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诱导垫及负离子发生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7512发布日期:2021-10-30 11:0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负离子诱导垫及负离子发生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离子诱导垫,以及一种具有负离子诱导垫的负离子发生器组件。


背景技术:

2.正常情况下,空气分子中含有等量的正电荷与负电荷,每个分子在整体上呈电中性。当这些空气分子受到某种外部场的作用时,就可能会发生电离,从而形成带有电荷的空气离子。空气离子根据其带电性分为空气正离子和负离子。早在1902年,业界就已经认可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意义。传统理论认为,自然界空气负离子主要分布在森林、田野、瀑布周围。我们平时居住的城市当中,负离子含量甚微,远达不到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作用的浓度水平。
3.为提高负离子浓度,本技术人设计并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射头(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820657979.3),负离子发射头包括芯体和多股刷毛组,其中,芯体由至少两束芯体组件扭绞形成,芯体组件为导体;多股刷毛组间隔固定在芯体组件之间,刷毛组包括多根刷毛。刷毛由导体制成。刷毛包括靠近芯体的第一端和远离芯体的第二端,且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这种负离子发射头可以通过多根刷毛的第二端同时形成多个尖端,多个尖端同时向外释放负离子,形成呈圆柱形态的,向外扩散的负离子基团,有效地提高一个负离子发射头形成的负离子浓度。
4.这种负离子发射头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负离子发射头形成的负离子浓度,但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季,可能会形成程度较重的静电,使得负离子无法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可以有效提高负离子浓度的负离子发射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程度较重的静电,使得负离子无法均匀分布的问题,设计并提供一种负离子诱导垫。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负离子诱导垫,其与负离子发生装置配套使用,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负离子发射头;所述负离子诱导垫包括诱导垫本体,所述诱导垫本体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诱导垫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上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可操作地电连接负离子发生装置的接地端。
8.进一步的,所述诱导垫本体由导电碳纤维制成;所述第一触点嵌入并设置在所述诱导垫本体的其中一个角部。
9.进一步的,所述诱导垫本体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由金属丝编织或绕制成型;所述第一触点嵌入并设置在所述诱导垫本体的其中一个角部,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导电层导体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由金属丝呈蛇形绕制成型,所述金属丝的弯折部分位于所
述诱导垫本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诱导垫本体的侧壁平齐;所述导电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撑层;所述导电层的下方设置有基底层。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层和基底层由导电硅胶或导电橡胶制成。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层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的面积大于第一支撑层的面积;所述第二支撑层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有球形元件,所述球形元件可在所述空腔中转动。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层由导电硅胶或导电橡胶制成。
14.优选的,所述金属丝为银丝。
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组件,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负离子诱导垫,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负离子发射头;所述负离子诱导垫包括诱导垫本体,所述诱导垫本体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诱导垫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上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可操作地电连接负离子发生装置的接地端。
16.进一步的,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负离子发生电路,所述负离子发生电路包括接地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电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可操作地相互连接以将所述第一接头连接至负离子发生装置的接地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离子诱导垫可以使得电离过程中积聚在用户身上的静电荷通过负离子发生装置的接地端尽快导走,避免出现静电现象,同时辅助引导负离子基团在用户附近均匀分布,负离子诱导垫可根据使用需求随时插拔,灵活方便。
19.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离子诱导垫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离子诱导垫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的侧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离子诱导垫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4中沿a

a’位置的剖视图;
26.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针对现有技术中可以有效提高负离子浓度的负离子发射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程度较重的静电,使得负离子无法均匀分布的问题,一种全新设计的负离子诱导垫如图1所示。这种负离子诱导垫10与负离子发生装置2配套使用。负离子发生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负离子发射头3。负离子发射头3优选包括芯体和多股刷毛组,其中,芯体由至少两束芯体组件扭绞形成,芯体组件为导体。多股刷毛组间隔固定设置芯体组件之间。刷毛组包括多根刷毛。刷毛由导体制成。刷毛包括靠近芯体的第一端和远离芯体的第二端,且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这种负离子发射头3可以在多根刷毛的第二端的位置分别形成多个放电尖端,多个放电尖端同时向外释放负离子,形成呈圆柱形态的,向外扩散的负离子基团,有效提高负离子浓度。
31.负离子发射头3集成在负离子发生装置2中使用。负离子发射头3中的芯体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连接端,连接端优选设计为柱状,其端部呈扁平状。负离子发生装置2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发射头接口。负离子发射头3通过发射头接口连接直流高压电源。直流高压电源优选设置在pcb电路板上。通电后,连接直流高压电源的负离子发射头3发生电晕放电,负离子发射头3附近的气体被电离,由于负离子发射头3的结构设计,会形成高浓度的负离子基团。电离过程产生的不平衡的电子分布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荷,如果用户穿着化纤的衣物,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静电现象。为避免出现这一情况,特别设计负离子诱导垫10包括诱导垫本体15,诱导垫本体15由导电材料制成,诱导垫本体15上设置有第一触点11,第一触点11电连接第一线缆12,第一线缆12上设置有第一接头13。第一接头13可操作地电连接负离子发生装置2的接地端。负离子发生装置2的接地端可以设置在负离子发生装置2的pcb电路板上。在使用负离子发生装置2时,如果出现静电或者静电严重的情况,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接头13将诱导垫本体15和负离子发生装置2连接,用户与诱导垫接触,即可以通过负离子发生装置2的接地端使得积累在用户衣物或者身体上的静电荷通过负离子诱导垫10尽快导走,同时诱导垫也能起到引导负离子流动的作用,使得负离子基团在诱导垫附近,即用户附近均匀分布,提高负离子发生装置2的使用效果。直流高压电源及外围电路可以选用现有技术所公开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的常见电路,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32.负离子诱导垫10的诱导垫本体15可以设计为与鼠标垫尺寸类似,适用于人体手部或手肘部,也可以设计为与地垫尺寸类似,适用于人体站立。诱导垫本体15可以由导电碳纤维制成。优良导体金属(例如铜)制作的第一触点11嵌入并设置在诱导垫本体15的其中一个角部。第一触点11和第一线缆12焊接连接,形成良好的电路回路。将第一触点11设置在诱导
垫本体15的角部便于连接,使用更为方便。第一线缆12的外侧设置有网尾护套,避免靠近第一触点11部分的第一线缆12因弯曲过多而出现断裂的现象。
33.如图2至图6所示,作为导电碳纤维的替代方案,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诱导垫本体15中设置有导电层16。导电层16由金属丝编织或绕制成型。第一触点11嵌入并设置在诱导垫本体15的其中一个角部,第一触点11与导电层16导体连接。优选的,导电层16由银丝21制成,也可以由其他类似的丝状金属导体,例如铜丝等制成。第一触点11与绕制导电层16的银丝21通过银锡膏焊接连接,形成良好的导电通路。
34.当采用银丝21制作的导电层16时,优选配套设置第一支撑层18和基底层19。其中第一支撑层18设置在导电层16的上方,基底层19设置在导电层16的下方。第一支撑层18和基底层19均优选由导电硅胶或者导电橡胶制成。银丝21呈蛇形绕制成型的导电层16设置于第一支撑层18和基底层19之间,并通过相应的线槽限位,使得银丝21的弯折部分位于诱导垫本体15的侧壁上并与诱导垫本体15的侧壁平齐,使得诱导垫本体15的外形具有金属质感,更为美观。导电硅胶具有一定的弹性,由导电硅胶制成的诱导垫本体15与人体部位接触更为柔软舒适,配合银丝21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一支撑层18和基底层之间空隙,诱导垫本体15具有更好的形变空间,使用时舒适度更高。同时,由于导电硅胶或者导电橡胶需要在一定压力下才能良好导电,用户在与诱导垫本体15接触时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静电情况的改善,使用效果更好。导电硅胶中可以采用镍包铜粉或者镍包银粉作为导电介质。
35.在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中,还可以在第一支撑层18的上方设置第二支撑层20。第二支撑层20的面积优选大于第一支撑层18的面积,在使用状态下边缘向下弯曲,对外露的银丝21形成一定程度的保护。第二支撑层20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空腔22,优选如图4所示呈阵列分布开设多个空腔22,每一个空腔22中设置一个球形元件17,球形元件17可在空腔22中转动。如图6所示,空腔22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优弧状的边缘,球形元件17的主要主体部分置于空腔22中,二者形成间隙,球形元件17在空腔22中转动,用户在使用诱导垫时,球形元件17可以起到按摩的效果。第二支撑层20和球形元件17均优选由导电硅胶或导电橡胶制成。在用户使用时,导电硅胶会受到来自用户的压力,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3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组件,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2,还包括负离子诱导垫10。负离子发生装置2和负离子诱导垫10的具体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具有负离子诱导垫10的负离子发生器组件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37.负离子发生装置2包括壳体,壳体中设置有负离子发生电路,负离子发生电路包括接地端。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接头14,第二接头14电连接接地端。第一接头13与第二接头14连接以将第一接头13连接至负离子发生装置2的接地端。第一接头13和第二接头14优选为相互匹配的公母插头。第二接头14优选嵌入设置在负离子发生装置2的壳体上。
3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