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收纳的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904发布日期:2019-11-15 21:5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收纳的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于收纳的转接器。



背景技术:

转接器泛指各种电子组件间的连接单元,主要作为芯片对电路板,电路板之间和电路板对箱体电子讯号连结与传输。转接器作为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具有频带宽、驻波低的特点。它的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转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转接器。转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转接器。为了便于随身携带,转接器往往设计成便于收纳的。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转接器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很多的缺陷,例如:

1.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转接器(cn106450989a),其涉及的转接器通过线缆连接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转接器闲置时,将第二连接器插入第一连接器的开槽内,使得线缆在外部形成一个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可以穿入钥匙圈,达到便于携带的效果。

但是其裸露在外面的线缆易受摩擦损伤,且线缆的长度较小,不能满足较长距离的线路连接。

2.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自动收纳型电线转接器(cn208062417u),其涉及的转接器在底部设置有储存线缆的腔体,电缆的接头处通过设置棘爪簧和磁块实现对线缆的伸缩,使得线缆达到灵活收放和伸长使用的效果。

但是其对于电缆的缠绕收纳较为复杂,且整个转接器的构造复杂、体积大,不便于随身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收纳的转接器,包括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二转接头转动连接有转接器基座,所述转接器基座通过相互铰接的壳体连接有第一转接头,且壳体内套装有线缆。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厚度均为1mm,且均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腔中套装有线缆。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凸块,且凸块上下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位于凸块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用于穿越线缆的槽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上下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形凸柱,且凸柱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凸块的通孔转动套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用于穿越线缆的槽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处的侧面之间的缝隙宽度略大于线缆单根芯线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腔套装的线缆为单根芯线竖向排列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与转接器基座的一侧面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向与转接器基座另一侧面与第二转接头的转动轴向相互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转接器设置有两个转接头,转接头之间的线缆嵌套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壳体为多组相互铰接,将第一、第二壳体折叠能够紧密围绕成一个块体,且第二转接头能够围绕转接器基座旋转收纳在壳体围绕的空腔内部,达到快速收纳线缆的效果,折叠收纳后的转接器整体体积较小,便于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转接头;200、第二转接头;300、转接器基座;301、第一壳体;302、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易于收纳的转接器,包括第一转接头100和第二转接头200,第二转接头200转动连接有转接器基座300,转接器基座300通过相互铰接的壳体连接有第一转接头100,且壳体内套装有线缆,使得使用时,将壳体旋转折叠后能够紧密围绕成一个块体,且第二转接头200能够围绕转接器基座300旋转收纳在壳体折叠围绕的空腔内部,达到快速收纳线缆的效果,折叠收纳后的转接器整体体积较小,达到便于随身携带的效果。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的厚度均为1mm,且均为空腔结构,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的内腔中套装有线缆,使得使用时,将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进行翻转折叠后能够围绕成的块状体体积较小,线缆套装在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内腔中,得到了有效的防护,减少了电缆的磨损,第一壳体301侧面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凸块,且凸块上下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第一壳体301的侧面位于凸块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用于穿越线缆的槽口,第二壳体302上下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形凸柱,且凸柱与第一壳体301侧面凸块的通孔转动套接,第二壳体302的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用于穿越线缆的槽口,使得使用时,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能够通过圆柱形凸柱与与凸块的转动配合进行顺畅的转动折叠,且确保线缆的连接畅通,另外,圆柱形凸柱的外表面与凸块圆形通孔的内壁可涂覆有增加摩擦力的涂层,使得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之间能够随意稳定在一定的夹角下,使得当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相互翻转折叠后组成的块状体能够保持稳定,避免随意散开,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转动连接处的侧面之间的缝隙宽度略大于线缆单根芯线的外径,使得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之间的转动不会发生挤压线缆芯线的情况,达到避免线缆被挤伤的效果,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内腔套装的线缆为单根芯线竖向排列组成,使得第一壳体301的内腔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也使得线缆占据的空间较小,同样的,第二壳体302内部套装的线缆也为单根芯线竖向排列组成,第二壳体302与转接器基座300的一侧面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向与转接器基座300另一侧面与第二转接头200的转动轴向相互垂直,使得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相互翻转折叠后在内部形成一个空腔,第二转接头200可以通过与转接器基座300的转动连接收纳在空腔中,同时使得第二转接头200可以方便安装在对应插孔上。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相互旋转折叠后紧密围绕成一个块体,将第二转接头200围绕转接器基座300旋转收纳在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折叠围绕的空腔内部,达到快速收纳线缆的效果,折叠收纳后的转接器整体体积较小,便于随身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