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用按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0737发布日期:2020-05-20 02:0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键盘用按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特别是涉及一种键盘用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现有的按键装置,包括一个底板、三个间隔设置于该底板的感测件、一个位于所述感测件上方的键帽,及三个分别对应所述感测件的按压模组,每一个按压模组具有一个支撑于该底板及该键帽间的弹性件,及一个连接该弹性件且朝对应的该感测件延伸的延伸件。

当该键帽受到抵压时,该键帽受压侧会抵压相对应的弹性件而使相对应的延伸件抵于相对应的感测件,而使该相对应的感测件能感测压力而能判断该键帽受到抵压,而位于三处的所述按压模组就能确保该键帽的中间处或两侧在被抵压时都能顺利被感测。

然而,由于三个弹性件是共同连接该键帽,导致在安装时难以使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都保持一致,因此造成该键帽各处的按压触感不一致,导致使用上非常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背景技术所述至少一个缺点的键盘用按键装置。

本实用新型键盘用按键装置,包含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底板、感测模组及设置于该感测模组上方的键帽,该键盘用按键装置还包含两个侧按压模组、两个剪刀脚模组及主按压模组,该感测模组包括设置于该底板顶面并能感测受压状况的第一感测件,及两个沿该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感测件的两相反侧的第二感测件,所述侧按压模组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感测件,每一个侧按压模组具有弹性地设置于该底板且呈钟形以罩设于对应的第二感测件外侧的侧罩部,及设置于该侧罩部内侧并朝该第二感测件延伸的侧延伸部,所述剪刀脚模组分别对应于所述侧按压模组,每一个剪刀脚模组包括枢设于该底板的第一支架,及沿轴线与该第一支架枢接并枢设于该键帽的第二支架,每一个剪刀脚模组能于第一未受压状态及第一受压状态间变化,于该第一未受压状态时,该剪刀脚模组的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以各自的该轴线为轴相互交叉,该键帽及该第二支架不接触对应的该侧罩部,对应的该侧延伸部不接触对应的该第二感测件,于该第一受压状态时,该键帽及该第二支架的其中一个抵压对应的侧罩部并使对应的侧延伸部抵于对应的该第二感测件,该主按压模组弹性地连接于该底板及该键帽间并对应于该第一感测件,且能于第二未受压状态及第二受压状态间变化,于该第二未受压状态时,该主按压模组不接触该第一感测件,并维持使每一个剪刀脚模组处于各自的该第一未受压状态,于该第二受压状态时,该主按压模组受该键帽抵压而抵于该第一感测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键盘用按键装置,每一个第一支架具有枢设于该底板的第一底部、相邻于该键帽的第一顶部,及两个相互间隔地连接于该第一底部及该第一顶部间的第一侧部,每一个第二支架还具有枢设于该键帽的第二顶部、能相对该底板滑动的第二底部、两个相互间隔地连接该第二顶部及该第二底部间且能相对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部摆动的第二侧部,及连接于该第二顶部、该第二底部及所述第二侧部间的中央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键盘用按键装置,每一个第二支架的中央部是位于对应的侧罩部的上方,每一个剪刀脚模组于该第一未受压状态时,该中央部不接触对应的侧罩部,于该第一受压状态时,该剪刀脚模组受该键帽抵压以使该中央部抵压对应的该侧罩部并使对应的该侧延伸部抵于对应的第二感测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键盘用按键装置,每一个第一支架还具有由该第一顶部、该第一底部及所述第一侧部共同围绕界定并对应于对应的该侧罩部的第一穿孔,每一个第二支架还具有形成于该中央部并对应于对应的侧罩部的第二穿孔,每一个剪刀脚模组于该第一未受压状态时,该键帽不接触对应的该侧罩部,于该第一受压状态时,该剪刀脚模组受该键帽抵压以使该键帽及对应的该侧罩部的其中至少一个穿入该第一穿孔及该第二穿孔所共同形成的空间而使对应的该侧罩部受到该键帽抵压并使对应的该侧延伸部抵于对应的该第二感测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键盘用按键装置,该键帽具有按压部,及两个沿该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该按压部底部的抵压部,所述第一穿孔分别可供所述抵压部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分别可供所述抵压部穿过。

本实用新型所述键盘用按键装置,该主按压模组包括弹性地连接于该底板及该键帽间且呈钟形以罩设于该第一感测件外侧的主罩部,及设置于该主罩部内侧并朝该第一感测件延伸的主延伸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键盘用按键装置,还包含两个沿垂直该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每一个支撑杆具有枢接于该键帽的支撑部,及两个连接于该支撑部的两相反侧且枢接于该底板的枢接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键盘用按键装置,每一条轴线的延伸方向是与该长度方向同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该第一感测件、所述第二感测件、所述侧按压模组、所述剪刀脚模组,及主按压模组,使该键帽在任何位置被按压都能顺利被感测,而确保使用的可靠度,且只有单一的该主按压模组提供弹性力,使安装上更为便利,按压触感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键盘用按键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于另一个视角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4是沿图1中直线iv-iv所取得的一个剖视图,说明一个剪刀脚模组处于一个第一未受压状态;

图5是一个类似于图4的视图,说明该剪刀脚模组处于一个第一受压状态;

图6是沿图1中直线vi-vi所取得的一个剖视图,说明一个按压模组处于一个第二未受压状态;

图7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按压模组处于一个第二受压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键盘用按键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9是该第二实施例于另一个视角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10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剖视图,说明一个剪刀脚模组处于一个第一未受压状态;及

图11是一个类似于图10的视图,说明该剪刀脚模组处于一个第一受压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键盘用按键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底板2、一个感测模组3、一个键帽4、两个侧按压模组5、两个剪刀脚模组6、一个主按压模组7,及两个支撑杆8。

该底板2沿一个长度方向x延伸。

该感测模组3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底板2顶面并能感测受压状况的第一感测件31,及两个沿该长度方向x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感测件31的两相反侧的第二感测件32。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感测件31及所述第二感测件32为压阻式压力感测器,但是也能够是电容式压力感测器或是其它种类的型式,并不以此为限。

该键帽4设置于该感测模组3上方。

所述侧按压模组5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感测件32,每一个侧按压模组5具有一个弹性地设置于该底板2且呈钟形以罩设于对应的该第二感测件32外侧的侧罩部51,及一个设置于该侧罩部51内侧并朝对应的该第二感测件32延伸的侧延伸部52。

所述剪刀脚模组6分别对应于所述侧按压模组5,每一个剪刀脚模组6包括一个枢设于该底板2的第一支架61,及一个沿一条轴线l与该第一支架61枢接并枢设于该键帽4的第二支架62。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条轴线l的延伸方向是与该长度方向x同方向。

每一个第一支架61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底板2的第一底部611、一个相邻于该键帽4的第一顶部612,及两个相互间隔地连接于该第一底部611及该第一顶部612间的第一侧部613,每一个第二支架62具有一个枢设于该键帽4的第二顶部621、一个能相对该底板2滑动的第二底部622、两个相互间隔地连接该第二顶部621及该第二底部622间且能相对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部613摆动的第二侧部623,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二顶部621、该第二底部622及所述第二侧部623间且位于对应的该侧罩部51的上方的中央部624。

该主按压模组7弹性地连接于该底板2及该键帽4间并对应于该第一感测件31,且包括一个弹性地连接于该底板2及该键帽4间且呈钟形以罩设于该第一感测件31外侧的主罩部71,及一个设置于该主罩部71内侧并朝该第一感测件31延伸的主延伸部72。

所述支撑杆8沿一个垂直该长度方向x的宽度方向y间隔设置,每一个支撑杆8具有一个枢接于该键帽4的支撑部81,及两个连接于该支撑部81的两相反侧且枢接于该底板2的枢接部82。

要说明的是,该底板2、该键帽4、所述第一支架61、所述第二支架62及所述支撑杆8间的枢接结构,为键盘技术领域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因此本说明书不再进一步说明动作原理。

参阅图2、4、5,每一个剪刀脚模组6能于第一未受压状态及第一受压状态间变化,于该第一未受压状态时(见图4),该剪刀脚模组6的该第二支架62与该第一支架61以各自的该轴线l为轴相互交叉,该键帽4不接触该第二支架62的中央部624,该中央部624不接触对应的该侧罩部51,该侧罩部51的侧延伸部52不接触对应的该第二感测件32,于该第一受压状态时(见图5),该剪刀脚模组6受该键帽4抵压以使该第二支架62的中央部624抵压对应的该侧罩部51并使该侧延伸部52抵于对应的该第二感测件32,使对应的该第二感测件32感测到受压状况。

参阅图2、6、7,该主按压模组7能于第二未受压状态及第二受压状态间变化,于该第二未受压状态时(见图6),该主按压模组7不接触该第一感测件31,并维持使每一个剪刀脚模组6处于各自的该第一未受压状态,于该第二受压状态时(见图7),该主按压模组7的该主罩部71受该键帽4抵压而使该主延伸部72抵于该第一感测件31,使该第一感测件31感测到受压状况。

当一个使用者按压该键帽4的中心位置时,该键帽4会受压并抵压使该主按压模组7变化至该第二受压状态,如此该第一感测件31就能顺利感测到受压状况,而当该使用者不再按压该键帽4时,该主罩部71的弹性力就会驱使该键帽4回弹,以使该主按压模组7变化至该第二未受压状态。

而当该使用者按压该键帽4的一侧时,该键帽4的受压侧会下倾并抵压对应侧的该剪刀脚模组6,以使对应侧的该剪刀脚模组6变化至该第一受压状态,如此相对应的该第二感测件32就能顺利感测到受压状况,此时另一侧的该剪刀脚模组6会维持于该第一未受压状态,而当该使用者不再按压该键帽4时,该主罩部71的弹性力就会驱使该键帽4回弹,以使前述对应侧的该剪刀脚模组6变化至该第一未受压状态,使所述剪刀脚模组6皆处于第一未受压状态。由于该第一感测件31及所述第二感测件32的其中一个感测到受压状况时,就代表该键帽4受到按压,因此能够确保该键盘用按键装置能够有效运作,不会有因为按压位置不在该键帽4的正中间就会感测不到的问题,因此能大幅提升使用时的可靠度。

此外,由于所述剪刀脚模组6只作为结构连动使用,而能使键帽回弹的弹性力只由该主按压模组7提供,因此在安装及使用时不会有现有技术中多处弹性力互相干扰的问题,在安装所述剪刀脚模组6时能够更为便利,且使用时的按压触感也能保持一致。

参阅图8、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第二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其差异处在于:

该键帽4具有一个按压部41,及两个沿该长度方向x分别设置于该按压部41底部的抵压部42。

每一个第一支架61还具有一个由各自的该第一顶部612、各自的该第一底部611及各自的所述第一侧部613共同围绕界定并对应于对应的侧罩部51的第一穿孔614,每一个第二支架62还具有一个形成于各自的该中央部624并对应于对应的侧罩部51的第二穿孔625。所述第一穿孔614分别可供所述抵压部42穿过,所述第二穿孔625分别可供所述抵压部42穿过。

参阅图8、10、11,每一个剪刀脚模组6于各自的该第一未受压状态时(见图10),该键帽4不接触该第二支架62的该中央部624,该键帽4的抵压部42不接触所述侧罩部51,于该第一受压状态时(见图11),该剪刀脚模组6受该键帽4的抵压以使相对应的该键帽4的抵压部42穿入对应的第一穿孔614及对应的第二穿孔625所共同形成的空间而使对应的侧罩部51受到相对应的该键帽4的抵压部42抵压并使对应的该侧延伸部52抵于该第二感测件32。

要说明的是,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于该第一受压状态时,也能够设计成使该侧罩部51穿入对应的第一穿孔614及对应的第二穿孔625所共同形成的空间而使该侧罩部51受到相对应的该键帽4的抵压部42抵压并使对应的该侧延伸部52抵于该第二感测件32,而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如此,该第二实施例也可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该第一感测件31、所述第二感测件32、所述侧按压模组5、所述剪刀脚模组6,及主按压模组7,使该键帽4在任何位置被按压都能顺利被感测,而确保使用的可靠度,且只有单一的该主按压模组7提供能使键帽回弹的弹性力,使安装上更为便利,按压触感保持一致,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