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稳定型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0992发布日期:2021-07-27 13:5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稳定型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稳定型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在现有技术当中,继电器通过基座和装配壳体进行固定,然而基座和装配壳体的安装稳定性很差,基座受力容易变形,而且基座在和装配壳体安装过程中,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大,影响继电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定型继电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通过基座和装配壳体进行固定,然而基座和装配壳体的安装稳定性很差,并且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大,影响继电器的散热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稳定型继电器,包括基座、接触装置、磁路装置、外安装连接支架和绝缘罩;所述磁路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的上表面,所述接触装置穿设在所述基座上并且该接触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磁路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绝缘罩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插接固定,同时所述绝缘罩的第二端贴合在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上;所述接触装置的端部以及所述磁路装置封闭设置在所述绝缘罩、所述基座和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相围合的空间中;其中,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及分别设置在该支架主体两侧外壁上的左安装单元和右安装单元,所述左安装单元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通过一第一翻边部相连接,所述右安装单元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通过一第二翻边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翻边部和所述第二翻边部均呈弧形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左安装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边部上、下两端的第一左安装铒和第二左安装铒;所述右安装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翻边部上、下两端的第一右安装铒和第二右安装铒。

可选地,所述第一左安装铒、所述第二左安装铒、所述第一右安装铒和所述第二右安装铒以两行两列的形式布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侧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左安装铒、所述第二左安装铒、所述第一右安装铒和所述第二右安装铒的结构均相同,其中部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矩形孔,且该矩形孔的两侧短边为向孔外弯曲的弧形边。

可选地,所述支架主体的下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基座相连接用的连接孔,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卡接用的u型卡接槽,所述连接孔与所述u型卡接槽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磁路装置包括电感线圈、支杆、衔铁、弹簧和动接触弹片;所述电感线圈和所述支杆相邻设置在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的上表面,所述衔铁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杆的顶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衔铁的末端和所述支杆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动接触弹片的末端通过一弹片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衔铁上;所述动接触弹片和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接触装置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触装置包括穿设在所述基座上的常开静接触片、常闭静接触片、中间接触片、左接触引脚和右接触引脚;所述动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常开静接触片和所述常闭静接触片之间,所述中间接触片的两端脚分别与所述动接触弹片的末端电性连接;所述左接触引脚和所述右接触引脚的端脚分别与所述电感线圈的线圈输出线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动接触弹片的前端上下表面均设置有主动接触凸点,所述常开静接触片和所述常闭静接触片朝向于所述动接触弹片的一面均设置有从动接触凸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中,通过增设外安装连接支架来用于继电器与装配壳体之间的固定,外安装连接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及分别设置在该支架主体两侧外壁上的左安装单元和右安装单元,其中,左安装单元与支架主体之间通过一呈弧形状设置的第一翻边部相连接,右安装单元与支架主体之间通过一呈弧形状设置的第二翻边部相连接,故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通过在支架主体上设置了左安装单元和右安装单元来抬高支架主体,避免了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与装配壳体直接接触,大大地提高了继电器的散热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左安装单元和右安装单元作为依托,保证了支架主体的均匀受力,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稳定型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稳定型继电器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稳定型继电器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稳定型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基座200—接触装置210—常开静接触片

220—常闭静接触片230—中间接触片240—左接触引脚

250—右接触引脚260—从动接触凸点300—磁路装置

310—电感线圈320—支杆330—衔铁

340—弹簧350—动接触弹片351—主动接触凸点

360—弹片座400—外安装连接支架410—支架主体

411—连接孔412—u型卡接槽420—左安装单元

421—第一左安装铒422—第二左安装铒430—右安装单元

431—第一右安装铒432—第二右安装铒440—第一翻边部

450—第二翻边部460—安装孔500—绝缘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安装稳定型继电器,包括基座100、接触装置200、磁路装置300、外安装连接支架400和绝缘罩500;所述磁路装置300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400的上表面,所述接触装置200穿设在所述基座100上并且该接触装置200的一端与所述磁路装置300电性连接;所述绝缘罩500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100插接固定,同时所述绝缘罩500的第二端贴合在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400上;所述接触装置200的端部以及所述磁路装置300封闭设置在所述绝缘罩500、所述基座100和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400相围合的空间中;其中,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400包括支架主体410及分别设置在该支架主体410两侧外壁上的左安装单元420和右安装单元430,所述左安装单元420与所述支架主体410之间通过一第一翻边部440相连接,所述右安装单元430与所述支架主体410之间通过一第二翻边部450相连接;所述第一翻边部440和所述第二翻边部450均呈弧形状设置。

以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中,通过增设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400来用于继电器与装配壳体之间的固定,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400包括支架主体410及分别设置在该支架主体410两侧外壁上的左安装单元420和右安装单元430,其中,所述左安装单元420与所述支架主体410之间通过一呈弧形状设置的第一翻边部440相连接,所述右安装单元430与所述支架主体410之间通过一呈弧形状设置的第二翻边部450相连接,故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通过在所述支架主体410上设置了所述左安装单元420和所述右安装单元430来抬高所述支架主体410,避免了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与装配壳体直接接触,大大地提高了继电器的散热效率;与此同时,通过所述左安装单元420和所述右安装单元430作为依托,保证了所述支架主体410的均匀受力,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所述第一翻边部440和所述第二翻边部450是通过将所述支架主体410的两侧边沿弯折卷曲构成的,为了保证所述第一翻边部440和所述第二翻边部450起到的支撑效果,进而所述第一翻边部440和所述第二翻边部450的翻边弧度为4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中的所述左安装单元42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边部440上、下两端的第一左安装铒421和第二左安装铒422;所述右安装单元4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翻边部450上、下两端的第一右安装铒431和第二右安装铒43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安装铒421、所述第二左安装铒422、所述第一右安装铒431和所述第二右安装铒432以两行两列的形式布置在所述支架主体410的两侧外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安装铒421、所述第二左安装铒422、所述第一右安装铒431和所述第二右安装铒432的结构均相同,其中部均开设有安装孔460,所述安装孔460为矩形孔,且该矩形孔的两侧短边为向孔外弯曲的弧形边。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架主体410的两侧外壁上以两行两列的形式设置所述第一左安装铒421、所述第二左安装铒422、所述第一右安装铒431和所述第二右安装铒432,并且所述第一左安装铒421、所述第二左安装铒422、所述第一右安装铒431和所述第二右安装铒432的中部均开设有所述安装孔460,因而只需将若干螺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460并固定在装配壳体,即完成将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固定于装配壳体上,安装方便、便捷,此外利用所述第一左安装铒421、所述第二左安装铒422、所述第一右安装铒431和所述第二右安装铒432四个固定点同时对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与装配壳体进行固定,使其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中的所述支架主体410的下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基座100相连接用的连接孔411,所述支架主体410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卡接用的u型卡接槽412,所述连接孔411与所述u型卡接槽412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设置所述连接孔411来增强所述支架主体410与所述基座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所述u型卡接槽412来增强所述支架主体410与装配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由此既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安装稳定型继电器自身的稳定性,又保证了安装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安装稳定型继电器中的所述磁路装置300包括电感线圈310、支杆320、衔铁330、弹簧340和动接触弹片350;所述电感线圈310和所述支杆320相邻设置在所述外安装连接支架400的上表面,所述衔铁330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杆320的顶部,所述弹簧3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衔铁330的末端和所述支杆320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动接触弹片350的末端通过一弹片座360固定安装在所述衔铁330上;所述动接触弹片350和所述电感线圈310与所述接触装置200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接触装置200包括穿设在所述基座100上的常开静接触片210、常闭静接触片220、中间接触片230、左接触引脚240和右接触引脚250;所述动接触弹片350设置在所述常开静接触片210和所述常闭静接触片220之间,所述中间接触片230的两端脚分别与所述动接触弹片350的末端电性连接;所述左接触引脚240和所述右接触引脚250的端脚分别与所述电感线圈310的线圈输出线电性连接。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动接触弹片350的前端上下表面均设置有主动接触凸点351,所述常开静接触片210和所述常闭静接触片220朝向于所述动接触弹片350的一面均设置有从动接触凸点26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路装置300所述接触装置200相配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电感线圈310通电,所述电感线圈310按照右手螺旋定则产生了磁力线,把铁磁材料构成的所述衔铁330吸下来,在所述衔铁330的带动下,所述动接触弹片350上的主动接触凸点351与所述常闭静接触片220上的从动接触凸点260相接触,即继电器的常闭触点闭合,而常开触点打开,至此完成了继电器的闭合过程,此时所述弹簧340被拉长产生了反力并作用于所述衔铁330上。而当所述电感线圈310失电,所述电感线圈310中的磁力线瞬间消失,所述弹簧340将所述衔铁330拉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所述动接触弹片350上的主动接触凸点351与所述常开静接触片210上的从动接触凸点260相接触,即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而常闭触点打开,至此完成了继电器的打开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