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断路器的动侧触头组件及直流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4000发布日期:2022-06-29 14:5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断路器的动侧触头组件及直流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直流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直流断路器的动侧引弧结构。


背景技术:

2.1800v直流断路器的灭弧室主流为单主触头结构,如现有技术cn110504117 b的专利文献中介绍的断路器,其包括设置在断路器主体上的动触头,动触头的上方设有前引弧排,前引弧排用于将动触头上的电弧引导至位于断路器主体上方的灭弧结构上。由于动触头与静触头合闸时会产生大量电弧,电弧会烧蚀动触头,长久情况下,动触头损伤较为严重,会使得静触头的通流能力下降。为了提高主触头耐烧蚀的能力,通常将具有较强的抗烧蚀能力的银-氧化物(一般采用银-氧化镉)作为主触头材料,而银-氧化物属于不环保物质,与国内外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相背,但是目前由环保材料制作而成的主触头通常又不具备符合工程实际所需求的抗烧蚀能力。
3.为了解决主触头材质与主触头抗烧蚀能力相互矛盾的问题,现有技术中sf6断路器是在灭弧室内部的动主触头靠近静主触头的一端设置动弧触头,动弧触头相比于动主触头更靠近灭弧室的静端,在进行分合闸时,动弧触头先于动主触头与静端接触,并在动主触头与静端断开后与静端断开,以将动主触头与静端之间在分合闸时产生的电弧引至动弧触头上,通过引弧的方式,降低了动主触头对抗烧蚀能力的需求,进而使得动主触头可以采用抗烧蚀能力相对较弱、且更加环保的材质。
4.但是上述的引弧方式是基于sf6断路器中动主触头是以平动的方式进行分合闸的,对于动主触头以摆动的方式进行分合闸的形式不匹配。当然,对于以摆动形式进行分合闸的动主触头来说,可以通过导电弹簧将动弧触头与动主触头连接,在导电弹簧的作用下,动弧触头会先于动主触头与静端接通,在动主触头断开后断开,以将分合闸产生的电弧引至动弧触头上。但是,为了保证导电弹簧有效传动,就必须在灭弧室内预留出导电弹簧的伸缩空间,导致灭弧室的尺寸较大,而对于灭弧室内各部件之间具有固定间隔的灭弧室来说,导电弹簧难以适配安装;并且并且动主触头与动弧触头之间需要承载较大的引弧电流,该性能不能通过简单的插接配合实现,而如果在动主触头与动弧触头设置导电触指,将难以保证动主触头的灵活伸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的动侧触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主触头抗烧蚀能力与环保材质存在矛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主触头抗烧蚀能力与环保材质矛盾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动侧触头组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断路器的动侧触头组件,包括动主触头和动弧触头,所述动弧触头铰接在动主触头用于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接触的一端,与动主触头之间设有用于承载引弧电流的导电连接结构;动弧触头具有在分闸时与直流断路器的动侧引弧排的动侧引弧斜面对应以供电弧
转移到动侧引弧斜面上的引弧触点,动主触头与动弧触头之间设有驱动动弧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摆动的弹性件,还设有用于限制动弧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的摆动角度的前摆限位结构,前摆限位结构用于使动弧触头相对于动主触头保持在更加靠近所述静触头的位置而形成引弧;动弧触头还具有用于在分闸时顶压在直流断路器主体上的反推挡块上以使动弧触头向后摆动而供电弧从引弧触点转移到动侧引弧斜面上的顶压部。
7.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动侧触头组件,弹性件驱动动弧触头在动主触头合闸的过程中始终前摆,能够在合闸之前就使得动弧触头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达到摆动极限位,保证动弧触头能够先于动主触头与灭弧室的静触头接通,在动主触头与静触头断开后断开;并且动弧触头与动主触头之间还设有用于承载引弧电流的导电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可以将分合闸时将产生的电弧引至动弧触头上,避免主触头被烧蚀,并且动弧触头是以相对摆动的形式铰接在动主触头上的,不需要在直流断路器内预留较大的空间,便于安装,同时,动弧触头不需要承载正常工作电流,即使产生烧蚀也不影响正常工作电流的导流,因此也不需采用制造时容易造成污染的银-氧化物材质,环保性好。
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电连接结构为软连接。
9.有益效果是:软连接在保证良好通流的情况下,其本身材质也较为柔软,便于安装。
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弧触头的朝向所述静触头的端面上设有避让槽,所述软连接的其中一端于避让槽中并与所述动主触头螺钉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弧触头螺钉连接。
11.有益效果是:软连接处于避让槽中,有利于避免软连接过多的暴露在外,进而有利于减小电弧对软连接的导电效果的影响。
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13.有益效果是:扭簧的弹性压缩和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均是在周向上的,有利于降低弹性件安装时对空间的需求,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动主触头的周侧空间。
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动主触头的摆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动主触头的侧面上设有扭簧转轴,所述扭簧套装在扭簧转轴上,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动主触头上;动弧触头包括设有所述引弧触点的触点安装部分和与触点安装部分呈l形布置并朝向后方延伸的驱动部分,扭簧的另一端顶压在所述驱动部分上。
15.有益效果是:扭簧转动套装在扭簧转轴上,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动主触头上,另一端在扭簧转动时驱动动弧触头摆动,有利于充分利用扭簧的转动行程,进而有利于保证处于摆动极限位时的动弧触头更加靠近灭弧室的静触头。
1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弧触头和所述动主触头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弧形孔,另一个上设有限位销,限位销与弧形孔的前端挡止配合,形成所述前摆限位结构。
17.有益效果是:弧形孔与限位销配合形成前摆限位结构,在可以对动弧触头进行限位的情况下,简化了结构,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18.本发明所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断路器,包括静端和动端,静端设有静触头和静侧导体,静触头连接在静侧导体上,动端设有动侧触头组件和动侧导体,静侧导体上连接有静侧引弧排,动侧导体上连接有动侧引弧排,静侧引弧排和动侧引弧排用于牵引分合闸时产生的电弧,所述动侧触头组件包括动主触头和动弧触头,所述动弧触
头铰接在动主触头用于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接触的一端,与动主触头之间设有用于承载引弧电流的导电连接结构;动弧触头具有在分闸时与直流断路器的动侧引弧排的动侧引弧斜面对应以供电弧转移到动侧引弧斜面上的引弧触点,动主触头与动弧触头之间设有驱动动弧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摆动的弹性件,还设有用于限制动弧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的摆动角度的前摆限位结构,前摆限位结构用于使动弧触头相对于动主触头保持在更加靠近所述静触头的位置而形成引弧;动弧触头还具有用于在分闸时顶压在直流断路器主体上的反推挡块上以使动弧触头向后摆动而供电弧从引弧触点转移到动侧引弧斜面上的顶压部。
19.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断路器,动触头组件中的弹性件驱动动弧触头在动主触头合闸的过程中始终前摆,能够在合闸之前就使得动弧触头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达到摆动极限位,保证动弧触头能够先于动主触头与灭弧室的静触头接通,在动主触头与静触头断开后断开;并且动弧触头与动主触头之间还设有用于承载引弧电流的导电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可以将分合闸时将产生的电弧引至动弧触头上,避免主触头被烧蚀,并且动弧触头是以相对摆动的形式铰接在动主触头上的,不需要在直流断路器内预留较大的空间,便于安装,同时,动弧触头不需要承载正常工作电流,即使产生烧蚀也不影响正常工作电流的导流,因此也不需采用制造时容易造成污染的银-氧化物材质,环保性好。
2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电连接结构为软连接。
21.有益效果是:软连接在保证良好通流的情况下,其本身材质也较为柔软,便于安装。
2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弧触头的朝向所述静触头的端面上设有避让槽,所述软连接的其中一端于避让槽中并与所述动主触头螺钉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弧触头螺钉连接。
23.有益效果是:软连接处于避让槽中,有利于避免软连接过多的暴露在外,进而有利于减小电弧对软连接的导电效果的影响。
2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25.有益效果是:扭簧的弹性压缩和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均是在周向上的,有利于降低弹性件安装时对空间的需求,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动主触头的周侧空间。
2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动主触头的摆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动主触头的侧面上设有扭簧转轴,所述扭簧套装在扭簧转轴上,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动主触头上;动弧触头包括设有所述引弧触点的触点安装部分和与触点安装部分呈l形布置并朝向后方延伸的驱动部分,扭簧的另一端顶压在所述驱动部分上。
27.有益效果是:扭簧转动套装在扭簧转轴上,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动主触头上,另一端在扭簧转动时驱动动弧触头摆动,有利于充分利用扭簧的转动行程,进而有利于保证处于摆动极限位时的动弧触头更加靠近灭弧室的静触头。
2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弧触头和所述动主触头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弧形孔,另一个上设有限位销,限位销与弧形孔的前端挡止配合,形成所述前摆限位结构。
29.有益效果是:弧形孔与限位销配合形成前摆限位结构,在可以对动弧触头进行限位的情况下,简化了结构,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3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侧引弧排包括动侧排本体,动侧排本体的一端嵌装有耐烧蚀块。
31.有益效果是:动侧引弧排分块安装,在实现引弧的前提下,有利于降低动侧引弧排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提高动侧引弧排的耐烧蚀能力。
3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直流断路器的动端于所述动弧触头的摆动行程上设有反推挡块,以在分闸时使得动弧触头的侧面与所述动侧引弧排对齐。
33.有益效果是:反推挡块在分闸时使得动弧触头的侧面与动侧引弧排对齐,有利于更好地引弧,还有利于避免动弧触头撞击动侧导体。
3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静侧引弧排和/或动侧引弧排上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可拆固定在相应的导体上,以使静侧引弧排和/或动侧引弧排能够单独拆卸。
35.有益效果是:静侧引弧排和/或动侧引弧排分块安装,在实现引弧的前提下,有利于降低引弧排的制造难度,还便于与相应导体连接。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发明提供直流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静侧导体、静触头及静侧引弧排的装配示意图;
38.图3为静侧导体与静触头的装配示意图;
39.图4为图2中静侧引弧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动侧引弧排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动侧引弧排与连接排的装配示意图;
42.图7为动主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43.图8为动弧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44.图9为动侧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0为直流断路器合闸时的状态示意图;
46.图11为直流断路器分闸时的状态示意图。
47.附图标记说明:1、断路器主体;2、操作机构;3、动侧引弧排;4、静侧引弧排;5、反推挡块;6、动主触头;7、动弧触头;8、静触头;9、静侧导体;10、动侧导体;11、静侧排本体;12、静侧连接块;13、避让孔;14、动侧排本体;15、动侧连接块;16、连接排;17、扭簧;18、软连接;19、弧形触点结构;20、第三转轴孔;21、扭簧转轴;22、弧形孔;23、限位销;24、第一转轴孔;25、销孔;26、第二转轴孔;27、固定孔;28、扭簧转轴;29、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
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可能出现的术语如“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语句“包括一个
……”
等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如“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54.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实施例1:
55.如图1所示,直流断路器包括断路器主体1和操作机构2,直流断路器的静端和动端安装在断路器主体1上。操作机构2连接在断路器主体1上,用于驱动动端进行分合闸,断路器主体1的顶部还设有灭弧栅板(未显示),灭弧栅板用于对动端和静端分合闸时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操作。
56.直流断路器的静端设有静触头8和静侧导体9,静侧导体9连接在断路器主体1上,静侧导体9上设有静侧引弧排4,静触头8与静侧导体9和静侧引弧排4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静触头8为l形结构,静触头8包括横向段和竖向段,横向段固定连接在静侧导体9的下侧,竖向段位于静侧导体9朝向动侧导体10的一侧,其顶部设有螺栓安装孔;静侧引弧排4包括静侧排本体11和静侧连接块12,静侧排本体11的一端供静侧连接块12连接,静侧连接块12整体为直角梯形的块状结构,用于焊接在静侧排本体11的端部,静侧连接块12上设有避让孔13,避让孔13的底部孔壁上设有贯穿于静侧连接块12底部的螺纹孔,在连接时,将静侧引弧排4的静侧排本体11安装在静侧导体9的顶部侧面上,通过在静触头8竖向段上的螺栓安装孔和静侧连接块12的螺纹孔中插装螺钉,以将静侧连接块12连接在静触头8上。静侧连接块12的斜侧面上设有凹槽(图中未显示),在制造时,在凹槽中安装具有强耐烧蚀能力的块状结构,以形成静侧引弧斜面。
57.直流断路器的动端设有动侧触头组件和动侧导体10,动侧导体10连接在断路器主体1上,动侧导体10上布置有动侧引弧排3,动侧引弧排3用于与静侧引弧排4配合,将分合闸时产生的电弧引导至灭弧栅板上。
58.如图5和图6所示,动侧引弧排3包括动侧排本体14、动侧连接块15及连接排16,动侧排本体14的一端供动侧连接块12连接,动侧连接块12整体为直角三角形的块状结构,动侧连接块15的顶部用于可拆连接在动侧排本体14上,动侧连接块15的底部通过连接排16与动侧导体10连接,具体地,连接排16为“z”字形结构,连接排16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螺钉安
装孔,动侧连接块15的底部设有安装槽,连接排16的顶部卡装进安装槽中,并通过螺钉与动侧连接块15连接,连接排16的底部与动侧导体10螺钉连接,进而将动侧连接块15连接在动侧导体10上。动侧连接块14朝向静触头8的侧面上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耐烧蚀块,形成动侧引弧斜面。
59.动侧触头组件包括动主触头6、动弧触头7,动主触头6和动弧触头7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驱动动弧触头7相对于动主触头6摆动。
60.如图7所示,动主触头6整体为板状结构,其一侧设有合闸平面,用于与静触头8接触;动主触头6的板面上设有触头转轴孔,通过此孔可以将动主触头6与操作机构2传动连接,由操作机构2驱动摆动。动主触头6的顶部设有第一转轴孔24,用于供铰接轴安装,第一转轴孔24的下方设有第二转轴孔26,供弹形件安装。
61.如图8所示,动弧触头7整体为l形的板状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触点安装部分和驱动部分。触点安装部分和驱动部分的过渡部位设有第三转轴孔20,动弧触头7通过第三转轴孔20套装在动主触头6上的铰接轴上,使得动弧触头7可以绕铰接轴相对于动主触头6摆动。第三转轴孔20设有沉头端,将动弧触头7套装在铰接轴上后,再在沉头端安装卡簧等固定结构,避免动弧触头7脱落。动弧触头7的触点安装部分的朝向静触头8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弧形触点结构19,作为引弧触点,动弧触头7通过弧形触点结构19与静触头8接通。驱动部分的底端侧面为弧形侧面,用于与弹性件连接。动弧触头7的后端面上设有避让槽29,避让槽29中设有软连接18,软连接18作为导电连接结构,其位于避让槽29中的其中一端与动主触头6螺钉连接,另一端与动弧触头7螺钉连接。
6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扭簧17,扭簧17连接在动主触头6和动弧触头7之间,具体地,如图7和图9所示,在动主触头6上于第二转轴孔26的斜下方设置一个固定孔27,固定孔27具体设置在相比第二转轴孔26远离静触头8的位置,安装时,在第二转轴孔26上安装一个扭簧转轴28,将扭簧17套装在该扭簧转轴28上,并且将第二转轴孔26于动主触头6的侧面上设置沉头端,通过在沉头端安装卡簧等定位结构,避免扭簧17脱出。扭簧17其中一端连接在固定孔27中,扭簧17的另一端抵在动弧触头7的驱动部底端的弧形侧面上,以驱动动弧触头7摆动,使得动弧触头7上的弧形触点结构19相比动主触头6的合闸平面更靠近静触头8。
63.为了避免动弧触头7的摆动幅度过大导致分闸时间过长,如图7至图9所示,在动主触头6上于第一转轴孔24的斜下方设置一个销孔25,销孔25设置在相比第一转轴孔24更加远离静触头8的位置,在销孔25中安装一个限位销23;在动弧触头7上设置一个弧形孔22,弧形孔22为长孔,在将动弧触头7安装在动主触头6上时,限位销23穿过弧形孔22,在动弧触头7摆动时,限位销23挡止在弧形孔22的两端内孔壁上,使得动弧触头7不再继续摆动,以实现动弧触头7的摆动行程上的限位。弧形孔22的前端与限位销23挡止配合形成前摆限位结构。
64.动侧导体10与断路器主体1之间的拐角处还设有反推挡块5,如图9和图11所示,动弧触头7的驱动部分的后端面形成顶压部,顶压部顶推处于未合闸状态的动弧触头7上驱动,使动弧触头7朝向扭簧17驱动动弧触头7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使得动弧触头7的弧形触点结构19所在平面与动侧引弧排3的动侧引弧斜面对齐。
65.直流断路器进行合闸时,如图10所示,操作机构2驱动动主触头6朝向静触头8摆动,动弧触头7远离反推块5的过程中,扭簧17驱动动弧触头7朝向静触头8摆动,当动弧触头7远离反推挡块5后,扭簧17驱动动弧触头7继续摆动直至安装在动主触头6上的限位销23与
弧形孔22的后端孔壁挡止,动弧触头7达到向前摆动极限位,动弧触头7不再相对动主触头6摆动。此时,动弧触头7的弧形触点结构19相比动弧触头7更加靠近静触头8,在操作机构2继续驱动动主触头6摆动的情况下,动主触头6继续带着动弧触头7靠近静触头8,动弧触头7的弧形触点结构19接触静侧引弧排4后,在静侧引弧排4的推力作用下,动弧触头7开始反方向摆动,扭簧17发生弹性压缩,直至动主触头6与静触头8接触后,合闸完成。由于动弧触头7的弧形触点结构19是先于动主触头6靠近静侧引弧排4的,那么在合闸的过程中,动弧触头7的周围会产生电弧,避免动主触头上形成电弧而产生烧蚀。
66.直流断路器进行分闸时,如图11所示,操作机构2驱动主触头6反向摆动,在动主触头6逐渐远离静触头8后,扭簧17会逐渐恢复自身的弹性形变,扭簧17恢复弹性形变的过程中,驱动动弧触头7相对动主触头6朝向静触头8摆动,使得动弧触头7上的弧形触点结构19与静侧引弧排4仍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接触,而动主触头6能够提前与静触头8分离。当弧形触点结构19与静侧引弧排4分离时,动弧触头7与静触头8之间产生电弧,电弧被动侧引弧排3和静侧引弧排4引导至金属栅板上逐渐熄灭。当动主触头6带动动弧触头7与限位块5接触后,限位块5克服扭簧17的作用力推动动弧触头7朝向动侧导体10摆动,直至动主触头6摆动至起始位后,分闸完成。
67.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断路器,动触头组件中的弹性件驱动动弧触头7在动主触头6合闸的过程中始终前摆,能够在合闸之前就使得动弧触头7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达到摆动极限位,保证动弧触头7能够先于动主触头6与灭弧室的静触头8接通,在动主触头6与静触头8断开后断开;并且动弧触头7与动主触头6之间还设有用于承载引弧电流的导电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可以将分合闸时将产生的电弧引至动弧触头上,避免主触头被烧蚀,并且动弧触头7是以相对摆动的形式铰接在动主触头6上的,不需要在直流断路器内预留较大的空间,便于安装。
68.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实施例2:
6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扭簧17套装在安装在动弧触头7下方的转轴上。而本实施例中,扭簧17直接套设在供动弧触头7铰接的铰接轴上,安装时,扭簧17的一端与动弧触头7固定,另一端固定在动主触头6上。
70.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实施例3:
7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动弧触头7上设有弧形孔22,限位销23安装在动主触头6上。而本实施例中,限位销23设置在动弧触头7上,弧形孔22设置在动主触头6上。
72.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实施例4:
7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动弧触头7上设有弧形孔22,限位销23安装在动主触头6上,弧形孔22与限位销23形成限位结构。而本实施例中,动弧触头7和动主触头6上未设置弧形孔22和限位销23,动主触头6上于动弧触头7的下方设有两个限位块,两限位间隔布置,用于在动弧触头7前后摆动时分别挡止在动弧触头7的底部弧形侧面上,两限位块形成限位结构。
74.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实施例5:
7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动侧引弧排3包括分体设置的动侧排本体14和动侧连接块15,动侧导体10与动侧连接块12可拆连接。而本实施例中,动侧引
弧排3与动侧导体10一体制作成型。
76.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实施例6:
7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静侧引弧排4包括分体设置的静侧排本体11和静侧连接块12,静侧导体9与静侧连接块12可拆连接。而本实施例中,静侧引弧排4与静侧导体9一体制作成型。
78.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直流断路器的实施例7:
7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弹性件为扭簧17。而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压簧,具体地,动弧触头7的驱动部分的顶端设有折边,折边与动主触头6的顶端之间设有压簧,压簧驱动动弧触头7摆动。
80.本发明还提供直流断路器的动侧触头组件的实施例:
81.该实施例中的直流断路器的动侧触头组件结构与上述直流断路器实施例1中的的动侧触头组件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8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直流断路器的动侧触头组件也可选用直流断路器实施例2至7中任一实施例中的动侧触头组件的结构,在此也不再赘述。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地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