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电连接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88936发布日期:2020-10-28 12:5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电连接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电连接器,进一步而言,涉及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板状的嵌合部的一个面和与其相反侧的另一个面双方具有接触部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37851中,公开了具有上述的形状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该电连接器包括:形成嵌合部的一个面的接触部的多个第一端子(终端)、和形成嵌合部的另一个面的接触部的多个第二端子。在这些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为了降低噪声的影响,并且防止端子的塑性变形或破损,设置有与壳体一起一体成型的遮蔽板。

在该现有的制造方法中,大致包括两个工序。即:多个第一端子及遮蔽板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一体设置的一次成型部的工序;和一次成型部及多个第二端子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一体设置的二次成型部从而生成上述壳体的工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7851

伴随着电子设备的多功能化、高功能化,要求进一步的传输率的提高。降低噪声对于提高传输率是有效的。设置遮蔽板也是使噪声降低的一个方法,但在该情况下,在设置遮蔽板的同时,准确地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定位变得重要。通过准确地将它们定位,在磁通从遮蔽板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抵消串扰,使噪声更有效地降低。

然而,由于以上例示的现有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在将一次成型部和多个第二端子嵌件成型时,保持使多个第二端子露出它们的端子部分地相对于一次成型部进行定位,因此具有无法准确地将多个第二端子相对于一次成型部定位这样的问题。更详细而言,为了准确地将多个第二端子相对于一次成型部定位,通过模具可靠地抑制端子以便也能够承受射出成型时的压力是重要的,但伴随着装置的小型化,端子也小型化(例如,也存在端子长度为数毫米左右),在现有的技术中,可靠地抑制端子变得不可能、或者变得困难,其结果为,由于流入模具的树脂而使端子振动的危险变大,难以保持使端子部分露出地将第二端子相对于设置于一次成型部的多个第一端子、遮蔽板准确地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板状的嵌合部的一个面和与其相反侧的另一个面双方具有接触部的电连接器中,能够经由遮蔽板而准确地将形成嵌合部的一个面的接触部的多个第一端子、和形成嵌合部的另一个面的接触部的多个第二端子进行定位。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对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而言,上述电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备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板状的嵌合部;多个第一端子,它们分别具有配置于所述嵌合部的一个面并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能够与上述对象连接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从上述壳体露出的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二端子,它们分别具有配置于与上述嵌合部的上述一个面相反侧的另一个面并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能够与上述对象连接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和从上述壳体露出的第二连接部;以及遮蔽板,其配置在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第二接触部之间,上述第一连接部的排列方向以及上述第二连接部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嵌合部的厚度方向正交,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上述第一接触部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一体设置的一次成型部的工序;多个上述第二接触部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一体设置的二次成型部的工序;以及上述一次成型部与上述二次成型部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一体设置的三次成型部来生成上述壳体的工序,上述遮蔽板与上述一次成型部及上述二次成型部一起通过嵌件成型而一体设置为上述三次成型部的一部分。

根据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将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一体设置而成的一次成型部、和将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一体设置而成的二次成型部分别被预先形成,因此在形成三次成型部时,仅通过将这些一次成型部与二次成型部组合,便能够将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特别是这些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经由遮蔽板而准确地定位。

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形成上述一次成型部的工序中,将第一卡合部作为上述一次成型部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在形成上述二次成型部的工序中,将第二卡合部作为上述二次成型部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在形成上述三次成型部从而生成上述壳体的工序中,使上述第一卡合部与上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这里,上述卡合部可以是凸部或者凹部。

通过利用卡合部,能够更加准确且容易地将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特别是,这些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进行定位。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形成上述三次成型部来生成壳体的工序包括在上述嵌合部的上述一个面与上述另一个面的周缘,用树脂填充在上述一次成型部与上述二次成型部之间产生的间隙。上述周缘可以是在俯视观察时为大致u字形状。

通过用树脂填充在将一次成型部与二次成型部组合时产生的周缘的间隙,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一次成型部与二次成型部。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形成上述一次成型部的工序包括用树脂填充相邻的上述第一接触部彼此之间的间隙;以及/或者,形成上述二次成型部的工序包括用树脂填充相邻的上述第二接触部彼此之间的间隙。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填充于上述相邻的上述第一接触部彼此之间的间隙的树脂部与上述第一接触部相比,在上述嵌合部的厚度方向上向与上述二次成型部相反侧突出,以及/或者,填充于上述相邻的上述第二接触部彼此之间的间隙的树脂部与上述第二接触部相比,在上述嵌合部的厚度方向上向与上述一次成型部相反侧突出。

通过设置这样的填充部,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易剥离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部分。

进一步,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形成上述一次成型部的工序包括将上述第一端子的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的端部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用树脂覆盖,以及/或者,形成上述二次成型部的工序包括将上述第二端子的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的端部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用树脂覆盖。

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由于在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的端部经常剥落,因此通过用树脂可靠地覆盖这些部分,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易剥离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

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形成上述三次成型部来生成上述壳体的工序包括在上述第一端子的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的端部,用树脂填充沿上述嵌合部的厚度方向形成于比上述端部靠上述二次成型部的一侧的凹陷,以及/或者,形成上述三次成型部来生成上述壳体的工序包括在上述第二端子的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的端部,用树脂填充沿上述嵌合部的厚度方向形成于比上述端部靠上述一次成型部的一侧的凹陷。

这些凹陷在对一次成型部、二次成型部进行嵌件成型时,可通过利用模具抑制端子而产生,但在生成三次成型部80时,通过用树脂填充这些凹陷,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易剥离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

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形成上述一次成型部的工序包括在将多个上述第一接触部的排列方向与多个上述第一连接部的排列方向保持为实质上相互平行的状态下,将多个上述第一连接部作为一体而相对于多个上述第一接触部弯折的工序,以及/或者,形成上述二次成型部的工序包括在将多个上述第二接触部的排列方向与多个上述第二连接部的排列方向保持为实质上相互平行的状态下,将多个上述第二连接部作为一体而相对于多个上述第二接触部弯折的工序。

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将上述遮蔽板与上述一次成型部及上述二次成型部一起通过嵌件成型而一体设置为上述三次成型部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在形成上述一次成型部的工序中将供上述遮蔽板载置的第一载置面形成于上述一次成型部,以及/或者,在将上述遮蔽板与上述一次成型部及上述二次成型部一起通过嵌件成型而一体设置为上述三次成型部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在形成上述二次成型部的工序中将供上述遮蔽板载置的第二载置面形成于上述二次成型部。

通过设置载置面,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遮蔽板定位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规定位置、例如它们的正中间位置。

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上述第一载置面,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多个上述第一接触部的排列方向、以及上述嵌合部的厚度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设置规定上述第一载置面中的上述遮蔽板的位置的突起,以及/或者,在上述第二载置面,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多个上述第二接触部的排列方向、以及上述嵌合部的厚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设置规定上述第二载置面中的上述遮蔽板的位置的突起。

通过设置突起,从而通过与突起的碰撞,能够容易地规定载置面中的遮蔽板的位置。

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第一连结部,上述第一载置面至少由将多个上述第一接触部保持为一体的第一树脂部分、和将多个上述第一连结部保持为一体的第二树脂部分形成,这些树脂部分相互分离,以及/或者,上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上述第二接触部与上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二连结部,上述第二载置面至少由将多个上述第二接触部保持为一体的第一树脂部分、和将多个上述第二连结部保持为一体的第二树脂部分形成,这些树脂部分相互分离。

通过为这样的结构,即使在设置树脂部分后,也能够自由地切断用于形成端子的金属板。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备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板状的嵌合部;多个第一端子,它们分别具有配置于上述嵌合部的一个面并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能够与上述对象连接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从上述壳体露出的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二端子,它们分别具有配置于上述嵌合部的与上述一个面相反侧的另一个面并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能够与上述对象连接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和从上述壳体露出的第二连接部;以及遮蔽板,其配置在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第二接触部之间,上述遮蔽板的一部分从上述壳体呈板状露出。

在上述方式的电连接器中,也可以是,上述遮蔽板的一部分与配置在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第二接触部之间的遮蔽板的遮蔽部分存在于同一面上。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电连接器中,也可以是,上述遮蔽板的一部分从上述壳体的环绕上述遮蔽板的板厚的周缘之中除上述嵌合部、以及、上述第一连接部及上述第二连接部的露出部以外的部分露出。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备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板状的嵌合部;多个第一端子,它们分别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以及连结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结部;多个第二端子,它们分别具有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结上述第二接触部与上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连结部;以及遮蔽板,其配置在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第二接触部之间,上述第一连接部的排列方向以及上述第二连接部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嵌合部的厚度方向正交,上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包括:第一保持部,其由将上述多个第一接触部保持为一体的树脂构成;第二保持部,其由将上述多个第二接触部保持为一体的树脂构成;以及第三保持部,其由将上述两个保持部、上述第一连结部、上述第二连结部、以及上述遮蔽版保持为一体的树脂构成。

根据本申请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板状的嵌合部的一个面和与其相反侧的另一个面双方具有接触部的电连接器中,能够经由遮蔽板而准确地将形成嵌合部的一个面的接触部的多个第一端子、和形成嵌合部的另一个面的接触部的多个第二端子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能够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一次成型部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一次成型部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一次成型部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二次成型部的制造工序的图,且是与图4对应的图。

图8是表示二次成型部的制造工序的图,且是与图5对应的图。

图9是表示二次成型部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0是表示形成三次成型部来生成壳体的工序的图,且是表示将一次成型部与二次成型部组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形成三次成型部来生成壳体的工序的图,且是表示将一次成型部与二次成型部组合前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形成三次成型部来生成壳体的工序的图,且是表示将一次成型部与二次成型部组合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形成三次成型部来生成壳体的工序的图,且是表示将一次成型部与二次成型部组合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形成三次成型部来生成壳体的工序的图,且是表示形成三次成型部来生成壳体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当然,不会由此限定本发明。

图1是表示能够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连接器1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图3是表示其内部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电连接器1形成大致左右对称形状,主要包括树脂制的壳体20、与壳体20一体成型的多个端子60及遮蔽板70、以及安装于壳体20的外部的金属制的外壳50。图2是通过它们的立体图而示出了将壳体20与外壳50分解后的状态,图3是与壳体20一体成型的端子60和遮蔽板70的立体图。

电连接器1在将外壳50和端子60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基板(未图示)的状态下使用。在电连接器1的前表面设置有嵌合口25,在嵌合口25插入对象连接器(未图示)的一部分,而能够与对象连接器连接。

外壳50在除嵌合口25侧以外的几乎所有面覆盖壳体20的外部。在外壳50的顶面设置有孔51,孔51在对象连接器的一部分插入于嵌合口25时供对象连接器的卡止突部能够装卸自如地卡止。通过使卡止突部卡止于孔51,从而防止了对象连接器从电连接器1的脱落。另外,在外壳50的底面设置有舌片27,舌片27在对象连接器的一部分插入于嵌合口25时能够与对象连接器的外壳接触。通过设置舌片27,由于接地连接,因此能够使外壳50与对象连接器的外壳可靠地电连接。

在外壳50的嵌合口25的上部及左右侧缘设置有折返部52,确保了外壳50的强度。设置在折返部52的下方的脚52a在贯通于基板的贯通孔的状态下被焊接。在外壳50的背面侧向下方突出的脚54a也在贯通于基板的贯通孔的状态下被焊接。通过这些焊接,外壳50与壳体20一起固定于基板,并且与基板接地连接。

壳体20从外壳50的背面侧内插于其内部。壳体20的背面侧通过在插入了壳体20的状态下将外壳50的闭盖53在弯折部53a朝向下方弯折而被封闭。在闭盖53也设置有折返部53b,通过与外壳主体的侧面卡合而确保了外壳50的强度。

壳体20包括:形成大致长方形状的主体部22;和比主体部22朝向前侧即朝向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沿着嵌合方向“α”突出的嵌合部21。嵌合部21是设置在主体部22的前侧的厚壁的板状部件。多个、这里为5个端子60以使各自的一部分(接触部62)露出的状态分别设置于嵌合部21的一个板面21a(位于基板侧的面。下表面。)、和与该一个面相反侧的另一个板面21b(与基板相反侧的面。上表面。)。在与对象连接器(未图示)嵌合时,这些接触部62与设置于对象连接器的对应端子的规定部分接触而使它们电连接。

端子60包括:配置在嵌合部21的一个板面21a侧的多个第一端子61a组、和配置在嵌合部21的另一板面21b侧的多个第二端子61b组。各组分别通过将一张金属板冲裁、弯折而形成。在多个第一端子61a中,能够包含两组由相邻的两个端子构成的配对端子,同样地,在多个第二端子61b中,能够包含两组由相邻的两个端子构成的配对端子。

多个第一端子61a分别包括:第一接触部62a,其与对象连接器嵌合时与对象连接器的对应连接器的规定部分接触;第一连接部63a,其与基板连接;以及第一连结部64a,其将第一接触部62a与第一连接部63a连结。第二端子61b也同样地,包括第二接触部62b、第二连接部63b、以及第二连结部64b。

第一接触部62a、第二接触部62b配置于嵌合部21。为了与对象连接器接触,第一接触部62a分别以使板面21a的一侧在嵌合部21的外部露出的状态设置,并且,第二接触部62b分别以使板面21b的一侧在嵌合部21的外部露出的状态设置。为了加大与对象连接器的有效嵌合长度,第一接触部62a与第二接触部62b分别沿着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α”实质上笔直地延伸。不过,为了与对象连接器的接触顺畅,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的端部65a、65b朝向遮蔽板70侧稍微弯折。

在嵌合部21中,第一端子61a组所包含的多个第一接触部62a在排列方向“β”上以相互等间距地分离的状态排列,同样地,第二端子61b组所包含的多个第二接触部62b在排列方向“β”上以相互等间距地分离的状态排列。为了防止串扰,将它们组合时,相互呈交错状排列。

第一连接部63a、第二连接部63b为了与基板连接,以从壳体20露出的状态设置。它们分别相对于焊接连接的基板的面水平且实质上笔直地延伸。第一端子61a组所包含的多个第一连接部63a在排列方向“β”上以相互等间距地分离的状态排列,同样地,第二端子61b组所包含的多个第二连接部63b在排列方向“β”上以相互等间距地分离的状态排列。这些第一连接部63a的排列方向“β”以及第二连接部63b的排列方向“β”与嵌合部21的厚度方向“γ”正交。

第一连结部64a和第二连结部64b除第一连接部63a、第二连接部63b的边界附近以外,将它们的几乎所有部分埋入于壳体20的内部。第一连结部64a包括曲部64af、和弯折部64ab、64aa、64ad、64ae,第二连结部64b包括曲部64bf、和弯折部64bb、64ba、64bd、64be。曲部在金属板冲裁时形成,弯折部通过之后弯折而形成。与具有这些多个曲部和弯折部无关地,多个第一接触部62a的排列方向“β”与多个第一连接部63a的排列方向“β”实质上相互保持平行状态。同样地,多个第二接触部62b的排列方向“β”与多个第一连接部63b的排列方向“γ”实质上相互保持平行状态。

遮蔽板70为了遮蔽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而使用。遮蔽板70主要包括:大致矩形的第一遮蔽部分71,其配置在第一接触部62a与第二接触部62b之间而将它们遮蔽;和大致矩形的第二遮蔽部分72,其配置在嵌合部21的厚度方向“γ”上第一连结部64a的特别是位于与第一接触部62a同一面的部分、和在嵌合部21的厚度方向“γ”上第二连结部64b的特别是位于与第二接触部62b同一面的部分之间而将它们遮蔽。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在它们几乎所有部分中,被遮蔽板70有效地遮蔽。

参照图4至图14,对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作为一个例子,对图1等所示的电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根据本发明,并不限于电连接器1,也能够制造各种形状的电连接器。

图4至图6是表示构成电连接器1的壳体20的一部分的一次成型部30的制造工序的图,图7至图9是表示构成电连接器1的壳体20的一部分的二次成型部40的制造工序的图,且是与图4至图6分别对应的图,图10至图14是表示经过图4至图6的工序制造出的一次成型部30、和经过图7至图9的工序制造出的二次成型部40与遮蔽板70一起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一体设置的三次成型部80,来生成壳体20的工序的图。

首先,参照图4至图6,对构成电连接器1的壳体20的一部分的一次成型部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4示出了在对金属板进行冲裁之后实施了规定的处理后的状态,是从相对于嵌合部21的固定侧观察的立体图。在制造一次成型部30时,首先,保持通过连结部67a而与载体(未图示)连接地,将一张金属板冲裁成规定的形状,接着,将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的第一接触部62a的端部65a弯折,并且将第一连结部64a在弯折部64ad、64ae分别弯折成大致直角,在与第一接触部62a之间形成设置了阶梯的第一连接部63a。此时,弯折部64ad、64ae以将多个第一接触部62a的排列方向“β”与多个第一连接部63a的排列方向“β”保持为实质上相互平行的方式弯折。此外,在实施这些处理的阶段,多个第一端子61a仍处于通过端部连结部分63aa而与金属板的中间连结部分64ac相互连结的状态。

图5、图6表示实质上完成了一次成型部30的状态。更详细而言,表示在图4的金属板中,将第一连结部64a在弯折部64ab弯折成大致直角,并且,在去除了中间连结部分64ac之后,形成多个树脂部分的状态。

图5的(a)是从相对于嵌合部21的固定侧观察一次成型部30的立体图,与图4对应,图5的(b)是从与对象连接器的接触侧观察一次成型部30的立体图。图6表示实质上完成的一次成型部30的俯视图,图6的(b)表示图6的(a)中的a-a线剖视图。对于使一次成型部30完成,只要切断端部连结部分63aa即可,该切断可以在任何时间点进行。此外,弯折部64ab与弯折部64ad、64ae同样地,以将多个第一接触部62a的排列方向“β”与多个第一连接部63a的排列方向“β”保持为实质上相互平行的方式弯折。

通过经过上述图5、图6的工序,形成将相邻的多个第一接触部62a保持为一体的第一树脂部分(第一保持部)31,另外,形成将相邻的多个第一连结部64a、例如它们中的3条的中间附近保持为一体的第二树脂部分32,进一步,形成将相邻的多个第一连结部64a、例如它们中的3条的中间附近保持为一体的树脂部分33。上述多个第一接触部62a及第一连结部64a通过嵌件成型而一体地设置。由于形成树脂部分,在嵌件成型之后,即使在基于金属板的中间连结部分64ac、端部连结部分63aa的连结断开的情况下,各第一端子61a彼此也不会分开。此外,如图6的(b)所示,在经过图5的工序时,第一端子61a的与对象连接器嵌合侧的端部65a、进一步而言,向遮蔽板70侧稍微弯折的部分65a被用树脂覆盖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其结果为,有效地防止了第一端子61a从树脂的剥离。

在嵌件成型中,进一步优选将相邻的第一接触部62a彼此之前的间隙36(参照图4)用树脂填充。由此,能够将相邻的第一接触部62a以更稳定的状态固定。另外,此时,优选填充于间隙36的树脂部37在嵌合部21的厚度方向“γ”上朝与二次成型部40相反侧突出。通过使树脂部37突出而能够将第一接触部62a更加可靠地固定于嵌合部21。此外,嵌合部21的厚度方向“γ”与第一连接部63a、第二连接部63b的排列方向“β”处于正交关系。

也可以在第一树脂部分31、第二树脂部分32、以及第三树脂部分33设置使遮蔽板70载置的载置面31a、32a、33a。通过设置载置面31a、32a、33a,能够在第一端子61a与第二端子61b之间的规定位置,保持距这些端子规定的距离的状态下,容易地对遮蔽板70进行定位。另外,也可以设置从上述载置面31a、32a向遮蔽板70的载置侧突出的突起31b、32b。通过设置突起31b、32b,从而遮蔽板70通过与突起31b、32b的碰撞,而规定载置面31a、32a中的位置,更详细而言,通过与突起31b、32b碰撞,从而能够在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α”、多个第一接触部62a的排列方向“β”、以及嵌合部21的厚度方向“γ”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规定遮蔽板70在载置面31a、32a中的位置。

在形成三次成型部80来生成壳体20时,当将一次成型部30与二次成型部40组合时,为了决定一次成型部30与二次成型部40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在第一树脂部分31一体地设置能够与二次成型部40的规定部分卡合的第一卡合部31c作为一次成型部30的一部分。第一卡合部31c例如可以是凹部312c和凸部311c,这些凹凸从上方朝向下方沿着多个第一接触部62a的排列方向“β”设置。凹部312c在排列方向“β”上能够设置于第一接触部62a的位置,凸部311c在排列方向“β”上能够设置于树脂部37的位置。

二次成型部40具有与一次成型部30大致相同的构造,另外,如图7至图9所示,二成型部40的制造工序与一次成型部30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关于二次成型部40的制造方法的详细的说明,这里仅对一次成型部30与二次成型部40的主要不同、以及一次成型部30与二次成型部40的关系进行说明。此外,图7与图4对应,图8的(a)、(b)与图5的(a)、(b)对应,图9的(a)与图6的(a)对应。图9的(b)是图9的(a)中的a-a线剖视图。在表示二次成型部40的图7等中,对与一次成型部30的部件对应的部件标注与一次成型部30的部件相同的编号。不过,在二次成型部40中,代替一次成型部30中的“a”的文字而使用“b”。

与一次成型部30的第一树脂部分31同样地,在二次成型部40的第一树脂部分41设置有载置面41a,并且,在第二树脂部分42设置有载置面42a,进一步在第三树脂部分43设置有载置面43a,在相邻的第二接触部62b彼此之间的间隙46填充有树脂部47,并且,在载置面41a、42a分别设置有用于规定遮蔽板70的位置的突起41b、42b。在载置面43a未设置有突起,但如后述那样,遮蔽板70由于以配置在一次成型部30的载置面31a、32a、33a与二次成型部40的载置面41a、42a、43a之间的状态被组装,因此只要在任一个部分设置突起,则能够容易地确定遮蔽板70的位置。

图10、图11是表示将经过图4至图6的工序而制造出的一次成型部30、与经过图7至图9的工序而制造出的二次成型部40在它们之间经由遮蔽板70而组合前的状态的图,图10是将该状态用立体图示出,图11是其主视图。图12、图13是表示将它们组合后的状态的图,图12是从上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3是从底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将组合后的一次成型部30与二次成型部40通过嵌件成型而一体设置,由此形成三次成型部80来生成壳体20后的状态的图。

根据图10至图14可知,在将一次成型部30与二次成型部40组合时,通过载体75输送的遮蔽板70载置于设置于一次成型部30的载置面31a等,且载置于设置于二次成型部40的载置面41a等,进一步,通过从载置面突出的突起31b等规定其位置。

遮蔽板70载置于载置面41a等,并且,在通过突起31c等规定位置时,保持通过连结部73而与载体25连结。因此,遮蔽板70的载置、及定位能够容易地进行。另外,上述遮蔽板70、连结部73、以及载体25通过冲裁一张金属板而一体地形成,并且,之后也不会相互弯折。因此,它们的制造也是容易的。由于没有被弯折,遮蔽板70、特别是,该第一遮蔽部分71及第二遮蔽部分72、连结部73、以及载体25始终存在于同一面上。通过使它们位于同一面上,从而之后的处理变得容易。

另外,此时,例如,凸部411c与凹部412c依次从左向右沿着多个第二接触部62b的排列方向“β”包含在设置于二次成型部40的第二树脂部分41的第二卡合部41c中,与此对应地,例如,凹部312c与凸部311c依次从左向右沿着多个第一接触部62a的排列方向“β”包含在设置于一次成型部30的第一树脂部分31的第一卡合部31c中。上述第二卡合部41c与第一卡合部31c由于相互处于互补形状的关系,因此在形成三次成型部80来生成壳体20时,在将一次成型部30与二次成型部40组合后,一次成型部30的第一卡合部31c与二次成型部40的第二卡合部41c呈交错状啮合。其结果为,遮蔽板70可靠地配置于一次成型部30与二次成型部40的规定位置,且一次成型部30与二次成型部40的位置关系被容易且可靠地决定。

最后,如图14所示,一次成型部30和二次成型部40与遮蔽板70一起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一体设置的三次成型部80,来生成壳体20。三次成型部80至少作为将第一接触部62a一体保持的第一树脂部分(第一保持部)31、连结第一接触部62a与第一连接部63a的第一连结部64a、将第二接触部62b一体保持的第一树脂部分(第二保持部)41、连结第二接触部62b与第二连接部63b的第二连结部64b、以及将遮蔽版70一体保持的保持部(第三保持部)发挥功能。此时,连结载体75与遮蔽板70的连结部73从壳体20的环绕遮蔽板70的板厚的周缘74(图12、图13)之中除嵌合部21、以及、第一接触部62a与第二接触部62b的露出部以外的部分露出。之后,端子连结部分63aa、63ba被切断,并且在连结部73中将壳体20从载体75切离之后,根据需要对壳体20安装外壳50。其结果为,从壳体20露出的连结部73也与壳体20一起被外壳50覆盖,从外部遮蔽。在形成三次成型部80时,用树脂填充壳体20的主体部22侧,并且至少用树脂填充在嵌合部21的一个面21a与另一个面21b之间产生的间隙51。间隙51例如包含由嵌合部21的一个面21a和另一个面21b的周缘、进一步而言,由嵌合部21的前侧55a和侧面55b形成的俯视观察时大致u字形状的、嵌合部21的周缘部分的间隙。特别是前侧55a的间隙包含第一端子61a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的端部65a中的间隙、更详细而言,在嵌合部21的厚度方向“γ”上形成在比端部65a靠二次成型部40侧的凹陷65aa、第二端子61b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的端部65b中的间隙、更详细而言,在嵌合部31的厚度方向“γ”上形成在比端部65b靠一次成型部30侧的凹陷65ba。这些凹陷65aa、65ba分别是在对一次成型部30、二次成型部40进行嵌件成型时,通过利用模具抑制端子而产生的,但在生成三次成型部80时,这些凹陷65aa、65ba也被用树脂填充。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其他各种变更。

例如,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用于形成一次成型部30的嵌件成型时用树脂填充相邻的第一接触部62a彼此之间的间隙36(参照图4),同样地,在用于形成二次成型部40的嵌件成型时用树脂填充相邻的第二接触部62b彼此之间的间隙46(参照图8),但也可以在形成三次成型部80时对它们进行填充。

进一步,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弯折工序只要不妨碍其他工序,则当然可以在任何时间点进行。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连接器;20…壳体;21…嵌合部;21a…一个面;21b…另一个面;22…主体部;25…嵌合口;30…一次成型部;31…第一树脂部分;31a…载置面;31c…第一卡合部(311c…凸部312c…凹部);32…第二树脂部分;32a…载置面;32b…突起;33…树脂部分;36…间隙;40…二次成型部;41…第一树脂部分;41a…载置面;41c…第二卡合部(411c…凸部412c…凹部);42…第二树脂部分;42a…载置面;43…树脂部分;80…三次成型部;51…间隙;50…外壳;60…端子;61a…第一端子;62a…第一接触部;63a…第一连接部;65a…端部;61b…第二端子;62b…第二接触部;63b…第二连接部;64b…第二连结部;65b…端部;70…遮蔽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