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139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成电路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构成与载放的集成电路(IC)插件的各引线接触的插脚插设在沿本体面对面两侧排列设置的分隔板间而成的IC插座。
作为此类传统的IC插座的一例,如后述图7-9所示,图7为插座的俯视图,图8为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沿图7的IX-IX线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为平面形状成长方形、端面形状略成H形的IC插座本体,在其面对面两侧,通过一体成形形成多列分隔板2,把嵌入固定在插座本体1上形成的安装通孔1a(图9)内的插脚3插设在相邻的分隔板间。如图9所示,插脚3具有大致平行向上延伸的接触片3A、3B,构成使其头部3a、3b在上下不同的位置与载放的IC插件4的引线4a接触。
然而,在如此形式的IC插件中,在使用手动导杆(宽度为一定,厚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变薄的杆状构件)5把载放在规定位置(图8的虚线位置)的IC插件4从插座本体1上卸下时,如图8所示,是通过将导杆5插入沿插座本体1的中央部纵向延伸的槽1A内进行的。在此场合,进行将导杆5插入的操作上是不妥当的,当发生导杆5相对槽1A弯曲或倾斜时,使导杆5的自身插入不能顺利进行,此作业一旦中止,需使作业重新开始,此时IC插件4一旦采取图8中的点划线所示倾斜姿态时,然而此时,如

图10的模式所示,往往使处于被相对上抬一侧的相反侧端部的引线4a偏移进入了插脚间。
在此场合,当再次将IC插件4压入使成为设置状态后,通过适当进行导杆5的插入操作,当然能将IC插件4取出,然而,在传统的IC插座中,一般因分隔板2而把插脚3的浮动范围限制成极小,而且,由于引线4a是用比插脚3更柔软的材料制成,使引线4a与歪扭偏移进入的插脚3的头部3a相碰而引起被勾住的结果,从而产生使引线4a弯曲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传统的IC插座所具有的此类问题,目的在于提出如下所述的IC插座,就是在将IC插件取出时,能防止发生因不适当的插入导杆5的插入操作结果造成IC插件引线朝向插脚被钩住而引起的弯曲。
根据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的IC插座,把钩成与载放的IC插件的各引线接触的插脚插设在沿所述插座本体面对面两侧排列设置的分隔板间,把从所述两侧的不面对面的至少一侧端起的至少第一块分隔板的顶端部分的上部形成如下所述的形状,就是与分隔板基部相比,该顶端部分允许所述插脚沿排列设置方向有较大浮动量。
此外,根据上述本发明,可以将上述至少1块分隔板的顶端部分按规定深度切除而成的阶梯状;或者将上述至少第1块分隔板形成使其顶面高度朝向分隔板顶端逐渐减低的形状;或者将上述至少第1块分隔板的厚度形成使顶端部厚度比其基部厚度还薄。
此外,根据本发明,即相对传统的把分别与载放的IC插件各引线的基部和顶端部形成两点接触的插脚插设在沿本体面对面两侧排列设置的分隔板间而成的结构来说,本发明IC插座,是构成使从上述面对面两侧的不面对面的至少一侧端起的至少第1根插脚仅与上述引线基部相接触的结构。
因此,当把载放的IC插件卸下时,使位于端部的引线与插脚脱离,使被卸下的IC插件再次恢复成原来载放状态时,一旦向侧方按压邻接的插脚,与此相应,使该插脚向侧方浮动退让,而不构成阻碍上述引线运动的构件,从而使上述引线被钩挂在插脚上,且引起弯曲的情况不发生。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为对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局部俯视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传统IC插座一例的俯视图,图8为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沿图7的IX-IX线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表示将IC插件取下时位于各侧端部的插脚和引线移动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实施例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立体图。由于此实施例的全体结构和上述传统技术结构相同,因而省略图示的说明,对相同的构件和部分用相同标号进行说明。
从图1可明显看出,若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在此场合把沿插座本体1的面对面两侧排列设置的分隔板2中,从端部起的至少第一块构成使IC插件的容纳侧部分2a比基部2b低,将多块分隔板从其顶端部沿IC插件容纳方向切除规定深度而形成阶梯状。
因此,若根据此实施例,当插脚3的头部3a、3b被从侧方按压时,如图2粗略所示,使其沿排设方向的浮动范围显著扩大。因此,当卸下IC插件4时,由于即使从插脚3离开的引线4a与插脚3相碰,会使插脚3因此而弹性地避让,因而能避免产生如在此类传统IC插座中那样,在引线4a上施加超过许用应力的负荷而使引线4a产生弯曲等变形。
由此可知,大体上把从端部起的至少第一块分隔板2的顶端部按规定量切除就足够,然而,若把从面对面两侧的多列各不面对面的分隔板两端的任何一端起的至少第一块分隔板的顶端部按规定量切除则更好。
图3与图1一样,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此实施例中,把从端部起的多块分隔板2的顶面高度形成从基部2b向顶端部分2a逐渐减低。因此,即使在此实施例中,其作用效果和第1实施例相同。
图4与图1一样,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此实施例中,把从端部起的多块分隔板2形成使顶端部2a的厚度比基部2b要薄的阶梯状。因此,即使在此实施例中,其作用效果和第1、第2实施例相同。
图5与图1一样,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此实施例中,把从端部起的多块分隔板2形成使其厚度从其基部2b开始向顶端部2a逐渐变薄。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具有和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6为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此实施例例如是将IC插件4的引线4a形成J形,使插脚3的各别的两个头部3a与J形引线4a的顶端部即自由端部,3b与J形引线4a的基部分别接触。这对具备构成所谓两点接触插脚的IC插座特别有效,把从插座本体1的面对面两侧的至少不面对面的一端起的至少第1个插脚3的头部3a切除,而构成使插脚与引线4a形成一点接触。
由于第5实施例具有上述结构,结果是在将IC插件4卸下时,即使引线4a偏移进入分隔板间由于必定与比较容易变形的引线4a的自由端部分相碰的插脚部分3a不存在,而仅使比较不易变形的引线4a的基部部分与插脚接触。因此,即使在此场合,也能不使引线4a产生弯曲变形,总的来说,能使引线4a的形状保持正常。
以上,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作了说明,对于在规定位置的分隔板2的形状,只要能获得使插脚的浮动范围扩大,可以不特别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例如,上述各实施例的切除面也可以是曲面,切除部等也可以适用于多列分隔板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沿其纵向的一部分或全部连续地形成各该形成部分。因此,也可把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过的分隔板形状进行适当组合。此外,在IC插件的引线端部偏移落入第1和第2插脚间的场合,由于在向原来位置返回时,使第1端的插脚沿框的内侧端面一侧弯曲,因此,最好将与此对应的框内侧端面部分切除。此外,也可以形成使能容许插脚沿其排列方向浮动量变大的分隔板部分的上方部分依次向上方变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将IC插件从其载放位置取下时,能不使IC插件的引线发生变形,从而能提供适于对众多IC装置进行检查作业的高质量的IC插座。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无需进行复杂加工,也无需附加其它构件,因此,与传统制品相比,制作成本也不会上升。
权利要求
1.集成电路插座,把构成与载放的IC插件各引线接触的插脚插设在沿所述插座本体面对面两侧排列设置的分隔板间,其特征在于,把从上述两侧的不面对面的一侧端起的至少第1块分隔板的顶端部分上部形成使该顶端部分上部和所述分隔板基部相比允许上述插脚在排列设置的方向上有较大浮动量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第1块分隔板的各顶端部分构成将其切除至规定深度而形成的阶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第1块分隔板形成使其顶端高度朝向其顶端部分逐渐减低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第1块分隔板的厚度形成使其顶端部分的厚度比其基部厚度还薄。
5.集成电路插座,把分别与载放的IC插件各引线的基部和顶端部形成两点接触的插脚插设在沿插座本体面对面两侧排列设置的分隔板间,其特征在于构成使从所述两侧不面对面的至少一侧端起的至少第1根所述插脚仅与所述引线的基部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集成电路插座,是把构成与载放的IC插件各引线接触的插脚插设在沿插座本体面对面两侧排列设置的分隔板间,把至少从上述两侧的不面对面的一侧端起的至少第1块分隔板的顶端部上部形成使该顶端部上部与分隔板基部相比允许插脚在排列设置方向上有较大浮动量的形状,具有在将IC插件从载放位置取下时不使引线变形等效果。
文档编号H01R24/00GK1142126SQ96106299
公开日1997年2月5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9日
发明者立原哲生, 桑宫宪久 申请人:恩普拉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