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塑壳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193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塑壳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负荷和短路保护用断路器的接线端子,特别是一种导轨安装式微型塑壳断路器的进线端子,它既可供多台断路器并排安装时采用铜(或铝)排联接,又可分别采用电缆快速联接。
微型塑壳断路器广泛用于对终端用电设备进行配电、控制和保护;是一种使用极为广泛的电器产品,目前国内已有工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新型微型塑壳断路器,这类微型断路器均采用导轨安装方式;尺寸模数化,其宽度、高度统一在规定的尺寸系列上;同时具有热过载保护和电磁瞬动过流保护功能。但由于接线端子的结构,从公共母线需要另用各个分支线分别接到各断路器,特别是这些断路器并排安装在配电箱中时,在接线上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接线端子,它既可供多台断路器并排安装时采用铜(或铝)排联接,又可分别采用电缆对单个断路器进行快速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在断路器进线端子的触头臂的外露上平面上,用螺钉压紧来对铜(或铝)排进行联接;在触头臂的下平面与接线夹之间,可安放电缆线进行联接,并用同一螺钉拧紧进行紧固来实现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塑壳断路器的结构图,图2为触头系统结构图,图中1为操作连杆,2为双金属片脱扣器,3为出线端子,4为外壳,5为安装夹,6为电磁脱扣器,7为灭弧室,8为触头系统,9为进线端子,10为触头臂,11为触点,12为引弧角,13为螺钉,14为接线夹,A处供接铜排用,B处供接电缆线用。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如图1所示,它由操作连杆1、进线端子9、出线端子3、灭弧室7、触头系统8、电磁脱扣器6、双金属片脱扣器2以及塑料外壳4等部分组成。塑料外壳底部设有适合嵌装在符合IEC715《低压开关和控制设备的尺寸与安装轨》的顶帽轨道上的安装夹5。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在进线设计上采用图2所示结构,它由触头臂10和接线夹14组成,在触头臂10中部焊有触点11,前部为引弧角12,后部弯成口字形,这样使得既可用铜排接至口字形上部,又可用电缆线接至口字形的下部,将电源引入断路器。当使用铜排时,铜(或铝)排与口字形的上面接触,旋紧螺钉13,此时接线夹14就如同一个螺母的作用。当使用电缆插入时,电缆线在口字形的下面和接线夹之间,旋紧螺钉,由于螺钉顶住口字形的下部,就使接线夹向上移动将电缆夹紧。为防止触及导体,在接线端的上部,断路器的塑料外壳设计有凸出的档板。
二相或三相微型塑壳断路器由二个或三个同样的单相微型塑壳断路器拼装在一起构成。
本实用新型微塑壳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为~250V(220V)~415V(380V),额定电流等级为6~63A,同时具有热过载脱扣和电磁瞬时脱扣,其通断能力为6000~10000A。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塑壳断路器,它由操作连杆,双金属片脱扣器,出线端子,外壳,安装夹,电磁脱扣器,灭弧室,触头系统,进线端子所组成,其特征是进线端子由触头臂和接线夹所组成,触头臂中部焊有触点,前部为引弧角,后部弯成口字形,与接线夹用螺钉连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微型塑壳断路器,其特征是在进线端子的上部,断路器的塑料外壳上有凸出的档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过负荷和短路保护用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是一种导轨安装式微型塑壳断路器接线端子的改进设计,它既可供多台断路器并排安装时采用铜(或铝)排联接,又可分别采用电缆快速联接,它由触头臂和接线夹所组成,触头臂中部焊有触点,前部为引弧角,后部弯成口字形,与接线夹用螺钉连成一体,二相或三相使用时可由二个或三个同样的断路器并排拼装在一起构成。
文档编号H01H71/08GK2098734SQ91215860
公开日1992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5日
发明者厉无咎, 徐瑞, 周梁, 厉无吝, 陈与璜 申请人:厉无咎, 徐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