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5341发布日期:2019-10-09 05:0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电池组,特别是电池模块在盒体内被配置为上下两层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通常,只由电动机驱动的电动车、或由发动机和电动机驱动的混合动力车为了尽可能地延长车辆的续航距离,需要装载大型电池组。

在电池组中,存在将电池模块在盒体内配置为上下两层的结构。这样的电池组重量较大,因而将其装设在车辆上时,至少要将电池组的前侧和后侧紧固在车体上。然而,例如向车辆前方作用的惯性力(负荷)施加在电池组上时,该电池组的前部承受较大的负荷,因而容易发生变形或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盒体前部强度的电池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具备电池模块和盒体,所述电池模块在所述盒体内被配置为上下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至少具备,用于置放上层的所述电池模块的上层支架;用于置放下层的所述电池模块的下层支架;从上方覆盖上层的所述电池模块的顶面盖板;及分别从左右侧覆盖所述电池模块,并分别与所述顶面盖板、所述上层支架、及所述下层支架各自的左端、右端连接的左侧盖板、右侧盖板,在所述左侧盖板的前部区域安装有板状的第一加固构件,在所述右侧盖板的前部区域安装有板状的第二加固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池组的优点在于,电池组的盒体左右侧的左侧盖板、右侧盖板各自的前部分别安装有板状的第一加固构件、第二加固构件,因而能大幅提高电池组的盒体前部的强度。从而,当电池组的盒体前部与车体上部间的紧固连接部位承受较大的负荷时,盒体前部不容易发生变形和破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池组中,较佳为,在所述左侧盖板上,所述第一加固构件被设置为覆盖着从与所述顶面盖板的左端对应的部位至与所述上层支架的左端对应的部位为止的区域;在所述右侧盖板上,所述第二加固构件被设置为覆盖着从与所述顶面盖板的右端对应的部位至与所述上层支架的右端对应的部位为止的区域。基于该结构,由于第一加固构件和第二加固构件覆盖了从顶面盖板的侧端至上层支架的侧端为止的区域,所以能充分确保左侧盖板和右侧盖板的强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池组中,较佳为,所述第一加固构件及所述第二加固构件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提高强度的凸凹部。基于该结构,能增强第一加固构件及第二加固构件本身的刚性,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盒体前部的强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池组中,较佳为,所述盒体还具备,分别从前后侧覆盖所述电池模块,并分别与所述顶面盖板、所述上层支架、所述下层支架、所述左侧盖板及所述右侧盖板各自的前端、后端连接的前盖板及后盖板,在所述下层支架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形成有用于与车体底部紧固连接的前端紧固部、后端紧固部,在所述顶面盖板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与车体上部紧固连接的上端紧固部。基于该结构,电池组的电池模块被容置在箱状的盒体中,因而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另外,利用盒体上设有的前端紧固部、后端紧固部及上端紧固部可将电池组稳定地固定在车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电池组装载在车辆上的状态的前视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上述电池组装载在车辆上的状态的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可以是只由电动机驱动的电动机,也可以是由发动机和电动机驱动的混合动力车。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侧视图,图2是电池组1的立体图,图3是电池组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电池组1装载在车辆上的状态的前视立体图,图5是表示电池组1装载在车辆上的状态的后视立体图。图中,Fr表示车辆(电池组1)前侧,Rr表示车辆(电池组1)后侧,Lh表示车辆(电池组1)左侧,Rh表示车辆(电池组1)右侧,Up表示车辆(电池组1)上侧。

如图1所示,电池组1包括盒体2、及在盒体2内被配置为上下两层的电池模块3(上层)和电池模块4(下层)。

盒体2是由图3所示的上层支架21、下层支架22、顶面盖板23、左侧盖板24、右侧盖板25、后盖板26、前盖板27、框架28及29组装而成的组合式盒体。

详细而言,以使顶面盖板23、上层支架21、及下层支架22成为相互平行地上下排列且相互间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将顶面盖板23、上层支架21、及下层支架22各自的左端分别安装(紧固连接)在左侧盖板24上;将顶面盖板23、上层支架21、及下层支架22各自的右端分别安装(紧固连接)在右侧盖板25上;将顶面盖板23、上层支架21、下层支架22、左侧盖板24及右侧盖板25各自的后端分别安装(紧固连接)在后盖板26上;将顶面盖板23、上层支架21、下层支架22、左侧盖板24及右侧盖板25各自的前端分别安装在前盖板27上,从而构成图2所示的箱状的盒体2。

框架28、29被设置在顶面盖板23与上层支架21之间,用于支撑顶面盖板23、左侧盖板24、右侧盖板25及未图示的各种部件。电池模块3配置在上层支架21上,电池模块4配置在下层支架22上。

在此,构成盒体2的上层支架21、下层支架22、及后盖板26由中空的铝合金制成。构成顶面盖板23、左侧盖板24、右侧盖板25、前盖板27、及框架28、29的金属板是通过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有适宜的凸凹部(省略图示)的构件。

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池组1例如可如图4及图5所示那样,配置在设置有车体后座席的中间地板15与构成行李仓的后部地板16之间的区域。

具体而言,如图4及图5所示,电池组1的下层支架22的前端被紧固在车体底部(中间地板15上),电池组1的下层支架22的后端被紧固在车体底部(后部地板16上),电池组1的顶面盖板23的前端被紧固在车体上部(后上横梁17)安装的框架18上。

更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在下层支架22的底板部的整个前端缘上形成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朝着车辆前侧突出的凸缘部22a(前端紧固部)。该凸缘部22a上形成有六个螺栓插孔。通过将螺栓5从各螺栓插孔分别插入到车体底部(中间地板15)的对应部位上设有的内螺纹孔(省略图示)中并拧紧,可将下层支架22紧固连接在车体底部。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下层支架22的底板部的后端缘设有从该底板部的左端部及右端部分别朝着车辆后侧突出的安装片22b(后端紧固部)。各安装片22b上分别形成有一个螺栓插孔(省略图示)。通过将螺栓6分别从各螺栓插孔插入到车体底部(后部地板16)的对应部位上设有的内螺纹孔(图示省略)内并拧紧,可将下层支架22的后端紧固在车体底部。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顶面盖板23外侧(上面)的前端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安装有两个螺柱螺栓7(上端紧固部)。通过将固定设置在顶面盖板23上的总共四个螺柱螺栓7分别插入到安装在后上横梁17上的框架18上的螺栓插孔(省略图示)中并使其上端部突出在外,然后用螺母8与该螺柱螺栓7突出在外的上端部螺合,便能将顶面盖板23的前端紧固在车体上部(如图4所示)。

采用上述电池组1的固定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若向车辆前方作用的惯性力(负荷)施加在电池组1上,则电池组1的盒体2的前部承受的负荷较大。因而,盒体2的前部容易变形或破损。

对此,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左侧盖板24、右侧盖板25各自的外表面(也可以是内表面)的前部安装了板状的第一加固构件10、第二加固构件11。

第一加固构件10被安装在左侧盖板24的外表面(也可以是内表面)的前部。在左侧盖板24上,第一加固构件10被设置为覆盖着从与顶面盖板23的左端大致对应的部位至与上层支架21的左端大致对应的部位为止的区域。

第二加固构件11被安装在右侧盖板25的外表面(也可以是内表面)的前部。在右侧盖板25上,第二加固构件11被设置为覆盖着从与顶面盖板23的右端大致对应的部位至与上层支架21的右端大致对应的部位为止的区域。

第一加固构件10、第二加固构件11例如由称为补丁的金属板构成。另外,为了提高强度,较佳为,构成第一加固构件10、第二加固构件11的金属板不是单纯的平板形状,而是通过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有至少一个凸凹部(省略图示)的构件。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第一加固构件10、第二加固构件11被构成为,其中间部分为比其他部分更向盒体2的外侧隆起的凸起部。

由于第一加固构件10、第二加固构件11由金属板构成,不容易向盒体2内凹进,因此不会占用盒体2内的空间。因而,不需要减小盒体2内装载的电池模块3、4的尺寸,不会妨碍电池组1实现大容量化。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由于在电池组1的盒体2的两个侧面(左侧盖板24、右侧盖板25)的外表面的前部区域安装有由金属板构成的第一加固构件10、第二加固构件11,因而能大幅提高盒体2的前部的强度,同时又不会占用盒体2内的空间。

因而,即便是在电池组1的盒体2与车体上部(后上横梁17)间的紧固部位承受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盒体2也不容易变形或破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在不超越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