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2334发布日期:2020-03-27 14:0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因具有高能量、高电压、无记忆效应、环保以及寿命长等优点,已作为理想的能源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储能电源,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及小型电源驱动设备的电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而锂电池中心管结构作为锂电池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直接影响到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锂电池中心管结构在锂电池中起着排气、导热、正负极绝缘的作用;同时支撑电芯防止卷芯多次使用后变形、坍塌,所以中心管的表面会与电芯内壁紧密接触。

目前的锂电池中心管一般为固定结构,不能实现调节自身大小的效果,又因为中心管表面与电芯内壁相抵,两者摩擦力较大,进而不方便将中心管直接从电芯中取出,需要将卷芯完全展开后才能够取出中心管,拆卸效果较差,不方便厂商取出废弃锂电池内的中心管进行二次利用,进而不方便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调节自身大小,便于拆卸的锂电池中心管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不能实现调节自身大小的效果,进而不方便将中心管直接从电芯中取出,而提出的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外侧设有外管,所述外管分为多个相互不连接的壁体,所述壁体靠近内管的一侧设有多个抵杆,所述内管上开设有用于滑动卡接抵杆的滑孔,所述抵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壁体和内管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数量与壁体数量相同的凸块,所述凸块远离转轴的一侧为弯曲面,且曲率半径沿逆时针方向递增,所述抵杆穿过滑孔与凸块的弯曲面相抵,所述内管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转动安装转轴的安装槽,所述转轴远离安装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

优选地,所述转动靠近内管的一侧设有环形的卡接块,所述内管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卡接卡接块的环形卡接槽,所述卡接块过盈卡接在卡接槽内。

优选地,所述卡接槽的侧壁为波浪形,所述卡接块的形状与卡接槽相同,所述卡接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凸块在弯曲面曲率半径最大处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凸块以及转轴之间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转动块为圆柱体且半径与转轴相同,所述转动块的侧面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每个所述壁体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任意两个所述壁体之间的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转动块,能够调节外管壁体的位置,进而调节了中心管的大小,在拆卸中心管时,通过向内侧收缩壁体位置,使得外管不与电芯内壁相抵,进而方便使用者直接取出中心管,实现了高效快速的拆卸效果,进而方便中心管的重复循环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外管的壁体与内管不接触,增强了中心管的散热性能,降低了电芯的使用稳定,延长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中,因为外管的壁体位置可调节,使得中心管能够支撑不同尺寸的电芯,提高了中心管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壁体、2内管、3转轴、4凸块、5限位块、6抵杆、7弹簧、8转动块、9卡接槽、10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包括内管2,内管2外侧设有外管,外管分为多个相互不连接的壁体1,壁体1靠近内管2的一侧设有多个抵杆6,低杆沿内管2轴向均匀分布,且与外管的壁体1固定连接,内管2上开设有用于滑动卡接抵杆6的滑孔,抵杆6上套设有弹簧7,弹簧7两端分别与壁体1和内管2固定连接,弹簧7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对壁体1有一个向内的拉力,内管2内部设有转轴3,转轴3上设有数量与壁体1数量相同的凸块4,凸块4远离转轴3的一侧为弯曲面,且曲率半径沿逆时针方向递增,抵杆6穿过滑孔与凸块4的弯曲面相抵,通过转动转轴3,使抵杆6与凸块4的接触点发生变化,进而配合弹簧7使得抵杆6在滑动内滑动,使得壁体1产生在内管2径向上的位移,进而起到调节外管大小的作用,内管2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转动安装转轴3的安装槽,转轴3远离安装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8,使用者通过转动转动块8带动转轴3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转动块8卡接在内管2的一端且能够转动,在转动块8靠近内管2的一侧设有环形的卡接块10,内管2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卡接卡接块10的环形卡接槽9,卡接块10过盈卡接在卡接槽9内,过盈卡接使得转动块8不易脱出卡接槽9,且能够转动,而且卡接块10与卡接槽9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得转轴3不易在抵杆6的抵压下转动,进而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壁体1的位置不易发生变化,即固定了中心管的大小;

为了获得更好的过盈卡接效果,将卡接槽9的侧壁为波浪形,卡接块10的形状与卡接槽9相同,卡接块1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卡接块10与卡接槽9之间的摩擦力更大,转轴3更不易在抵压杆的作用下转动,转动块8也更不易脱出卡接槽9;

为了壁体1能在最大展开处固定,在凸块4在弯曲面曲率半径最大处设有限位块5,同时,限位块5和凸块4以及转轴3之间为一体成型;

为了方便使用者转动转动块8,转动块8为圆柱体且半径与转轴3相同,转动块8的侧面设有防滑纹;

为了外管对电芯的支撑作用更加均匀,每个壁体1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任意两个壁体1之间的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中心管处在电芯的内部,外管的壁体1与电芯内部相抵,起着支撑电芯的作用;当需要取出中心管时,只需要转动转动块8,带动转轴3的的转动,使得抵杆6与凸块4的接触点向凸块4曲率半径小的位置移动,同时在弹簧7的作用下,使得壁体1向内侧移动,中心管的体积减小,外管不与电芯内壁相抵,进而方便取出中心管,实现了高效快速的拆卸效果;同时外管的壁体1与内管2不接触,增强了中心管的散热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