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1031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用于通讯领域内具有屏蔽片的插头连接器。
[0002]【【背景技术】】
2004年11月9日授权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 6,899,566号公开了一种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组合,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屏蔽片与若干差分信号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及一对侧壁以形成收容空间,屏蔽片与差分信号端子从底壁的下端向上插入收容空间,屏蔽片包括安装在绝缘本体底壁上的基部及延伸进入受空间的对接部,该对接部为L形,可在相邻的两侧上向每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位于收容空间内的部分提供电磁屏蔽。
[0003]2004年3月23日授权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 7,094,102号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信号端子和接地屏蔽系统,绝缘本体同样具有一底壁及位于底壁一侧的收容空间,接地屏蔽系统由两种相互垂直交叉的接地片构成,第一种接地片包括延伸进入收容空间的片状接触部,第二种接地片只是将第一种接地片串接起来并转接至外部电路板,其中第二种接地片不具有延伸进入收容空间的部位但与第一种接地片在底壁内形成若干四周封闭的屏蔽框,该插头连接器信号端子在收容空间内的部分仅一侧被电磁屏蔽隔离。
[0004]以上现有技术均是希望在传输高频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周边设置屏蔽保护,不难看出,差分信号端子在接触区域上仍然未实现理想的四周屏蔽,因此,有待改良。
[0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可靠的插头连接器。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第一接地片组合与第二接地片组合,以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信号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底壁及自底壁两侧朝上延伸出来的一对侧壁,所述底壁及一对侧壁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信号端子包括安装于底壁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上延伸进入收容空间的接触部以及自固持部向下延伸出底壁以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器的安装部,所述第一接地片组合与第二接地片组合相互交叉设置以形成若干彼此隔开的屏蔽腔,每一对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均被屏蔽腔从四周包围。
[0007]所述信号端子接触部的长度小于第一接地片组合及第二接地片组合延伸出绝缘本体的长度。
[0008]所述底壁在信号端子安装部的周边局部凹陷设有凹槽。
[0009]所述信号端子在安装部与固持部之间还设有肩部,所述肩部收容于前述凹槽内。
[0010]所述第一接地片组合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接地片,第二接地片组合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接地片与第三接地片,各相邻的第二接地片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接地片。
[0011]所述每一对信号端子均被两个第一接地片与一个第二接地片和一个第三接地片从四周包围。
[0012]所述第一接地片包括安装于底壁上的第一安装部,自第一安装部向下延伸用于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插脚以及自第一安装部向上延伸进入收容空间的第一对接部,第二接地片包括安装于底壁上的第二安装部,自第二安装部向下延伸用于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插脚以及自第二安装部向上延伸进入收容空间的第二对接部,第三接地片包括安装于底壁上的第三安装部及自第三安装部向上延伸进入收容空间的第三对接部。
[0013]所述第一接地片的第一安装部上设有若干开口向下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三接地片的第三安装部上设有开口向上的若干第三卡槽,所述第一接地片与第三接地片以第一卡槽与第三卡槽相互卡合的方式交叉安装。
[0014]所述第二接地片的第二安装部上设有开口向下的若干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自上而下的卡持于第一接地片上。
[0015]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的两侧的分别设有上抵挡部,所述上抵挡部用于防止自下而上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底壁,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两侧设有下抵挡部,所述下抵挡部用于防止自上而下安装的第二接安装部超出绝缘本体的底壁。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符合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在整个传输路径上被完整屏蔽,提高了电连接器的屏蔽效果,并且结构简单可靠,为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0017]【【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配合前的立体图。
[0019]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配合前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0]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21]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0022]图6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端子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0023]图7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及金属屏蔽件的部分分解图。
[0024]图8是图4所示插头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25]图9是图8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6]图10是图9所示插头连接器移除绝缘基座与信号端子之后的立体图。
[0027]【【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200,该电连接器100是被用于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与安装在另一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的插头连接器200相互电性配合,用于传输高速率的差分信号,尤其用于传输两块背板之间的高频信号。
[0028]插头连接器200包括一绝缘基座20,安装在该绝缘基座20上的若干插头端子21及一接地系统2000。所述接地系统2000包括第一接地片组合2001和与之交叉组装的第二接地片组合2002,第一接地片组合2001与第二接地片组合2002垂直相互交叉以形成若干收容腔2003,显然,该交叉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垂直交叉。所述第一接地片组合2001包括由片状金属制成的若干相互平行并沿横向固定安装于绝缘基座20上的第一接地片22 ;第二接地片组合2002则包括由片状金属制成的若干相互平行并沿纵向固定安装于绝缘基座20上的第二接地片24及第三接地片23。所述绝缘基座20包括一底壁201及自底壁201向同一侧相对延伸出来的一对侧壁202,底壁201与2个侧壁形成一 U形的收容空间203,202上设有引导电连接器100准确插入收容空间203的导引槽2020。
[0029]第一接地片22包括安装于底壁201上的第一安装部220,自第一安装部220向下延伸用于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插脚221以及自第一安装部220向上延伸进入收容空间203以与电连接器100电性接触的第一对接部222。第二接地片24包括安装于底壁201上的第二安装部240,自第二安装部240向下延伸用于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插脚241以及自第二安装部240向上延伸进入收容空间203以与电连接器100电性接触的第二对接部242 ;第三接地片23包括安装于底壁201上的第三安装部230及自第三安装部230向上延伸进入收容空间203的第三对接部232。所述第一接地片22的第一安装部220上设有若干开口向下的第一卡槽2201,所述第三接地片23的第三安装部230上设有开口向上的若干第三卡槽2301,所述第一接地片22与第三接地片23以第一卡槽2201与第三卡槽2301相互卡合的方式交叉安装。第二接地片24的第二安装部240上设有开口向下的若干第二卡槽2401,第二卡槽2401自上而下的卡持于第一接地片22上。
[0030]前述插头端子21以若干行及若干列的方式阵列分布于绝缘基座20的底壁201之上,并被成对设置用以传输差分信号。插头端子21被成对的分配在一起,包括用于安装在底壁201上的固持部212,自固持部212向下延伸出底壁201的安装部211及自固持部212向上延伸并与该安装部211相对设置用于与电连接器100电性配合的接触部210。所述固持部212与安装部211之间还设有肩部214,该肩部214用于保障各插入底壁201的端子安装到预定位置以使得各插头端子21的接触部210在收容空间2003内大致平齐。所述第一接地片22、第三接地片23及第二接地片24交叉设置以形成若干将插头端子21的接触部210成对隔开的前述收容腔2003,并且插头端子21接触部210的长度小于第一接地片组合2001及第二接地片组合2002延伸出底壁201的长度,因此符合本发明的接地系统2000可对每一对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插头端子21提供四周包围的全方位电性屏蔽,以达到减少各对插头端子21之间信号串扰的目的。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高频性能,底壁201在插头端子21安装部211的周围凹陷设有凹槽2010,该凹槽2010利用空气与绝缘塑胶不同介电常数的原理,调整从电路板出来的安装部211与安装在底壁201上的固持部212之间的阻抗。
[0031]如图3-7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若干横向堆叠设置的端子组件10以及用于安装这些端子组件10的绝缘本体12,端子组件10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本体15,以及安装至本体15内的若干端子模块11。绝缘本体12具有朝插头连接器200设置的对接面120,基于该对接面120之上的底部121,以及自该底部121相对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出来的侧部122,底部121上还贯穿设有若干可容纳前述插头端子21经过的通孔1201,以及可容纳前述第一对接部222与第二对接部242的插槽1202。侧部122局部向外凸出设有用于与前述导引槽2020配合的导引柱1220,通过导引柱1220的导向作用,电连接器100可与插头连接器200准确定位后再配合;类似地,侧部122内侧设有导槽1221,用于导引端子组件10的准确安装。
[0032]端子模块11包括若干成对分布的端子111以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