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转功能的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320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旋转功能的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旋转功能的电插头,属于基本电气元件的领域。
电插头是日常生活中多见的物品,尤其是外接电源的电器产品或是具有插座的延长线等常需借助电插头取电。
常见的电插头,其金属插极与其后连接的电源线呈直线,当嵌插于插座上取电时,常由于家俱的摆设而需向两侧向延伸,此时,在近插头处的电源线必须加以弯曲以顺应方向,这样常造成电源线因长久卷曲而变形,甚或内部的金属导线折断而导致断路。除造成家俱摆设的困难外,尚有安全上的忧虑。
以Dickie先生所拥有的美国专利4,927,376为例,将常用的插头加以改良,并使之薄化,以改善一般插头在安全性及不便性的缺陷。但它是固定的单一方向,无法因应另一方向的使用,除非将各种方向一一生产,此在正负极的插孔不一及三极插孔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申请人为克服上述插头的缺点,经再三实验和测试,创造出“具有旋转功能的电插头”。
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请参阅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实施例1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立体图。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是由一下壳体1,一电缆线2,一旋转盖3及一上壳体4组装而成。
其中,下壳体1,为一扁平的绝缘盖体,其内壁中央垂直延伸一缺槽111盖柱11,供一金属制成的围环12嵌合固定,而盖柱11的外围亦有一孔径较大的环柱13,使盖柱11与环柱13之间形成一环沟131,其内则垂设若干支榫132,供一金属制成的环垫14跨置定位。其中环柱13对应于缺槽111处开有一柱缺133,供电源线21容置,并与围环12连结。而另一侧亦开有一柱缺134,供电源线22容置,并与环垫14垂设的环端141连结。此外,下壳体1的内壁中央纵向延伸一个以上的定位榫15,而底部则设一下壳槽16,供电缆线2穿越,其内另平行垂设两对向的夹线榫17,且面上突设若干角肋171,供夹持电缆线2。
电缆线2,系至少由两条电源线21、22或与一地线23共同组合而成。如上所述,电源线21系穿越柱缺133及槽缺111后,与围环12连结;而电源线22则穿越柱缺134而与环垫14连结。
旋转盖3为一圆形的绝缘片体,其中央两侧各设一左孔31及一右孔32,分别供一L型的左插极33及右插极34嵌合定位,其中右插极34的底部纵向延伸一与围环12内径相对应的极端341,而左插极33的底部则垂直延伸一与环垫14同弧径的极弧331,使左、右插极得分别与围环12与环垫14相接触,以形成电路的传导。此外,旋转盖3的底缘向外延伸一环形的盖缘35,供与上壳体4相抵,以避免两者分离。
上壳体4,系尺寸及造型与下壳体1对应的绝缘盖体,其上方开有一盖孔41,供旋转盖3的伸出,其顶缘则向内延伸一止缘411 ,供与前述的盖缘35相抵。在上壳体4内对应于下壳体1的定位榫15处则设置榫孔42,以供其嵌插定位,而对应于下壳槽16处亦设一上壳槽43,使上下壳槽对接后可围成一圆形,以供电缆线2穿越。
此外,基于安全考虑,本实用新型尚可加置一地线插极17,在下壳体1的环柱13外围再设一环形同心的环围18,并与环柱13之间形成一围沟181,其内亦垂设若干支榫182,供一环形垫片9跨置与定位,该垫片19的一侧延伸一片端191,是容置在环围18的环缺183内,并与一地线23连结。旋转盖3的左、右孔下方则开有一下孔36,供一呈T形的地线插极37的伸出定位,该地线插极37底部有一与垫片19等弧径的弧端371,并与之接触,以形成电路的传导。
为使环垫14与垫片19得与极弧331与弧端371恒常地接触,可在各支榫(132,182)上嵌插长度高于支榫的弹性体10,使环垫14与垫片19间具有压缩与扩张的弹性,故可恒常地与极弧331与弧端371保持接触。又由于极弧331与弧端371与环垫14与垫片19接触时并非大面积接触,而为避免上述两环形片翘起,故旋转盖3对应于环垫14与垫片19的圆周处各突设若干延伸榫38,使其可分别压住上述环形片。
本产品在组装时,将左、右插极33、34及地线插极37分别嵌插旋转盖3所预设的位置并伸出旋转盖3外,然后再与上壳体4的盖孔41套合,使旋转盖3得在上壳体4内呈圆形的旋转。此时,将弹性体10嵌插在各支榫(132,182)上,然后将连结电源线21的围环12,连结电源线22的环垫14及连结地线23的垫片19依序置设在盖柱11,环沟131及围沟181内,随后将上下壳体盖合,使定位榫15与榫孔42对接,而电缆线2由其上下壳体(43,16)间穿出,最后将上下壳体以高周波封合,即形成一具有旋转功能的电插头。当旋转盖3旋转至任意角度时,右插极34的极端341与围环12接触,左插极33的极弧的极弧331与环垫14接触,而地线插极37的弧端371则与垫片19接触,故能持续地导电。
经由本实用新型薄化设计的插头,为便于拨出,在上壳体4的两对向适当位置分别开具一环孔44,供与一拉环45连结,以利拨出插头。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形态如图4所示。
实施例2请参阅图3实施例2的示意图。其中,各元件大致不变,仅将环垫14改变为U型的金属环片嵌置于环沟131内,而垫片19亦改变为U型的金属环片,并嵌置于围沟181内。而左插极33的极弧331及地线插极37的弧端371则相对增加深度,使其可与各U型的金属环片形成接触,亦可取得实施例所显示的功效。
实施本实用新型除使电插头薄化处理外,同时因可旋转而无方向上的限制,人们在使用时不再受限于插座内大小插孔,以及电器用品摆放位置的方向等产生的问题,同时本产品兼备安全性、方便性及美观性。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旋转功能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电插头包括一下壳体,为扁平状的绝缘盖体,其内壁中央垂直设一具有缺槽的盖柱,供一金属围环容置,其外围设一孔径较大的环柱,并与盖柱间形成一环沟,其内垂设若干支榫,供一金属环垫跨置定位,下壳体的底部开有一下壳槽;一电缆线,至少由两电源线组成,其中一条电源线穿越环柱及缺槽而与围环连结,而另一条电源线则穿越环柱并与环垫连结;一旋转盖,为一圆形的绝缘片体,其中央两侧各设一左孔及右孔,分别供一呈L型的左插极及右插极嵌插,其中左插极底部垂设一与环垫等径的极弧,而右插极底部则纵向延伸一与围环内径相对应的极端,使左、右插极可分别与围环、环垫接触,以形成电路传导,另旋转盖底缘突设一环形的盖缘;一上壳体,为尺寸与造型与下壳体对应的绝缘盖体,其上开具一盖孔,供与旋转盖套合,其顶缘向内设一环形的止缘,供与盖缘互抵,对应于下壳槽处设一上壳槽,供电缆线穿越,使上、下壳对接连结后,旋转座相对于电插头为可旋转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下壳体内壁垂设若干定位榫,而上壳体则对应开有榫孔,使之对接嵌合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下壳体的下壳槽内两侧得平行垂设两对向的夹线榫,且其面上突设若干角肋,供夹持电缆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下壳体内的环柱外围得再设一环围,并与环柱间形成一围沟,其内亦设若干支榫,供一垫片跨置定位,电缆线的地线则穿越环围并与垫片连结,而旋转盖的左右孔下方中央开具一下孔,供一地线插极嵌插,其底部垂直有一与垫片等径的弧端,并互相接触,以形成电路传导。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各支榫得分别套合一长度高于支榫的弹性体,使环垫与垫片具有压缩与扩张的弹性。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旋转盖对应于环垫与垫片的圆周处各突设若干延伸榫,可分别压住上述片体,使其平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上壳体的两对向适当位置分别设一环孔,并供一拉环连结,以利拨下插头。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环垫及垫片得以U型金属环片取代,并分别设在环沟及围沟内,而左插极的极弧及地线插极的弧端则相对增加深度,分别供与前述的U型金属环片接触,以形成电路传导。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旋转功能的电插头,属于基本电气元件的技术领域。它包括一下壳体,其内壁中央垂直设一具有缺槽的盖柱,供一金属围环容置,其外围设一孔径较大的环柱,并与盖柱间形成一环沟;一电缆线,至少由两电源线组成;一旋转盖,其中央两侧各设一左孔及右孔,分别供一呈L型左插极嵌插,其中左插极底部垂设一与环垫等径的极弧,而右插极底部则纵向延伸一与围环内径相对应极端,使左、右插极可分别与围环、环垫接触,以形成电路导通;一上壳体,其尺寸与造型与下壳体对应,其上开具一盖孔,供与旋转盖套合,使上、下壳对接连结后,旋转座相对于电插头可以旋转。
文档编号H01R13/40GK2253877SQ96207729
公开日1997年5月7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9日
发明者周义雄 申请人:周义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