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222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一般关于一种电路支撑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输入装置及其用于支撑压电致动器的电路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要求日益增高,适用的按键结构高度显著缩小。因此,习知按压行程较大的机械式按键结构已逐渐为小行程按键或触碰式按键所取代。然而,随着行程的缩小或采用触碰式输入,使用者通常难以感受到按压回馈,导致使用者无法确认按压操作是否完成,造成操作上的困扰。
[0003]目前已有以震动器产生震动以提供使用者按压回馈的设计,但此设计通常是在既有的按键结构加设震动器,或是震动器与按键结构的整合具有复杂的电路及支撑设计,不利于薄型化。再者,行动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或智慧型手机的荧幕键盘,在手指触碰时虽然会提供震动回馈,提示使用者已完成按压操作。然而,此类提供震动回馈的装置通常是使整个装置一起震动,或是使装置的某个面震动,无法提供独立与局部的回馈,不利于操作确认。
[0004]再者,装置尺寸的缩小已成为目前设计的趋势,造成电路布局的可用面积也相应减少,使得电路短路的可能性遽增。因此,如何在受限的可用布局面积达到最佳化的电路布局为电路支撑结构设计的主要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其整合电路径于支撑结构,以在提供支撑压电致动器震动空间的同时亦提供驱动压电致动器的电路径。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具有多层式薄膜结构,增加电路径布局的弹性及结构的可制造性。
[0006]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其中电路支撑结构包含:支撑层、第一路径层及第二路径层。支撑层具有至少一容置部,第一路径层叠置于支撑层上并具有第一电路径,其中第一电路径包含至少一第一接点部。第二路径层具有第二电路径,其中第二电路径包含至少一第二接点部。第二路径层叠置于第一路径层上并裸露出至少一第一接点部及至少一第二接点部。第一路径层及第二路径层与至少一容置部共同形成至少一容置空间,以提供至少一压电致动器的振动空间,且第一接点部及第二接点部分别用于电性连接压电致动器。
[0007]于一实施例,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还包含保护层,其中保护层设置于第二路径层上以遮蔽除至少一第一接点部及至少一第二接点部之外裸露的第二电路径及第一电路径。
[0008]于一实施例,至少一容置部为形成于支撑层的开口或凹槽。
[0009]于一实施例,第一路径层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及至少一舌部,其中至少一第一开口对应至少一容置部,舌部自第一开口的一侧朝第一开口的中央突伸,且第一接点部设置于舌部。
[0010]于一实施例,第二路径层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口及至少一延伸部,其中至少一第二开口对应至少一第一开口及至少一容置部以共同形成至少一容置空间。延伸部自第二开口的一侧朝第二开口的中央突伸,且延伸部遮蔽舌部的一部分以裸露出第一接点部。
[0011]于一实施例,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还包含隔离层,其中隔离层设置于第一路径层及第二路径层之间以电隔离第一电路径及第二电路径。隔离层具有至少一第三开口及至少一遮蔽部,其中至少一第三开口对应至少一容置部,遮蔽部设置于第三开口的一侧,以遮蔽舌部的一部分并裸露出第一接点部。
[0012]于一实施例,第二路径层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口,其中至少一第二开口对应至少一容置部以裸露出遮蔽部。
[0013]于一实施例,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为复数个压电致动器,至少一第一接点部为多个第一接点部且多个第一接点部分组为第一组第一接点部及第二组第一接点部。第一路径层包含第一路径甲层及第一路径乙层,其中第一路径甲层具有第一电路径甲,第一路径乙层具有第一电路径乙,第一电路径甲包含第一组第一接点部,第一电路径乙包含第二组第一接点部。第一路径甲层及第一路径乙层层叠设置以使得第一组第一接点部及第二组第一接点部于复数个压电致动器的排列方向上交错设置。
[0014]于一实施例,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为复数个压电致动器,至少一容置空间为复数个容置空间,至少一第一接点部为复数个第一接点部,至少一第二接点部为复数个第二接点部。复数个第一接点部及复数个第二接点部分别对应设置于复数个容置部的内侧及外侧以构成复数个电路支撑单元,复数个电路支撑单元分别用以支撑复数个压电致动器。
[0015]于一实施例,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还包含复数个切割槽,该复数个切割槽贯穿支撑层、第一路径层及第二路径层,以单个化复数个电路支撑单元,使得相邻的电路支撑单元不直接对应连接,以降低复数个电路支撑单元之间的连动性。
[0016]于一实施例,复数个切割槽分别围绕复数个电路支撑单元,使得复数个电路支撑单元各藉由至少一连接部相互连接,且相邻的电路支撑单元的至少一连接部错开设置。
[0017]于一实施例,复数个切割槽为至少一开放环形切割槽,其中开放环形切割槽为矩形环或圆形环。
[0018]于一实施例,复数个切割槽分别位于复数个电路支撑单元的周围,使得相邻的电路支撑单元的至少一侧边互不相连。
[0019]于一实施例,复数个切割槽为复数条直线切割槽,其中复数条直线切割槽至少有一端互不连通。
[0020]于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其中电路支撑结构包含支撑层及电路径层。支撑层具有至少一容置部。电路径层叠置于支撑层上以与容置部形成至少一容置空间,以提供至少一压电致动器的振动空间。电路径层具有第一电路径及第二电路径,其中第一电路径包含至少一第一接点部,第二电路径包含至少一第二接点部,且第一接点部及第二接点部分别用于电性连接压电致动器。
[0021]于一实施例,电路径层具有至少一开口及至少一舌部,其中开口对应容置部以与容置部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舌部自开口的一侧朝开口的中央突伸,且第一接点部设置于舌部。
[0022]于一实施例,输入装置的电路支撑结构更包含保护层,其中保护层设置于电路径层上以遮蔽除第一接点部及第二接点部之外裸露的第二电路径及第一电路径。
[0023]于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其包含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上述的电路支撑结构以及感应层,其中电路支撑结构用以支撑至少一压电致动器。感应层具有至少一感应单元,且至少一感应单元对应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当施加按压力于压电致动器时,压电致动器传递按压力至电路支撑结构,以触发对应的感应单元产生触发信号,进而依据触发信号驱动压电致动器产生震动。
[0024]于一实施例,输入装置更包含基底层,其中基底层设置于感应层下方,以增进输入装置的结构强度。
[0025]于一实施例,输入装置还包含包覆层,其中包覆层覆盖于压电致动器上,且包覆层具有字符或图案以作为键帽层;或者,压电致动器、电路支撑结构、感应层及基底层完全被包覆于包覆层内。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及输入装置藉由层叠结构达到薄型化的特性,同时藉由压电致动器提供按压回馈作为使用者操作提示;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及输入装置不仅增加电路支撑结构(层)的可制造性,亦可有效防止短路发生。
【附图说明】
[0027]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分解图及剖截面示意图;
[0028]图1C为图1B的按键结构的按压作动图;
[0029]图1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A的电路支撑结构的分解图;
[0031]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支撑结构的分解图及立体图;
[0032]图3C及图3D分别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路支撑结构的分解图及立体图;
[0033]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分解图;
[0034]图4B至图4E分别为图4A的电路支撑结构层的支撑层、第一路径层、第二路径层及保护层的平面示意图;
[0035]图4F至图4G分别为图4A的电路支撑结构层的透视图及平面图;
[0036]图5A至图5E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支撑结构层的支撑层、第一路径甲层、第一路径乙层、第二路径层及保护层的平面示意图;
[0037]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电致动器组合的示意图;
[0038]图7A至图7C分别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路支撑结构层的支撑层、电路径层及保护层的平面示意图;
[0039]图7D为图7A至图7C的电路支撑结构层的组合平面图;
[0040]图8A至图8F分别为本发明的回避感应误判结构设置于不同位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0041]图9A至图9C分别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于电路支撑结构层具有不同态样的切割槽的实施例不意图;以及
[0042]图1OA至图1OC分别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于感应层具有不同态样的切割槽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44]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震动回馈功能的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按键结构的输入装置及其电路支撑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可为任何具有按键结构的输入装置,例如独立的键盘装置、整合于电子产品的输入装置(例如行动装置、平板电脑等配备的按键或键盘等),但不以此为限。于后以键盘为例,参考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及输入装置的细节。
[0045]如图1A及图1B所示,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分解图及剖截面示意图。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按键结构100包含压电致动器110、电路支撑结构120、感应单元130及控制电路160(见图1B),其中压电致动器110叠置于电路支撑结构120上,感应单元130设置于电路支撑结构120下方,且控制电路160耦接感应单元130及压电致动器110。具体而言,电路支撑结构120用以支撑压电致动器110并提供驱动压电致动器110的电路径,使得控制电路160可通过电路支撑结构120电连接压电致动器110。感应单元130为开关式感应单元,当感应单元130被按压触发时,感应单元130可输出触发信号T,进而使控制电路160产生(I)使用者输入字元或指令的感应信号,及(2)产生驱动压电致动器110震动的驱动信号D (如后详述)。电路支撑结构120具有容置空间120a、第一接点部120b及第二接点部120c,其中第一接点部120b与第二接点部120c电性隔离。压电致动器110具有被驱动部114及压电部112,其中压电部112设置于容置空间120a内且供电连接第一接点部120b,被驱动部114受电路支撑结构120所支撑,并供电连接第二接点部120c。感应单元130被触发时可输出触发信号T,而控制电路160于接收触发信号T后,会输出驱动信号D给压电致动器110,以驱动压电致动器110发生震动(详述于图1C的相关说明)。
[0046]此外,如图1A及图1B所示,按键结构100进一步可包含基底层140、包覆层150。于一实施例,基底层140设置于感应单元130下方,以增进按键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换言之,基底层140较佳为相对刚性较大的材质(例如金属板材,硬质塑料或聚合物层),以维持按键结构100的强度而不至于弯折损坏。基底层140可依据电路支撑结构120的结构强度选择性设置。换言之,当电路支撑结构120的结构强度足以支撑按键结构100不至于弯折损坏时,则无需设置基底层140。于一实施例,如图1B所示,包覆层150覆盖于压电致动器110上,其中包覆层150具有字符或图案150a(见图1A)以作为按键结构100的键帽层。字符或图案150a可藉由印刷、压印、粘贴等方式形成于包覆层150,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如图1D所示,图1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截面示意图,包覆层150’设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