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阻尼消弧线圈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

文档序号:841381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并阻尼消弧线圈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并阻尼消弧线圈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并阻尼消弧线圈需要用二次绕组与阻尼电阻并联来起到抑制系统串联谐振的目的,二次绕组单独绕制,完全与高压绕组隔离。单层、单段绕制的二次绕组的结构中,增加了二次绕组的高度,及铁轭芯柱的长度,气隙的总高度、每个铁心饼的高度及窗高是固定的,减少了气隙的数量,增加了每个气隙的高度的同时,增加了每个气隙的衍射面积,导致更多的磁力线穿过高压线圈从而在导线内部产生涡流损耗。目前常用的生产工艺通常是将导线直接用玻璃丝带收紧,用胶在表面涂刷一层封闭层,机械强度差,容易松动,从而引起匝间绝缘及对高压绕组的绝缘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体发明提供了一种并阻尼消弧线圈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其具体工序如下:
Cl)确定上轭芯柱的加工长度:绕组上端面距离上轭芯柱下表面距离大于等于50mm,绕组下端面距离上轭芯柱下端面大于等于20mm,根据每个容量对应不同的二次绕组的匝数和线规计算二次绕组的高度,来确定上轭芯柱的长度;
(2)用记号笔在上轭芯柱上标记出绕组的上端和下端,在紧贴着绕组下端的标记下面,铁心周围均匀放置4个直径为Φ 14、高度为1mm的乙丙橡胶棒,用玻璃丝带缠绕并收紧,在标记的绕组的对应位置上,分别用一张网格布和2张DMD纸(宽度比标记的绕组上下端宽出1mm)打底,围裹上轭芯柱一周,最后用玻璃丝带收紧,再用记号笔在打底的DMD纸上再标记出绕组的上端和下端和起尾头的位置;
(3)二次绕组从下端开始起绕,右绕向,绕组起头处导线弯折成90°,在弯折处用DMD纸及玻璃丝带进行1/2叠绝缘包扎;
(4)将绝缘加强处理过的起头,从打底用的网格布和DMD纸与铁心之间,沿着铁心柱的最小级与次小级的台阶处,从下往上穿过打底用的网格布和DMD纸,并将起头处用玻璃丝带收紧、固定;
(5)开始绕制线匝,起头处与相邻匝导线之间用DMD纸隔开,并在绕制过程中,对第一匝导线用玻璃丝带在圆周上固定4处,将固定的玻璃丝带压在相邻的3?5匝导线的下面,同时敲打导线,对线圈的最上面3匝导线,也要用玻璃丝带收紧;
(6)导线绕制完设计的匝数后,在尾端的对应位置将导线留有一定余量后截断,然后将导线弯折成90°,在弯折处用DMD纸及玻璃丝带进行1/2叠绝缘包扎,最后用玻璃丝带将尾端固定;
(7)导线绕制完成后,用玻璃丝带采用“八字绑扎”的方法,从绕组的下端斜拉至绕组的上端,再从绕组的上端斜拉至绕组的下端,重复多次,最终将二次绕组紧密连成一个整体,在导线外面再围裹两张DMD纸,用玻璃丝带收紧;
(8)用同样的方法再将另一段二次绕组绕制在另一个上轭芯柱上,该绕组的绕向为左绕向;
(9)两段二次线圈绕制完成后,用0.5mm厚环氧板将消弧线圈上轭芯柱同铁心饼、下轭芯柱一起围裹,然后用环氧树脂常温浇注料浇注成型,最后将两段二次绕组的首尾端引至上夹件上。
[0004]该方法用撑棒做为下部支撑,有效的避免了绕组下滑,“八字绑扎”能将绕组固定成一整体,保证了其机械强度,再加上DMD纸、玻璃网格布等绝缘材料的绝缘加强,最后用环氧树脂浇注料浇注成型,保证了二次绕组的机械强度及绝缘性能,避免了二次绕组的匝与匝之间、绕组与铁心之间、绕组与高压线圈之间的绝缘问题。
[0005]通过该方法绕制的二次绕组具有机械强度高、绝缘性能好、损耗低、成本低的优点,降低了消弧线圈的生产成本及运行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消弧线圈本体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二次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08]并阻尼消弧线圈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的具体工序如下:
(I)如图1所示,确定上轭芯柱I的加工长度,绕组上端面距离上轭芯柱I下表面距离大于等于50mm,绕组下端面距离上轭芯柱I下端面大于等于20mm,根据每个容量对应不同的二次绕组的匝数和线规计算二次绕组的高度,来确定上轭芯柱I的长度。
[0009](2)如图2所示,用记号笔在上轭芯柱I上标记出绕组的上端和下端,在紧贴着绕组下端的标记下面,铁心周围均匀放置四个直径为Φ 14、高度为1mm的乙丙橡胶棒5,用玻璃丝带缠绕并收紧。在标记的绕组的对应位置上,分别用一张网格布和两张DMD纸(宽度比标记的绕组上下端宽出1mm)打底,围裹上轭芯柱I 一周,最后用玻璃丝带收紧,再用记号笔在打底的DMD纸上再标记出绕组的上端和下端和起尾头的位置。
[0010](3)二次绕组从下端开始起绕,右绕向。绕组起头处导线3弯折成90°,在弯折处用DMD纸及玻璃丝带进行1/2叠绝缘包扎。
[0011](4)如图3所示,将绝缘加强处理过的起头,从打底用的网格布和DMD纸与铁心之间,沿着铁心柱的最小级与次小级的台阶处,从下往上穿过打底用的网格布和DMD纸,并将起头处用玻璃丝带收紧、固定。
[0012](5)开始绕制线匝,起头处与相邻匝导线之间用DMD纸隔开,并在绕制过程中,对第一匝导线用玻璃丝带在圆周上固定4处,将固定的玻璃丝带压在相邻的3?5匝导线的下面,以保证下部导线不下滑,同时敲打导线,以保证导线排列紧实,对线圈的最上面3匝导线,也要用玻璃丝带收紧。
[0013](6)导线绕制完设计的匝数后,在尾端的对应位置将导线留有一定余量后截断,然后将导线弯折成90°,在弯折处用DMD纸及玻璃丝带进行1/2叠绝缘包扎,最后用玻璃丝带将尾端固定。
[0014](7)导线绕制完成后,用玻璃丝带采用‘八字绑扎’的方法,从绕组的下端斜拉至绕组的上端,再从绕组的上端斜拉至绕组的下端,重复多次,最终将二次绕组紧密连成一个整体。在导线外面再围裹两张DMD纸,用玻璃丝带收紧。
[0015](8)用同样的方法再将另一段二次绕组绕制在另一个上轭芯柱上,该绕组的绕向为左绕向。
[0016](9)两段二次线圈绕制完成后,用0.5mm厚环氧板4将消弧线圈上轭芯柱I同铁心饼6、下轭芯柱2 —起围裹,然后用环氧树脂常温浇注料浇注成型,最后将两段二次绕组的首尾端引至上夹件上。
【主权项】
1.一种并阻尼消弧线圈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工序如下: (1)确定上轭芯柱的加工长度:绕组上端面距离上轭芯柱下表面距离大于等于50mm,绕组下端面距离上轭芯柱下端面大于等于20mm,根据每个容量对应不同的二次绕组的匝数和线规计算二次绕组的高度,来确定上轭芯柱的长度; (2)用记号笔在上轭芯柱上标记出绕组的上端和下端,在紧贴着绕组下端的标记下面,铁心周围均匀放置4个直径为Φ 14、高度为1mm的乙丙橡胶棒,用玻璃丝带缠绕并收紧,在标记的绕组的对应位置上,分别用一张网格布和2张DMD纸(宽度比标记的绕组上下端宽出1mm)打底,围裹上轭芯柱一周,最后用玻璃丝带收紧,再用记号笔在打底的DMD纸上再标记出绕组的上端和下端和起尾头的位置; (3)二次绕组从下端开始起绕,右绕向,绕组起头处导线弯折成90°,在弯折处用DMD纸及玻璃丝带进行1/2叠绝缘包扎; (4)将绝缘加强处理过的起头,从打底用的网格布和DMD纸与铁心之间,沿着铁心柱的最小级与次小级的台阶处,从下往上穿过打底用的网格布和DMD纸,并将起头处用玻璃丝带收紧、固定; (5)开始绕制线匝,起头处与相邻匝导线之间用DMD纸隔开,并在绕制过程中,对第一匝导线用玻璃丝带在圆周上固定4处,将固定的玻璃丝带压在相邻的3?5匝导线的下面,同时敲打导线,对线圈的最上面3匝导线,也要用玻璃丝带收紧; (6)导线绕制完设计的匝数后,在尾端的对应位置将导线留有一定余量后截断,然后将导线弯折成90°,在弯折处用DMD纸及玻璃丝带进行1/2叠绝缘包扎,最后用玻璃丝带将尾端固定; (7)导线绕制完成后,用玻璃丝带采用“八字绑扎”的方法,从绕组的下端斜拉至绕组的上端,再从绕组的上端斜拉至绕组的下端,重复多次,最终将二次绕组紧密连成一个整体,在导线外面再围裹两张DMD纸,用玻璃丝带收紧; (8)用同样的方法再将另一段二次绕组绕制在另一个上轭芯柱上,该绕组的绕向为左绕向; (9)两段二次线圈绕制完成后,用0.5mm厚环氧板将消弧线圈上轭芯柱同铁心饼、下轭芯柱一起围裹,然后用环氧树脂常温浇注料浇注成型,最后将两段二次绕组的首尾端引至上夹件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阻尼消弧线圈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二次绕组分为两段,每段各一层,分别绕制在两个消弧线圈上轭芯柱上,二次绕组在绕制过程中通过增加撑棒、八字绑扎、首尾端绝缘加强等工艺方法,最后用环氧树脂常温浇注料浇注成型,二次绕组具有机械强度高、绝缘性能好、损耗低、成本低的优点,降低了消弧线圈的生产成本及运行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消弧线圈本体运行的可靠性。
【IPC分类】H01F41-12, H02H9-08, H01F41-06
【公开号】CN104733176
【申请号】CN201510120286
【发明人】冯丽, 樊得平, 姚磊, 郑 硕, 韩天涛
【申请人】山东泰开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