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8032发布日期:2020-10-02 08:4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



背景技术:

如图11所示,传统倾倒开关动的触发臂41,是经过冲压→电镀→动臂组件组合→动臂组件铆接→动臂组件装入微动开关9→微动开关9压盖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成本较高。并且,组装触发臂41时,微动开关9的弹性触发点91将触发臂41顶起,使触发臂41翘起较大的角度,触发臂41随着与其铰接的微动开关9组装到壳体3上时【微动开关9垂直于纸面移动】,触发臂41容易被壳体3抵挡而造成组装不便。

如图11所示,传统倾倒开关动,通常都是在工厂内将微动开关9组装为一体,然后再将微动开关9组装到传统倾倒开关动的壳体3上。从倾倒开关动的整体生产流程来看,传统倾倒开关动的组装工序较多,导致传统倾倒开关动的生地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触发臂为一体,工序较少、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包括触发组件、开关组件,以及设置有倾倒触发装置的壳体,触发组件、开关组件均设置在壳体内,壳体设置有触发腔,触发组件包括触发臂,触发腔内壁的一端与连接端铰接;倾倒触发装置可抵持触发端;触发端可抵持开关组件使开关组件通电或者断电。

触发臂为一体,工序较少、成本较低;组装触发臂时,触发臂被触发腔的内壁抵持限制位置,组装开关组件时触发臂不会被阻挡,比较方便。

进一步地,触发臂为塑料制成。

以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触发腔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槽,连接端为圆柱状,连接端插入连接槽。

进一步地,壳体分为覆盖壳、组装壳;连接槽的一侧从组装壳外露。

组装触发臂时,将连接端沿连接槽的轴心移动,能够使连接端插入连接槽,便于触发臂的组装。

进一步地,组装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槽凸起,连接槽的一侧从连接槽凸起的一侧外露。

组装触发臂时,手指从触发臂超出的部分也不会触碰组装壳而被干涉,便于触发臂的组装。

进一步地,触发组件还包括触发抵持柱以及触发弹簧,触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触发抵持柱、触发端连接。

壳体倾倒时,即使壳体存在轻微的振动可以保证开关组件的通断电状态,靠性比较高。

进一步地,触发端开设有抵持柱腔;触发抵持柱贴合地插入抵持柱腔,触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触发抵持柱、抵持柱腔的内壁连接。

触发抵持柱能够沿抵持柱腔移动、不会歪斜而抵持壳体内壁卡住不动,靠性比较高。

进一步地,倾倒触发装置包括重物腔以及设置在重物腔内的重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触发臂为一体,工序较少、成本较低;

2)组装触发臂时,触发臂被触发腔的内壁抵持限制位置,组装开关组件时触发臂不会被阻挡,比较方便。

3)组装触发臂时,手指从触发臂超出的部分也不会触碰组装壳而被干涉,便于触发臂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的侧视示意图;覆盖壳31未画出;触发抵持柱42未插入抵持柱腔413、其的位置仅为示意。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的剖视示意图;触发抵持柱42未插入抵持柱腔413、其的位置仅为示意。

图6是触发臂41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第二通电件52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开断件53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复位加强件54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5的ⅰ处的放大的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倾倒开关的侧视示意图;部分壳体3未画出;粗虚线表示弹性触发点91弹起时、触发臂41以及弹性触发点91的假想位置。

第一接线体1;第二接线体2;壳体3;覆盖壳31;组装壳32;触发腔34;连接槽341;连接槽凸起342;开关腔35;第一外露槽351;第二外露槽352;重物腔38;固定结构39;触发组件4;触发臂41;触发端411;连接端412;抵持柱腔413;触发抵持柱42;触发弹簧43;开关组件5;第一开关件51;第一触点端511;第二开关件52;第二连接端522;连接卡扣槽523;弹簧连接块524;第二弹簧孔525;弹簧导向槽526;开断件53;开断触点端531;开断连接端532;连接卡扣533;开断弹簧孔534;让位孔535;复位加强件54;挂钩541;组装缺口59;重物8;微动开关9;弹性触发点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包括触发组件4、开关组件5,以及设置有倾倒触发装置【附图未标出】的壳体3,触发组件4、开关组件5均设置在壳体3内。开关组件5可以是传统的微动开关9,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通常,壳体3倾倒时、倾倒触发装置能够触发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的部件的通电或者断电。通常,倾倒触发装置包括重物腔38以及设置在重物腔38内的重物8。通常,重物8为球形。壳体3倾倒时重物8在自重的作用下抵持带保护装置倾倒开关的零部件,触发开关组件5通电或者断电。

壳体3设置有触发腔34,触发组件4包括触发臂41,触发臂41两端分别为触发端411、连接端412,触发腔34内壁的一端与连接端412铰接。

倾倒触发装置可抵持触发端411,从而使触发臂41能够旋转。

触发端411可抵持开关组件5使开关组件5通电或者断电。

触发臂41为一体,工序较少、成本较低;另外组装触发臂41时【即使触发臂41与开关组件5铰接】,触发臂41被触发腔34的内壁抵持限制位置,组装开关组件5时触发臂41不会被阻挡,比较方便。

优选地,触发腔34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槽341,连接端412为圆柱状,连接端412插入连接槽341,从而使触发腔34内壁的一端与连接端412铰接。

优选地,触发臂41为塑料制成;以降低成本【相对于采用不锈钢】。

进一步地,壳体3分为覆盖壳31、组装壳32;连接槽341的一侧从组装壳32外露。组装触发臂41时,将连接端412沿连接槽341的轴心移动,能够使连接端412插入连接槽341,无需使连接端412发生弹性形而将连接端412卡入连接槽341,便于触发臂41的组装。

进一步地,组装壳32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槽凸起342,连接槽341的一侧从连接槽凸起342的一侧外露。组装触发臂41时,用手指夹持触发臂41、将连接端412沿连接槽341的轴心移动时,即使手指超出触发臂41时,由于连接槽凸起342,手指从触发臂41超出的部分也不会触碰组装壳32而被干涉,便于触发臂41的组装。

进一步地,触发组件4还包括触发抵持柱42以及触发弹簧43,触发弹簧43的两端分别与触发抵持柱42、触发端411连接。壳体3倾倒时,重物8提供的重力通过触发弹簧43传递给开关组件5,此时,即使壳体3存在轻微的振动可以保证开关组件5的通断电状态,即保证开关组件5持续地通电或者持持续地断电,靠性比较高。

进一步地,触发端411开设有抵持柱腔413;触发抵持柱42贴合地插入抵持柱腔413,触发弹簧43的两端分别与触发抵持柱42、抵持柱腔413的内壁连接。通常,触发抵持柱42的断面为圆形或其他形状,触发抵持柱42的底端为半球形或其他形状。

触发抵持柱42能够沿抵持柱腔413移动、不会歪斜而抵持壳体3内壁卡住不动,靠性比较高。

壳体3设置有开关腔35;开关组件5设置在开关腔35内。

开关组件5包括具备导电性的第一开关件51、第二开关件52以及开断件53,开断件53具备提弹性,第一开关件51、第二开关件52分别从壳体3引出。通常,第一开关件51、第二开关件52以及开断件53均为黄铜或者紫铜等制成。

第一开关件5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触点端511、第一接线体1。第二开关件52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连接端522、第二接线体2。开断件53的两端分别为开断触点端531、开断连接端532。通常,第一接线体1、第二接线体2分别位于壳体3外,便于接线。

触发组件4可触发开断触点端531使开断触点端531移动。通常,触发组件4的触发抵持柱42的底端抵持开断触点端531可使开断触点端531转动。

开断连接端532与第二连接端522连接。

开断触点端531正对第一触点端511,即触发组件4触发开断触点端531使开断触点端531移动时,开断触点端531可与第一触点端511接触。

由上述可以看出,开关腔35位于壳体3内,无需将微动开关9组装为一体、再将微动开关9组装到传统倾倒开关动的壳体3上。可以减少组装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壳体3分为覆盖壳31、组装壳32,组装壳32开设有第一外露槽351以及第二外露槽352;第一开关件51、第二开关件52分别贴合地穿过第一外露槽351以及第二外露槽352。组装时,将覆盖壳31、组装壳32分开后,能够分别将第一开关件51、第二开关件52分别卡入第一外露槽351、第二外露槽352临时固定,便于开关组件5的组装。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件51、第二开关件52均设置有组装缺口59,组装缺口59的内壁分别抵持开关腔35的内壁、开关腔35的外壁。组装时,可以确保第一开关件51、第二开关件52分别沿第一外露槽351、第二外露槽352固定,即使组装触发组件4时、抵持柱腔413抵持开断件53也不会使第二开关件52沿第二外露槽352移动,便于开关组件5的组装。

优选地,第二连接端522开设有连接卡扣槽523,开断连接端532设置有连接卡扣533,连接卡扣533卡入连接卡扣槽523,使开断连接端532与第二连接端522连接。便于开关组件5的组装。

进一步地,开关组件5还包括具备弹性的复位加强件54,开关组件5的两端分别与开断触点端531、第二连接端522连接。复位加强件54提供的弹力,使开断触点端531有远离第一触点端511的趋势,当倾倒开关复位【即非倾倒时】,可以保证第一触点端511与开断触点端531分离而断电。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端522固定设置有弹簧连接块524,弹簧连接块524开设有第二弹簧孔525,开断触点端531开设有开断弹簧孔534,复位加强件54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541,挂钩541分别从穿过第二弹簧孔525、开断弹簧孔534。

优选地,挂钩541的开口方向相同,第二弹簧孔525的正上方开设有弹簧导向槽526,即俯视时,第二弹簧孔525与弹簧导向槽526重合。组装时,先将挂钩541穿过开断弹簧孔534,然后将另一挂钩541嵌入弹簧导向槽526并向图10所示的左下方移动,即可使另一挂钩541自动地穿过第二弹簧孔525,而无需将另一挂钩541的端头与第二弹簧孔525对位,便于复位加强件54的组装。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