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5591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其埋设有接地片。
[0003]【【背景技术】】
[000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 203942066 U号公告了一种双向插接的插头及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座连接器先成型有上、下端子模组,然后上、下端子模组夹持遮蔽板,接着在其外面注塑塑胶体,最后将接地片组装在塑胶体的外侧。
[0005]在实际应用中,第CN 203942066 U号专利的插座连接器可能存在强度不够的问题,同时接地片最后通过组装方式固定在端子座两侧,端子座整体的光滑度也不够好。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方便制造。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所述端子座内设置有端子及接地片,所述端子座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对接舌板具有两个相对的对接面,上述端子包括排列在对接面的接触部及接脚,所述对接部定义有临近基部的根部,所述接地片包覆根部;所述接地片包括裸露在对接面的平板部及自平板部两端弯折且埋设在根部内的侧固定部,所述侧固定部设有勾扣在端子座的勾扣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接地片的勾扣部可以初步较好的固定接地片,避免注塑成型过程中接地片的移位。
[0010]【【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0012]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3]图3为图2中端子座的立体图。
[0014]图4为图3端子座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5为图4端子座去除注塑体后的立体图。
[0016]图6为图5端子座去除接地片后的侧视图。
[0017]图7为图5端子座去除接地片后的后视图。
[0018]图8为图5端子座去除接地片后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9为图5中接地片的立体图。
[002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端子座去除注塑体的立体图。
[0021]图11为图10中接地片的立体图。
[002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端子座去除注塑体的立体图。
[0023]图13为图12中接地片的立体图。
[00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5]【【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9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为安装在电路板1000缺口内的沉板型板端连接器,即电连接器的对接口 512低于电连接器的电路板安装面。参图2,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座10及金属外壳50,端子座10包括基部11及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2,对接舌板具有两个相对的对接面121。金属外壳50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51及遮覆在基部的后盖部522,起到遮蔽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外壳50包括包围对接舌板12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51、上外壳52及下外壳53,对接部51由金属板弯折而形成,对接缝511位于对接部的上壁,前边缘形成外翻的对接口 512。上外壳52包括前盖部521及后盖部522,前盖部521覆盖在对接部51的上壁面,后盖部522覆盖在端子座的基部11,前、后盖部分别弯折出电路板接脚5211、5221,后盖部包括顶壁5222、两个侧壁5223、自侧壁前边缘弯折的弯折片5224及自侧壁前边缘朝前继续延伸的竖直部5225,弯折片5224贴附在基部前端面邻近顶壁5222的拐角处,竖直部5225则焊接在对接部51的端壁,如图1所示。下外壳53焊接在对接部的下壁面,其进一步包括后壁531,后壁531覆盖在端子座基部11的位于电路板内及下方的后端面1111。上外壳52则设有覆盖端子座位于电路板上方后端面的后壁(未标号)。
[0027]参图3-5,所述端子座10内设置有端子20、接地片30及遮蔽板40等组件,端子20(包括上、下端子)包括排列在对接面的接触部21及接脚22,对接部12定义有临近基部11的根部122,接地片30包覆根部122,接地片30包括裸露在对接面121的平板部31及自平板部两端弯折且埋设在根部内的侧固定部32,侧固定部设有勾扣在端子座的勾扣部33。从根部的外观看,接地片30的侧固定部32埋设在端子座内,仅裸露平板部31,这种结构有利于与插头连接器的平滑对接。端子座10在接地片30安装在根部122后,再通过二次成型方式在其外侧注塑绝缘材料,冷却后形成注塑体13,从而形成完整的端子座10,尤其对接舌部12及基部的前半部分(即基部的前竖直部分111),后水平部分112则未注塑绝缘材料,这样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节省成本。
[0028]下面介绍所述端子座10的组装过程。参图4-5及图8-9,所述端子座10包括上端子模组14、下端子模组15及夹持在上、下端子模组之间的遮蔽板40,上端子模组14包括上绝缘体141及设置在上绝缘体内的上端子20a,下端子模组包括下绝缘体151及设置在下绝缘体内的下端子20b。所述接地片30包括上接地片30a及下接地片30b,下绝缘体151在根部设有配合上接地片30a的勾扣部33a的第二凸部152,上绝缘体140在根部处设有配合下接地片33b的勾扣部33b的第一凸部142。参图6-7,所述第一凸部142在面向下绝缘体的底面形成第一导引面1421,所述第二凸部152在面向上绝缘体的顶面形成第二导引面1521,上、下绝缘体的根部处设有凸柱(未图示)。在上、下端子模组14、15及遮蔽板40完成组装后,接地片30自根部122的两侧分别安装至根部,第一接地片30a的勾扣部33a导引滑过第二凸部152的第二导引面1521而扣持在第二凸部152,第二接地片30b勾扣部33b导引滑过第一凸部142的第一导引面1421而扣持在第一凸部142,从而将上、下接地片30a、30b初步固定在上、下绝缘体上。在垂直于两个对接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第二凸部的高度为0.325毫米。其中,接地片的平板部31定义有前边缘311,该前边缘设有向后凹陷的缺口 312,缺口 312恰好与凸柱对齐,可以将接地片30在前后方向定位,接地片30自平板部31后边缘垂直弯折的延伸部34则贴附在上、下绝缘体。从后向前看,可以看到侧固定部32与遮蔽板40及端子20中最外侧的接地端子均间隔一定距离,未接触。然后,通过注塑成型方法将绝缘材料注塑在上、下端子模组、接地片的内侧外,形成完整的对接舌板12及基部的前竖直部分111,凸柱则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被永久压平而平齐于接地片平板部31的上表面,即缺口 312内填满形成端子座的绝缘材料,凸柱的上缘具有导角,可以减少凸柱变形体积,避免绝缘材料挤压延伸至接地片上表面。注塑成型完成后,缺口 312内填满形成端子座的绝缘材料;接地片的延伸部34埋设在端子座内。
[0029]所述遮蔽板40位于上、下端子20a、20b之间,其具有延伸出对接舌板12的扣持侧缘41、在其两侧后端向外延伸出横向部42,横向部的后边缘分别延伸出电路板接脚43,电路板接脚位于上、下端子接脚的两侧。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接地片30a的勾扣部33a为口字型,而下接地片30b的勾扣部33b为L型结构,同一接地片的勾扣部的卡口方向是相反设置的,上、下接地片的勾扣部的卡口方向是相反设置的。
[0031]图10-11显示了第二实施例插座连接器200,主要却别在于勾扣部33c,上、下接地片的勾扣部均为口字型。图12-13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300,其上、下接地片的卡扣部33d均为L型结构,同一接地片的勾扣部的卡口方向是相反设置的,上下接地片的勾扣部的卡口方向是相反设置的。在实施例中,勾扣部也可以为U型结构或者U型结构与上述L型或口字型结构的组合。因上、下接地件结构相同,若是采用相同的勾扣部,则仅需开发一套模具,接地件反过来装可以装上,从而大大节省成本。.
[003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定义对接方向为前后方向,比如,本实用新型也适用竖直型的电连接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所述端子座内设置有端子及接地片,所述端子座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对接舌板具有两个相对的对接面,上述端子包括排列在对接面的接触部及接脚,所述对接部定义有临近基部的根部,所述接地片包覆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包括裸露在对接面的平板部及自平板部两端弯折且埋设在根部内的侧固定部,所述侧固定部设有勾扣在端子座的勾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扣部为L型结构、U型结构、或者口字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两端的勾扣部的卡口方向是相反设置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的平板部定义有前边缘,该前边缘设有向后凹陷的缺口,缺口内填满形成端子座的绝缘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包括自平板部后边缘垂直弯折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埋设在端子座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及遮覆在基部的后盖部。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者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包括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及夹持在上、下端子模组之间的遮蔽板,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上绝缘体及设置在上绝缘体内的上端子,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下绝缘体及设置在下绝缘体内的下端子;所述接地片包括上接地片及下接地片,上绝缘体在根部设有配合下接地片的勾扣部的第一凸部,下绝缘体在根部处设有配合上接地片的勾扣部的第二凸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位于上、下端子之间且在其两侧后端向外延伸出横向部,横向部的后边缘分别延伸出电路板接脚,电路板接脚位于上、下端子接脚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在面向下绝缘体的底面形成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二凸部在面向上绝缘体的顶面形成第二导引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两个对接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第二凸部的高度为0.325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端子座内设置有端子及接地片,端子座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对接舌板具有两个相对的对接面,端子包括排列在对接面的接触部及接脚,对接部定义有临近基部的根部,接地片包覆根部;接地片包括裸露在对接面的平板部及自平板部两端弯折且埋设在根部内的侧固定部,侧固定部设有勾扣在端子座的勾扣部。本实用新型接地片的勾扣部可以初步较好的固定接地片,避免注塑成型过程中接地片的移位。
【IPC分类】H01R13-648
【公开号】CN204464643
【申请号】CN201520086514
【发明人】郑志丕, 司明伦, 陈昭杰, 杨智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