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84020发布日期:2021-01-08 14:1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涉及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氟化碳电池是固体正极系列中比能量最高的锂一次电池,其理论质量比能量高达2180wh/kg,且其具有工作温度范围宽、安全性能高、工作平台高且平稳、自放电率低等优势,受到广泛地关注。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电脑、手机、智能表计、通讯设备和特殊领域设备等无需电源维护的设备对电源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无人机、水下航行器等特殊领域设备要求锂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鉴于上述情况,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容量氟化碳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提升锂/氟化碳电池的能量密度。

cn103594687a公开了一种锂氟化碳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工艺材料包括基底材料、导电剂、分散剂和粘结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纯水和粘结剂的混合液中加入分散剂并搅拌;在混合液中加入经研磨并过200目分子筛的导电剂搅拌;在混合液中加基底材料并搅拌;将浆料在恒定温度烘一定时间后加入酒精进行破乳;采用热辊压的方式将浆料辊压出厚度为0.2~1.0mm的膜层;将膜层压制在镍网集流体上即可。该方案虽然制备的厚电极容量较高,但在制造过程中难以实现连续制膜和膜片辊压,且所用镍网集流体密度大,增加了电池结构件的质量百分比,不利于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提升。

cn102903921a公开了一种以氟化碳为正极的水系电池,该方案提供的电池设有正极、负极和电解液体系,所述正极采用含有氟化碳材料作为活性物质,所述正极采用涂布方式制备获得。

cn104466107a公开了一种氟化碳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该氟化碳复合正极以铝箔为基底,基底一表面由下到上依次为含氟化碳、碳导电剂和粘结剂的复合涂层和含镍镀层;制备方法是将氟化碳、碳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浆料;将所得混合浆料涂覆在铝箔一表面,干燥后,在铝箔一表面形成复合涂层;再在所述复合涂层表面经过化学镀镍方法镀一层含镍镀层后,进行热处理、辊压,剪切成电池正极。

上述cn102903921a和cn104466107a均采用涂覆方式制备电极,其厚度均小于300μm,受氟化碳材料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等特性影响,采用涂覆法制造的氟化碳极片一般均为薄电极,难以满足电池向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可以提升整体粘结性能,增加单位面积集流体上活性物质负载量,提高电极片的能量密度。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电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电极集流体上的电极活性物质膜层,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膜层包括层叠的至少2层电极膜片;在所述电极集流体的同一面上,每个不与所述电极集流体贴合的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均不低于比其更靠近电极集流体的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中,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膜层包括层叠的至少2层电极膜片,例如2层、3层或4层等。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使用多层膜片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层电极膜片叠加,在提升活性物质负载量以增加能量密度的同时,不产生因一次性涂覆厚电极导致溶剂挥发慢,出现导电剂上浮和极片龟裂,从而导致电池性能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中,因为集流体可以单面或者两面涂布,故每个所述电极片可以有一个或两个电极活性物质膜层。

不与所述电极集流体贴合的电极膜片是指该膜片与电极集流体之间至少间隔着一个电极膜片。

在所述电极集流体的同一面上,每个不与所述电极集流体贴合的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均不低于比其更靠近电极集流体的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即远离电极集流体的电极膜片的粘结剂质量分数不低于靠近电极集流体的电极膜片的粘结剂质量分数。即沿着远离电极集流体的方向,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趋向于增加,因为随着电极膜片远离集流体,整体膜片厚度增加,膜片易受力开裂,而电极膜片粘结剂质量分数趋于增加的设计有效地提升了所在膜片和整体膜片的粘接性能。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膜层位于电极集流体的一面或两面。

优选地,所述电极片为正极片。此时,电极集流体为正极集流体,电极活性物质为正极活性物质。

优选地,所述电极集流体包括铝箔和/或涂炭铝箔。

优选地,每个所述电极膜片中,电极活性物质独立地包括氟化碳、氟化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或氟化碳/硫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特别有利于提升氟化碳电极的活性物质负载量,同时避免极片干裂龟裂等问题。氟化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特性,作为电极材料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传输,消除了高负载量电极中锂离子传输距离长的障碍,电池表现出高工作电压和高能量密度。

优选地,所述氟化碳包括氟化石墨、氟化石墨烯、氟化碳纳米管、氟化碳微球、氟化碳纤维、氟化硬碳或氟化软碳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膜层的厚度在300μm以上,例如300μm、310μm、320μm、350μm、380μm或400μm等。电极活性物质膜的厚度大于300μm的好处在于增加了单位面积集流体上活性物质负载量,降低电池非活性物质的比例,提升锂/氟化碳电池的能量密度。

优选地,每个所述电极膜片的粘结剂种类均相同。采用同种粘结剂的好处在于采用同种粘结剂促使各层膜片之间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增加膜片层与膜片层之间的粘接性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极膜片包括电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导电剂。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或丙烯腈多元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superp)、石墨、纳米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科琴黑或乙炔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膜层包括层叠的2层电极膜片,其中第一电极膜片位于所述电极集流体上,第二电极膜片层叠于所述第一电极膜片上。采用两层电极膜片,即可比较好地解决氟化碳极片活性物质负载量与极片龟裂的矛盾。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膜片厚度为其所在的电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10-80%,例如10%、20%、30%、40%、50%、60%、70%或80%等,所述第二电极膜片的厚度为其所在的电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20-90%,例如20%、40%、60%、80%或90%等。本发明中,如果第一电极膜片厚度相对于第二电极膜片过厚,会导致第一电极膜片和整体电极膜片易开裂;如果第一电极膜片厚度相对于第二电极膜片过薄,会导致采用涂布工艺难以实现超薄膜片的制作,拉高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为5-10%,例如5%、6%、7%、8%、9%或10%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为5-15%,例如5%、7%、9%、10%、12%、14%或15%等。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电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电极浆料涂布在电极集流体上,进行烘干,得到一层电极膜片;

(2)重复进行将电极浆料涂布在上一次操作得到电极膜片上并进行烘干的操作至少1次,得到所述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层叠的至少2层电极膜片,在所述电极集流体的同一面上,每个不与所述电极集流体贴合的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均不低于比其更靠近电极集流体的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高容量电极片,通过多层涂布,解决了单层涂布无法在提高活性物质负载量的同时极片不产生干裂龟裂的问题。而各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控制电极浆料中粘结剂在固相物质中的含量来进行控制。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和步骤(2)所述电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后,加入导电剂,进行混合,得到导电胶,再加入电极活性物质,混合后得到所述电极浆料。

优选地,所述混合为搅拌混合或/和球磨混合。

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2)所述涂布独立地为一次涂布或多次涂布,所述多次涂布的涂布次数在2次以上。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和步骤(2)所述电极浆料的固含量独立地为35-50%,例如35%、40%、45%或50%等,本发明中,通过提高浆料固含量,可避免因溶剂大量挥发导致极片干裂。

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2)所述电极浆料的粘度均大于6000mpa·s,例如6001mpa·s、8100mpa·s、8500mpa·s、9700mpa·s或11000mpa·s等。

优选地,步骤(2)中,每次重复进行将电极浆料涂布在上一次操作得到的电极膜片上的操作时,所述粘结剂在电极浆料固相物质中的质量分数不小于上一次涂布使用的电极浆料中粘结剂在固相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和步骤(2)所述烘干均为两段烘干。采用两段烘干,可以让极片先低温烘干再高温烘干,这样有助于避免因溶剂过快挥发导致极片龟裂。

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2)中,第一段烘干的温度独立地为60-100℃,例如60℃、70℃、80℃、90℃或100℃等,第二段烘干的温度独立地为100-140℃,例如100℃、110℃、120℃、130℃或140℃等。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电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进行两段式烘干,得到第一电极膜片;

(2)将电极浆料涂覆在步骤(1)所述电极膜片上,进行两段式烘干,得到第二电极膜片,即为所述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层叠的2层电极膜片,所述第二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不低于第一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

步骤(1)和步骤(2)所述电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后,加入导电剂,继续混合得到导电胶,再加入电极活性物质,混合后得到所述电极浆料;步骤(1)和步骤(2)所述电极浆料的固含量独立地为35-50%,粘度均大于6000mpa·s;

步骤(1)和步骤(2)所述两段式烘干中,第一段烘干的温度独立地为60-100℃,第二段烘干的温度独立地为100-140℃。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包含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极片。本发明提供的锂电池通常是一次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包含至少2层电极膜片,且远离电极集流体的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不低于靠近电极集流体的电极膜片中粘结剂的质量分数,这样的设计加强了极片的整体粘接性能,避免了因单层电极膜片太厚导致溶剂挥发慢,出现导电剂上浮和极片龟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单位面积集流体上活性物质负载量增加,降低了电池中非活性物质集流体的比例,大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特别适用于高容量氟化碳极片。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短,适于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生产,通过提高浆料固含量,可以避免因溶剂大量挥发导致极片干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以下为本发明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正极片:

(1)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0:5:5称取,将粘接剂pvdf完全溶于溶剂nmp后,加入导电剂搅拌分散形成导电胶,再加入氟化石墨活性材料,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高粘度待涂覆的第一层浆料(固含量为35%,粘度为7500mpa·s)。将第一层浆料均匀涂覆在涂炭铝箔的一面上,经低温90℃和高温11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一正极膜片,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120μm。

(2)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5:5:10称取,将粘接剂pvdf完全溶于溶剂nmp后,加入导电剂搅拌分散形成导电胶,再加入氟化石墨活性材料,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高粘度待涂覆的第二层浆料(固含量为40%,粘度为10000mpa·s),将第二层浆料均匀涂覆在已烘干的第一正极膜片上,经低温90℃和高温11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二正极膜片,第二正极膜片厚度为180μm。由此制得的具有第一正极膜片和第二正极膜片的极片即为所述正极片(高容量氟化碳极片),所述高容量氟化碳极片厚度为300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由正极集流体涂炭铝箔和位于其一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组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由贴合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第一正极膜片和层叠在所述第一正极膜片上的第二正极膜片组成。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90:5:5的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所述第二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85:5:10的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的厚度为300μm,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40%,所述第二正极膜片的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6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正极片:

(1)第一正极膜片的制备: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碳纤维、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9:5:6称取,将粘接剂pvdf完全溶于溶剂nmp后,加入导电剂搅拌分散形成导电胶,再加入氟化石墨活性材料,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高粘度待涂覆的第一层浆料(固含量为35%,粘度为8100mpa·s)。将第一层浆料均匀涂覆在涂炭铝箔的一面上,经低温90℃和高温11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一正极膜片,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150μm。

(2)第二正极膜片的制备: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碳纤维、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5:5:10称取,将粘接剂pvdf完全溶于溶剂nmp后,加入导电剂搅拌分散形成导电胶,再加入氟化石墨活性材料,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高粘度待涂覆的第二层浆料(固含量为37%,粘度为9000mpa·s),将第二层浆料均匀涂覆在已烘干的第一正极膜片上,经低温90℃和高温11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二正极膜片,第二正极膜片厚度为170um。由此制得的具有第一正极膜片和第二正极膜片的极片即为所述正极片(高容量氟化碳极片),所述高容量氟化碳极片厚度为320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由正极集流体涂炭铝箔和位于其一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组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由贴合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第一正极膜片和层叠在所述第一正极膜片上的第二正极膜片组成。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89:5:6的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所述第二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85:5:10的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的厚度为320μm,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47%,所述第二正极膜片的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5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正极片:

(1)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烯、导电剂科琴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0:4:6称取,将粘接剂pvdf完全溶于溶剂nmp后,加入导电剂搅拌分散形成导电胶,再加入氟化石墨活性材料,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高粘度待涂覆的第一层浆料(固含量35%,粘度为8121mpa·s)。将第一层浆料均匀涂覆在涂炭铝箔的一面上,经低温60℃和高温10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一正极膜片,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60μm。

(2)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烯、导电剂科琴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9:5:6称取,将粘接剂pvdf完全溶于溶剂nmp后,加入导电剂搅拌分散形成导电胶,再加入氟化石墨活性材料,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高粘度待涂覆的第二层浆料(固含量35%,粘度为8303mpa·s)。,将第二层浆料均匀涂覆在已烘干的第一正极膜片上,经低温90℃和高温12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二正极膜片,第二正极膜片厚度为240μm。由此制得的具有第一正极膜片和第二正极膜片的极片即为所述正极片(高容量氟化碳极片),所述高容量氟化碳极片厚度为300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由正极集流体涂炭铝箔和位于其一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组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由贴合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第一正极膜片和层叠在所述第一正极膜片上的第二正极膜片组成。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90:4:6的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烯、导电剂科琴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所述第二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89:5:6的氟化石墨烯、导电剂科琴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的厚度为300μm,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20%,所述第二正极膜片的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8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正极片:

(1)第一正极膜片的制备: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5:5:10称取,将粘接剂丁苯橡胶完全溶于溶剂nmp后,加入导电剂搅拌分散形成导电胶,再加入氟化石墨活性材料,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高粘度待涂覆的第一层浆料(固含量45%,粘度为17000mpa·s)。将第一层浆料均匀涂覆在涂炭铝箔的一面上,经低温100℃和高温12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一正极膜片,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90μm。

(2)第二正极膜片的制备: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0:5:15称取,将粘接剂丁苯橡胶完全溶于溶剂nmp后,加入导电剂搅拌分散形成导电胶,再加入氟化石墨活性材料,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高粘度待涂覆的第二层浆料(固含量45%,粘度为16000mpa·s)。将第二层浆料均匀涂覆在已烘干的第一正极膜片上,经低温100℃和高温14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二正极膜片,第二正极膜片厚度为210um。由此制得的具有第一正极膜片和第二正极膜片的极片即为所述正极片(高容量氟化碳极片),所述高容量氟化碳极片厚度为300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由正极集流体涂炭铝箔和位于其一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组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由贴合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第一正极膜片和层叠在所述第一正极膜片上的第二正极膜片组成。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85:5:10的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丁苯橡胶,所述第二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80:5:15的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丁苯橡胶,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的厚度为300μm,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30%,所述第二正极膜片的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7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包含三层正极膜片的正极片:

(1)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第一层浆料均匀涂覆在涂炭铝箔的一面上,经低温90℃和高温11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一正极膜片,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100μm。

(2)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第二层浆料均匀涂覆在已烘干的第一正极膜片上,经低温90℃和高温11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二正极膜片,第二正极膜片厚度为120μm。

(3)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0:5:15称取,将粘接剂pvdf完全溶于溶剂nmp后,加入导电剂搅拌分散形成导电胶,再加入氟化石墨活性材料,搅拌分散均匀后得到高粘度待涂覆的第三层浆料(固含量为40%,粘度为9800mpa·s)。将第三层浆料均匀涂覆在已烘干的第二正极膜片上,经低温90℃和高温110℃分段烘箱烘干后得到第三正极膜片,第三正极膜片厚度为130μm。

由此制得的具有第一正极膜片、第二正极膜片和第三正极膜片的极片即为所述正极片(高容量氟化碳极片),所述高容量氟化碳极片厚度为350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由正极集流体涂炭铝箔和位于其一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组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由贴合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第一正极膜片、层叠在所述第一正极膜片上的第二正极膜片以及层叠在所述第二正极膜片上的第三正极膜片组成。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90:5:5的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所述第二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85:5:10的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所述第三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80:5:15的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的厚度为400μm,所述第一正极膜片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28.6%,所述第二正极膜片的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34.3%,所述第三正极膜片的厚度为其所在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层厚度的37.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的正极片除了仅含有厚度为300μm的第一正极膜片而没有第二正极膜片之外,其他结构、尺寸和组成均与实施例1的正极片相同。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次涂布获得第一正极膜片,且第一正极膜片的涂布厚度更厚,不进行第二正极膜片的制备。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的正极片除了第一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90:5:5的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第二正极膜片包括质量比90:7:3的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之外,其他结构、尺寸和组成均与实施例1的正极片相同。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备第二正极膜片的正极浆料中正极活性物质氟化石墨、导电剂炭黑和粘接剂聚偏氟乙烯的组成为90:7:3。

测试方法

观察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正极片外观是否有龟裂和干裂。

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1

综合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可知,实施例1-5提供的正极片加强了极片的整体粘接性能,避免了因单层电极膜片太厚导致溶剂挥发慢,出现导电剂上浮和极片龟裂的问题,降低了电池中非活性物质集流体的比例,大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特别适用于高容量氟化碳极片。

对比例1因为只包含一层正极膜片,虽然正极活性物质膜层的厚度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极片只进行了一次涂覆形成膜片,单次涂布电极厚度过厚,电极粘接强度不够,且厚电极中蕴含了大量溶剂,在烘烤时大量溶剂的溢出也易导致极片开裂。

对比例2因为远离正极集流体的正极膜片的粘结剂质量分数低于靠近正极集流体的正极膜片的粘结剂质量分数,导致远离正极集流体的正极膜片粘接强度差,因此极片开裂。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