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105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通信、照明、储能、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扩展,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电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电池过充、针刺、挤压方面。镍钴锰三元相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较差。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主要体现在内阻、循环及自放电特性上。自放电一致性仍然较差,同一批电池中的月自放电从1%~10%都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提高电池过充、针刺、挤压方面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电池的自放电特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层为箔材,箔材外侧涂覆有石墨烯涂层,石墨烯涂层外侧涂覆有活性物质涂层,活性物质涂层(3)外层涂覆有氧化铝涂层。
[0006]所述的箔材为铜箔或铝箔。
[0007]所述的活性物质涂层为石墨材料涂层或镍钴锰三元涂层中的一种,
[0008]所述的氧化铝涂层表面带有孔,涂层厚度为3~6 μ m0
[0009]所述的石墨稀涂层厚度为2~4微米。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1]1)石墨烯涂层有效的提高了电池极片的导电性,同时改善了箔材与活性物质涂层之间的结合力。
[0012]2)氧化铝涂层具有较好的耐温及耐穿刺能力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且多孔结构具有较好的吸收电解液能力,改善电池循环且降低电池自放电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1、包箔材;2、石墨烯涂层;3、活性物质涂层;4、氧化铝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不,猜材1为招猜;石墨稀涂层2厚度为2~4 μ m,活性物质涂层3为银钻锰三元材料;氧化铝图层4厚度为3~6 μ m0
[0016]实现该涂层结构工艺步骤如下:
[0017]1、首先对铝箔1表面进行石墨烯涂层2的涂覆,短时烘烤温度为50~60°C ;
[0018]2、石墨烯涂层2干燥后进行镍钴锰三元材料涂覆,在100~110°C的环境下烘干;
[0019]3、镍钴锰三元材料涂覆完且烘干后,进行辊压。
[0020]4、辊压后的极片进行涂覆氧化铝涂层4,并在60~70°C的环境下干燥。干燥结束后完成极片的涂覆,继续进行电池的制作。
[0021]在该工艺下制备电三元材料电池,可通过3C10V的过充测试、单体针刺测试及挤压测试。电池批量的月自放电性能控制在5%以内,1C1000周的循环容量保持率> 95%。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及批量自放电一致性。
【主权项】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层为箔材(1),箔材(1)外侧涂覆有石墨烯涂层(2),石墨烯涂层(2)外侧涂覆有活性物质涂层(3),活性物质涂层(3)外层涂覆有氧化铝涂层(4)。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箔材(1)为铜箔或铝箔。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物质涂层(3 )为石墨材料涂层或镍钴锰三元涂层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铝涂层(4)表面带有孔,涂层厚度为3~6 μ 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涂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箔材(1)、石墨烯涂层(2)、活性物质涂层(3)、氧化铝涂层(4)。石墨烯涂层(2)有效的提高了电池极片的导电性,同时改善了箔材(1)与活性物质涂层(3)之间的结合力。氧化铝涂层(4)具有较好的耐温及耐穿刺能力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且多孔结构具有较好的吸收电解液能力,改善电池循环且降低电池自放电率。
【IPC分类】H01M10/0525, H01M4/62, H01M4/36
【公开号】CN205050928
【申请号】CN201520807008
【发明人】关成善, 宗继月, 李涛, 周会, 张敬捧, 梅庆虎
【申请人】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