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和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1438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和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环路图案(22)从起始端子(23)到结束端子(24)图案化在柔性薄膜(21)上,并且通过跳跃触点(25)与相邻的金属板(10)连接,结果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23)及跳跃触点(25)流动至金属板(10)之后,再次通过跳跃触点(25)流动至结束端子(24),由此通过环路图案(22)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达到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专利说明】
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和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和便携式终端,尤其涉及使无线通信效率最大化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和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0002]—般而言,便携式终端是在便携式电话上添加网络通信和信息搜索等计算机支持的功能的智能型终端,通过查看显示画面的窗口利用网络及各种应用(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便是其一例,在这样的便携式终端中设置有用于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NFC。
[0003]作为现有技术文献I可介绍大韩民国公开专利第2013-0113222号(天线及具备该天线的移动终端)。
[0004]图1a为与现有技术文献I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block diagram)。
[0005]如图1a所示,移动终端100可包括无线通信部110、A/V(Aud1/Video)输入部120、使用者输入部130、感测部140、输出部150、存储部160、接口部170、控制部180及电源供应部190等。
[0006]无线通信部110可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网络模块113、近距离通信模块114及位置信息模块115等,A/V (Aud1/Video)输入部120用于输入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可包括摄像头121和麦克风122等,使用者输入部130可由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前、背面或侧面的按钮136、触摸传感器(静压/静电)137构成。
[0007]感测部140通过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开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使用者接触与否、移动终端的方位、移动终端的加速/减速等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产生控制移动终端100的运行的感测信号,可包括接近传感器141,输出部150用于产生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的输出,可包括显示部151、音频输出模块152、告警部153及触觉模块154等。
[0008]存储部160可存储用于控制部180的处理及控制的程序,而且还可以临时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通讯录、短信、音频、静态影像、视频等)。
[0009]接口部170起到与连接于移动终端100的所有外部设备之间的通道作用。接口部170从外部设备获得数据或电源供应并传递给移动终端100内部的各部件,或使移动终端100内部的数据传送至外部设备。例如,接口部170中可包括有线/无线耳麦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memory card)端口、用于连接具备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 l/0(lnput/0utput)端口、视频 1/0 (Input/Output)端口、耳机端口等。
[0010]控制部(controller) 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所有运行。例如,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相关的控制及处理。控制部180还可具备用于播放多媒体的多媒体模块181。
[0011]电源供应部190根据控制部180的控制获得外部的电源、内部的电源而供应各部件的运行所需的电源。
[0012]电源供应部190例如可包括电池、连接端口、电源供应控制部及充电监视部。
[0013]图1b是现有技术文献I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立体图。
[0014]如图1b所示,终端的主体背面即后壳体102上可追加设置摄像头121’。邻近摄像头121’的位置还可追加设置闪光灯123和镜子124。闪光灯123在用摄像头121’拍摄被拍物体时向被摄物体照射光。
[0015]图1c是表示现有技术文献的天线200附着于移动终端100的后盖103的平面图。
[0016]如图1a至图1c所示,表示有前壳体101、后壳体102、后盖(或电池盖)103、摄像头121’、接口 170、麦克风122、音频输出部152’、电池191、电池槽104、US頂卡槽105、存储卡槽106。
[0017]在后壳体102表面可具备电池槽104、USIM卡槽105及存储卡槽106等设置外置部件的空间。一般而言,设置于后壳体102的表面的外置部件用于扩展移动终端100的功能,以使移动终端100的功能多样化和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0018]关于天线200,随着移动终端100的功能的多样化,移动终端100越来越需要与外部设备及服务器进行无线通行。例如,需要用于接收DMB(Digital MultimediaBroadcasting)的 EPG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或 DVB-H (Digital VideoBroadcast-Handheld)的 ESG (Electronic Service Guide)等广播信息的天线 200、用于使用Wibro、HSDPA、GSM、CDMA、WCDMA、LTE等无线网络的天线200、以近距离通信(short rangecommunicat1n)技术进行蓝牙(Bluetooth)、RFID (Rad1 Frequency Identificat1n)、红外线通信(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1n)、UffB(Ultra Wideband)、ZigBee 等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天线200等。
[0019]上述天线200为了接收电波优选形成在较宽的面积上,而且为了不受其他电子部件的影响优选位于移动终端100的表面侧。因此,如图1c所示,一般而言上述天线200设置于不安装电子部件的、可确保较宽面积的后盖103上。
[0020]如图1c所示,现有技术文献I的天线200主要包括柔性基板210、两种图案、磁性板 230。
[0021]图案大致分为两种,高频用图案220和低频用图案225。S卩,其特征在于使用相互不同的频段,高频用图案220适合于无线通信,低频用图案225主要适合于电池的无线充电。
[0022]移动终端100中使用的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0023]电磁感应是,通过使电流流过来形成磁场,在其上放置移动终端100,在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低频用图案即无线充电用线圈225中有电流流过,从而进行充电。
[0024]根据所传输的电力量,频率有可能不同,一般而言用于移动终端100等小型家电产品的电力使用数百kHz以下的较低频率。
[0025]随着移动终端100的功能的多样化,在移动终端100的无线通信中,除了利用天线进行电话通话的电波传送之外、还利用天线实现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1n)、RFID (Rad1 Frequency Identificat1n)等功能。尤其是,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使用的频率不同,相比无线充电时利用的频率,传送大量数据时相对而言利用高频率。
[0026]利用现有技术文献I的无线通信用天线200的通信方式,例如有近距离无线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1n)。近距离无线通信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一种,是利用约13.56MHz的频段的非接触式无线通信模块。
[0027]近距离无线通信是终端100之间在大约10?40cm的近距离内传送数据的技术,由于通信距离短,所以相对而言安全性好,而且价格低廉,因此是倍受关注的下一代近距离通信技术。可以用于数据的读和写,而且无需像蓝牙那样在设备之间进行设置,因此最近在移动终端100中附加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
[0028]但是,现有技术文献I的天线及具备该天线的移动终端是将天线200单纯地设置于后盖103上,但这存在大幅降低无线通信效率的问题。
[0029]作为现有技术文献2可介绍大韩民国注册专利第1318707号(天线装置及移动体通信终端)。
[0030]图2a表示安装有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其中,(A)为壳体的里面图,(B)为A-A截面图。
[0031]如图2a的(A)及(B)所示,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1A,由包括设置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壳体5的里面侧的线圈图案15的供电部件10、由附着于供电部件10的铁氧体片构成的磁性部件19、以及发射部件20构成。
[0032]发射部件20起到天线的作用,发射由供电部件10供应的发送信号及获得接收信号并将其供应至供电部件10,所述发射部件20在壳体5的里面侧以金属的膜或箔的形式构成。
[0033]供电部件10由多个电介质层(热可塑性树脂薄膜)层叠而成的叠层体构成,线圈图案15是将分别设置于多个电介质层的多个环状导体,通过导通孔导体等层间导体(图2a的(B)中未图示),以向叠层体的层叠方向具备卷绕轴的方式,以螺旋(helical)状连接成线圈。
[0034]另外,线圈图案15的两端部分与内置于壳体5的IC标签等的无线电路连接。
[0035]发射部件20在其一部分具备开口部21,以及具备与开口部21的边缘连通的狭缝部22。
[0036]狭缝部22的一端与开口部21连接,另一端在发射部件20的侧边缘处开放。SP,狭缝部22连通开口部21和发射部件20的侧边缘。
[0037]从线圈图案15的卷绕轴方向观察平面时,开口部21的全部区域与线圈图案15的内测区域重叠,线圈图案15与发射部件20重叠。
[0038]图2b为分解表示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0039]天线装置IA的组装顺序如图2b所示,首先在内置有线圈图案15的供电部件10上附着磁性部件19,并将供电部件10附着于发射部件20上。
[0040]在如上述构成的天线装置IA中,通过包含线圈图案15的供电部件10,将来自与线圈图案15的两端电连接的无线电路的发送信号供应至发射部件20,并通过供电部件10将来自发射部件20的接收信号(接收电力)供应至无线电路。
[0041]下面,对其运行进行详细说明。
[0042]如上所述,从供电部件10具备的线圈图案15的卷绕轴方向观察平面时,发射部件20的开口部21和线圈图案15的内侧区域重叠。
[0043]图2c为表示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线圈图案和发射部件的结合的示意图。
[0044]如图2c所示,例如当发送无线信号时,信号电流从无线电路流向线圈图案15,由该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H如图中虚线所示通过开口部21分布成理想状态。磁场H分布成理想状态是指两个磁场H的中心B与开口部21的中心一致,在此状态下发射部件20的增益达到最大。
[0045]图2d为表示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在发射部件的开口部周边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示意图。
[0046]如图2d所示,通过上述感应磁场H,在开口部21的周围部分产生感应电流I1、12 (但电流I1、12的流动方向相差180° )。
[0047]具体而言,如图2e所示,感应电流11、12流过开口部21及狭缝部22的周围,流向发射部件20的平面、以及根据边缘效应流向发射部件20的周围边缘部。
[0048]图2e为表示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流过发射部件周围边缘部的感应电流的示意图,图2f为表示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和读写器侧天线的磁性结合状态的示意图,其中,⑷表示实施例1,⑶表示比较例。
[0049]另外,虽然在图2e中未图示电流12,但是与电流Il逆向流动。
[0050]由于发射部件20和线圈图案15在平面上相互重叠,因此感应电流I1、12为了阻断因线圈图案15产生的感应磁场而向与线圈图案15中流动的电流相反的方向流动。
[0051]在此,根据感应电流I1、12在发射部件20产生磁场,在整个发射部件20中流过感应电流11、12。尤其是,当天线装置IA处理的无线信号为HF频带时,如图2f的(A)所示,发射部件20没有磁束穿过,因此磁束(Φ)在以发射部件20的开口部21作为内侧、以发射部件20的外部边缘作为外侧的路径上形成相对大的环路。
[0052]由此,可扩大与读写器的天线40的通信距离。
[0053]本天线装置IA和读写器的天线40的磁性结合状态如图2f的㈧所示。作为比较例,图2f的(B)表示省略发射部件20的情况。
[0054]在该比较例中,由于不存在发射部件20,所以磁束(Φ)不能扩大,从而降低与天线40的结合量。因此,发生两者越接近通信反而不稳定的现象。
[0055]在此,以下表示针对供电部件10的各种尺寸(纵横尺寸)测量与读写器的天线40的可通信距离的测量结果。另外,括号内是在省略了发射部件20的比较例中的可通信距离。
[0056]当22.5mmX 20mm 时,O ?44mm (O ?24mm)
[0057]当22.5mmX 19mm 时,O ?43mm(O ?23mm)
[0058]当22.5mmX 18mm 时,O ?41mm(O ?19mm)
[0059]当22.5mmX 17mm 时,O ?39mm(_)
[0060]当22.5mmX 16mm 时,O ?38mm(-)
[0061]图2g为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无线信号为UHF频带时的运行示意图。
[0062]这样,在发射部件20中,通过感应电流11、12产生磁场H,而当天线装置IA处理的无线信号为高频带尤其是UHF频带时,如图2g所示,通过该磁场H产生电场E,通过该电场E产生磁场H,从而通过这样的连锁,在整个发射部件20上电磁场的分布以二维方式扩大。而且,通过该电磁场的分布发送无线信号,因为在整个发射部件20中有感应电流I1、12流过,所以可扩大通信距离。
[0063]另外,开口部21连接有狭缝部22,所以该感应电流I1、12的流动在狭缝部22受到限制,从而产生电位差(形成容量)。因此,可通过狭缝部22的长度LI或宽度L2控制感应电流I1、12的量或分布,从而控制在整个发射部件20产生的电场及磁场的量。结果,可控制发送信号的增益。
[0064]如上所述,可通过狭缝部22的长度LI或宽度L2控制发送至发射部件20的无线信号的增益。具体而言,狭缝部22的长度LI越大或宽度L2越小,则增益变大。
[0065]如图2a的⑶所示,供电部件10的各电介质层具有的环状导体优选由平行的多个线路导体分别隔开一定间隔形成。即,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中,以环状形成的导体由平行的两个线路导体构成,由此在两个线路导体之间也有磁束穿过,因此被励磁的磁场向线圈图案15的中心方向即与卷绕轴垂直的方向扩大,从而可有效利用磁束。另外,可通过增加环状导体的并联数量,降低环状导体的直流电阻。结果,可提高无线信号的增益。
[0066]在如图2c所示的等价电路中,作为供电电路只图示了线圈图案15,除了将线圈图案15自身的电感用作电感成分之外,由于线圈图案15如上所述由层叠的环状电极构成,因此将在各层的环状电极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用作电容成分。另外,供电部件10中只要包含至少一个线圈图案15即可,而当供电电路具有一定的共振频率时,例如还可以包括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电容成分或电感成分。
[0067]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中,供电电路(线圈图案15)具有一定的共振频率,优选用发射部件20发送/接收的无线信号的频率实际上与该共振频率相同。在此,“实际上相同”是指供电电路所具有的共振频率的频带和用发射部件20发送/接收的无线信号的频带基本一致。
[0068]这样,由于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的频率实际上与供电电路的共振频率相同,因此可获得具有几乎不依赖于发射部件20的形状或材质、支撑发射部件20的壳体5的形状或材质的频率特性的天线装置。
[0069]换言之,根据发射部件20中的开口部21或狭缝部22的形状或材质、或供电部件10中的线圈图案15的形状或材质,确定无线信号的频带,并实现发射部件20和无线电路(信号处理部)的阻抗的匹配。
[0070]因此,无需变更发射部件20的开口部21或狭缝部22的形状或线圈图案15的形状即可实现与各种移动体通信终端对应的天线装置。
[0071]另外,与供电部件10重叠设置的磁性部件19有效地与发射部件20结合以防止线圈图案15中产生的磁场向外部泄露,另外,还具有通过阻断在外部产生的磁场来防止通信性能劣化的功能。
[0072]另外,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中,供电部件10和发射部件20电磁场结合,因此无需必须考虑供电部件10和发射部件20之间的阻抗匹配。
[0073]S卩,根据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如上所述,通过有效设计狭缝部22的形状很容易控制无线信号的增益。
[0074]发射部件20的开口部21和线圈图案15的内测区域几乎全部重叠,开口部21的面积和线圈图案15的内测区域的面积几乎相同为宜。
[0075]这是因为线圈图案15产生的磁场H(请参考图2c)因发射部件20而有效地传播、抑制损失,从而提尚增益。
[0076]另外,使开口部21和线圈图案15的内测区域几乎全部重叠,从而使全部线圈图案15重叠于发射部件20。另外,由此可通过发射部件20产生大的感应电流,从而进一步扩大通信距离。但是,只要开口部21和线圈图案15的内侧区域至少一部分重叠、发射部件20和线圈图案15的一部分重叠即可。
[0077]另外,优选发射部件20的面积大于由线圈图案15形成的部分的面积。
[0078]因发射部件20的面积大于由线圈图案15形成的部分的面积,感应电流形成大的环路流动,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通信距离。
[0079]对于狭缝部22的形状,如本实施例1所示呈直线型时有利于加工,但以曲折(meandering)的形状或弯曲的形状形成亦可。另外,供电部件10也可以在单层基板上形成线圈图案15。
[0080]但是,现有技术文献2的天线装置及移动体通信终端由于线圈图案15与发射部件20单纯重叠,所以不能使无线通信效率达到最大化。

【发明内容】

[0081]技术课题
[008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能够使无线通信效率达到最大化。
[008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及跳跃触点流动至金属板之后,再次通过跳跃触点流动至结束端子,由此通过环路图案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达到最大化并进行发射。
[008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环路图案经起始端子及跳跃触点连接至金属板之后,再次通过跳跃触点连接至结束端子,因此能够使信号电力最大化,使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的天线的联动变得更加活跃,从而能够使两者间的通信距离更远更广,同时能够保证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效率。
[008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由供电板的环路图案和金属板一同发射的信号电力向朝向读写器的天线的Z轴方向形成,使两者间的信号电力的定中心变得非常容易,从而不仅能够扩大通信距离及通信范围,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008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可以确保相对更大的识别距离。
[008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及一侧跳跃触点流动至金属板之后,再次通过另一侧跳跃触点流动至结束端子,由此通过环路图案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达到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08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不仅通过电力、还通过磁力进一步使信号电力的发射最大化。
[008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环路图案从起始端子到PCB跳跃触点图案化在柔性薄膜上,并且通过跳跃触点与相邻的作为金属板的后板或后盖连接,结果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及跳跃触点流动至作为金属板的后板或后盖之后,再次通过PCB跳跃触点直接流动至主PCB,由此在减少端子的同时,通过环路图案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达到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090]技术方案
[0091]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其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的天线联动,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板和重叠于所述金属板的供电板,所述供电板包括环路图案,所述环路图案图案化在与所述金属板重叠的柔性薄膜上并具备起始端子和结束端子,所述环路图案通过与所述金属板连接的跳跃触点,与所述金属板一同向所述读写器的天线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
[009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其包括:前框架,用于固定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后板,支撑所述显示模块;后盖,用于保护组装于所述后板的主PCB和电池;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的天线联动,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所述后板或所述后盖由金属板构成,包括重叠于所述金属板的供电板,所述供电板包括环路图案,所述环路图案图案化在与所述金属板重叠的柔性薄膜上并具备起始端子和结束端子,所述环路图案通过与所述金属板连接的跳跃触点,与所述金属板一同向所述读写器的天线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
[0093]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其包括:前框架,用于固定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后板,支撑所述显示模块;后盖,用于保护组装于所述后板的主PCB和电池;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的天线联动,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所述后板或所述后盖由金属板构成,包括重叠于所述金属板的供电板,所述供电板包括环路图案,所述环路图案图案化在与所述金属板重叠的柔性薄膜上并具备起始端子,所述环路图案通过与所述金属板连接的跳跃触点,与所述金属板一同向所述读写器的天线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包括PCB跳跃触点,由所述PCB跳跃触点进行连接,将经过所述起始端子和金属板的电流输出至所述主PCB0
[0094]有益效果
[0095]本发明能够使无线通信效率达到最大化。
[0096]本发明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及跳跃触点流动至金属板之后,再次通过跳跃触点流动至结束端子,由此通过环路图案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达到最大化并进行发射。
[0097]本发明的环路图案经起始端子及跳跃触点连接至金属板之后,再次通过跳跃触点连接至结束端子,因此能够使信号电力最大化,使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的天线的联动变得更加活跃,从而能够使两者间的通信距离更远更广,同时能够保证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效率。
[0098]本发明由供电板的环路图案和金属板一同发射的信号电力向朝向读写器的天线的Z轴方向形成,使两者间的信号电力的定中心变得非常容易,从而不仅能够扩大通信距离及通信范围,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0099]本发明通过使用金属板能够相对提高无线通信的效率。
[0100]本发明可以确保相对更大的识别距离。
[0101]本发明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及一侧跳跃触点流动至金属板之后,再次通过另一侧跳跃触点流动至结束端子,由此通过环路图案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达到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102]本发明不仅通过电力、还通过磁力进一步使信号电力的发射最大化。
[0103]本发明通过包括开口部及开放部在内的间隙进一步使信号电力的发射最大化。
[0104]本发明的环路图案从起始端子到PCB跳跃触点图案化在柔性薄膜上,并且通过跳跃触点与相邻的作为金属板的后板或后盖连接,结果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及跳跃触点流动至作为金属板的后板或后盖之后,再次通过PCB跳跃触点直接流动至主PCB,由此在减少端子的同时,通过环路图案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达到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0105]图1a为与现有技术文献I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block diagram)。
[0106]图1b为现有技术文献I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立体图。
[0107]图1c为表示现有技术文献的天线附着于移动终端的后盖的平面图。
[0108]图2a表示安装有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其中,(A)为壳体的里面图,(B)为A-A截面图。
[0109]图2b为分解表示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0110]图2c为表示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线圈图案和发射部件的结合的示意图。
[0111]图2d为表示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在发射部件的开口部周边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示意图。
[0112]图2e为表示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流过发射部件周围边缘部的感应电流的示意图。
[0113]图2f为表示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和读写器侧天线的磁性结合状态的示意图,其中,⑷表示实施例1,⑶表示比较例。
[0114]图2g为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无线信号为UHF频带时的运行示意图。
[0115]图3a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包括读写器的分解立体图。
[0116]图3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平面图。
[0117]图4a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包括读写器的分解立体图。
[0118]图4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平面图。
[0119]图5a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包括读写器的分解立体图。
[0120]图5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平面图。
[0121]图6a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包括读写器的分解立体图。
[0122]图6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平面图。
[0123]图7a至图7e为表示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信号电力的发射情况的模拟图像。
[0124]图8a为表示作为现有技术文献2的天线装置的NFC的性能的曲线图。
[0125]图Sb为表示作为应用于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NFC的性能的曲线图。
[0126]图9为比较作为现有技术文献2的天线装置的NFC的性能和作为应用于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NFC的性能的表。
[0127]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图。
[0128]图1l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0129]图1l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0130]图12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0131]图12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0132]最佳实施方式
[0133]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其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的天线联动,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板和重叠于所述金属板的供电板,所述供电板包括环路图案,所述环路图案图案化在与所述金属板重叠的柔性薄膜上并具备起始端子和结束端子,所述环路图案通过与所述金属板连接的跳跃触点,与所述金属板一同向所述读写器的天线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
[013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其包括:前框架,用于固定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后板,支撑所述显示模块;后盖,用于保护组装于所述后板的主PCB和电池;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的天线联动,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所述后板或所述后盖由金属板构成,包括重叠于所述金属板的供电板,所述供电板包括环路图案,所述环路图案图案化在与所述金属板重叠的柔性薄膜上并具备起始端子和结束端子,所述环路图案通过与所述金属板连接的跳跃触点,与所述金属板一同向所述读写器的天线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
[013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其包括:前框架,用于固定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后板,支撑所述显示模块;后盖,用于保护组装于所述后板的主PCB和电池;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的天线联动,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所述后板或所述后盖由金属板构成,包括重叠于所述金属板的供电板,所述供电板包括环路图案,所述环路图案图案化在与所述金属板重叠的柔性薄膜上并具备起始端子,所述环路图案通过与所述金属板连接的跳跃触点,与所述金属板一同向所述读写器的天线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包括PCB跳跃触点,由所述PCB跳跃触点进行连接,将经过所述起始端子和金属板的电流输出至所述主PCB0
【具体实施方式】
[01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及便携式终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上述实施例可存在多个,通过这些实施例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
[0137]图3a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包括读写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平面图;图4a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包括读写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平面图;图5a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包括读写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平面图;图6a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包括读写器的分解立体图;图6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平面图。
[0138]如图3a至图6b所示,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联动,并且包括金属板10及重叠于金属板10的供电板20。
[0139]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金属板10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和结束端子24,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金属板10连接的跳跃触点25,与金属板10—同向读写器T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
[0140]环路图案22从起始端子23到结束端子24图案化在柔性薄膜21上,并且通过跳跃触点25与相邻的金属板10连接,结果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23及跳跃触点25流动至金属板10之后,再次通过跳跃触点25流动至结束端子24,由此通过环路图案22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141]图7a至图7e为表示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信号电力的发射情况的模拟图像。
[0142]如图7a至图7e所示,环路图案22经起始端子23及跳跃触点25连接至金属板10之后,再次通过跳跃触点25连接至结束端子24,因此能够使信号电力最大化,使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的联动变得更加活跃,从而能够使两者间的通信距离更远更广,同时能够保证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效率。
[0143]此时,金属板10的平面上有X轴和Y轴,Z轴朝向读写器T的天线A时,由上述供电板20的环路图案22和上述金属板10 —同发射的信号电力向所述Z轴方向形成,使两者间的信号电力的定中心变得非常容易,从而在扩大通信距离及通信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0144]图8a为表示作为现有技术文献2的天线装置的NFC的性能的曲线图,图8b为表示作为应用于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NFC的性能的曲线图。
[0145]如图8a所示,作为现有技术文献2的天线装置的NFC的性能,在13.56MHz的频率上出现-32.8029dB的损失,但如图Sb所示,作为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的NFC的性能,在13.56MHz的频率上出现-29.5390dB的损失,两者之间的差异约为_3.3dB,由此可以确认本发明通过使用金属板10相对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146]因此,本发明的环路图案22对于读写器T的天线A可用作NFC。
[0147]图9为比较作为现有技术文献2的天线装置的NFC的性能和作为应用于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的NFC的性能的表。
[0148]近距离无线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1n)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一种,是利用约13.56MHz的频段的非接触式无线通信模块,是在大约10?40cm的近距离内传送与读写器T的天线A之间的数据的技术,由于通信距离短,所以相对而言安全性好,而且价格低廉,因此是倍受关注的下一代近距离通信技术,可以用于数据的读和写,而且无需像蓝牙那样在设备之间进行设置,因此可适用于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H。
[0149]此时,如图9所示,作为现有技术文献2的天线装置的NFC的识别距离只有28mm,但作为应用于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的NFC的识别距离为31mm,从而较之现有技术文献2可确保相对更大的识别距离。
[0150]如图3a至图6b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金属板10具备设置供电板20的开口部11、以及与开口部11连通的开放部12,所述金属板通过上述开口部11及开放部12被分割为一侧板区域13及另一侧板区域14,因此如图7a至图7e所示,更活跃地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联动,从而如图Sb及图9所示,使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及读写器T的天线A相互之间的通信距离更远更宽,最终进一步大幅提高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效率。
[0151]此时,跳跃触点25包括:一侧跳跃触点25a,连接于一侧板区域13,将从起始端子23供应的电流供应至一侧板区域13 ;另一侧跳跃触点25b,连接于另一侧板区域14,将依次经过一侧跳跃触点25a及一侧板区域13的电流供应至结束端子24。
[0152]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23及一侧跳跃触点25a流动至金属板10之后,再次通过另一侧跳跃触点25b流动至结束端子24,由此通过环路图案22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153]此时,供电板20包括支撑柔性薄膜21的磁性板26,不仅通过电力、还通过磁力进一步使信号电力的发射最大化,而且还包括从金属板10隔着间隙G分离设置的子金属板30,从而如图7a至图7e所示,通过包括开口部11及开放部12在内的间隙G进一步使信号电力的发射最大化。
[0154]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图,图1l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立体图,图1l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0155]如图10至图1lb所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H包括:前框架F,用于固定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D ;后板R,支撑显示模块D ;后盖C,用于保护组装于后板R的主PCBP及电池B ;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联动(还可组装其他结构,但为了避免说明变得复杂,在此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0156]此时,上述后板R或后盖C由金属板10构成,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H包括重叠在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上的供电板20,其中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及结束端子24,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连接的跳跃触点25,与金属板10—同向读写器T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
[0157]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H,如图1la所示,可将后板R制作成金属板10,或如图1lb所示,也可将后盖C制作成金属板10,在将后板R作为金属板10时,如图1la所示,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及结束端子24,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连接的跳跃触点25,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 —同向读写器T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在将后盖C作为金属板10时,如图1lb所示,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盖C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及结束端子24,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盖C连接的跳跃触点25,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盖C 一同向读写器T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
[0158]环路图案22从起始端子23到结束端子24图案化在柔性薄膜21上,并且通过跳跃触点25与相邻的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连接,结果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23及跳跃触点25流动至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之后,再次通过跳跃触点25流动至结束端子24,由此通过环路图案22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159]S卩,如图7a至图7e所示,环路图案22经起始端子23及跳跃触点25连接至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之后,再次通过跳跃触点25连接至结束端子24,因此能够使信号电力最大化,使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的联动变得更加活跃,从而能够使两者间的通信距离更远更广,同时能够保证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效率。
[0160]此时,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的平面上有X轴和Y轴,Z轴朝向读写器T的天线A时,由上述供电板20的环路图案22和上述金属板10 —同发射的信号电力向所述Z轴方向形成,使两者间的信号电力的定中心变得非常容易,从而在扩大通信距离及通信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0161]因此,本发明的环路图案22可对于读写器T的天线A用作NFC,如图9所示,作为现有技术文献2的天线装置的NFC的识别距离只有28mm,但作为应用于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H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的NFC的识别距离为31mm,从而较之现有技术文献2可确保相对更大的识别距离。
[0162]如图1la及图1l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及第六实施例,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具备设置供电板20的开口部11、以及与开口部11连通的开放部12,所述金属板10通过上述开口部11及开放部12被分割为一侧板区域13及另一侧板区域14,因此如图7a至图7e所示,更活跃地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联动,从而如图Sb及图9所示,使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及读写器T的天线A相互之间的通信距离更远更宽,最终大幅提高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效率。
[0163]此时,跳跃触点25包括:一侧跳跃触点25a,连接于一侧板区域13,将从起始端子23供应的电流供应至一侧板区域13 ;另一侧跳跃触点25b,连接于另一侧板区域14,将依次经过一侧跳跃触点25a及一侧板区域13的电流供应至结束端子24。
[0164]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23及一侧跳跃触点25a流动至作为金属板10的后壳体或后盖C之后,再次通过另一侧跳跃触点25b流动至结束端子24,由此通过环路图案22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165]此时,供电板20包括支撑柔性薄膜21的磁性板26,不仅通过电力、还通过磁力进一步使信号电力的发射最大化,而且如图1lb所示,供电板20还包括从作为金属板10的后盖C隔着间隙G分离设置的子金属板30,从而如图7a至图7e所示,通过包括开口部11及开放部12在内的间隙G进一步使信号电力的发射最大化。
[0166]图12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立体图,图12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0167]如图10和图12a及图12b所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H包括:前框架F,用于固定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D ;后板R,支撑显示模块D ;后盖C,用于保护组装于后板R的主PCBP及电池B ;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联动(还可组装其他结构,但为了避免说明变得复杂,在此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0168]此时,上述后板R或后盖C由金属板10构成,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H包括重叠在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上的供电板20,其中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连接的跳跃触点25,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 一同向读写器T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所述便携式终端H包括PCB跳跃触点J,由所述PCB跳跃触点J进行连接,将流经起始端子23及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的电流输出至主PCBP。
[0169]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H,如图12a所示,可将后板R制作成金属板10,或如图12b所示,也可将后盖C制作成金属板10,在将后板R作为金属板10时,如图12a所示,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连接的跳跃触点25及PCB跳跃触点J,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 —同向读写器T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在将后盖C作为金属板10时,如图12b所示,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盖C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盖C连接的跳跃触点25及PCB跳跃触点J,与作为金属板10的后盖C 一同向读写器T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
[0170]环路图案22从起始端子23到PCB跳跃端子J图案化在柔性薄膜21上,并且通过跳跃触点25与相邻的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连接,结果使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23及跳跃触点25流动至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之后,再次通过PCB跳跃触点J直接流动至主PCBP,由此在减少端子的同时,通过环路图案22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171]S卩,如图7a至图7e所示,环路图案22经起始端子23及跳跃触点25连接至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之后,再次通过PCB跳跃触点J连接至主PCBP,在减少端子数量的同时,使信号电力最大化,使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的联动变得更加活跃,从而能够使两者间的通信距离更远更广,同时能够保证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效率。
[0172]此时,作为金属板10的后板R或后盖C的平面上有X轴和Y轴,Z轴朝向读写器T的天线A时,由上述供电板20的环路图案22和上述金属板10 —同发射的信号电力向所述Z轴方向形成,使两者间的信号电力的定中心变得非常容易,从而在扩大通信距离及通信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0173]因此,本发明的环路图案22可对于读写器T的天线A用作NFC,如图9所示,作为现有技术文献2的天线装置的NFC的识别距离只有28mm,但作为应用于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H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的NFC的识别距离为31mm,从而较之现有技术文献2可确保相对更大的识别距离。
[0174]如图12a及图12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及第八实施例,作为金属板10的后壳体或后盖C具备设置供电板20的开口部11、以及与开口部11连通的开放部12,所述金属板10通过上述开口部11及开放部12被分割为一侧板区域13及另一侧板区域14,因此如图7a至图7e所示,更活跃地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联动,从而如图Sb及图9所示,使本发明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及读写器T的天线A相互之间的通信距离更远更宽,最终大幅提高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效率。
[0175]信号电流经起始端子23及跳跃触点25流动至作为金属板10的后壳体或后盖C之后,再次通过PCB跳跃触点J流动至主PCBP,由此通过环路图案22的扩展效果使信号电力最大化并进行发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效率。
[0176]此时,供电板20包括支撑柔性薄膜21的磁性板26,不仅通过电力、还通过磁力进一步使信号电力的发射最大化,而且如图12b所示,还包括从作为金属板10的后盖C隔着间隙G分离设置的子金属板30,从而如图7a至图7e所示,通过包括开口部11及开放部12在内的间隙G进一步使信号电力的发射最大化。
[0177]工业实用性
[0178]本发明可适用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工业领域,而在详细说明中所提及的跳跃触点(一侧跳跃触点及另一侧跳跃触点)和PCB跳跃触点可通过金丝键合(Gold Wire Bond)、镀金或镀银、金或银焊接、导通孔应用连接、销焊接等实现。
【主权项】
1.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其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联动, 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的特征在于, 包括金属板(10)和重叠于所述金属板(10)的供电板(20), 所述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所述金属板(10)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和结束端子(24),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所述金属板(10)连接的跳跃触点(25),与所述金属板(10) —同向所述读写器⑴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10)具备设置所述供电板(20)的开口部(11)、以及与所述开口部(11)连通的开放部(12),所述金属板(10)通过所述开口部(11)和所述开放部(12)被分割为一侧板区域(13)和另一侧板区域(14) 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跳跃触点(25),包括: 一侧跳跃触点(25a),与所述一侧板区域(13)连接,将从所述起始端子(23)供应的电流供应至所述一侧板区域(13); 另一侧跳跃触点(25b),与所述另一侧板区域(14)连接,将依次经过所述一侧跳跃触点(25a)和一侧板区域(13)的电流供应至所述结束端子(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板(20)还包括支撑所述柔性薄膜(21)的磁性板(2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10)的平面上有X轴和Y轴,Z轴朝向所述读写器(T)的天线(A)时,由所述供电板(20)的环路图案(22)和所述金属板(10) —同发射的信号电力向所述Z轴方向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路图案(22)对于所述读写器⑴的天线㈧用作NFC。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金属板(10)隔着间隙(G)分离设置的子金属板(30)。8.—种便携式终端(H),其包括:前框架(F),用于固定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D);后板(R),支撑所述显示模块⑶;后盖(C),用于保护组装于所述后板(R)的主PCB⑵和电池(B);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联动, 所述便携式终端(H)的特征在于, 所述后板(R)或所述后盖(C)由金属板(10)构成, 包括重叠于所述金属板(10)的供电板(20), 所述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所述金属板(10)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和结束端子(24),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所述金属板(10)连接的跳跃触点(25),与所述金属板(10) —同向所述读写器⑴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10)具备设置所述供电板(20)的开口部(11)、以及与所述开口部(11)连通的开放部(12),所述金属板(10)通过所述开口部(11)和所述开放部(12)被分割为一侧板区域(13)和另一侧板区域(1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 所述跳跃触点(25),包括: 一侧跳跃触点(25a),与所述一侧板区域(13)连接,将从所述起始端子(23)供应的电流供应至所述一侧板区域(13); 另一侧跳跃触点(25b),与所述另一侧板区域(14)连接,将依次经过所述一侧跳跃触点(25a)和一侧板区域(13)的电流供应至所述结束端子(24)。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板(20)还包括支撑所述柔性薄膜(21)的磁性板(26)。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10)的平面上有X轴和Y轴,Z轴朝向所述读写器(T)的天线(A)时,由所述供电板(20)的环路图案(22)和所述金属板(10) —同发射的信号电力向所述Z轴方向形成。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路图案(22)对于所述读写器⑴的天线㈧用作NFC。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金属板(10)隔着间隙(G)分离设置的子金属板(30)。15.—种便携式终端(H),其包括:前框架(F),用于固定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D);后板(R),支撑所述显示模块(D);后盖(C),用于保护组装于所述后板(R)的主PCB (P)和电池(B);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100),与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写器(T)的天线(A)联动, 所述便携式终端(H)的特征在于, 所述后板(R)或所述后盖(C)由金属板(10)构成, 包括重叠于所述金属板(10)的供电板(20), 所述供电板(20)包括环路图案(22),所述环路图案(22)图案化在与所述金属板(10)重叠的柔性薄膜(21)上并具备起始端子(23),所述环路图案(22)通过与所述金属板(10)连接的跳跃触点(25),与所述金属板(10) —同向所述读写器(T)的天线(A)发射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电力并使其最大化, 包括PCB跳跃触点(J),由所述PCB跳跃触点(J)进行连接,将经过所述起始端子(23)和金属板(10)的电流输出至所述主PCB(P)。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10)具备设置所述供电板(20)的开口部(11)、以及与所述开口部(11)连通的开放部(12),所述金属板(10)通过所述开口部(11)和所述开放部(12)被分割为一侧板区域(13)和另一侧板区域(14)。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板(20)还包括支撑所述柔性薄膜(21)的磁性板(26)。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10)的平面上有X轴和Y轴,Z轴朝向所述读写器⑴的天线㈧时,由所述供电板(20)的环路图案(22)和所述金属板(10) —同发射的信号电力向所述Z轴方向形成。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路图案(22)对于所述读写器⑴的天线(A)用作NFC。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H),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金属板(10)隔着间隙(G)分离设置的子金属板(30)。
【文档编号】H01Q1/22GK105870575SQ201510570445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9日
【发明人】朴钟振, 朴正昵, 郑彰佑, 金敃炫
【申请人】株式会社Imte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