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1845发布日期:2022-04-06 19:5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框绞机拉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


背景技术:

2.框绞机适用于绞制大长度、大截面积铝/铝合金线、裸铜线、钢芯铝绞线、扇形导体以及交联紧压缆芯的绞合。其中工作过程包括有放线架、主机、并线模座、紧压装置、牵引装置、收排线架、传动系统及电器系统。
3.目前,在框绞机对线材进行绞合后,虽然会经过紧压装置的紧压,但是线材在框绞机内绞合后依然会存在线材与线材之间的缝隙大和紧合度低的问题,并且传统的拉模装置在对线材绞合过程中线材会发热,导致断线率高,造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框绞机绞合后线材与线材之间缝隙大和紧合度低及因线材绞合时发热造成的断线率高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具有设置在框绞机后方的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旋紧机构,所述旋紧机构包括:
6.套筒,其外圆周表面中部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板转轴连接,所述套筒具有中空结构的内腔,靠近所述框绞机的所述套筒第一端设置有进线口,第二端设置有出线口;
7.通线管,与所述套筒同轴线设置在所述套筒内腔,所述通线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线口、出线口相连通;
8.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套筒第一端与所述内腔相连通;
9.进液组件,套设在所述套筒第一端,用于套筒在旋转时,不间断的向所述套筒内腔注入冷却液;
10.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套筒第二端与所述内腔相连通;
11.出液组件,套设在所述套筒第二端,用于套筒在旋转时,不间断的将冷却液自套筒内腔导出;
12.中心齿轮,套设在所述套筒上;
13.环形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与所述中心齿轮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环形齿轮内侧圆周方向上、外侧圆周方向上均设置有轮齿,所述环形齿轮外侧圆周方向上轮齿与驱动构件相连接;和
14.多个行星齿轮,在所述环形齿轮与所述中心齿轮之间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每个所述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环形齿轮内侧圆周方向上轮齿、中心齿轮相啮合。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构件包括:
16.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和
17.第一齿轮,与贯穿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一电机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与所述环形齿轮外圆周方向上轮齿相啮合。
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液组件包括:
19.第一半圆形底板,靠近所述套筒第一端的所述套筒外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一半圆形底板套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下半部,所述第一半圆形底板通过第一支板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和
20.第一半圆形上板,套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上半部,所述第一半圆形上板两侧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半圆形底板两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形上板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进液管与盛放冷却液的料罐相连通。
2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液组件包括:
22.第二半圆形底板,靠近所述套筒第二端的所述套筒外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第二半圆形底板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下半部,所述第二半圆形底板通过第一支板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形底板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通过出液管与盛放冷却液的料罐相连通;和
23.第二半圆形上板,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上半部,所述第二半圆形上板两侧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半圆形底板两侧相连接。
2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模装置还包括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
25.第一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旋紧机构后方的侧板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端部与所述侧板转轴连接,线盘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且线盘安装孔内壁上设置的导向槽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导向键相适配;和
26.第二电机,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端部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
2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旋紧机构与所述收卷机构之间的底座上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28.往复丝杠,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上设置的第二支板转轴连接;
29.第三电机,与所述往复丝杠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往复丝杠转动;和
30.导向座,具有滑套及所述滑套上设置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上设置有用于线材通过的第三通孔,所述滑套套设在所述往复丝杠上,且所述往复丝杠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滑套沿所述往复丝杠轴向移动。
3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
32.两个光轴,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往复丝杠上方,所述光轴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板相连接;和
33.限位轴,其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套上,伸至两个所述光轴之间的所述限位轴第二端外圆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光轴外圆表面滑动配合。
3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底板、第一半圆形上板内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块、第二密封块,且第二密封块上的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半圆形上板上的第一通孔相连通;
35.所述第二半圆形底板、第二半圆形上板内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相适配的第三密封块、第四密封块,且第三密封块上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半圆形底板上的
第二通孔相连通。
3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块内壁和所述第二密封块内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底面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通道;
37.所述第三密封块内壁和所述第四密封块内壁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底面之间形成第二冷却液通道。
3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线管内部设置有螺旋凹槽。
3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旋紧机构对框绞机绞合后的线材进行再次紧压,使之绞合更为牢固,通过收卷机构可将绞合牢固的线卷至线轴上,进行存放或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二次绞合可进一步提高线材与线材之间的紧合度,减小缝隙,推广价值极高。
41.上述技术进步主要是由以下详细的技术改进所实现的: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框绞机拉模装置,驱动构件驱动旋紧机构运转,其中,驱动构件通过环形齿轮和多个行星齿轮带动中心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套筒旋转,在套筒旋转时,可对线材进行二次绞合,并且套筒会增大对线材绞合力度,使线材在绞合过程中不会因驱动力不足而导致线材与线材之间的紧合度底,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进一步的节约成本,增加生产率。
43.本实用新型中,旋紧机构可对线材进行二次绞合,旋紧机构中的通线管内的螺纹可在套筒旋转时,更有效的使线材与线材绞合的更为紧密,并且在绞合过程中使线材与线材之间的缝隙减小,通线管在工作过程中螺纹也会防止脱丝的现象发生。
44.本实用新型中,收卷机构通过导向机构可使二次绞合后的线材平顺的卷至线轴上,防止线轴在卷线过程中出现线材与线材之间缠绕杂乱,使用时十分不便的现象发生,该机构可省时省力,减少人工的投入,加快工作效率。
45.本实用新型中,进液组件通过进液口不间断的向旋转中的套筒注入冷却液,冷却液可有效的将套筒通过旋转对线材旋紧时产生的热量进行交换,再经出液口和出液组件不间断的将冷却液自套筒内腔导出,使线材始终保持冷却状态,进而减少断线率,增大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的旋紧机构示意图;
4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的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5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的第一支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5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的导向机构示意图;
52.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的收卷机构示意图;
53.附图标记说明:
54.10-底座,11-第一支板,20-旋紧机构,21-套筒,211-进线口,212-出线口,22-通线管,221-螺旋凹槽,23-进液口,24-出液口,25-进液组件,251-第一环形凹槽,252-第一半圆形底板,253-第一半圆形上板,254-第一密封块,255-第二密封块,256-第一通孔,257-第一连接孔,258-第一冷却液通道,259-进液管,26-出液组件,261-第二环形凹槽,262-第二半圆形底板,263-第二半圆形上板,264-第三密封块,265-第四密封块,266-第二通孔,267-第二连接孔,268-第二冷却液通道,269-出液管,27-中心齿轮,28-环形齿轮,29-行星齿轮,30-驱动构件,31-第一电机,32-第一齿轮,40-收卷机构,41-第一转动轴,42-侧板,43-导向槽,44-导向键,45-第二电机,50-导向机构,51-往复丝杠,52-第二支板,53-第三电机,54-导向座,541-滑套,542-导向套,543-第三通孔,55-光轴,56-限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5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结合说明书附图1-6可知,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或部件:底座10、旋紧机构20、套筒21、通线管22、进液口23、进液组件25、出液口24、出液组件26、中心齿轮27、环形齿轮28、多个行星齿轮29。
57.本实用新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1-6可知,一种框绞机拉模装置,具有设置在框绞机后方的底座10及设置在底座10上的旋紧机构20,在框绞机进行绞合后旋紧机构20进行二次绞合,可有效的减小缝隙、加大紧合度,旋紧机构20可旋紧多种线材,具体有铝导体、钢丝、铜丝等。其中,旋紧机构20包括有套筒21,其外圆周表面中部与底座10上的第一支板11转轴连接,套筒21具有中空结构的内腔,靠近框绞机的套筒21第一端设置有进线材口,第二端设置有出线口212;与套筒21同轴线安装在套筒21内腔中的通线管22两端分别与进线口211、出线口212相连通,套筒21和通线管22可方便框绞机绞合后的线材穿过旋紧机构20,并且出线口212与框绞机的出口平齐,可使旋紧机构20在旋紧时,更为高效。
58.套筒21旋转时,会对线材进行旋紧,在线材旋紧的同时,线材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断线率高,因此旋紧机构20中加入了进液组件25、进液口23、出液组件26和出液口24组成的冷却系统,对线材降温冷却,冷却系统有套筒21第一端与内腔相连通的进液口23,还有用于套筒21在旋转时,不间断的向套筒21内腔注入冷却液的套设在套筒21第一端的进液组件25,通过进液组件25可在套筒21旋转时,不间断的将冷却液注入套筒21内腔中,及时的冷却通线管22,通过冷却通线管22,使通线管22与线材完成热交换,通线管22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保证线材可在绞合过程中始终保持冷却状态,减小断线率,增大生产效率,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液需从套筒21里将冷却液排出,冷却液需要经过设置在套筒21第二端与内腔相连通的出液口24,用于套筒21在旋转时,不间断的将冷却液自套筒21内腔导出的套设在套筒21第二端的出液组件26。
59.有驱动才能使套筒21及通线管22旋转进而才能旋紧线材,驱动套筒21旋转的为套设在所述套筒21上的中心齿轮27,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板11上的环形齿轮28与中心齿轮27同轴心线的设置,其内侧圆周方向上和外侧圆周方向上均设置有轮齿,环形齿轮28外侧圆周方向上轮齿与驱动构件30相连接,在环形齿轮28与中心齿轮27之间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行星齿轮29,每个行星齿轮29分别与环形齿轮28内侧圆周方向上轮齿、中心齿轮27相啮合。
60.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2、附图4可知,驱动环形齿轮28的驱动构件30有多种,其中一种驱动构件30包括有设置在第一支板11上的第一电机31和与贯穿第一支板11的第一电机31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齿轮32,第一齿轮32与环形齿轮28外圆周方向上轮齿相啮合。此驱动构件30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为最优选择。
61.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2-3可知,进液组件25包括有第一半圆底板,靠近套筒21第一端的套筒21外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251,进液口23设置在第一环形凹槽251内,第一半圆底板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251下半部的第一半圆形底板252通过第一支板11与底座10相连接,第一半圆形底板252两侧的内壁和套筒21外壁紧贴,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251上半部的第一半圆形上板253两侧与对应的第一半圆形底板252两侧相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为通过螺纹钉螺纹孔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半圆形上板253中部设置有与第一环形凹槽251相连通的第一通孔256,第一通孔256通过进液管259与盛放冷却液的料罐相连通,在套筒21旋转时,进液管259和第一通孔256不会发生移动或者转动,进液口23跟随套筒21转动,冷却液通过第一通孔256和进液口23进入套筒21内腔对通线管22进行高效的冷却。
62.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3-4可知,出液组件26包括有第二半圆形底板262,靠近套筒21第二端的套筒21外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261,出液口24设置在第二环形凹槽261内,套设在第二环形凹槽261下半部的第二半圆形底板262通过第一支板11与底座10相连接,第二半圆形底板262中部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凹槽26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266,第二通孔266通过出液管269与盛放冷却液的料罐相连通,冷却液排入料罐后通过进液管259再次使用,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加大利用率,减少成本,套设在第二环形凹槽261上半部的第二半圆形上板263两侧与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底板262两侧相连接。在套筒21旋转时,出液管269和第一通孔256不会发生移动或者转动,出液口24跟随套筒21转动,冷却液通过第二通孔266和出液口24排入出液管269,随后进入料灌,此种设施可防止冷却液排出时飞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63.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6可知,拉模装置还包括有收卷机构40,收卷机构40包括有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0上旋紧机构20后方的侧板42上的第一转动轴41,第一转动轴41端部与侧板42转轴连接,线盘可套设在第一转动轴41上且线盘安装孔内壁上设置的导向槽43与第一转动轴41上的导向键44相适配,第二电机45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41端部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41转动。此收卷机构40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旋转稳定,在收卷时可高效的使线材缠绕到线盘上。
64.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5可知,在旋紧机构20与收卷机构40之间的底座10上设置有导向机构50,可使收卷机构40在收卷时不会出现线材与线材缠绕的现象,使收卷机构40在收卷线时更为有序,导向机构50包括有两端分别与底座10上设置的第二支板52转轴连接的往复丝杠51,与往复丝杠51相连接的第三电机53用于驱动往复丝杠51转动,在往复
丝杠51上有导向座54,导向座54具有滑套541及滑套541上设置的导向套542,导向套542上设置有用于线材通过的第三通孔543,滑套541套设在往复丝杠51上且往复丝杠51转动时,可带动滑套541沿往复丝杠51轴向移动。此导向机构50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为全自动化机构,可减少人工的投入。
65.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5可知,为保持导向座54的稳定在导向机构50上加装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往复丝杠51上方的两个光轴55,光轴55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板52相连接,还有限位轴56,其第一端设置在滑套541上,伸至两个光轴55之间的限位轴56第二端外圆表面分别与两个光轴55外圆表面滑动配合。加装着两个光轴55可有效的使导向座54在移动的时候不会出现晃动及自行旋转的情况,增加生产量。
66.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3可知,为增加第一半圆形底板252、第一半圆形上板253的密封性,在第一半圆形底板252、第一半圆形上板253内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环形凹槽251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块254、第二密封块255,且第二密封块255上的第一连接孔257与第一半圆形上板253上的第一通孔256相连通;第一密封块254、第二密封块255可有效的密封使套筒21在旋转时冷却液不会飞溅出来,同样,在第二半圆形底板262、第二半圆形上板263内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凹槽261相适配的第三密封块264、第四密封块265,且第三密封块264上的第二连接孔267与第二半圆形底板262上的第二通孔266相连通。第三密封块264、第四密封块265与第一密封块254和第二密封块255作用一致。
67.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3可知,为保证冷切液可不间断的注入套筒21内腔,使第一密封块254内壁和第二密封块255内壁与第一环形凹槽251底面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通道258,冷却液在第一冷却液通道258里储存及注入内腔,同时不会发生飞溅,同样的,第三密封块264内壁和第四密封块265内壁与第二环形凹槽261底面之间形成第二冷却液通道268,冷却液在第二冷却液通道268里不间断的排出,且不会发生飞溅。
68.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3可知,通线管22内部设置有螺旋凹槽221,螺旋凹槽221可增大通线管22与线材之间的摩擦力,结合驱动构件30,在旋紧时,可更高效的旋紧线,使之缝隙更小,紧合度更大。
6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