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96293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导体面11、以及第二导体面12。该例子中,第一导体面11的狭缝IlS由开口部IlSA和狭缝部IlSS构成,狭缝部IlSS在中间分岔为T字形。供电线圈30以开口 CA在俯视时与开口部11SA、12SA重叠的方式进行设置。
[0080]《第7实施方式》
[0081]图12是将第7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结构要素进行分离排列的平面图。图13(A)是该天线装置107的平面图,图13(B)是天线装置107的剖面图。
[0082]天线装置107包括连接供电电路的供电线圈30、以及多个导电性面。该例子中,包括第一导体面11、第二导体面12以及第三导体面13。供电线圈3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等所示的相同。
[0083]第一导体面11由矩形的金属板构成,第一狭缝IlS形成在该金属板上。第一狭缝HS由狭缝部11SS,以及将该狭缝部IlSS的端部扩张为圆形而形成的开口部IlSA构成。第二导体面12由矩形的金属板构成,第二狭缝12S形成在该金属板上。第二狭缝12S由狭缝部12SS,以及将该狭缝部12SS的中央部扩张为圆形而形成的开口部12SA构成。同样地,第三导体面13由矩形的金属板构成,第三狭缝13S形成在该金属板上。第三狭缝13S由狭缝部13SS,以及将该狭缝部13SS的端部扩张为圆形而形成的开口部13SA构成。
[0084]关于第一导体面11的狭缝部11SS,在第一导体面11、第二导体面12以及第三导体面13层叠的状态下,以俯视时同第二导体面12的第二狭缝12S以外的部分重叠的方式、并且同第三导体面13的第三狭缝13S以外的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狭缝部11SS。第二导体面12的狭缝部12SS、第三导体面13的狭缝部13SS也同样地,以同其它导体面的狭缝以外的部分重叠的方式,构成这些狭缝部12SS、13SS。
[0085]如图13⑷⑶所示,第一导体面11和第二导体面12经由绝缘性粘接层20接合。同样地,第二导体面12和第三导体面13经由绝缘性粘接层20接合。
[0086]在供电线圈30的线圈导体32中流过如图12中箭头所示的电流时,在第一导体面11的开口部IlSA的周围流过如箭头所示的感应电流。该电流经由狭缝部IlSS沿着第一导体面11的外周流动。利用该第一导体面11上流过的电流,在开口部12SA的周围以及第二导体面12的外周流过如箭头所示的感应电流。利用该第二导体面12上流过的电流,在开口部13SA的周围以及第三导体面13的外周流过如箭头所示的感应电流。
[0087]由于像这样在表面(外表面)的第三导体面13上流过电流,第三导体面13作为发射元件发挥作用,与读写器等通信对端的天线耦合。
[0088]像这样,导体面也可为三面(三层)以上。
[0089]《第8实施方式》
[0090]图14是第8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8的分解透视图。该天线装置108包括:连接供电电路的供电线圈30、第一导体面11、以及第二导体面12。第一导体面11比第二导体面12的尺寸小。在第一导体面11通过开口部IlSA以及狭缝部IlSS形成狭缝。在第二导体面12形成开口部12SA。第二导体面12的开口部12SA与第一导体面11的开口 IlSA重叠。第二导体面12的狭缝部12SS俯视时与第一导体面11重叠。第一导体面11和第二导体面12经由导体面连接导体21A、21B导通。
[0091]像这样,即使第一导体面11和第二导体面12的尺寸不同,也能构成天线装置。
[0092]《第9实施方式》
[0093]图15是将第9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结构要素进行分离排列的平面图。与第I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不同,狭缝部11SS、12SS的前端未达到导体面的外缘。像这样,即使狭缝部的前端不开放,狭缝部的长度越长,在该狭缝部的前端迂回使电流强度降得越低,沿着导体面的外缘流动的电流强度提得越高。因此,通过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作用同样的作用、作为天线装置进行动作。
[0094]《其它实施方式》上文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例出在导体面形成的狭缝部为直线,但狭缝部也可为曲线。另外,也可在一部分含有曲线。
[0095]另外,上文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例出导体面为平面,但各导体面也可为曲面。另外,也可在一部分含有曲面。
[0096]标号说明
[0097]CA 开口
[0098]11第一导体面
[0099]12第二导体面
[0100]13第三导体面
[0101]IlS 第一狭缝
[0102]12S 第二狭缝
[0103]13S第三狭缝
[0104]11SA、12SA、13SA 开口部
[0105]11SS、12SS、13SS 狭缝部
[0106]20绝缘性粘接层
[0107]21A、21B、21C、21D、21E、21F 导体面连接导体
[0108]30供电线圈
[0109]31磁性体片材
[0110]32线圈导体
[0111]40、50 显不器
[0112]51玻璃基板
[0113]52 阳极
[0114]53 有机 EL 层
[0115]54 阴极
[0116]60摄像头模块
[0117]90 壳体
[0118]101 ?105、107、108 天线装置
【主权项】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线圈,该供电线圈连接供电电路; 第一导体面,该第一导体面具有向外缘方向延伸的第一狭缝;以及 第二导体面,该第二导体面具有向外缘方向延伸的第二狭缝, 所述供电线圈设置在俯视时与所述第一狭缝重叠的位置, 所述供电线圈与所述第一导体面磁场耦合, 所述第一导体面与所述第二导体面磁场耦合, 所述第一狭缝以及所述第二狭缝设置在俯视时部分重叠的位置上, 所述第一狭缝的至少一部分俯视时与所述第二导体面的所述第二狭缝以外的部分重置, 所述第二狭缝的至少一部分俯视时与所述第一导体面的所述第一狭缝以外的部分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狭缝以及所述第二狭缝分别具备宽幅部, 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幅部、所述第二狭缝的宽幅部以及所述供电线圈在俯视时相互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面和第二导体面电导通。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平板显示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在所述平板显示器的背面设置有所述第一导体面以及所述第二导体面。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电路,该通信电路与所述天线装置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包括:连接供电电路的供电线圈(30);具有向外缘方向延伸的第一狭缝(11S)的第一导体面(11);以及具有向外缘方向延伸的第二狭缝(12S)的第二导体面(12),供电线圈(30)设置在俯视时与第一狭缝(11S)重叠的位置,供电线圈(30)与第一导体面(11)磁场耦合,第一导体面(11)与第二导体面(12)磁场耦合,第一狭缝(11S)以及第二狭缝(12S)设置在俯视时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第一狭缝(11S)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第二导体面(12)的第二狭缝(12S)以外的部分重叠,第二狭缝(12S)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第一导体面(11)的第一狭缝(11S)以外的部分重叠。
【IPC分类】G06K19/077, H01Q1/24, G06K19/07, H01Q13/10
【公开号】CN204905440
【申请号】CN201490000263
【发明人】中野信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7月30日
【公告号】US20150207223, WO2015022859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