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屏蔽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953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屏蔽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用于插入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一对接连接器中,其包括:所述屏蔽外壳前端设有一对接口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于所述对接口周边向内翻卷形成呈圆弧状的一翻边,且所述翻边的板厚面形成一斜面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外板面,所述斜面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孔径逐渐变小。
【专利说明】
电连接器及其屏蔽外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屏蔽外壳,尤其是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 电连接器及其屏蔽外壳。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供 一金属管材,将所述金属管材裁切,以形成预定长度的一屏蔽外壳Γ'。接着,进行步骤S2: 将所述屏蔽外壳Γ '的前缘向内翻边12'',所述屏蔽外壳Γ '的管口形成一对接口 11''。然 后,进行步骤S3:通过一模具2' '裁切所述翻边12',使得所述对接口 11' '的孔径扩大至预定 大小,通过裁切,所述翻边12''的板厚面为一水平面。但是,进行步骤S3时,裁切所述翻边 12''所用的模具很容易受损,模具成本高;而且由于要进行裁切的步骤,生产效率低。
[0003]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屏蔽外壳,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屏蔽外壳,以以降低生产 成本。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用 于插入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一对接连接器中,其中:所述屏蔽外壳前端设有一对接口供 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于所述对接口周边向内翻卷形成呈圆弧状的一翻边,且所述翻边的 板厚面形成一斜面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外板面,所述斜面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 孔径逐渐变小。
[0006] 进一步,所述斜面还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内板面。
[0007] 进一步,自所述斜面向后形成一断面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内板面。
[0008] 进一步,所述斜面的宽度与所述断面的宽度不相等。
[0009] 进一步,所述斜面的宽度大于所述断面的宽度。
[0010] 进一步,所述断面为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孔径保持不变的平面。
[0011] 进一步,所述断面为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孔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
[0012] 进一步,所述斜面与所述断面形成的夹角大于100度。
[0013] 进一步,所述斜面的后缘到所述屏蔽外壳外板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屏蔽外壳的 板厚厚度的两倍。
[0014] 进一步,所述斜面相对于自前向后的方向倾斜角度范围为30度到45度之间。
[0015] 进一步,一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屏蔽外壳中,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呈上下两排 设置的一第一端子组和一第二端子组,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上屏蔽片、一中间屏蔽 片、一下屏蔽片,所述上屏蔽片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上方,所述中间屏蔽片位于所述第一端 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所述下屏蔽片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下方,所述上屏蔽片和所 述下屏蔽片均设有一接地部与所述屏蔽外壳相接触。
[0016] 进一步,所述翻边完全包覆所述绝缘本体前端面,所述斜面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前 方用于导引所述对接连接器进入所述绝缘本体中。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屏蔽外壳的所述翻边板厚面为通过翻边形成的 斜面,从而,减少了裁切所述翻边的步骤,因此无需使用模具来裁切所述翻边,故模具成本 低,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8]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现有技术屏蔽外壳的制造流程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屏蔽外壳的制造流程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屏蔽外壳的剖视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屏蔽外壳与绝缘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屏蔽外壳与绝缘本体的组合剖视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屏蔽外壳的制造流程图;
[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屏蔽外壳与绝缘本体的组合剖视图。
[0026]【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27]
[0028]【【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0] 参照图2至图5,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 器(未图示)对接。所述电连接器符合USB协会的Type C规格,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屏蔽外 壳1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中。
[0031] 参照图2至图5,所述屏蔽外壳1是由金属制成,所述屏蔽外壳1包括一第一管体14 及一自所述第一管体14向后延伸的一第二管体15,所述第二管体15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管 体14的孔径,所述第二管体15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定位孔151。所述第一管体14前端设有一 对接口 11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的舌板,于所述对接口 11周边向内翻卷形成呈圆弧状的一 翻边12,并且所述翻边12的板厚面形成一斜面120延伸至所述翻边12的外板面P1,所述斜面 120还延伸至所述翻边12的内板面P2,即所述斜面120自所述翻边12的外板面P1延伸至所述 翻边12的内板面P2。所述斜面120与所述第一管体14相对于自前向后的方向倾斜角度C范围 为30度到45度之间。所述斜面120的后缘到所述第一管体14外板面的距离A小于等于所述屏 蔽外壳1的板厚厚度B的两倍。所述斜面120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 11孔径逐渐 变小;所述翻边12完全包覆所述绝缘本体3前端面,所述斜面120位于所述绝缘本体3前方用 于导引所述对接连接器进入所述绝缘本体3中。
[0032] 参照图2至图5,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绝缘本体3收容于所述屏蔽外壳1中, 一第一端子组31和一第二端子组32,分别排成上下两排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3中。所述绝缘 本体3具有一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的舌板插接的插接腔301,所述绝缘本体3相对两侧分别具 有一通槽302与所述插接腔301连通。所述绝缘本体3设有向后延伸的两卡持部303用以固定 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供所述第一端子组31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2焊接。所述绝缘本体3上下 表面对称地设有凸块304用于与所述屏蔽外壳1的定位孔151固定配合。
[0033]参照图4及图5,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中间屏蔽片33,所述中间屏蔽片33收 容于所述插接腔301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31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2之间。所述中间屏蔽片 33相对两侧分别一体向所述通槽302方向延伸一弹性臂330,使得所述弹性臂330显露于所 述通槽302,所述弹性臂330设有一扣持部331用于扣持所述对接连接器(未图示)。
[0034] 参照图4及图5,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上屏蔽片34和一下屏蔽片35,所述上 屏蔽片34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3的顶面,所述下屏蔽片35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3的底面。所 述上屏蔽片34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31上方,用以屏蔽所述第一端子组31上方的干扰信号, 所述下屏蔽片35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组32下方,用以屏蔽所述第二端子组32下方的干扰信 号,所述上屏蔽片34和所述下屏蔽片35均凸设五个接地部340、350与所述屏蔽外壳1相接 触。
[0035] 参照图2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屏蔽外壳1的制造步骤:
[0036] 步骤S1:提供一金属管体10,所述金属管体10前端的管口形成所述对接口 11供所 述对接连接器的舌板(未图示)插接。
[0037] 接着,进行步骤S2:将所述金属管体10的所述对接口 11周边向内翻卷形成呈圆弧 状的所述翻边12,所述翻边12的板厚面形成所述斜面120自所述翻边12的外板面P1延伸至 所述翻边12的内板面P2,所述斜面120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 11孔径逐渐变小; 所述翻边12完全包覆所述绝缘本体3前端面,所述斜面120位于所述绝缘本体3前方用于导 引所述对接连接器进入所述绝缘本体3中。
[0038] 接着,进行步骤S3:将所述金属管体10的后端扩口,以使所述金属管体10形成一第 一管体14及自所述第一管体14向后延伸的一第二管体15,所述第二管体15的孔径大于所述 第一管体14的孔径。
[0039] 本实施例的所述屏蔽外壳1的翻边12板厚面为通过翻边形成的斜面120,从而,减 少了裁切所述翻边12的步骤(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模具内外夹住所述翻边12来保证所述对接 口 11的孔径大小),因此无需使用模具来裁切所述翻边12,故模具成本低,而且提高了生产 效率。
[0040] 参照图6及图7,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 于:在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还具有一步骤:将所述对接口 11的内侧预倒角形成一断面 130,从而,将所述金属管体10的所述对接口 11周边向内翻卷形成呈圆弧状的所述翻边12 后,所述斜面120'只延伸至所述翻边12的外板面P1而没有延伸到所述翻边12的内板面P2, 所述断面130自所述斜面120'向后延伸至所述翻边12的内板面。所述斜面120的宽度与所述 断面130的宽度不相等,本实施例中,所述斜面120'的宽度大于所述断面130的宽度(在其它 实施例中,斜面120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断面130的宽度)。所述断面130为水平面,即所述断 面130是沿着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 11孔径大小不变的平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所 述断面130可以为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 11孔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所述斜面 120'与所述断面130形成的夹角D大于100度。
[0041]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2]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屏蔽外壳1的翻边12板厚面为通过翻边12形成的斜面120,从 而,减少了裁切所述翻边12的步骤(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模具内外夹住所述翻边12来保证所 述对接口 11的孔径大小),因此无需使用模具来裁切所述翻边12,故模具成本低,而且提高 了生产效率。
[0043] 2.在所述屏蔽外壳1的所述对接口 11进行向内翻卷之前,将所述对接口 11的内侧 预倒角形成一断面130,可以确保成型后所述屏蔽外壳1的对接口 11尺寸精度;而且,由于所 述断面130为水平面或为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 11孔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故 可减少看到对接口 11的板厚面的面积,使得产品更加美观。。
[0044] 3.所述翻边12完全包覆所述绝缘本体3前端面,使得所述斜面120用于导引所述 对接连接器进入所述绝缘本体3中,避免对插时依靠绝缘本体3导引而造成绝缘本体3损伤 不耐用。
[0045]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 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 利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用于插入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一对接连接器中,其特 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前端设有一对接口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于所述对接口周边向内 翻卷形成呈圆弧状的一翻边,且所述翻边的板厚面形成一斜面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外板面, 所述斜面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使得所述对接口孔径逐渐变小。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还延伸至所述翻边 的内板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斜面向后形成一断面 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内板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宽度与所述断面 的宽度不相等。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宽度大于所述断 面的宽度。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断面为沿自前向后的方 向使得所述对接口孔径保持不变的平面。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断面为沿自前向后的方 向使得所述对接口孔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所述断面形成的 夹角大于100度。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后缘到所述屏蔽 外壳外板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屏蔽外壳的板厚厚度的两倍。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相对于自前向后 的方向倾斜角度范围为30度到45度之间。11.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屏蔽外壳,一绝 缘本体收容于所述屏蔽外壳中,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呈上下两排设置的一第一端子组和 一第二端子组,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上屏蔽片、一中间屏蔽片、一下屏蔽片,所述上 屏蔽片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上方,所述中间屏蔽片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 之间,所述下屏蔽片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下方,所述上屏蔽片和所述下屏蔽片均设有一接 地部与所述屏蔽外壳相接触。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完全包覆所述绝缘本体前端 面,所述斜面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前方用于导引所述对接连接器进入所述绝缘本体中。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05565132SQ201620178459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9日
【发明人】朱惠峰, 陈见飞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