位于连接空间内,且设置于连接板42上,其中如图5所示,电路板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4,如图11所示,按压盖1朝向复位件的方向设置有按压复位柱13,按压复位柱13穿过第二通孔34与复位件抵接。用户通过按压按压盖1,使按压柱11沿按压方向按压触发开关5,同时按压复位柱13也按压复位件,复位件发生形变并具有驱使按压复位柱13沿复位方向运动的趋势;当用户停止按压按压盖1时,复位件可驱使按压复位柱13复位。其中可选地,复位件与连接板42分体设置,也可一体成型。具体可选复位件为与连接板42一体成型的弹片425。其中连接板42上设置有多个弹片425绕连接板42的中心均匀分布,以使按压盖1整体受力均匀,复位过程平稳。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连接板42位于连接空间的部分绕连接板42中心设置有四个弹片425,相应地,按压盖1设置有四个按压复位柱13分别与四个弹片425抵接;其中四个按压复位柱13位于按压柱11周围。

进一步地,电路板3还连接有为其提供电能的电源,其中可选纽扣电池6,当其使用纽扣电池6时需要定期更换电源,为方便按钮更换电源,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将电路板3朝向底盖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的电源安装位,其中如图7所示,连接板42上设置有与电源安装位对应的第三通孔426,更换纽扣电池6时可直接通过打开底盖2来实现。进一步可选地,如图4所示,底盖2设置有扳手槽23,扳手槽23被配置为便于底盖2脱离中框组件4。其中还可选,如图7所示,第三通孔426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部4261和边缘取放电池的电池扣手部4262,容纳部4261和电池扣手部4262连通,用户可将手指置于电池扣手部4262后并与电池侧壁接触,进而将纽扣电池6取出。

另外,为确保纽扣电池6能为按钮提供电能,需保证纽扣电池6与电路板3上设置的电源安装位的稳定连接,通常底盖2可直接朝下放置,或呈竖直状态放置。当底盖2朝下放置时,电路板3设置的电源安装位开口朝向底盖2,即纽扣电池6安装好后极可能朝下,为避免纽扣电池6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电源安装位,如图4、10和11所示,底盖2朝向电源安装位的一侧设置有凸起24,凸起24可与纽扣电池6端面抵接以避免纽扣电池6在自身重力下脱离电源安装位。进一步可选,如图8所示,连接板42在第三通孔426的侧壁靠近底盖2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缘427,以卡接纽扣电池6。当底盖2呈竖直状态放置时,第三通孔426侧壁可限制纽扣电池6在重力作用下脱离电池安装位,同时底盖2上的凸起24和第三通孔426侧壁上的凸缘427可实现对纽扣电池6的多方位固定,以确保纽扣电池6与电路板3的稳定电连接。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