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偏位的贴片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7480发布日期:2021-02-05 19:5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偏位的贴片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偏位的贴片二极管。


背景技术:

[0002]
二极管又称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电子元件当中,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许多的使用是应用其整流的功能。二极管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通过称为顺向偏压,反向时阻断称为逆向偏压。因此,二极管可以想成电子版的逆止阀。在半导体硅或锗中一部分区域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硼使之成为p型,另一部分区域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磷使之成为n型半导体。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处就形成一个pn结。一个pn结就是一个二极管,p区的引线称为阳极,n区的引线称为阴极。
[0003]
贴片二极管由芯片以及连接在芯片两端的引脚组成,在贴片二极管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芯片和两引脚的位置固定,固定后才通过注塑成型制作绝缘包覆外壳,在此过程中,极易出现芯片和两引脚接触不良的现象,导致不良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偏位的贴片二极管,设计了独特的结构,并增加了用于固定两引脚的导热绝缘支撑杆,能够防止芯片与引脚偏位,避免出现不良品的现象。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0006]
一种防偏位的贴片二极管,包括芯片、包覆着所述芯片的绝缘封装体、连接在所述芯片两端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所述芯片包括p型半导体层、n型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p型半导体层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包括第一接触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下端的第一弯折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下端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接触部靠向所述p型半导体层一端设有第一弧形凸起,所述p型半导体层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包括第二接触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下端的第二弯折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下端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接触部靠向所述n型半导体层一端设有第二弧形凸起,所述n型半导体层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芯片下侧还设有导热绝缘支撑杆,所述导热绝缘支撑杆两端均设有向上弯折的插入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上有供所述插入部插入的插槽。
[0007]
具体的,所述绝缘封装体外侧面还设有钝化保护层、电磁屏蔽膜层。
[0008]
具体的,所述绝缘封装体上端还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位于所述芯片正上方。
[0009]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上均设有安装孔。
[0010]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上端面还覆盖有防水膜层。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贴片二极管,将两引脚与引脚的接触端面设计成凹凸配合的
结构,提高芯片与引脚的配合度,防止两者接触不良,并增加了用于固定两引脚的导热绝缘支撑杆,能够防止芯片与引脚偏位,避免出现不良品的现象;
[0013]
第二、利用导热绝缘支撑杆的高效导热性能,且在绝缘封装体上端还设有散热槽,散热槽位于芯片正上方,能够提升贴片二极管整体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偏位的贴片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标记为:芯片1、p型半导体层11、n型半导体层12、绝缘封装体2、散热槽21、第一引脚3、第一接触部31、第一弯折部32、第一安装部33、第二引脚4、第二接触部41、第二弯折部42、第二安装部43、导热绝缘支撑杆5、插入部51、钝化保护层6、电磁屏蔽膜层7、安装孔8、防水膜层9。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7]
如图1所示:
[0018]
一种防偏位的贴片二极管,包括芯片1、包覆着芯片1的绝缘封装体2、连接在芯片1两端的第一引脚3、第二引脚4,芯片1包括p型半导体层11、n型半导体层12,第一引脚3与p型半导体层11一端连接,第一引脚3包括第一接触部31、连接在第一接触部31下端的第一弯折部32、连接在第一弯折部32下端的第一安装部33,第一接触部31靠向p型半导体层11一端设有第一弧形凸起,p型半导体层11一端设有与第一弧形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弧形凹槽,将第一接触部31与p型半导体层11的接触端面设计成凹凸配合的结构,提高p型半导体层11与第一引脚3的配合度,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电接触可靠性;第二引脚4与n型半导体层12一端连接,第二引脚4包括第二接触部41、连接在第二接触部41下端的第二弯折部42、连接在第二弯折部42下端的第二安装部43,第二接触部41靠向n型半导体层12一端设有第二弧形凸起,n型半导体层12一端设有与第二弧形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弧形凹槽,将第二接触部41与第二接触部41的接触端面设计成凹凸配合的结构,提高n型半导体层12与第二引脚4的配合度,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电接触可靠性;芯片1下侧还设有导热绝缘支撑杆5,导热绝缘支撑杆5经过弯折成型,导热绝缘支撑杆5两端均设有向上弯折的插入部51,第一弯折部32、第二弯折部42上有供插入部51插入的插槽,利用导热绝缘支撑杆5的支撑作用,能够保证第一引脚3、第二引脚4与芯片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从而能够防止芯片1与两引脚偏位,避免出现不良品的现象。
[0019]
优选的,绝缘封装体2外侧面还设有钝化保护层6、电磁屏蔽膜层7,钝化保护层6能够对绝缘封装体2外侧面进行封装保护,防止绝缘封装体2被氧化,电磁屏蔽膜层7为绝缘屏蔽膜,覆盖在钝化保护层6外侧,能够对贴片二极管进行防护,保证了贴片二极管不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0020]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升贴片二极管的散热能力,绝缘封装体2上端还设有散热槽21,散热槽21位于芯片1正上方。
[0021]
优选的,第一安装部33、第二安装部43上均设有安装孔8。
[0022]
优选的,为了提升第一安装部33、第二安装部43的防水性能,第一安装部33、第二安装部43上端面还覆盖有防水膜层9。
[0023]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