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成型的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1172发布日期:2019-09-06 20:2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成型的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一体成型电感器,在电感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线圈2,线圈2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电极片3和线路板电连接,电极片3从电感器本体1侧部穿出并向下弯折延伸至电感器本体1底部和线路板焊接。由此可见,电极片3的作用不仅仅是连通线圈2和线路板,还起到焊接固定电感器本体1和线路板的作用。

一体成型电感器使用越来越广泛,运用到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当如图1所示的电感器应用到震动强度较大比较苛刻的环境中,如汽车,航空航天领域。电感器的自重较大,在机械冲击下长期疲劳会导致电极片的焊锡开裂,且电极片弯折部位容易出现断裂,使得电感器失效。因此目前现有技术电极片无发满足振动频率较高的环境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电感器,解决了目前电极片无发满足振动频率较高的环境的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电感器,包括:由磁性粉末压制一体成型的电感器本体;设置在所述电感器本体内部的线圈;将所述线圈和线路板进行电连接的电极片;以及加固盖;

其中,所述电极片的一端从所述电感器本体侧面嵌入所述电感器本体内部并和所述线圈端部相连接,另一端由所述电感器本体的外侧延伸至所述电感器本体下表面并和所述线路板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加固盖的中间部位贴合所述电感器本体的上表面,两端部位延伸至所述电感器本体下表面,并同时和所述电感器本体下表面以及所述线路板相互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电极片为拱形结构,且所述电极片的中间段和所述电感器本体的侧面不相互贴合。

其中,所述电极片的中间段为半圆弧面结构;所述电极片嵌入所述电感器本体的部分与和所述线路板相互焊接的部分均为平板结构,且分别和所述半圆弧面结构的端部相切。

其中,所述加固盖的两端部分贯穿所述电感器本体的高度延伸至所述电感器本体下表面。

其中,所述加固盖的两端部分贴合所述电感器本体侧面延伸至所述电感器本体下表面。

其中,所述加固盖的两端由所述电感器本体外侧延伸至所述电感器本体的下表面,且对应于所述电感器本体外侧的部位为半圆弧曲面结构。

其中,所述加固盖为银片、铜片、铝片、铁片或镀银铜片任意一种金属盖。

其中,所述加固盖的中间部位和所述电感器本体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石墨散热片。

其中,所述电感器本体的各个侧面均贴合设置有石墨散热片。

其中,所述加固盖的中间部位和所述电感器本体上表面之间设置通过导热硅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体成型电感器,包括电感器本体、线圈、电极片,还包括加固盖。其中,电极片的一端从电感器本体侧面嵌入电感器本体内部并和线圈端部相连接,另一端由电感器本体的外侧延伸至电感器本体下表面并和线路板相互焊接;加固盖的中间部位贴合电感器本体的上表面,两端部位延伸至电感器本体下表面,并同时和电感器本体下表面以及线路板相互焊接。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电感器和线路板之间的焊接不仅仅通过电极片进行焊接,还进一步地通过加固盖两端部位进行焊接,并且加固盖的中段部位和电感器本体上表面贴合连接,能够有利于加强电感器和加固盖之间的连接紧固程度,避免电感器上下振动时,易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加固盖增强电感器和线路板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进而减小振动频率相对较高的环境中,电感器和线路板之间的相对振动,对电极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电感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成型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一体成成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电感器本体,2为线圈,3为电极片,4为加固盖,5为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成型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一体成成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感器具体可以包括:

由磁性粉末压制一体成型的电感器本体1;

设置在电感器本体1内部的线圈;因线圈设置在图2和图3所示的电感器本体1的内部,在图2和图3中并不可视,但线圈的设置方式和图1中的现有技术中的线圈2的设置方式相同,因此可参考图1中线圈2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将线圈和线路板进行电连接的电极片3以及加固盖4。

其中,电极片3的一端从电感器本体1侧面嵌入电感器本体1内部并和线圈端部相连接,另一端由电感器本体1的外侧延伸至电感器本体1下表面并和线路板相互固定连接;

加固盖4的中间部位贴合电感器本体1的上表面,两端部位延伸至电感器本体1下表面,并同时和电感器本体1下表面以及线路板相互固定连接。

该磁性粉末可以是磁粉粒径50~250μm的软磁粉末材料,具体为羰基铁粉末、铁硅铬合金粉、铁硅铝粉末、纯铁粉末、坡莫合金粉、铁镍粉末、铁基非晶粉其中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合金粉末,粉末流动性、填粉一致性较好,填入模穴通过冷压或120℃~250℃温压压铸一体成型,使形成包覆于线圈外部的电感器本体1。

电感器本体1一般设置在线路板上使用,且是通过电极片3和线路板焊接。本实施例中将电极片和加固盖4的端部电镀雾锡后,均和线路板焊接增强电感器本体1和线路板焊接的牢固性,该线路板具体可以是PCB线路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以当电感器本体1和线路板焊接时,电感器本体1靠近线路板的表面为下表面,背离线路板的表面为上表面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其他部分涉及相关方位的不再一一赘述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电感器是通过电极片3从电感器本体1侧面延伸出来后,向下弯折并和电感器本体1下方的线路板相互焊接。如果电感器的应用环境中产生较为强烈的振动,电感器和线路板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在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存在相对振动,使得电极片3弯折部位的承受较大的压力,且机械冲击下长期疲劳会导致电极片3的焊锡开裂,导致电感器不可用。目前虽然也存在将电极片3加宽或加厚的方式以增强电极片3的抗震能力,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电极片3的弯折加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感器不仅仅是通过电极片3和线路板焊接固定,还增加了加固盖4,该加固盖4的中间部位和电感器本体1上表面贴合,且两端延伸至电感器本体1下表面并和线路板相连接,既能够避免加固盖4和电感器本体1之间的相互脱离,又能够增加电感器本体1和线路板之间的连接固定点,进而增强了电感器和线路板之间的固定强度,那么当电感器在高震动频率的环境中工作时,电感器和线路板之间的相对振动也能够大大减弱,降低了电极片3在振动时所承受的压力,延长了电极片3以及电感器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进一步地缓冲电极片3所承受的压力大小,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电极片3为拱形结构,且电极片3的中间段和电感器本体1的侧面不相互贴合。

拱形结构相对于平板结构而言在收到机械压力时,能够产生更大的形变量,且在产生形变的过长中即可抵消部分机械压力。本实施例中基于该原理将电极片3设计成拱形结构,又因电极片3的中间段并不和电感器本体1的侧表面接触,因此,电极片3的中间段向背离电感器本体1侧面的方向拱起。当电极片3由于线路板和电感器本体1之间相对振动而受到挤压力时,电极片3即可产生微量形变进而缓冲该振动带来的压力值。

可选地,该电极片3具体可以为中间段为半圆弧面结构的电极片3,电极片3嵌入电感器本体1的部分与和线路板相互焊接的部分均为平板结构,且分别和半圆弧面结构的端部相切。

如图4所示,电极片3一端插入电感器本体1的内部,和线圈相连接(图4中未画出),而另一端在贴合线路板5和电感器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

本实施例中整个电极片3由中间到两端,均是平滑过渡,并不存在明显的弯折角,有利于避免弯折角部位在电极片3产生形变时,承受压力较为集中而发生弯折。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对于加固盖4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形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具体包括:

加固盖4的两端部分贯穿电感器本体1的高度延伸至电感器本体1下表面。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可以先将加固盖4制作成需要的形状,在电感器本体1压制成型时,直接将加固盖4两端部分插入磁性粉末中,使得压制成型后的电感器本体1和加固盖4形成一体,二者保持更为紧密的联系,再将加固盖4延伸至电感器本体1下表面的两端和线路板固定,能够更进一步地增强电感器本体1和线路板之间连接的紧固性。

当然,加固盖4并非只有上述一种设置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具体包括:

加固盖4的两端部分贴合电感器本体1侧面延伸至电感器本体1下表面。

基于生产工艺而言,直接将加固盖4由电感器本体1的外表面延伸贴合设置,更容易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成本,并且加固盖4将电感器本体1包裹在加固盖4内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感器本体1进行保护,避免电感器本体1出现震裂、破损等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分别从加固盖4的紧固性能和制造成本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不同的加固盖4的实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中任意一种,且于此相类似的实现方式应当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考虑到在电感器本体1内部的线圈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而线圈周围被填充有磁性粉末。因此线圈产生的热量并不容易散发,极易导致电感器的温度升高进而使得电感器的性能降低。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加固盖4具体可以为银片、铜片、铝片、铁片或镀银铜片任意一种金属盖。

相对于其他材质的加固盖4而言,金属材质的加固盖4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够加快电感器散热。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加固盖4的中间部位和电感器本体1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石墨散热片。

石墨散热片的导热性能相对于金属和磁性粉末材料而言,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在加固盖4和电感器本体1之间设置该石墨散热片,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感器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地,为了充分的增强电感器的散热性能,可以在电感器本体1的各个侧表面均贴合设置石墨散热片,使得电感器本体1的侧面也能够充分散热,进而提高电感器的工作性能。

可选地,为了提高电感器的散热性能,也可以采用在加固盖4和电感器本体1之间设置导热硅胶,同样能够达到加快散热的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