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1841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功率变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GaN、SiC等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迅速发展,功率变换器正向着小型化和扁平化 发展。传统功率变换器的工作频率一般为几十千到几百千赫兹,动态响应慢,同时储能元件 (如电容、电感)的体积重量相对较大,降低了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变换器工作频率的提高 能够有效减小储能元件的体积重量,因此,变换器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化是功率变换器的发 展趋势。
[0003]随着变换器工作频率的提高,在超高频(VeryHighFrequency,VHF,30~300MHz) 频率范围内,谐振电感的感值减小到nH级,使得电感不再需要磁芯,即空芯电感。目前的 VHF变换器中,常用的空芯电感分为两种:即空芯螺旋绕线电感和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内嵌式平面空芯电感。空芯螺旋绕线电感的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Q= ?L/RAC,其中《 = 2Jrf,f为电感的工作频率,L为电感的感值,RAC为电感的 交流电阻值)相对较高,但是电感本身成为变换器中高度最高的元件,限制了变换器的功 率密度。而PCB内嵌式平面空芯电感虽然将电感集成到PCB板内部,降低了变换器的高度, 提高了功率密度,但是,电感的调试和更换变得不可行,降低了变换器的灵活性。
[0004] 为了对空芯电感进行分析优化,利用AnsoftQ3D有限元软件对空芯螺旋绕线电感 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图1为空芯螺旋绕线电感的3D模型,经仿真发现,空心电感的Q值与 绕组的有效截面积相关。图2给出了电感的Q值随绕组半径R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绕 组的有效截面积越大,电感的Q值越大。但是,一味的增加绕组的有效截面积来提高Q值会 使电感高度不断增加,进一步减小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因此,在增加绕组截面积的同时需要 将电感放置成磁场方向垂直于PCB板的方向,如图3所示。但这种做法带来了另外一个问 题:空芯电感的磁场与PCB敷铜之间存在干扰,使电感的Q值不断下降。图4为电感的Q值 随电感与PCB板距离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电感与PCB板距离越近,Q值越低。
[0005] 同样,随着变换器频率的提高,VHF变换器中的变压器也不再需要磁芯,同时,其 原、副边漏感,甚至激磁电感均参与到变换器的谐振中。与空芯电感相似,PCB内嵌式变压 器也存在不能灵活调节的问题,而外置的空芯变压器绕组和PCB板敷铜之间同样存在磁场 干扰的问题。
[0006] 另外,在VHF变换器中,由布局、引线等带来的寄生参数,其数量级接近电路中的 谐振元件。这些寄生参数,在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开关瞬间会造成较大的开关损耗和电压、 电流应力。以开关管漏极寄生电感为例,由于关断时电流突降为零,其di/dt很大,根据 v=i_y开关管漏极产生一个较大的压降,可能会造成开关管的误导通。同样的,开关管 漏极寄生电感则会在开关管关断瞬间造成较大的电压尖峰,增大器件的电压应力。另一方 面,这些寄生参数会干扰电路中谐振元件的谐振,影响电路的工作状态。
[0007] 综上所述,如何将平面磁性元件应用到功率变换器中,并尽可能提高元件的Q值, 同时实现系统的小型化、扁平化,尽可能减小线路中的寄生参数,是VHF功率变换中亟待解 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VHF功率变换的3D集成架 构。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 一种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CB电路层和架设于 PCB电路层上面的绕组单元,该绕组单元与PCB电路层通过导线连接,该绕组单元包括形成 于第一绝缘层上的绕组层和形成于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软磁薄膜层,该第一软磁薄膜层叠 置于绕组层的下面,用以实现绕组层与PCB电路层之间的磁场屏蔽。
[0011] 优选的,所述绕组单元还沿PCB电路层对称增设于PCB电路层的下面。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软磁薄膜层的下面设有散热层。
[0013] 优选的,所述绕组单元,还包括形成于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二软磁薄膜层,该第二软 磁薄膜层叠置于绕组层的上面,用以保证绕组层的磁场不受外部金属的干扰。
[0014] 优选的,所述绕组单元的绕组层为平面空芯结构,由若干层的PCB敷铜叠置而成, 各层PCB敷铜之间通过过孔连接,用以通过若干层PCB敷铜的层叠结构形成电感的并联连 接,以提高电感的Q值。
[0015] 优选的,所述PCB敷铜的过孔为多个并联,用以减小电感的交流电阻和高频损耗。
[0016] 优选的,所述绕组单元由PCB电路层投影面内间隔分布的两个单元构成,分别为 电感绕组单元和变压器绕组单元,该电感绕组单元的绕组层为方形环状结构;该变压器绕 组单元的绕组层为方形螺旋状结构。
[0017] 优选的,所述绕组单元仅由PCB电路层投影面内的一个单元构成,该绕组单元的 绕组层为方形螺旋状结构。
[0018] 优选的,所述导线为柱形的刚性导线,该刚性导线立于绕组单元与PCB电路层之 间,用以实现绕组单元与PCB电路层的电连接,并将绕组单元架设于PCB电路层之上。
[0019] 优选的,所述导线为可弯曲折叠的柔性导线,该柔性导线连接于绕组单元与PCB 电路层之间。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1] 1)利用3D集成架构,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小变换器的体积,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 度;
[0022] 2)利用3D集成架构,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小元器件引线、导线处的连接损耗;
[0023] 3)利用3D集成架构,能够有效减小变换器线路中存在的寄生参数,尤其是寄生电 感,减小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和电压、电流应力;
[0024] 4)利用平面磁性元件,使得变换器中电感和变压器的高度大大减小,保证了系统 的小型化和扁平化;
[0025] 5)利用软磁材料构成磁屏蔽层,解决了平面空芯电感、变压器绕组与PCB敷铜和 外部金属之间的磁场干扰问题;
[0026] 6)利用软磁屏蔽层增大空芯绕组的Q值,减小电感和变压器的交流电阻和高频损 耗,提高变换器的工作效率;
[0027] 7)利用多层PCB空芯电感,可以增大空芯电感的有效截面积,提高电感的Q值,减 小电感的交流电阻和高频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
[0028] 8)磁性元件的温升大大减小,使半导体器件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现有的空芯螺旋绕线电感的立体示意图;
[0030] 图2为现有的空芯螺旋绕线电感的Q值随有效截面积变化的曲线图;
[0031] 图3为现有的电感磁场方向垂直于PCB板的空芯螺旋绕线电感的立体示意图;
[0032] 图4为现有的空芯螺旋绕线电感的Q值随电感与PCB板之间距离变化的曲线图;
[0033]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分解立体示意 图;
[0034]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主视图;
[0035]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主视图;
[0036]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主视图;
[0037]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主视图;
[0038]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主视图;
[0039] 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主视图;
[0040] 图1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多层PCB制成的 平面空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41] 其中,1PCB电路板,2a第一软磁薄膜层,2b第二软磁薄膜层,3a第一绝缘层,3b第 二绝缘层,3c第三绝缘层,4散热片,5a电感绕组,5b变压器绕组,6导线,7PCB敷铜,8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43] 第一实施例
[0044]图5给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分解立体示 意图,图6为该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的主视图。
[0045] 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超高频功率变换器的3D集成架构,包括PCB电路板1,第 一软磁薄膜层2a,第一绝缘层3a,第二绝缘层3b,散热片4,电感绕组5a,变压器绕组5b,导 线6。绕组层5a、5b和PCB电路板1之间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