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88987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任何位置时,该键帽均可透过该第二侧边部而使该第一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座稳定地旋转,使该磁性部远离该磁性件且该键帽平稳地靠近该底座。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0030]图3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部分爆炸图;
[0031 ]图4为按键结构沿图3中线X-X的剖面图;
[0032]图5为按键结构沿图3中线Y-Y的剖面图;
[0033]图6为图4中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被按压后的剖面图;
[0034]图7为图5中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被按压后的剖面图;
[0035]图8为按键结构沿图3中线Z-Z的部分的剖面图;
[0036]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部分爆炸图;
[0037]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0038]图11为图10中按键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I的示意图,图2为按键结构I的爆炸图,图3为按键结构I的部分爆炸图,其视角与图2不同,图4为按键结构I沿图3中线X-X的剖面图,图5为按键结构I沿图3中线Y-Y的剖面图。按键结构I包含底座10、键帽
12、升降机构14、第一磁性件16及两个第二磁性件18。键帽12设置于底座10之上,升降机构14设置于底座10与键帽12之间,使得键帽12经由升降机构14而能沿垂直方向(或称为第一方向,下同)D1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第一磁性件16及第二磁性件18设置于底座10,第一磁性件16及第二磁性件18能对升降机构14产生磁吸力以使升降机构14稳定作动,进而使键帽12能平稳地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
[0040]进一步来说,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0包含底板102、薄膜电路板104及抵接板106,第一磁性件16及第二磁性件18设置于底板102上,薄膜电路板104设置于底板102上并具有两开关104a、104b(以影线圆圈表示),抵接板106叠置于薄膜电路板104上以供升降机构14抵接,抵接板106还能提高升降机构14与底座10的抵接面,以避免升降机构14作动时与第一磁性件16及第二磁性件18结构干涉。
[0041 ] 升降机构14包含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相对地设置于底座10上。第一支架142具有第一侧边部1422、第二侧边部1424及第一磁性部1426,第一侧边部1422具有第一锐边1422a并以第一锐边1422a保持抵接底座10的抵接板106,第二侧边部1424相对于第一侧边部1422设置并活动地连接键帽12的底表面12a,第一磁性部1426由第一支架142的第一侧边部1422向外延伸,即相对于第二侧边部1424向外延伸。第二支架144具有第三侧边部1442、第四侧边部1444及抵接部1446,第三侧边部1442保持抵接底座10的抵接板106,第四侧边部1444相对于第三侧边部1442设置并活动地连接键帽12的底表面12a,抵接部1446由第三侧边部1442向外延伸,即相对于第四侧边部1444向外延伸,抵接部1446位于第一磁性部1426与底座10之间,用于与第一支架142抵接。此外,补充说明的是,前述键帽12与第二侧边部1424、第四侧边部1444的活动的连接不限于第二侧边部1424、第四侧边部1444与键帽12产生结构上的结合,于实作上,仅需于按键结构I作动时(例如当使用者按压键帽12时),键帽12会随着升降机构14的作动而上下移动即可。于本实施例中,键帽12未设有特别的结构与升降机构14结合,而是直接放置于升降机构14上,第二侧边部1424及第四侧边部1444分别接触键帽12的底表面12a,于键帽12经由升降机构14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时,第二侧边部1424及第四侧边部1444于底表面12a上滑动。
[0042]第一磁性件16对应第一磁性部1426设置于底座10的底板102上,即设置于该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之间。第一磁性件16与第一磁性部1426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Fl (以粗线箭头表示于图4中),于实作上,第一磁性件16可为磁铁,而第一磁性部1426可局部为磁铁或由顺磁性材料或其他能产生感应磁场的材料制成;于本施实例中,第一支架142整体为顺磁性铁质金属的冲压件,故第一磁性部1426可直接受到第一磁性件16的吸引而实现前述第一磁吸力Fl。在第一磁吸力Fl的作用下,第一磁性部1426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使得第一磁性部1426可保持抵接抵接部1446,故当第一磁性部1426受到第一磁吸力Fl的驱动而靠近第一磁性件16时,位于第一磁性部1426与底座10之间的抵接部1446将受到第一磁性部1426的下压而亦朝向底座10移动,使得第一支架142以第一锐边1422a相对于底座10的抵接板106旋转且第二支架144以第三侧边部1442相对于底座10的抵接板106旋转,以使键帽12远离底座10。补充说明的是,于此实施例中,虽然抵接部1446抵接于第一磁性部1426,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式,也就是说抵接部1446抵接第一支架142为结构上的接触关系,第一支架142与抵接部1446抵接的地方可以不需要磁性,例如将抵接部1446抵接于第一支架142的其他部位(例如第一支架142于第一侧边部1422相对于第二侧边部1424突出形成供抵接部1446抵接的结构)。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4包含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实际操作中,单一第一支架142即可支撑键帽12,并通过第一支架142的第一磁性部1426与底座10上的第一磁性件16的配合实现键帽12于垂直方向Dl的往复运动,即实现升降机构14对键帽12提供平稳上下移动的效果,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使用单一第一支架142,或者同时使用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
[0043]另外,以图4为例,于使用者按压键帽12时,第一支架142于第一磁性部1426受到第一磁吸力Fl的吸引,同时于第二侧边部1424受到使用者经由键帽12的按压力,而又于第一侧边部1422受到抵接板106的支点支撑力,故第一支架142产生杠杆的作动及支撑。于使用者按压键帽12时,使用者所感受到的回弹力即由第一磁吸力Fl及杠杆力臂而决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2以第一锐边1422a为转动支点,避免转动磨擦阻力,并使得第一支架142对键帽12提供相对固定的结构力臂长度,方便设计回弹力(即使用者可感受到的手感)。同样的,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44亦采同样的设计,第二支架144以第三侧边部1442的第二锐边1442a保持抵接底座10的抵接板106;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补充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中,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均沿水平方向D2(或称为第二方向D2,下同,且水平方向D2垂直于垂直方向Dl,即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锐边1422a为第一支架142沿水平方向D2延伸的结构棱线,第二锐边1442a为第二支架144沿水平方向D2延伸的结构棱线,虽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需于部分区域破坏棱线以形成其他结构(例如第一磁性部1426、抵接部1446),但此多段的棱线均可视为本发明的第一锐边1422a、第二锐边1442a,逻辑上可将此多段棱线的集合视为本发明所指的锐边技术特征。例如于第一磁性部1426中的第一破孔1426a处及抵接部1446中的第二破孔1446a处仍保留结构棱线,即第一破孔1426a处的结构棱线属于第一锐边1422a的一部分,第二破孔1446a处的结构棱线属于第二锐边1442a的一部分;抵接板106对应地提供突出部106a、106b,以供其抵接。
[0044]第二磁性件18相对于第一磁性件16,相对地设置于底座10的底板102上。第二磁性件18位于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之间且位于第一侧边部1422及第三侧边部1442下方,亦即第二磁性件18于垂直方向Dl的投影分别与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于垂直方向Dl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一支架142具有两个第二磁性部1428(于图2中以虚线圆圈表示其位置),该两个第二磁性部1428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18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第二磁性部1428对应一个第二磁性件18,且该两个第二磁性部1428能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18之间分别产生第二磁吸力F2(以粗线箭头表示于图5中);同样的,第二支架144具有两个第三磁性部1448(于图2中以虚线圆圈表示其位置),同样的,该两个第三磁性部1448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18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第三磁性部1448对应一个第二磁性件18,且该两个第三磁性部1448能与该两个第二磁性件18之间分别产生第三磁吸力F3(以粗线箭头表示于图5中)。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2及第二支架144均为顺磁性铁质金属的冲压件,故前述第二磁性部1428、第三1448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